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抛弃
❶ 抛弃是事实行为还是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主观:
一、抛弃是民事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抛弃在《民法典》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所有权抛弃,二是担保物权的抛弃。
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的抛弃属于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抛弃所有权无须向任何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
①主观上具有抛弃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该单方法律行为有效(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②客观上具有放弃动产占有的行为。
(2)不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
①具有抛弃不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真实有效。
②完成所有权的注销登记。
担保物权的抛戚友弃他物权的抛弃属于有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向因抛弃行为而直接受益的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具体表现:
(1)质权、留置权的抛弃:
①向因抛弃而直接受益的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
②移转动产的占有于出质人、债务人。
(2)抵押权的抛弃:
①抛弃动产抵押权仅需向抵押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即可。
②抛弃不动产抵押权除需要向抵押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以外,须办理抵押权的注销登记。
二、事实行为高派槐是什么
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三、法律行为是什么
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同法律事件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包括作为(即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成立要件:
(1)必须是外部表现出来的作为或不作为,而不是人们的心理活动;
(2)必须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无意识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在暴力威胁下的行为都不能成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单方的(如遗嘱)、双方的(如合同)、共同的(如建立社团),有有偿的(如购销)和无偿的(如赠与)等形式。
根据法律行为的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羡碧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❷ 抛弃是事实行为还是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分析:抛弃是民事法律行为,抛弃在《民法典》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所有权抛弃,二是担保物权的抛弃。二、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的抛弃属于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抛弃所有权无须向任何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❸ 民法典规定抛妻弃子如何处理
《民法典》规定,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赔偿费的判决。
家庭成员间的遗弃,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成员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成员不履行行其应尽义务的违法行为。此处“需要赡养、抚养和抚养的成员”是指家庭中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这里“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指不具备或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而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给予供养,或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情况。
这里的“赡养、扶养、抚养”不仅指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生活上的帮助、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抚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日益显得重要。遗弃行为的受害人往往是家庭中的老弱病病残者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这就使得遗弃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民法典禁止家庭成员间的遗弃,明确规定遗弃行为的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自诉;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对于遗弃尚不构成遗弃罪的,民法典遗弃家妻子行为一般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劝阻和教育,屡教不改的会进行一定的处罚,如果情况严重或者涉及到遗弃罪的内容的话,我们可以选择将此行为行为采用司法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自身没有经济条件的话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旁态千零五十九条【夫妻相互扶养义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迅拿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1、抛妻弃子情节严重的,会构成遗弃罪。
2、根据法律规定,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丈夫抛弃妻子属于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父亲对年幼的孩子有抚养义务,父亲抛弃孩子也属于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若情节严重则构成遗弃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
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亩启搭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