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职责
1.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 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违反了刑法什么规定
adcd项中已然知道罪责是故意犯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因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也就是他应当知道自己擅离职守或者在职守中马虎从事对待自己的职责,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危害结果,但是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虽然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发生,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造成严重损失的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是针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而言,但并不排斥行为人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或对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则可能是故意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出于故意,不仅预见到,而且希望或者放任它的发生,那就不居于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而构成其他的故意犯罪。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 刑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查审判什么职责的工作人员
司法工作人员指有侦查检察审判调解职责的工作人员。
3. 公安局经侦科的职责有哪些
一共是管辖84种案件(追诉标准http://hi..com/qiuasia/blog/item/a68e704eee93400db2de05ce.html):
(一)《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下列案件:
第二节走私罪中的下列案件:
1、走私假币案
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的下列案件:
2、虚报注册资本案
3、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
4、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
5、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案
6、妨害清算案
7、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务会计报告案
8、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
9、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案
10、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
11、为亲友非法牟利案
12、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
13、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案
14、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案
15、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案
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下列案件:
16、伪造货币案
17、出售、购买、运输假币案
18、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案
19、持有、使用假币案
20、变造货币案
21、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案
22、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案
23、高利转贷案
24、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5、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案
26、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案
27、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案
28、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案
29、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
30、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案
31、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案
32、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案
33、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案
34、违法发放贷款案
35、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案
36、非法出具金融票证案
37、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案
38、逃汇案
39、骗购外汇案
40、洗钱案
第五节金融诈骗罪中的下列案件:
41、集资诈骗案
42、贷款诈骗案
43、票据诈骗案
44、金融凭证诈骗案
45、信用证诈骗案
46、信用卡诈骗案
47、有价证券诈骗案
48、保险诈骗案
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下列案件:
49、偷税案
50、抗税案
51、逃避追缴欠税案
52、骗取出口退税案
5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
54、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55、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56、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57、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发票案
58、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案
59、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
60、非法出售发票案
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下列案件:
61、假冒注册商标案
6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6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
64、假冒专利案
65、侵犯商业秘密案
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下列案件:
66、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
67、虚假广告案
68、串通投标案
69、合同诈骗案
70、非法经营案
71、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案
72、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73、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案
74、逃避商检案
(二)《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下列案件:
75、职务侵占案
76、挪用资金案
77、挪用特定款物案
(二)、增加刑六修正案中,分别是162条之二:虚假破产罪;169条之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175条之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177条之一第一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第二款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185条之一第一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第二款:违法运用资金罪。
4. 刑法中规定的司法工作人员是指哪些人员
有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拓展资料
相关职责
1、侦查
负有侦查职责的人员。这些人员包括各级公安、国家安全、检察等依法行使侦查权的机关中负责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讯问职责的人员。
2、检察
负有检察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中担任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进行法律监督的人员。
3、审判
负有审判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中担任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审判工作的人员,包括院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书记员。
4、监管
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包括各级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和社区矫正部门中担任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劳教人员职责的工作人员。
5. 刑法中查禁犯罪活动职责是什么
犯罪发生抄的结果是既不希望,也不袭放任,违反的结果发生的犯罪的主观愿望。如果你把一个20岁的孩子玩,一个桥梁,你想开个玩笑,吓唬他背着那个孩子不叫叔叔就把他甩下来了,真是没想到一不小心跌下来,你也晚救孩子淹了,那么你是一个过失犯罪,因为你不希望孩子的是不是你以后的结果,你只是想开个玩笑。
6. 监狱的刑罚执行科是干什么的
一、依法执行刑罚;指导调处罪犯的申诉、控告、检举工作,负责罪犯加刑、狱内又犯罪和余漏罪处理等工作。
二、负责罪犯减刑、假释工作及审核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呈报工作,负责罪犯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呈报工作。
三、刑罚执行是指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将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指执行刑罚应从实现特殊预防及一般预防的目的出发,对犯罪人及社会公众进行积极教育,而非消极的惩罚与威慑。
(6)刑法职责扩展阅读:
一、具体特征
1、是将刑罚付诸实施的一项刑事司法活动。他是国家对犯罪的侦察、审判、执行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环节,这一环节是对犯罪分子实施刑法惩罚的具体施行环节。
2、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所确定的刑罚,刑罚执行机关对犯罪人执行刑罚的依据必须是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所确定的刑罚。
二、判决裁定
1、已过法定期限而未提起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3、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人民法院的判决在生效前一律不准交付执行。
三、司法机关
1、监狱,是刑罚执行的专门机关,负责执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刑罚的执行;
2、公安机关,负责执行被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的执行;
3、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罚金、没收财产、死刑的执行。
4、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刑罚的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刑罚执行
7. 刑法277条量刑标准
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版以下有期徒权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8. 刑法的性质与主要任务有什么
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适用于实施了较严重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的犯罪人,刑法所采用的调整方法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即刑罚方法。我国目前的刑法规范是1997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散见于经济法规和行政法规中关于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等。
刑法的性质及任务
①刑法的性质。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的名义制定的有关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刑法的任务。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犯罪的本质、概念及特征
犯罪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但犯罪的阶级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犯罪的社会性从属于犯罪的阶级性。
我国《刑法》等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具有以下特征: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到刑罚处罚性。
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每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基本犯罪类型新《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分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其中,每一类犯罪又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罪名。
刑罚的种类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和附加刑又各有多种。属于主刑的各个刑种只能独立适用;属于附加刑的各个刑种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另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9. 司法工作人员包括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复共和国刑法》第制九十四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司法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在司法活动中的化身,是国家司法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其在司法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无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统一实施密切相关。可以说,司法工作人员能否代表国家正确行使司法权,是我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真正依法治国的关键。
(9)刑法职责扩展阅读
相关职责
侦查
负有侦查职责的人员。这些人员包括各级公安、国家安全、检察等依法行使侦查权的机关中负责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讯问职责的人员。
检察
负有检察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中担任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进行法律监督的人员。
审判
负有审判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中担任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审判工作的人员,包括院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书记员。
监管
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包括各级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和社区矫正部门中担任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劳教人员职责的工作人员。
10. 刑法关于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一条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二条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四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五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六条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七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百三十八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九条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