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推动
❶ 司法所的职能职责和推进基层治理方面有什么联系
两个人其实有必然的联系关系来。
❷ 如何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司法所基础建设,推进司法所标准化建设进程
一是认真谋划部署,在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上抓规范。
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在拓展领域、有效覆盖上抓规范。坚持创新发展与规范完善、建设管理与作用发挥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把人民调解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企业生产第一线。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抓规范。制定管理指导意见和教育培训规划,规范人民调解员选拔任用,把熟悉法律政策、熟谙社情民意、善做群众工作、热爱调解事业的各界人士吸纳到调解员队伍中来。深入开展法律政策、执业纪律、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人民调解员三年培训规划》,并建立首席调解员制度,开展行业性调委会调解员分类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案,实行平时抽查与定期抽查、走访调查与电话调查、案卷评查与工作督查“三结合”,了解和掌握纠纷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
四是健全制度体系,在创新机制、协调联动上抓规范。在内部管理工作上,统一建立岗位责任、纠纷登记、纠纷排查、重大纠纷集体研究、信息报告、回访等十项工作制度;建立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调处制度以及预防、预测、预警措施。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建设。健全专家资源联合、调解服务联网、区域协作联防工作模式,加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与法律援助中心、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之间的信息互通,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的无偿服务。
五是坚持依法调解,在严格程序、提升效能上抓规范。在开展人民调解活动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早排查、早介入,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严格遵循人民调解工作原则,依法开展人民调解活动,推进纠纷调解程序合法、协议合法,会同法院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业务指导,统一制定人民调解工作流程,规范纠纷受理、登记、调查、调解、协议书制作、回访以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程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调解服务“五水共治”和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同时,加强纠纷形势分析研判,提出预防化解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是加强基础保障,在办公场所、设施建设上抓规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物资经费保障。
❸ 如何做好政法工作,发挥好司法部门职能,推动依法治市
一、转消极为积极,正确认识司法行政工作重要职能。
要做好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思想认识很重要。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能知道如何去做。当前有一部分工作在基层的人对于司法行政的职能认识上还有较大偏差。一些人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比较“软”,做了工作短期内又不容易见到成效,暂搁一下不做也不会出什么大事;有些人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比较“弱”,权力有限,在社会上没地位;有些人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比较“杂”,从宣传、调解、援助、服务、诉讼、矫正到帮教贯穿于矛盾解决的整个过程,头绪多,过程长…… 试想,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自尊自强自重, ,思想上懒汉懦夫,工作上无所作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别人就更看不起自己,更无法使党委、政府相信你、重视你,你的地位和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其实司法所作为基层政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预防性、超前性和治本性的特点,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从理论上讲,正确认识司法行政职能,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一)司法所是依法治理社会的重要基础。
发达国家对社会的治理,是打防并举,防范重于打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而在发展中国家,往往重打击,轻防范,重治标,轻治本,存在“救火有功的是英雄,防火有功的却无人问津”的现象。就我国而言,公、检、法机关打击犯罪,铲除社会毒瘤,尤如医院的“外科手术”,是治标的工作,效果立竿见影,而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工作尤如系统工程的“防疫站”,是基础性工作,是治本的工作,是起长远效用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两者都是党的工作,都是在为党、为人民工作。因此,司法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观念,树立“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更要树立自尊自强的志气和勇气。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而然地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