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民法原则
① 举俩个现实生活中与民法有关的例子,并说明分别体现了民法中的什么原则
最普通的例子
1、诚实信用原则。比如你在家楼下的王大爷的水果摊上买苹果,大爷都把苹果称好了,你才发现没带钱包。你和大爷商量说,下午出门顺道再付钱,大爷答应了,你就拎着苹果回家了。 下午出门,你得依约把钱付给大爷。这体现的就是诚实信用原则。
2、公序良俗原则。一个男人和她老婆感情不和分居很多年了,和小情人住在一起。小情人也算是个好女人,和男人相亲相爱,两人也恩爱的很。男人得绝症要撒手人寰了,决定把遗产都给小情人。老婆知道这件事当然不答应,起诉到法院。其实,依照继承的相关法律法规,男人把遗产给小情人,完全合法。但是,因为不合理,不符合传统社会的伦理,遗产不给老婆不给爹妈不给儿女,给个没名没分的小三,不符合民间的情理。所以,法官可以依据公序良俗,认定遗嘱无效。
可以说,原则是在法条之上的,法条体现着原则,比如第一个例子的买卖合同;但平时未必可以直接适用原则,只用当穷尽法条找不到依据的时候才能适用,可是当原则后面有着比法条还要强大的适用理由的时候,就应该适用原则,比如第二个例子。
以上。
望君采纳~
② 民法典七个基本原则
1. 平等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平等,体现在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无论身份,民事活动时地位平等。
2.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自主决定,遵循自己的真实意愿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 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讲究公平,不偏不倚,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公正对待。
4. 诚实信用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应诚实不欺,保持信用,善意履行法律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
5. 绿色原则:倡导民事活动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体现绿色发展的要求。
6. 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风尚,违反此原则的行为无效。
7. 私权神圣原则:保护民事主体的私权,认为私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私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以上原则得到深入学习和宣传,普法责任制得以实施,法治文化得到发展,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