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法制日报民法典建议

法制日报民法典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9-21 00:28:03

㈠ 徐海燕的主要学术论文

1.《论有限公司股权质押效力规则的反思及其重构》,《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
2.《资产证券化担保法律问题研究》(合著),《法学论坛》2012年第1期
3.《论业主大会决议瑕疵的司法救济制度:兼谈《物权法》第78条第2款的解释与完善》,《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论停车位的权属》,《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5.《论食品安全法中的新型民事责任》,《法学论坛》2009第3期;
6.《论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代理关系》,《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7.《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规约研究》,《法学论坛》2008年第2期;
8.《纯粹经济损失赔偿制度研究——兼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 》(合著),《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9.《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签署的担保合同的效力》,《法学》2007年第9期;
10.《论禁止自带酒水的店堂告示的法律效力》,《当代法学》2007年第5期;
11.《公共利益与拆迁补偿:从重庆最牛“钉子户”案看<物权法>第42条的解释》,《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
12.《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民事侵权责任制度的若干思考》,《政法论坛》2007年第3期;
13. 《论彩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14.《商家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探析》,《人民司法》2006年第12期;
15.《论商事纠纷的裁判理念》,《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
16. 《论复代理》,《当代法学》(北京大学版核心期刊),2002年第12期;
17. 《我国导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18.《物权法解读》等6篇文章,分别载于《法制日报》4月24日、5月8日、5月15日、5月22日、5月28日、6月7日。
19.《彩票概念内涵辨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0.《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制度及其与行政监管的互动关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1.《论我国代理制度的完善》,《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2.《我国导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23.《我国建立所有人抵押权制度的法学思考》 ,《国际商务》2004年增刊;
24.《从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融合趋势谈我国代理法的完善》, 2003年《国际商法》论丛第5期;
25.《运动员转会制度的法律分析》(合著),《当代法学》2002年第11期;
26.《我国铁路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学杂志》2000年第3期;
27.《英美法系不容否认代理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8.《市场经济与代理制度》,《法学家访谈丛书-中国民事权利与社会权利》2001年版;
29.《间接代理制度比较研究》,《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4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3期转载);
30.《制定<欧洲民法典>学术讨论述评》,《当代法学》1999年第2期。(被《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第8期转载。)
31.《论国企改革的立法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2期;
32.《英美法系追认代理的法律问题》,《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2期。
33.《论政府采购立法的几个问题》,《法制日报》1999年2月1日理论版,
34. 《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英美法系中代理人和信托受托人的异同》等6篇,《法制日报》1998年8月1日理论版。(该系列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12期转载);
35.《1997年商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36.《1998年商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37. 《论国际商会关于合同保函的新规则》,(译作)《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38.《西班牙商法典关于商人的规定》(译作),《法制日报》1998年7月18日,学术版;
39.《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译作),《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4期;
40.《董事责任与支付不能的公司》(译作),《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3期;
41.《论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译作),《法学杂志》1994年第5期。

