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可诉
发布时间: 2025-09-29 13:44:58
Ⅰ 最高院关于司法鉴定规定
最高院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定涉及多个方面,涵盖不同法律法规及司法观点:
- 《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可申请鉴定,协商确定鉴定人,协商不成由法院指定;法院也可依职权委托鉴定。鉴定人有权了解案件材料、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应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法院认为必要时,鉴定人应出庭作证,拒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支付费用方可要求返还。当事人可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对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意见。
-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或无意义的,法院不予准许。符合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法院应依职权委托鉴定。当事人可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质证或提意见,相关费用由申请方负担。审查再审申请期间,再审申请人申请委托鉴定、勘验的,法院不予准许。
-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法院调查收集需鉴定的证据应遵守技术规范。法院认为待证事实需鉴定证明的,应向当事人释明并指定申请期间,符合特定情形的应依职权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在指定期间内提出并预交费用,否则视为放弃。法院准许鉴定申请后,应组织协商确定鉴定人,协商不成由法院指定,并出具委托书。鉴定开始前,鉴定人应签署承诺书。鉴定材料需经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不得作为鉴定根据。鉴定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鉴定并提交鉴定书,无正当理由未按期提交的,当事人可申请另行委托。法院应审查鉴定书内容,收到后及时送交当事人副本,当事人有异议应书面提出,法院可要求鉴定人解释说明。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符合法定情形的,法院应准许。
-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严格审查鉴定事项,属于特定情形的,法院不予委托鉴定;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争议较大的,应先审查其科学可靠性。严格审查鉴定材料,未经质证的不得作为鉴定材料,有争议的由法院认定。法院选择鉴定机构应审查资质等事项,要求其提交鉴定方案等材料。法院应审查鉴定人专业能力等情况。审查鉴定意见书是否具备规定内容,存在特定情形的,应要求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法院应确定合理鉴定期限,对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违法违规情形予以惩戒,建立鉴定人黑名单制度。
- 其他司法观点:最高院各审判庭还有一些司法观点,如启动鉴定应审查申请事项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等;法院认为需鉴定但当事人不申请,经释明仍不申请的,除特定情形外,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后果;当事人对一审鉴定意见不服上诉申请重新鉴定的,二审应审查处理;双方就工程款结算达成协议的,一方申请鉴定不予支持;鉴定费一般由败诉方承担等。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