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扰邻
『壹』 关于扰民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
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
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上面的法条所述,楼主向环保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诉。
上述法条中“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如果你们直接起诉的话,还得确定施工单位的躁声是否超过国家标准,而且还有许多复杂的问题。
因此,建议你们向环保部门投诉,最好是能达成双方和解
(1)民法典扰邻扩展阅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贰』 民法典性骚扰怎样处罚
《民法典》第1010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本条确立了“个人+单位”的反性骚扰机制。
一、行为人的责任构成
由于《民法典·人格权编》《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人格权保护、侵权保护采纳了一般条款模式,即便本条不予规定,实施性骚扰的行为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但本条规定了性骚扰行为的责任构成与单位的安全保障义务。就行为人责任而言,本条明确的构成要件有二。
一是在侵权行为上,“对他人实施性骚扰”意味着,性骚扰不限于异性之间,同性之间的性骚扰也在禁止之列。
就空间而言,性骚扰行为不限于工作的场所、学习的场所,还包括其他与工作、学习内容有关的场所、空间,比如出差地、旅馆、饭店等。
二是在过错方面,只有故意才叫“骚扰”,性骚扰行为应以故意为要件,过失行为难以构成性骚扰。这就将性骚扰与对他人私密部位的“误伤”区别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集体工作时讲荤段子的情形,对其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应作此区分:若行为人并未针对特定主体,受害人也没有表示反对的,不应构成性骚扰;若行为人针对特定主体,又违背他人意愿的,应当构成性骚扰。
二、单位的安全保障义务
《民法典》第1010条第2款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有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以防止和制止性骚扰行为的义务。这就意味着,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负有预防、处理性骚扰行为的安全保障义务。
此种安全保障义务的确立,在预防、处置性骚扰行为的功能之外,也有利于受害人收集证据。
关于本条第2款“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的理解,“等”字昭示,不应将“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作为单位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而应将其作为单位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意在强调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的违法性。因此,行为人未利用职权、从属关系实施性骚扰的,单位若违反了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的安全保障义务的,仍应承担责任。
三、单位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式
《民法典》第1010条第2款虽然规定了单位有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安全保障义务,却未言明违反义务时的责任形式,从而留下了解释的空间。对此,我国学者普遍承认性骚扰行为的用人单位的替代责任(雇主责任)。少数学者认为,用人单位(雇主)的此种责任实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责任。
我们认为,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旨在保护雇员,防止其因执行工作任务而动辄得咎,但(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的)性骚扰则超出了这一规范目的,二者不能等同。
在性骚扰的法律规制中,单位(尤其是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依据在于:通过个人诉讼无助于解决性骚扰的普遍化,强化单位(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内部责任才是最为高效、低廉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本质上属于过错责任,应类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过错责任)。这也符合非工作场所内性骚扰的规制要求。
『叁』 民法:扰民的定义
扰民是指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人或组织粗暴对待相关民众利益的作法,一般指噪声扰民。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噪声扰民,可向环保部门投诉。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保部门接到投诉后,会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测,噪声超过规定分贝的,环保部门应依法采取限时段施工、限期整改、责令停工、罚款等措施进行整治。
按照该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直至其达到治理要求。
(3)民法典扰邻扩展阅读: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 昼间 夜间
0类 50分贝 40分贝
1类 55分贝 45分贝
2类 60分贝 50分贝
3类 65分贝 55分贝
4类 70分贝 55分贝
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
(1)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分贝执行。
(2)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3)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5)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肆』 民法典拟针对性骚扰作出什么规定
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回人 格 权编以民法典一个答分编的形式亮相。人格权编草案确定了人 格 权的一般规则,规定了生 命 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同时,针对实践中反映较多的问题,还对法定救助义务、禁止性 骚 扰等问题做了规定。
人格权编草案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基础上,对各种具体人格权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人格权保护奠定和提供了充分的民事请求权法律基础。
『伍』 狗叫扰民触犯民法通则的哪几条
根据我国来《民法通则》第127条的相自关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故养犬人因为犬只伤人,还要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居民遇到宠物扰民的问题,可以拨打110反映情况,派出所民警将到现场调查处置。如属于无证犬,民警将会要求狗主限期处理,逾期将由城区控犬办强制处置。如果涉及有证犬,民警将会对狗主进行规劝、教育,协调当事双方,以求解决问题。
『陆』 邻居用振动器扰民,民法典上有处理办法吗
这种情况他有可能构成了为噪音污染,也有可能扰乱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的生活秩序,你其实不止可以通过民法典,而且还可以报警解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