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浅谈
㈠ 浅谈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民法典颁布的意义在于:1、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现实需要;2、编纂容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3、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㈡ 围绕民法典浅谈自己的认识
要说从《民法典》中学到什么,可能真的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也不应该是一个问答的量,前几天通过时,整个法律圈都炸了,《民法典》对人们生活影响实在太大。不过作为专业人士,看到这样他的问题难免又很感兴趣,加上前几天也初步的发了一些内容,所以我们还是来粗略的唠唠《民法典》这个话题。
一、体例结构
民法典的起草历时近70年,几辈法律人的心血成就了今天的国之重典,从结构上来说共计1260条,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家庭婚姻、继承、侵权责任七编,就在5月28日通过这一天,整个法律圈各种言论可谓万马齐喑,有说“专业选得好、年年似高考”的、有说“半生所学、毁于一旦”的,也有搬出第1260条来论证民法典的威力的,毕竟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中,《民法典》内容最多,条文最多,也达到了十万字之最,更重要的是,《民法典》的出台直接废止了几十年来陆续通过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所以大家开玩笑说“半生所学、毁于一旦”。
二 具体内容
不过说到《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就真的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虽然这部法律达到了1260条之多,但是它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制定法,这话怎么说呢,因为我们《民法典》的制定思路就是汇编制,先将各编制定成单行法,陆续施行,待各编都成熟后再汇编在一起,现有《民法典》各编中,只有人格权编没有制定单行法,但是人格权编的具体内容又实际上散见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法律中,可以说,整部《民法典》95%的内容都是现行有效各单行法律规定了的,所以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不必恐慌,只需要翻着《民法典》和相对应的单行法,找到对应发条,即可理解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关于完整的内容,请看下图:
把该图认真看一遍,即可了解民法典的体例及大致内容,再有针对性的学习其中一些新规,就可以熟练掌握民法典了。
三 《民法典》新规
要说到《民法典》新规,可以说几条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1、规定了离婚冷静期,民法典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2、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平台大额充值、在直播平台大额大赏主播的,可以退款;
3、职场、校园等场所性骚扰得到遏制,法律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4、高空抛物伤人,整栋楼同赔(除非能证明自己不是伤人者)、物管对高空抛物伤人担责,公安机关、城管等部门应当尽快调查高空抛物责任者;
5、网络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及行政处罚。民法典规定,APP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6,高利贷从此绝迹,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针对高利贷频发、网络借贷无序、金融借款变相高息,民法典有了明确态度,从此再有高利贷的,法律将严打,我们期待最高法院司法解释;
7、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共享,过去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看到,每个小区的电梯里都挂满楼宇广告,但绝大部门地区都没谁过问广告收益的归宿,实际上这个规定也不算新规,在《物业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公共区域属于业主共有,收益也归全体业主共有,但一直未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次,民法典明确规定,该类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附言
鉴于民法典出台时间太短,我们也都还在学习过程中,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学习,一起总结,有什么困惑的,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㈢ 浅谈航班超售是否违反民法诚信原
一.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诚实信用,法文为 Foi,拉丁文为Bona Fide,英文为Good Faith。直译均为“善意”。而在德文表达为Treu und Glauben,直译为忠诚和相信。诚实信用原本只是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存在于民事习惯中,它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随着社会法律关系的发展,它从开初的民事习惯演变为现代民法基本原则。
最早将这个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范的是《法国民法典》,之后,《德国民法典》明确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强制性规范规定下来,并且扩大到一切债的关系中。《瑞士民法典》也规定:“无论何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均应依诚实信用为之。”应该说,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则。
