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
❶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采用的是
D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人的效力。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
❷ 简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1)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属地管辖原则:
a.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b.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b.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c.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d.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e.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对于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根据双边协定处理,由最初到达地或目的地法院管辖。
❸ 刑法的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分别是什么
您好,刑法的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解释如下: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1、属地管辖(主权):
(1)领域内犯罪三层含义:
①领陆、领水、领空;
②船舶或航空器:旗国主义
③FZ行为地或结果地:沾边就管
2、属人管辖(国籍):中国人在国外犯罪
(1)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我国的GJ工作人员和JR,一律追究。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GJ形象。
3、保护管辖(利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1)主体:外国人
(2)地点:中国领域外
(3)行为:针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
(4)犯罪:双重犯罪
4、普遍管辖(国际条约)
所犯的罪行为我国所缔结条约所包括的罪行,就适用我国刑法。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本法。这就是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该规定主要是针对我国新旧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如果犯罪时间是在旧刑法有效期内,则适用旧刑法; 然后对比新旧刑法轻重,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适用新刑法;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旧处罚更轻时则对被告人适用旧法。
以上就是对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❹ 简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具有效力,它解决的是国家专刑事管辖属权的范围问题。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属地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地域为标准,主张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
2、属人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人的国籍为标准,主张凡是本国公民,无论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领域外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非本国公民犯罪,均不适用本国刑法。
3、保护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侵害的对象否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本国国家的利益或者公民利益的,无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也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
4、普遍管辖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了为国际公约,条约规定所维护的各国共同利益的,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均适用本国刑法。
以上就是效力范围啊!!!
❺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什么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
由于刑法的空间效力涉及到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从而也就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协调国际关系的问题,各国刑法都十分重视空间效力的规定,并且在解决空间效力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些重要原则。从各国刑法规定和理论主张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则:
(1)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这一原则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的。
(2)属人原则,即以犯罪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而不论犯罪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反之,外国人犯罪,即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亦不适用本国刑法。这一原则是建立在本国公民应保证对本国法律的忠诚和服从的基础上的。
(3)保护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国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否本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保护原则的实质是国家运用刑法手段使本国国家和公民利益免受外来侵害。
(4)普遍原则,即以保护各国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上述各原则孤立地看,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现代世界各国刑法多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我国刑法也是如此。
❻ 刑法的空间效力
你这个来问题问得不恰当,因为有源好几种结果,就目前刑法而言,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任一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中国都有权管辖。对于越南而言,因为危害结果也发生在越南,依照目前比较通用的属地管辖原则,那么越南也有司法管辖权。而日本,要行使司法管辖权的话,依照属人管辖权也可以,因为受害者是日本人,受气国内法保护。
❼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司法考试中,刑法抄的时间效力与空间效力偶有涉及。
还是那句话,要深入研究这些刑法学理论,去读刑法学研究生吧。如果只是为了过司法考试,咱可以偷偷懒。
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如果审判时现行刑法(新法)与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刑法(旧法)规定不一致,原则上适用旧法,如果新法更利于被告人,则适用新法。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从轻,哪个轻用哪个。
刑法的空间效力,更为复杂一些。什么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先不说理论研究有多复杂,就是相关的几个法条,背起来也很伤脑筋啊。
在不是很严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沾边即管”。
犯罪行为在我国发生(我国飞机、轮船、航空飞行器啥的都算),适用我国刑法。
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适用我国刑法。
犯罪嫌疑人是我国人,适用我国刑法。
被害人是我国人,适用我国刑法。
一句话,只要和我国沾点边,都适用我国刑法。
当然,这不是很严谨,要注意例外情形,特别是外交豁免这一块。
❽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空间复效力,就是指刑制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原则:
(1)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的,都不适用本法。
(2)属人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法。
(3)保护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法。
(4)普遍管辖原则。即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士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是用本国刑法。
❾ 刑法的空间效力
1、适用我国刑法。
钟万亿:适用的是属人管辖。剩余的几个都是适用普遍管辖。
港澳台地区是中国领土,港澳台人是中国公民,但是,现阶段港澳台地区又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之下,而是有其各自的法律和司法体制,这都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我们解决港澳台人在港澳台地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立足于这些客观事实,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正视客观现实,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统一。具休说来,对于港澳台中国公民在港澳台地区的犯罪,应当区分犯罪的不同性质和类型予以不同的处理。 其中,港澳台人在外国实施了国际性犯罪,如果行为人犯罪后进入中国大陆境内的,我国司法机关应依法在我国所承担国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普遍刑事管辖权,对其直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犯罪后进入港澳台地区或仍在外国的,应由港澳台或有关外国的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内容出自于中国知网:赵秉志所写的《论现阶段港澳台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2、属人原则:只要是我国公民犯罪,我国就有管辖权。
属地原则:只要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就有管辖权。
保护原则:就是针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或国家犯罪。
普遍原则:是为了保护国际社会的利益,打击国际犯罪。如海盗、毒品犯罪
赵秉志,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88年至1997年间参加了中国立法机关个性刑法典的工作。论著多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或院校奖励。科研成绩斐然,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