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新民法通则135

新民法通则135

发布时间: 2025-10-03 20:30:42

A.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

一、民事诉讼时效为多少年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胜诉权的法律制度。虽然起诉法院会受理,但法院查明超过诉讼时效,会判决驳回.我国的诉讼时效,有如下四类

1、通常情况下是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特殊时效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

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⑵、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⑷、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其他还有规定的“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咐卜洞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等。

3、特殊时效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4、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二、《民法通则》是这么规定的: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

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衡枯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

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事诉讼费用要多少?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弊耐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民事诉讼时效为多少年,一般为3年,最长的诉讼时效为20年,但是特殊的事件中还规定了特殊时效为一年和三年,其中一年是指那类一旦时间一长会导致证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取证。此外,民事诉讼时效若是失效了,失去了再上诉的机会,可是不影响当事人继续主张自己的权利。

B.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专效期间届满时,权属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归于消灭。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以上例,指如果对方不负担抚养费,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起诉他,

C.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

法律解析:

借条 代表的是 债权债务 法律关系。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慎橘睁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 债权人 ,负有义务的人是 债务人 。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借条就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

法宽岁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 【代理及其适用范围】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伍迟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D. 民法通则第135的另行规定是什么意思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是普通诉讼时效,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版利的诉讼时效权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的法律另有规定,是指其他的法律如果规定了长于或短于二年诉讼时效的,按其他法律执行。比如《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 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然,民法通则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已经被民法总则规定的三年取代了。

热点内容
证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是 发布:2025-10-03 22:34:12 浏览:375
清华大学2012法律硕士录取名单 发布:2025-10-03 22:33:01 浏览:363
法律咨询服务部是什么 发布:2025-10-03 22:32:16 浏览:830
法律服务小分队计划 发布:2025-10-03 22:24:28 浏览:264
刘忠社会法 发布:2025-10-03 22:24:21 浏览:45
分公司法律关系主体与法律主体 发布:2025-10-03 22:21:46 浏览:404
申请法律援助要工资 发布:2025-10-03 22:20:23 浏览:203
南大经济法拟录取 发布:2025-10-03 22:20:11 浏览:826
初级经济法中的税率会给吗 发布:2025-10-03 22:20:01 浏览:2
劳动法不提前通知的经济补偿金 发布:2025-10-03 22:19:26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