㈡ 申卫星的个人成就

自1991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共发表法学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2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10篇,1篇德文论文,1篇论文被翻译为法文。 1.《环境权初探》,《中国环境管理》,1991年第4期;
2.《俄罗斯外国投资法述评》,《东北亚论坛》,1993年第4期;
3.《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重新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年第2期和《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2期分别转载;
4.《优先权性质初论》,《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4期;
5.《中国优先权制度立法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2期转载;
6.《论新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与江平教授、程合红博士合作),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7期转载;
7.《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和效力》,《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8.《论合同权利转让的条件》,《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
9.《论无名合同及其法律适用》,《法制日报》,1999年12月12日理论版;
10.《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适用》,《人民法院报》,1999年8月11日理论版,(与韩世远教授合作);
11.《论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2期;
12.《合同保全制度三论》,《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13.《百年民法典》(译文,系德国科隆大学法律系霍恩教授为纪念德国民法典实施一百周年而作,发表于《新法学周报》(NJW)2000年第1期),《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中国民法学精粹》2002年卷全文收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4.《论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之区别与竞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0期转载;
15.《所有权保留制度的一般理论》,载王利明教授主编《中国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6.《中国未来民法典应设立优先权制度》,载王利明教授主编《中国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7.《期待权研究导论》,《清华法学》,2002年第1卷;
18.《所有权保留买卖保留买主期待权之本质》,《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中国民法学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收入《中国法学文档》第三辑;
19.《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4年第4期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5期摘编,被《中国民法学精粹》2005年卷全文收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0.《法律理论继受与法律科学化》,《法制日报》2004年1月18日;
21.《形成权基本问题研究》,《民商法论丛》第30卷;
22.《地役权制度的立法价值与模式选择》,《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2期转载;
23.《自治与受制的法律基石——业主公约的基本法律问题》,《物权法报告》第一期,中信出版社2004年;
24.《附条件买卖中被分割的财产利益》(译文),《清华法学》第6期;
25.《法律制度形式合理化与法律的发展》,《民法9人行》(第2卷);
26.《权利一词何处来》,载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5期;
27.《物业管理问题之组织法规制论》,与向磊等合作,《法大法律评论》第4卷;
28.《信心与思路:中国设立优先权制度的立法建议》,《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 2005 年第 8 期转载;
29.《论人体器官的捐赠与移植的立法原则》,与王琦合作,载《比较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 2005 年第 12 期转载;
30.《法律行为理论四题》,载《判解研究》2005年第4辑;
31.《宏观三思物权立法》,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3期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法学文摘卡》2006年第1期摘编;
32.《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中国设立居住权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视角》,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该文获2006年度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法学科论文奖);
33.《物权立法的实用性与体系化》《东吴法学》2005年秋季卷,总第11卷;
34.《内容与形式之间:中国物权登记立法的完善》,《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该文被法国公证人理事会摘要翻译成为法文Entre fond et forme: perfectionment de la législation sur l’enregistrement de la propriété en Chine
35.《中国民法典的品性》,《法学研究》 2006年第3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转载;
36.《中国物权立法中论争焦点问题探讨》,《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7.《浅析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主体》,《中国卫生产业》2006年第6期;
38.《溯源求本道“权利”》,《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39.Die sozialistische Marktwirtschaft und das einheitliche chinesische Vertragsrecht,in Private and Commercial Law in a European and Global Context,Verlag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Berlin/New York 2006,S.125-142.
40.《被误读的中国民法与梦想中的中国民法典》,《光明日报》2006年7月25日第11版,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和新浪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41.《从〈物权法〉看物权登记制度》,《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 2007年第9 期转载;
42.《〈物权法〉与农民权益保护》,《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7期;
43.《物权法的时代意义》,《光明日报》2007年6月5日第11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转载;
44.《时代发展呼唤临床法学》,《比较法研究》2008年3期;
45.《构建公权与私权平衡下的中国物权法》,《当代法学》2008年第4期。 1.《知识产权法》(与李建华教授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2.《物权法》(合著、第一作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上、下)(崔建远教授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4.《合同法》(马新彦教授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5.《合同法》(修订本)(崔建远教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6.《民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7.《北京大学法学网络全书 民法学、商法学卷》(魏振瀛教授主编),撰写其中的担保物权和占有部分,共计5万余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8.《中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崔建远教授主编、申卫星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 月出版;
9.《中国卫生法前沿问题研究》(与美国 Scott Burris 教授共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出版,该书被美国SSRN收录摘要,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Asian Law Abstracts,Vol. 4,No. 11: April 21,2006;
10.《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11.《物权法:以案说法》(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2.《中国物权法:原理释义和立法解读》(参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13.《物权法》(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5月出版;
14.《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8月出版。

㈢ 想找北京的律师代理棚户区改造补偿纠纷的官司,周旭亮律师怎么样啊

周旭亮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律师代表、北京西城区律师协会律管委副主任、北京西城区优秀青年律师,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律讲堂》主讲律师 ,CCTV12《律师来了》第三季人气律师,担任多个法制栏目律师嘉宾。2020年5月,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旭亮接受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聘书,正式受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实践导师”

2020年8月,文化部主管刊物《中华英才》杂志刊登周旭亮律师专访文章,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了周旭亮律师与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取得的成就。

2021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部级)邀请周旭亮律师作为《“典”亮新时代—民法典全国电视大赛》大赛试题的出题顾问

周旭亮,研习法律理论和实务十六年,从事法律工作十二年以来,周旭亮律师办理房屋拆迁维权案件超过500起,其中有很多全国有影响力的案件,如成功办理“中国拆迁案——清华博士王进文因潍坊老家拆迁诉山东省政府案”、“某企业行政复议胜诉云南省政府案”、“代理涉及七十多家企业房屋拆迁诉讼胜诉案”等重大经典案例。

周旭亮律师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法制晚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中国企业报》、《京华时报》、《中国产经新闻》、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环球时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采访,其承办的案件被全国各类媒体大量报道。此外,周旭亮律师还被法制晚报社聘请为“法制晚报企业拆迁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法制晚报法律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

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律师代表、北京西城区律师协会律管委副主任、北京西城区优秀青年律师,担任多个法制栏目律师嘉宾,获CCTV12《律师来了》“优秀公益代理奖”,在CCTV12《律师来了》第三季节目中担任人气律师。

周旭亮个人荣誉:
1、2020年,受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实践导师;
2、2020年,当选2019年度法律创新影响力大会“公益普法优秀个人”;
3、2019年,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暨北京市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优秀贡献奖”;
4、2019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第三季“人气律师”;
5、2019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第二季“优秀公益代理奖”;
6、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2014—2018年度北京市西城区优秀青年律师”;
7、2017年,当选文化部系列书籍《中国好律师》首位封面律师;
8、2017年,当选文化部系列书籍《向公正致敬》唯一封面律师;
9、2016年,当选文化部系列书籍《追梦中国——精英律师卷》首位封面律师;
10、2016年,受聘为《法律与生活》“中国拆迁法律实务研究中心”主任;
11、2015年,受聘为《法制晚报》“中国企业拆迁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12、司法部《法律与生活》“首席法律顾问”;
13、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广角》、青年频道《谁在说》专家团嘉宾律师;
14、经典案例被收录进《最高人民法院经典案例选编》;

