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禁止令

民法禁止令

发布时间: 2021-01-17 11:48:12

『壹』 不可抗力与不可抗拒的因素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不可抗力是法律术语,有严格的界限;不可抗拒的因素不是标准的法律用语,视案件情况还可能包括比如当事人死亡,标的物灭失等对案件情况起重大影响的事件,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来约束它。

就意思内容来讲,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1、不可抗力,在中国《民法通则》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当事人自身能力不能抗拒也无法预防的客观情况或事故。不可抗力可以是自然原因酿成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前者如地震、水灾、旱灾等,后者如战争、政府禁令、罢工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是一种法律事实。

2、不可抗拒因素,在中国《民法通则》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即免除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而违约的一方的违约责任。一般应规定的内容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的后果。

(1)民法禁止令扩展阅读

不可抗力与不可抗拒的因素的相同点:

免责效力相同: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但有以下列外:

(1)金钱债务 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实际上,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将意外事件作为免责条件。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意外事件不应该作为免责事由。

参考资料:网络-不可抗拒因素

『贰』 民事诉讼法里的禁制令在多少条

《民事抄诉讼法》没有禁制令,有相似的禁止令。
第一百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叁』 民事诉讼中哪些情况下法院有释明义务

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的释明情形有10种:

1、关于不予受理的释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诉讼符合七种情形之一的,以及符合民诉法解释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二款情形的,法院释明不予受理。

2、关于诉讼主体的释明。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章节对必要共同诉讼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民诉法解释在诉讼参加人章节对存在共同诉讼主体的情形作了详细规定。

3、关于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释明,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告知当事人。

4、关于反诉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5、关于诉讼程序适用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百五十八条、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6、关于被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零九条的规定处理。

7、关于二审程序中新增请求或反诉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8、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申请再审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9、关于再审请求超出原审请求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四百零五条的规定处理。

10、关于涉外诉讼的有关释明。

(3)民法禁止令扩展阅读:

法官释明的特点:

一、释明是法官的一种诉讼行为。释明的主体是法官,并且是法官的一项职责和职权,其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二、法官的释明行为是在特定情形下做出的。法官的释明行为只有在因为当事人诉讼能力欠缺可能影响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时才主动做出的。

三、释明行为的外在表现方式为法官对当事人的发问、提醒或启发。

四、释明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将诉讼主张和事实陈述补充完整,将不当主张予以排除,将不充分的证据补足。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肆』 缓刑期里如果有民事诉讼会收监吗

所谓缓刑,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刑罚种类。它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拘役的被告人。对于上述被告人如果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在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是可以宣告缓刑的。宣告缓刑时通常都会明确缓刑考验期。缓刑考验期实际上它只是个法律规定的期间,是不可变的法定期间。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而缓刑不能离开原判刑罚独立存在,因此缓刑结束时间即为考验期结束时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决定执行的刑罚,即会被收监执行实刑。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则也会被收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伍』 什么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令

向法院申请禁止令情况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 适用条件和程序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

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因个人生活琐事不能申请法庭禁止令,但可以先起诉,之后再向法院申请禁止令,禁止对方作出一定行为。

(5)民法禁止令扩展阅读:

禁止令是指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具体犯罪情况,确有必要在裁判书中作出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或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范围或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强制性约束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诉前财产保全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陆』 民事禁止令的适用;我儿子今年二十八周岁了,一直不务正业,不停的在家偷东摸西,经常骗我的钱,我忍无可

我国司法目前没有断绝亲属关系这个章程,那么如果出现不孝子呢,就需要劳教内,而劳教要通过当地的司法机关,就容是说你起诉你的儿子搞破坏,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导致二老精神损失,那么司法部门会在民事法律法规的允许下,对年轻人进行劳教。具体事宜你需要咨询律师

『柒』 什么是民事骚扰禁制令

《民事诉讼法》没有禁制令,有相似的禁止令。
第一百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内人一方的行为或容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热点内容
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法规选编 发布:2025-10-12 19:39:21 浏览:839
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 发布:2025-10-12 19:26:19 浏览:596
阜阳招法律顾问 发布:2025-10-12 19:24:35 浏览:130
2015年新动迂法规 发布:2025-10-12 19:18:22 浏览:511
新修改处分条例 发布:2025-10-12 19:07:54 浏览:340
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考研科目 发布:2025-10-12 19:03:33 浏览:220
新部队条例 发布:2025-10-12 18:50:49 浏览:696
经济法的形式包括 发布:2025-10-12 18:50:41 浏览:707
xx法治 发布:2025-10-12 18:48:43 浏览:324
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锦标ppt 发布:2025-10-12 18:48:09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