按照我国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另外,第八条也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违反这一源则,尽管不违反任何具体的法律条款和约定,法官仍可根据诚信原则裁定有恶意的一方败诉,以求达到公正。
由于这一原则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具有不确定性,而同时它又是强制性原则,可以调整任何民事活动的任何阶段,以补充具体法条与合同条款之不足。所以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
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在实行成文法制度的中国,法律(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因为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只有法律(民法)的基本原则才是评价和判断当事人行为的准则,有关规定法律(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法律条文完全可以作为司法和仲裁机构裁判的法律依据。所以,民法基本原则对于民法的具体规范而言,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无论是在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上,还是在判断民事主体的合法性上,都自始至终发挥根本原则的作用,任何对民法规范的解释,任何对民事行为的是否合法的判断,只要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违反民法,就是无效或可撤销的。
考量是否违反诚信原则可以从诚信原则的定义入手,首先,诚信必须具备两个要件:(1)诚实,即行为要件,指当事人与合同有关的所有信息的如实充分地披露,包括当事人必要的个人情况、交易价格、标的、能否如实履行等等;(2)信用, 即结果要件,指是否按照合同的事先约定如实的实际履行合同。在行为要件的前提下,以履行合同为各方的最终目的,两个要件缺一不可。所以,诚信的行为和结果两个要件判断,可以比较具体的进行法律认定和实践操作。
同时,“善意与否”作为诚信内涵的常用描述,以不违反合同对方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
三.诚信原则与航班超售的具体法律分析
自从旅客买票之后,旅客和航空公司就形成了客运运输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 航空公司完全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刻为旅客提供约定的服务,而旅客则有义务及时赶到机场以便航空公司及时履行合同,但是超售对旅客而言,就意味着合同存在不能履行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必须假设超售没有成为客运运输合同的默认条款,也没有成为民航业的习惯做法,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事实上还是法律上,旅客都不知道航班将要超售。同时我们假定:旅客将按照订座的先后次序到机场办理乘机手续,那么从第一个超售旅客开始,航空公司就有可能因为座位不够而不能按照约定履行合同,换句话,航空公司在不能确定是否能有能力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却向旅客作出履行合同的承诺,而与此同时,旅客并不知情,还在准备出行。可以说,从前文提到诚信原则的行为要件来看,航空公司肯定是“不诚实”的。
从诚信原则的结果要件看,必须对超售分三种情况讨论:
情况一:航班预期超售但并没有最后实际超售,结果航空公司对旅客按照约定实际履行了合同,没有违反结果要件。
情况二:航班最后实际超售,但航空公司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合理的赔偿让旅客自愿弃乘,更改航班时刻,这是民法中当事人自治原则的体现,也是法律所允许的,可以认为没有违反结果要件。
情况三:航班最后实际超售并且有旅客不愿弃乘,则航空公司没有如约履行合同,违反了诚信原则的结果要件,必须承担必要的赔偿义务。
其次,如果航空公司的超售措施成为行业的习惯做法,或者成为客运运输合同的默认条款之一,则无论旅客是否实际知道航班超售,在法律上推定旅客知道并且同意接受该条款, 即每次乘机都存在航空公司不能按照约定履行合同的可能,那么,很显然,超售并不违反诚信原则。即便上述的情况三发生,航空公司也只要保证旅客转乘其他航班,并承担必要的赔偿义务即可。
综合考虑上述的两种假设,再从善意与否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一方面,确实航空公司是考虑到有旅客可能临时取消行程而采取超售,最后是否实际超售航空公司并不能完全确认,并非恶意进行欺诈,同时,航空公司也事先准备了对旅客进行必要的补偿措施和流程。总之,在主观方面,很难对航空公司的主观恶意进行确认。
同时,我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同时违反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即既不充分披露信息,又不能履行合同,才能构成对诚信原则的整体违反,而只要收益管理系统的数据成熟完整,最后实际超售的比例完全可以控制在万分之几左右,而航空公司也完全可以通过足够充分的准备,大量减少实际超售之后的旅客不愿弃乘的概率。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航班超售违反诚信原则是个“小概率”事件。
最后,国内的航空公司应该争取把超售变成行业的习惯做法,并且在必要的公开场所如售票柜台或值机柜台以明示方式通告旅客超售及补偿制度,同时,运用收益管理系统合理的预测和优化, 也是使超售进入良性运作, 减少旅客拒载的必要条件。
㈣ 民法典论文浅谈民法典几点认识和建议
民法典是具有划时代记忆,中国法治进步一种里程碑,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性的阐述法律之间相关法律属性,建议呢!就是制定民法典要结合民间风俗根据当地风俗判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