来源:网页链接

㈣ 费安玲的主要学术成果

1、《论著作权的继承客体》,载《福建论丛》1986年第1期,独撰
2、《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法人制度》,载《函授与教学》1986年第1期,独撰
3、《论房地产相邻关系》,载《中国房地产》1987年第1期,独撰
4、《民法通则概念辨析》,载《律师与法制》1987年第1――6期,独撰
5、《论作者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载《政法论坛》1987年第4期,独撰
6、《刑法与民法的一个冲突点――出版权的剥夺与不受保护》,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2
期,独撰
7、《罗马法研究在中国的态势与展望》,载《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4期,独撰
8、《罗马法国际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6期,合撰
9、《论罗马法中的“财产合算”制度及其对后世民法的影响》,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
法法典化》(论文集),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独撰
10、《论编绘性地图作品的法律特征》,载《著作权》1995年第2期,独撰
11、《La tutela giuritica dei diritti d’autore in Cina ed in parti colare la tutela giuridica dei
softuare》,Italia, 1997, 1, 合撰
12、《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的产生及特点》, 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1期,独撰
13、《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之探研》,载《民商法论丛》第10卷,1998年,独撰
14、《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载《当代司法》1999年第3期,独撰
15、《论保证人的抗辩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独撰
16、《中国保险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在《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合撰,再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类2000年第5期
17、《国外保险中介制度模式比较研究》,载《北京金融》2000年第5期,合撰
18、《论担保的独立合同》,载《民商法纵论》,2000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独撰
19、《保险投资 监管法律要跟上》,载《中国保险报》1999年11月5日,独撰
20、《保证人抗辩权及其罗马法溯源》,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与债权
之研究》(论文集),2001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独撰
21、《对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中国商业保险》,2001年第4期(2001年8月)
22、《条款费率期盼变革》,载《中国证券报》2002年10月14日,合著
23、《论保险条款费率的市场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第5期
24、《品牌创设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 载《人民日报》(第三版,理论版)2002,11,29,独作
25、《不动产征收制度的私法思考》, 《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独撰,《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6、《论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作者权利保护的强化》, 《中国法律》2003年第1期,独撰
《La recente riforma della legge sul diritto d’autore in Cina. Riflessioni su alcuni problemi》(意大利文), 意大利法学学术刊物Diritto e Storia,第2期,2003年3月,独撰
28, 《对物权中先取特权一般规则的立法思考》,载《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519页,独撰
29, 《The China Insurace Market From 1980 to Now》, Risk Management Review N.9 2002, Singapore 合著
30、《50 anni di evoluzione del diritto matrimoniale e di famiglia della 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DIRITTO CINESE E SISTEMA GIURIDICO ROMANISTICO》, 2003, 10 独撰
31、《Il pluralismo linguistico della Cina moderna e le sue basi costituzionali》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 2004 , 17 MUCCI EDITORE 独撰
32、《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独撰,《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33、《不动产征收法律制约论》,载江平主编《中美物权法的现状与发展》第177-197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独撰
34、《论私权理念与城市私房拆迁的立法》,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独撰, 《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一期转载
35、《人:罗马法与近现代民法典研究的连接点》,载《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四卷(2004年10月),独撰
36、《论著作权的正当性——历史的透视与权利要素理论的思考》,独撰
37、《中国保险监管基本制度研究》(日文),载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38卷第3期(2005,7),独撰
38、《论著作权法理念与数字图书馆利益的维护》,载《中国版权》2005年第1期,独撰
39、《对机动车第三人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的修改建议》,载《中国保险报》2005年1月28日理论版 独撰
40、《Recenta reforma a legii dreptului de autor din China Reflectii asupra unor probleme》, STUDII JURIDICE ALESE “Ad nonrem Ion Dogaru”, Editura AII Beck, Bucuresti, Romania, 2005, 5 470-488pp. 独撰
41.《公众享有不动产登记簿查阅权》,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0日理论版,独撰
42.《对侵害事业法人合法权益承担民事责任的专家评析》,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0日,法律人专版。独撰
43.《法人作为著作权原始性利益人的理论思考》,载《私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283-307页,独撰
44.《经济生活中的法律视角》,载法制日报2005年9月21日理论版,独撰
45.《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独撰
46.《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独撰
47.《中国保险法修改之理论研究》(日文),载日本《比较法学》(第39卷,2006年第3期),合作
48.《现有法律管得好博客著作权》,载《法制日报》2006年4月19日理论版·民商法评,独撰。
49.《土地立法与农民权益》,载《洪范评论》2006年第2辑(2006年6月)第18-21页,合。合作
50.《论受益人及其权利维度》,载《保险研究》2006年第8期,合作
51.《法学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中的教育目的之透视》,独撰
52. 《担保人抗辩权之析》,载《2006中国担保论坛》第492-505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独撰
53. 《论我国立法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2期,独撰
54.《不动产与动产划分之罗马法与近现代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独撰
55.《建筑所有权与以该建筑为主画面的作品著作权之利益冲突的解决》,载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中国案例指导》2007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 独撰
56. I regimi proprietari in cina: la nuov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in Quaderni costituzionali, 2007. n. 3 p. 641-644.独撰
57.《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1期,独撰
58.《论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制度理念》,载《知识产权》2008年第5期,独撰
