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最新司法解释
⑴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怎么判刑
量刑标准:
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版重食源性疾权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物性疾患的行为。
(1)渎职罪最新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九条规定: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并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
(一)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的;
(二)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其他污染物的。
⑵ 渎职犯罪主体司法解释
可查阅《 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 关于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犯罪的主体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刑法中所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根据有关立法解释的规定,在依照法律、 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 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司法实践中也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认定 所谓委派,即委任、派遣,其形式多种多样,如任命、指派、提名、 批准等。不论被委派的人身份如何,只要是接受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组织、 领导、监督、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认定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委派在国有控股或者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组织、领导、 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应当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国有公司、 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原国有公司、 企业的工作人员和股份有限公司新任命的人员中, 除代表国有投资主体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人外, 不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三)“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认定 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应当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特定条件下行使国家管理职能; 二是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公务。具体包括:(1) 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 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人民陪审员;(3)协助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等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人员;(4) 其他由法律授权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关于“从事公务”的理解 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责。 公务主要表现为与职权相联系的公共事务以及监督、 管理国有财产的职务活动。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国有公司的董事、经理、监事、会计、出纳人员等管理、 监督国有财产等活动,属于从事公务。 那些不具备职权内容的劳务活动、技术服务工作,如售货员、 售票员等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不认为是公务。 二、关于贪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