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发布时间: 2021-01-13 15:16:05

Ⅰ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哪几种,分别有怎样的基本内容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基本内容:

家庭保护:

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③不得虐待,遗弃,歧视未成年人。

④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等

学校保护:

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障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劳动保护以及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

①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②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③保护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④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


仅仅通过基本内容是不足以判断四种特殊保护的。

下面介绍方法:

判断方法:

对这四种特殊保护的判断,有时有争议,一般我们可以依据材料中显现的直接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行为主体来加以辨别,如果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发生在家庭内,对应家庭保护;如果是学校或老师,发生在学校内,对应学校保护;如果行为主体是司法机关,通过实施司法活动,对未成年人本身进行特殊保护(注意是未成年人本身),对应司法保护。


但是有时要以法律规定为准,不能自己想当然。

注意:

公安机关采取行动清理黑网吧等,属于社会保护

法官,司法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属于社会保护


以上内容借鉴于资料书,权威可信,请放心采纳

Ⅱ 《民法通则》对未成年人有效吗

未成抄年人有两种,一袭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指10岁以下的儿童),二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指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是他们做出的行为都是民事行为,但不一定承担民事责任,只有民事法律行为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法律行为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自己意愿做出的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与自己智力、年龄等相符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对他们是通用的,但是有对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条款,保护条款就好比按照刑法规定你犯罪了,但是免除你的刑事责任,不受刑法处罚。

Ⅲ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哪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内护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第二章容家庭保护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附带规定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 第三章学校保护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3.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二十七条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4. 第五章司法保护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Ⅳ 法律对未成年人有哪些保护

未成年人享有生来存权、发展自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法律明确,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法律还对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同时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法律还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Ⅳ 2017年《民法总则》对于未成年人又有哪些规定

您好,民法总则对未成年人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承认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民法总则》(以下条款皆引用该总则)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予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划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标准。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3、部分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八条第二款: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5、八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6、例外规定。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7、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Ⅵ 《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条款

《民法通则》第16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相关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4月2日 法(办)发〔1988〕6号)
11.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12月29日修订)
第五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 法发〔1992〕22号)
67.在诉讼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间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没有《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二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指定该法第十六条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期间的法定代理人。
《民政部婚姻司对〈收养法〉的解答》(1992年4月1日)
四、哪些人可以作送养人?
答:收养法第五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上述公民或组织作为送养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他们是20被送养人的监护人或监护教养机关。因为有关当事人的合意是收养成立的重要条件,而作为当事人一方的送养人,必须是被送养人的父母、其他监护人或监护教养机关。因此,收养法规定的可以作送养人的公民、组织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包括“(一)父母;(二)祖父母、外祖父母;(三)兄、姐;(四)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Ⅶ 法律与未成年人的保护

1.对(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错(公民有通信自由,通信秘专密受法律保属护)
3.错(公民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不受非法搜查)
4.对(我们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出生就有了户籍问题)
5.错(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除惩治犯罪,也有其他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另外中学生也有可能违法)
6.错(婚姻关系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随离婚而解除的,父母亲离婚后仍然有抚养子女的义务。)
7.对(未成年人买东西也是消费行为,当然享有消费者所应有的权利)
8.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各地设有少年法庭)
9.对(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未满18周岁的可视情节严重与否酌情依法处理)

Ⅷ 哪些法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对未成年来人保护的法律非常自多。
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等等,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比如,刑法中有关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不公开开庭审理等等的规定。这些法律中大多都包含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款。
同时,我国也有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的单行法律规定,主要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另外,一些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也有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当然这就不属于法律的范畴了。

Ⅸ 哪些法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非常多。
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内罚法、禁毒法等容等,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比如,刑法中有关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不公开开庭审理等等的规定。这些法律中大多都包含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款。
同时,我国也有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的单行法律规定,主要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另外,一些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也有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当然这就不属于法律的范畴了。

Ⅹ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哪几个方面

法律对求成年人特殊保护,主要有四个内容,即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司回法保护和家庭保护。答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

(10)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十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热点内容
仲裁调解书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9 21:11:32 浏览:911
安全环保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09 21:11:30 浏览:386
劳动法36至44条 发布:2025-10-09 21:00:52 浏览:282
民法由罗马 发布:2025-10-09 20:31:03 浏览:631
朝阳法院强制执行法官电话多少 发布:2025-10-09 20:29:11 浏览:892
八闽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9 20:22:47 浏览:223
环保处罚条例全文 发布:2025-10-09 20:05:38 浏览:300
道德经朗诵全文 发布:2025-10-09 20:05:38 浏览:102
行政法mp3 发布:2025-10-09 19:57:28 浏览:88
注会经济法2012考题 发布:2025-10-09 19:40:07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