59.《Gli sviluppi storici del diritto cinese dal 1911 fino ad oggi. Lineamenti si una analisi relative al diritto privato》,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 (Rivista di diritto dell’intergrazione e unificazione del diritto in Europa e in America latina) 23/2007(2008年 7月), 111-130页, MUCCI EDITORE 独撰
60.《论<物权法>中强制转让物权的法律维度》,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独撰,《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0期转载
61.《I limiti alla trasmissione di informazioni vai internet nel diritto cinese》,载Regimi e tutela della proprieta’ interllettuale in Cina, A cura di Marina Timoteo, Tiellemedia Editore, 2008,9 独撰
62. 冲突、保护与发展——论中国立法中对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韩文发表),载于《法学论丛》第21卷第1号(KOOKMIN LAW REVIEW, Vol. XXI, No.1[2008]),2008,8,独撰
63. 《罗马法中遗嘱意思表示规则之探究及现代法之继受》,载日本《Waseda Proceedings of Comparative Law》(《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讲演记录集》)Vol.11(2008),(2009年3月出版),第185-195页,独撰
64. 《论应收账款质权之实现》(合作),载《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65. Il trasferimento coattivo dei diritti reali, pp.293-306, Le nuove leggi cinesi e la codificazione — l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TIELLEMEDIA EDITORE, 2009,5 (意大利文) 独撰
66.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以“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观察视角》,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一期,合作
67. 《罗马法对所有权限制之探微》,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3期,独撰
68. 《意大利著作权法》(译文,合译),载《十二国著作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69.Responsabilita’ giuridiche per protezione dell’ambiente nello sviluppo della cooperazione economica del BRICS, 载于《ПРАВОВЫЕ АСПЕКТЫ БРИКС》 САИКТ2011,第107-115页,独撰
70. 《罗马法:中国法治建设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载《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13期,2012年6月6日,独撰
71.《论银行格式保证条款中的保证人权利救济》,合著,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72. 《Institutional Thinking on the Preventio of IPR Abuse》,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第1期,独撰
73. On promoting the influence of roman law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载《CHINA LEGAL SCIENCE》,2013年第1期,独撰
*《职务作品及法人著作权主体资格若干问题之探讨》,1990年全国版权理论研讨会大会指定宣读论文,论文中对法人为著作权主体的问题及其立法建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该见解被立法机构所接受。 1、《著作权的保护》,载《外国法学译丛》1985年第1期。从俄文独译
2、《苏联著作权代理公司章程》,载《版权参考资料》1985年。从俄文独译
3、《罗马法律制度中的契约外责任》,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论文集)》,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从意大利文合译
4、《婚姻》
5、《单纯合意即形成债:论罗马债法中的合意主义》,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与债权研究》,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从意大利文独译 1、《民法大全选译·家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从拉丁文独译
2、《民法大全选译·遗产继承》,从拉丁文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从意大利文合译
4、《民法大全选译·婚姻、家庭与遗产继承(拉汉对照本》,从拉丁文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2004年版《意大利民法典》,第一译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6、《民法大全选译· 物与物权》(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合译
7、《意大利著作权法》(译文,合译),载《十二国著作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罗马继承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独撰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讲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合著
3、《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合著(后再版两次)。
4、《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合著
5、《民商法实务研究·著作权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合著,副主编
6、《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合著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副主编
8、《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
9、《著作权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独编著
10、《民法精要》,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印刷,1999年版
11、《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和债权之研究》,执行主编,2001年11月
12、《各国保险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12月,合著
13、《委托、赠与、行纪、居间合同案例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1月,主编
14、《委托、赠与、行纪、居间合同实务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1月,主编
15、《著作权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6月,独著
16、《知识产权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7月,主编
17、《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8月,主编
18、《法律基础》(修订版),合作,北京出版社,2003年8月
19、《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担保法为研究对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0.《私法的理念与制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1.《民法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
22.《知识产权法教程》(修订版),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8月
23.《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2月
24.《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6月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26.《中国物权法教程》,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
27.《学说汇纂》,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4月
28.《知识产权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第一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9.《民法学》,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30.《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法、侵权行为法和商法之研究》,执行主编,2008年5月
