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对人身权的保护只是民法的任务

对人身权的保护只是民法的任务

发布时间: 2025-10-02 03:17:18

『壹』 民法刑法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部门法的母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主义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个人的人身与财产,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等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调整和规范,处于平等地位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总的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而刑法与民法属于部门法,位于宪法之下。刑法与民法同属于部门法,但是刑法是民法的保障法,即民法保护一般的人身与财产利益,若侵犯人身与财产的行为达到严重程度,民法或其他部门法不足以规范该行为的,则由刑法调整。因此,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贰』 民法和刑法的区别是什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区别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区别如下:
(1)调整对象的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刑法调整的是犯罪行为;
(2)任务的不同。民法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刑法的任务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
(3)违法责任的不同。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刑事责任主要是限制人身自由;
(4)适用法律的不同。民法主要适用民事法律规范,刑法适用刑事法律规范。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刑法有什么作用
1、管制。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
2、拘役。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
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在监狱等执行场所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在监狱等执行场所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5、死刑。死刑又称极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

『叁』 民法典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女、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各编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肆』 我国民法的任务主要包括

一、民法的任务

明确了民法的地位和性质,对于民法的任务也就可以随之迎刃而解。

(一)彰显私权

民法是以权利为本位的部门法。如果说宪法是一部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宣言书,那么,民法的主要任务则是彰显私权;如果说宪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明确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关系,那么,民法则是一部明确公民具体私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为私权提供基本的保障。所谓私权,是指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属于其个人的权利。其中主要是人身权、人格权和财产权。它们是民法上最重要的民事权利,并首先主要由民法予以规定和保护之。尤其人格权,是享有其他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基础。民事权利中的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一般被认为是基本的人权,民法就是一部国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保障人权(私权)是民法的基本任务。

当前的民法典编纂是在官方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使其处于显著不同于制定《民法通则》乃至更久远的民事法律制定时的历史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立法者认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最大障碍是当时经济社会,尤其是经济体制的不完备、未定型与探索性,难以稳定与持久地担当统一民法典的社会基础与规范来源,民事立法要防止“闭门造车或束缚群众的手足”。故而,长期以来,民事立法主要围绕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步总结地方与群众经验,在经验逐步定型的基础上,遵循“由简到繁”、“由通则到细则”、“由单性法规到成套法律”的“经验主义”的路径,分散形成民法制度体系。

热点内容
经济法张正环 发布:2025-10-02 05:51:19 浏览:618
老婆出轨怎么就没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2 05:50:51 浏览:124
刑事诉讼法中英文对照表 发布:2025-10-02 05:45:40 浏览:7
法院矫正涵 发布:2025-10-02 05:40:04 浏览:211
2014法规答案 发布:2025-10-02 05:34:36 浏览:551
十三薪劳动法 发布:2025-10-02 05:34:29 浏览:347
礼道德模范 发布:2025-10-02 05:29:00 浏览:593
什么法律顾问 发布:2025-10-02 05:24:49 浏览:276
清民事立法 发布:2025-10-02 05:21:55 浏览:236
海淀区刑事律师 发布:2025-10-02 05:20:28 浏览: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