31.《中国物权法教程》(修订版),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1月版
32.《学说汇纂》第2卷,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5月版
33.《罗马私法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4.《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法律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5.《物与物权》(罗马法原始文献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6. 《从罗马法走来》,第一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37.《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5月版
38. Pluralismo linguistico e costituzioni—Un'analisi comparata,ALPHA BETA, 2004
39. 《著作权权利体系之研究——以原始性利益人为主线的理论探讨》,(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40. 《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文选)——从古代罗马法、中华法系到现代法: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41.《学说汇纂》第3卷,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8月版
42.《民法总论》,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43.《物权法》,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
44.《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度性建构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45.《学说汇纂》第4卷,主编,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12月
46.《信用担保人权利救济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著作权权利体系之研究——以原始性利益人为主线的理论探讨》,(专著,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罗马继承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著作权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4.《信用担保人权利救济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5.《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担保法为研究对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之探研》,载《民商法论丛》第10卷,1998年
7.《论保证人的抗辩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
8.《不动产征收制度的私法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
9.《论私权理念与城市私房拆迁的立法》,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10.《论著作权的正当性——历史的透视与权利要素理论的思考》,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4期
11.《法人作为著作权原始性利益人的理论思考》,载《私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2.《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
13.《法学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中的教育目的之透视》,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14.《不动产与动产划分之罗马法与近现代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
15.《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1期
16.《论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制度理念》,载《知识产权》2008年第5期
17.《论<物权法>中强制转让物权的法律维度》,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
18.《罗马法对所有权限制之探微》,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3期 1、La tutela giuritica dei diritti d’autore in Cina ed in parti colare la tutela giuridica dei
softuare, Italia, 1997, 1, (意大利文)
2、La recente riforma della legge sul diritto d’autore in Cina. Riflessioni su alcuni problem,Diritto e Storia,2003,2(意大利文)
3、50 anni di evoluzione del diritto matrimoniale e di famiglia della 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
DIRITTO CINESE E SISTEMA GIURIDICO ROMANISTICO, 2003, 10 (意大利文)
4、Il pluralismo linguistico della Cina moderna e le sue basi costituzionali,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2004 , 17 MUCCI EDITORE (意大利文)
5、Recenta reforma a legii dreptului de autor din China Reflectii asupra unor probleme,STUDII JURIDICE ALESE “Ad nonrem Ion Dogaru”, Editura AII Beck, Bucuresti, Romania, 2005, 5 470-488pp.(罗马尼亚文)
6、 I regimi proprietari in cina: la nuov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in Quaderni costituzionali, 2007. n. 3 p. 641-644.(意大利文)
7、Gli sviluppi storici del diritto cinese dal 1911 fino ad oggi. Lineamenti si una analisi relative al diritto privato,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 (Rivista di diritto dell’intergrazione e unificazione del diritto in Europa e in America latina) 23/2007(2008年 7月), pp.111-130, MUCCI EDITORE (意大利文)
8、I limiti alla trasmissione di informazioni vai internet nel diritto cinese,Regimi e tutela della proprieta’ interllettuale in Cina, A cura di Marina Timoteo, Tiellemedia Editore, 2008,9(意大利文)
9、 冲突、保护与发展——论中国立法中对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韩文发表)KOOKMIN LAW REVIEW, Vol. XXI, No.1[2008]),2008,8(韩文)
10、The China Insurace Market From 1980 to Now, Risk Management Review N.9 2002, Singapore(英文)
11、Il trasferimento coattivo dei diritti reali, pp.293-306, Le nuove leggi cinesi e la codificazione — l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TIELLEMEDIA EDITORE, 2009,5 (意大利文)
12、《中国保险监管基本制度研究》,载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38卷第3期(2005,7)(日文)
13、《中国保险法修改之理论研究》(日文),载日本《比较法学》(第39卷,2006年第3期)
14、Responsabilita’ giuridiche per protezione dell’ambiente nello sviluppo della cooperazione economica del BRICS, 载于《ПРАВОВЫЕ АСПЕКТЫ БРИКС》 САИКТ2011,第107-115页,(意大利文)
15、Institutional Thinking on the Preventio of IPR Abuse,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第1期,(英文)
16、 On promoting the influence of roman law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载《CHINA LEGAL SCIENCE》,2013年第1期,(英文)

㈤ 郑成思的法学论文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郑成思
《民法草案与知识产权篇的专家建议稿》郑成思,《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
《我是怎样走上知识产权研究之路的?》,郑成思,《中华商标》2003年第1期。
《《商标法》的发展及其在我国民法理论上的贡献》,郑成思,《中华商标》2003年第1期。
《有关中国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篇(专家建议稿)的几个问题》,《中国专利与商标》郑成思,2003年第1期。
《中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条文(专家建议稿)与讲解》,郑成思,《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的前提》,郑成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信息传播与版权历史》,郑成思,《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民法草案中知识产权篇(总则)的专家建议稿及说明(上)》,郑成思,《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4期。
《民法草案中知识产权篇(总则)的专家建议稿及说明(中)》,郑成思,《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
《民法草案中知识产权篇(总则)的专家建议稿及说明(下)》,郑成思,《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6期。
《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郑成思,《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
《论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郑成思,《法学》2003年第11期。
《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郑成思,《工商行政管理》2003年第23期。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郑成思,《中国专利与商标》2004年第1期。
《反不正当竞争 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郑成思,《法律适用》2004年第1期。
《牵动知识产权这个“牛鼻子”》,郑成思,《人民论坛》2004年第2期。
《从宪法修正案谈知识产权保护》,郑成思,《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年第4期。
《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经济参考报》2004年4月17日版。
《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郑成思、朱谢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5期。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航天工业管理》2004年第6期。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郑成思,《法律适用》2004年第7期。
《“权利冲突”与外观设计保护》,郑成思,《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7月24日版。
《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郑成思,《法学》2004年第9期。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郑成思,《法制日报》2004年9月2日版。
《创新者成大业———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郑成思,《中国工商报》2004年11月11日版。
《利益如何平衡——从“侵权手段”与“授权方式”的区别说起》,郑成思,《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12月4日版。
《网上盗版不容忽视》,郑成思,《计算机世界》2004年12月6日版。
《网络盗版与公众利益》,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4年12月10日版。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郑成思,《中国信息界》2004年第24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定位问题》,郑成思,《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第1期。
《“侵权即是获得授权”吗》,郑成思,《北京日报》2005年2月21日版。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如何定位》,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5年2月28日版。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郑成思,《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图书馆、网络服务商、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中国社科院七位学者维权实践的理论贡献》,郑成思,《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第3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尚在十字路口》,郑成思,《WTO经济导刊》2005年第3期。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郑成思,《中华商标》2005年第4期。
《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中国汽车报》2005年5月30日版。
《“数字图书馆”还是“数字公司”》,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11日版。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位与路径》,郑成思,《检察日报》2005年7月18日版。
《有形资产积累要靠无形知识产权推动》,郑成思,《检察日报》2005年8月8日版。
《“似我者死”:反思傍名牌》,郑成思,《北京日报》2005年11月21日版。
《“公众利益”不是网上盗版理由》,郑成思,《经济参考报》2005年12月24日版。
《信息与知识产权》,郑成思、朱谢群,《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郑成思,《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
《知识产权法学与民法学》,郑成思,《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策略》,郑成思,《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我的知识产权研究之路》,郑成思,《上海人大月刊》2006年第6期。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郑成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观望的企业将往何处去?》,郑成思,《人民日报》2006年6月28日版。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策略》,郑成思,《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9期。
《知识产权:弱保护还是强保护?》,郑成思,《人民论坛》2006年第11期。
《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18日版。

㈥ 赵万一的学术成就

1.《民法学教程》(教材。参编)1987年9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
2.《企业破产法论》(专著。与顾培东、张卫平合著)1988年10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3.《诉讼法大辞典》(工具书。合著)1989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破产法教程》(法学统编教材。参编)199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5.《中国民法学》(教材。参编)1990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6.《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主编)1991年5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适度分离研究》(国家教委课题。专著。合著)1991年6月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8.《证券法的理论与实务》(独著。专著)1991年6月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总字数为23.2万字。
9.《中国房产法的理论与实务》(主编。专著)1992年5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0.《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专著。合著。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规划课题)1992年11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11.《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专著。合著)1993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12.《商法原理》(教材。合著)1993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13. 《香港法要论》(主编。专著)1994年12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4.《证券交易法教程》(法学统编教材。参编)1995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5.《破产法教程》(法学统编教材。参编)1995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6.《中国竞争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独著。专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20.8万字。
17.《证券法学》(副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18.《竞争法》(“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系列。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参编并统稿。)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9.《民法原理》(司法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0.《中国民法学教程》(教材。参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1.《法学大辞典》(国家“七五”“八五”出版规划项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担任辞书副主编、民商法学分卷主编,撰写约30万字。
22.《商法学》(主编。司法部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23.《证券法学》(主编。司法部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24.《商法学》(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5.《精编法学辞典》(编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6.《证券法学》(主编),西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系列教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7.《商法学》(主编。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28.《竞争法》(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参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9.《商法学》(主编。教育部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30.《商法基本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字数34万字。
31.《商法学》(主编。司法部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2.《商法学学习指导》(合著。教育部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辅导资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3.《中国民法学》(教材、参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34.《商法》(主编。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必修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5.《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法律制度》(专著。合著)重庆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6.《民法的伦理分析》(专著、独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29万3千字。该书为西南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而推出的“西南政法大学学子学术文库”之一种。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
37.《商法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种。
38.《商法案例》(主编。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案例教学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39. 《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专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撰写两章5.2万字。
40.《公司法:国际经验与理论架构》(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41.《商法》(合著,教材)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用书。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42.《淡薄明志——我的成长历程》载于《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创业风采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43.《商法课程随堂测试》(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44.《证券法学》(主编)现代法学教材,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5.《独立设置的政法院校综合改革问题研究与实践》(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6.《商法学》(主编)(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版。 1.《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与金平等合写)《法学研究》1985年第1期。
2.《论所有权的权能》《法学季刊》1985年第2期。
3.《英国普通法上的留置权》《外国法学研究》1985年第3期。
4.《重庆市股份公司的现状与趋势》《经济体制改革探索》1986年第1期。
5.《试论社会集资的法律调整》《中国法制报》1986年2月3日。
6.《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家庭职能的发展变化》《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6年第6期。
7.《建立适合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型法律观》《法学季刊》1986年第4期。
8.《民法与社会进步》《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9.《区分收益权与受益权没有必要》《政治与法律》1986年第5期。
10. 《论委托经营权》(全文约20000字。载于佟柔教授主编的《论国家所有权》一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
11.《我国民法中应确立物权制度》《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12.《政治体制改革刍议》《探索》1987年第2期。
13.《人民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3期。
14.《试论技术引进的法律调整》《当代经济》1989年第2期。
15.《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初探》《河北法学》1987年第5期。
16.《法律手段在经济运行综合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6期。
17.《浅析破产法实施的文化—心理环境》《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6期。
18.《对我国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全文约2万字)《四川法学》1989年第3期。
19.《无价证券透视》《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9年第6期。
20.《<证券法>:让股市有法可依》《西南经济日报》1998年12月29日第1版。
21.《聚焦市场经济中热点法律问题》《重庆商报》1999年6月13日第2版。
22.《“法”缘解人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家赵万一教授访谈》《中外交流》1999年第6期。
23.《法制之路任重道远》《广西日报。法制周刊》2000年9月20第5版。
24.《设立中公司的法律责任应如何承担》《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6日。
25.《经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2年第4期。约18500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2期作为首篇文章全文转载。)
26.《中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基本问题研究》(合著)《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7.《契约自由与公序良俗》(合著)《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约18770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28.《对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伦理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约17000字。
29.《论民法的伦理性价值》《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约14000字。
30.《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法学论坛》2003年第6期。约20000字。
31.《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2.《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载王保树主编《21世纪商法论坛—投资者利益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约29000字。
33.《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完善问题研究》(合著)《现代法学》2003年民商法学专刊。
34.《关于目前中国商法研究的几个问题》日本广岛修道大学《修道法学》第26卷第2号。2004年2月27日发行。约27600字。
35.《对独立董事制度功能的重新思考》(合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9-166页)。17000字。
36.《论公司经营权及其行使》《西南法律评论》2004年卷第一辑。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第1-18页)。约2万字。
37.《公司资本制度研究——从商法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解读、评判和重构》(合著)《中国商法年刊》(第3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38.《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9.《财产权制度存在的基础》(刘坤 赵万一)《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第133-141页。约22500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5 年第2期(第58—67页)全文转载。
40.《商主体法律制度研究》(赵万一 叶艳)《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3期(第74-80页)全文转载。
41.《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
42.《关于完善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3.《论公司收购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4.《中国大陆公司法完善问题的理论思考》(台湾)《全国律师》2004年11月号(第32-47页)。约12000字。
45. 《股东表决权的限制与排除》《法制日报》2005年3月3日第9版<理论专刊.法学前沿>。1600字。
46.《公司取得自由股份制度法律问题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3-118)。约1100字。
47.《论民法的商法化与商法的民法化——兼谈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理念和思路》《法学论坛》2005年第4期(28-33页) 约11100字。
48.《医疗伦理范式的现实选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19-22页)约6000字。
49.《美国法的排挤式公司合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44-50页)约1300字。
50.《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法律规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7-23页)。约1100字。
51.《借款担保中担保人的连带责任应如何承担》《法制日报》理论版《法律人专刊》2005年10月19日第9版。
52.《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的有效保护》《法制日报》“法学前沿.实务”2005年12月8日第10版。约3000字。
5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7期,第21卷。第502—503页。
54.《“转制”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当代党员》2005年第11期。第48页。
55.《论公司的司法解散》《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23—28页。
56.《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界定及制度架构》(合著)《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第108—112页。
57.《从民法与宪法关系的角度谈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构》《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第117—127页。约2万字。
58.《有限公司股权继承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51-58页。约11500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2006年第六期第37—43页全文转载。)
59.《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3期第41—45页。约6800字。
60.《民法与现代文明》《法制日报》2006。4。13(11)之文化随笔。约2000字。
61.《反垄断法中的合并控制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84—189页。
62.《冷静而理性地看待物权法中的争议》《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第21-26页。
63.《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合著)《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第83—9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8期第32—39页全文转载。)
64.《证券市场的“新老划断”—专家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法制日报》2006年5月22日第3版。
65.《我国民事主体结构的重构》(合著)《法学家》2006年第2期第86-92页。
66.《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价值目标界定及制度架构》游劝荣主编《反垄断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71-79页。
67《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合著)。载于高晋康 谈李荣主编的《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18——134页。
68.《对完善我国短线交易归入制度的法律思考》(合著)《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第67—72页。
69.《公司经理权的界定及其在我国的法律完善》(合著)《商业经济与管理》(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CASS、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年第9期第68—73页。
70.《法律为什么会受到非议》《法学家茶座》第1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第12-16页。
71.《未成年人不宜作为公司股东》《法制日报》(周末)“公司法务”2006年12月31日第10版。
72.《论国家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的特殊地位》《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99—10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7年第4期第21-28页全部文转载)。
73.《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公司法评论》2006年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74.《从烟花爆竹的禁改限谈法律对民俗的尊重》《法制日报》2007。2。27(第三版)2100字。
75.《物权法是对公民财产权的有效保障》《法制日报》2007。3。21(3)
76.《法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法制日报》2007。4。1(13)
77.《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公安法治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07年第1期第23-29页。
78.《从公权与私权关系的角度解读国家征收征用制度》(合著)《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2期第10-23页。 (已完成课题)
1.《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规划项目;
2.《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适度分离问题研究》国家教委“七五“规划课题;
3.《中国竞争保护立法问题研究》(已独立完成)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
(正在进行的课题)
1.独立设置的政法院校综合改革问题研究(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
2.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课题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2BFX010;项目类别:一般项目)。2002年立项。

㈦ 冒用他人身份参加高考的处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 中国网 张瑞宇

中国网直播8月7日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今日上午10时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同志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近期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这种行为现行法律中是否有针对性规定?立法机关下一步会不会在刑法修改中对此作出回应?谢谢。

臧铁伟:

近期在个别地方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性质十分恶劣,不仅给被顶替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影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而且严重冲击教育公平底线、挑战社会公平正义底线。有的当事人涉嫌违纪违规,有的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必须依法依规坚决予以严惩,坚决维护教育、考试制度的权威与公信力,切实保障人人都享有成长成才的平等机会。

我结合立法工作,主要介绍两方面情况。

一是,处理这类事件总体上有法可依。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维护教育公平、考试公平高度重视,根据宪法,已经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刑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保障公民实现受教育权,并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破坏教育公平、考试公平的行为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有关方面要用足用好法律规定,既要严格依法惩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又要依法通过各种法律途径,依法充分保护被冒名顶替者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首先是民事责任。我国民法典和现行民法通则都明确规定,自然人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冒名顶替行为是直接侵害被冒名者姓名权的侵权行为,侵权后果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根据民法典和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依法请求参与冒名顶替的侵权行为人承担以下民法责任:(1)冒名顶替者停止侵害姓名权行为;(2)各共同侵权行为人向其赔礼道歉;(3)各共同侵权行为人连带赔偿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4)各共同侵权行为人共同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费。

其次是行政责任。我国现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明确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行使学籍管理、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涉的权利,履行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义务。2015年,新修改的教育法对国家教育考试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对于保障考试安全、维护考试秩序、打击和遏制考试违法行为、维护考试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法规定,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生的,责令退回招收的学生,退还所收费用;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相关招生资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销招生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以作弊、剽窃、抄袭等欺诈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由颁发机构撤销相关证书。

除上述法律规定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规章对考生冒名顶替入学或违规取得入学资格或学籍、有关部门或工作人员违规招生等行为的认定及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最后是刑事责任。整体上看,冒名顶替上大学犯罪链条长,涉及多个环节,可能触犯多个罪名。司法机关可以适用刑法中有相关规定惩治该种犯罪。比如,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盗用他人身份证件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可适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盗用身份证件罪”定罪处罚。

在招生工作中存在渎职行为的,可以适用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第四百一十八条“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定罪处罚。

存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的,可以适用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一百六十四条“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受贿罪”、第三百八十九条“行贿罪”等定罪处罚。

存在伪造学籍档案、公文、证件、印章等行为的,可以适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定罪处罚。

存在截留、隐匿他人录取通知书的,可以适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侵犯通信自由罪”、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定罪处罚。

在招录等其他环节存在泄露考生相关信息、篡改考生电子数据信息等行为的,可以适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第二百八十五条“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第二百八十六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

二是,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教育界、法律界专家也就完善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署,既要推动有关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从严惩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采取最严举措,堵塞各种漏洞,坚决防止和制止有损教育公平的事情发生。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社会公众意见,积极研究冒名顶替行为入刑问题,进一步做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此外,我们还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国家教育考试和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谢谢。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92条 发布:2025-09-21 03:41:08 浏览:206
道德法律知识 发布:2025-09-21 03:35:56 浏览:459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义务 发布:2025-09-21 03:35:12 浏览:623
东城司法部 发布:2025-09-21 03:25:13 浏览:794
道德绑架老板 发布:2025-09-21 03:22:55 浏览:279
行政法的简答题 发布:2025-09-21 02:58:34 浏览:439
公司法思维导图 发布:2025-09-21 02:58:02 浏览:445
秀屿法院院长 发布:2025-09-21 02:52:22 浏览:431
莱州刑事律师 发布:2025-09-21 02:49:12 浏览:179
雇佣超过7人还适用劳动法吗 发布:2025-09-21 02:31:09 浏览: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