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商法经营

商法经营

发布时间: 2021-01-19 04:52:00

『壹』 一道商法题目,简述证券交易内幕信息与内幕信息知情人的条件

内幕信息:
所谓内幕信息,是指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供求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1.内幕信息的特征:内幕信息是与证券交易活动有关的信息,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供求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社会公众获得该信息后,会对证券交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2.内幕信息的种类
(1)法定的重大事件。包括:
①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②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③公司订立重要合同,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④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⑤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遭受超过净资产10%以上的重大损失;
⑥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⑦公司的董事长,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
⑧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其持有股份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⑨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
⑩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法院依法撤销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
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公司分配股利的计划是指公司将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如何分配给股东的计划。公司增资的计划是指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计划,包括增加多少注册资本、如何增加注册资本的计划。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涉及公司的财务、经营,或者会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3)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在其公开之前,是内幕信息。
(4)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承担债务时,可以向债权人提供担保,以保证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实现。如果公司债务担保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债权人为保证其债权能够得到实现,可能会对公司采取一些重大措施,从而对公司的经营、财务产生重大影响。

(5)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抵押是指公司以其用于经营的主要资产向债权人提供担保,主要资产的出售是指公司将其用于经营的主要资产卖给他人,以获取一定数量的资金。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或者出售,必然会对公司的经营、财务产生重大影响,而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6)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尚未公开的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损害赔偿责任,是内幕信息。
(7)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依法发行上市的股份以达到对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或者兼并目的的行为。收购某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必然对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供求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公司的经营、财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在公开以前,是内幕信息。
(8)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
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以下几种:(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比如办公室秘书、有关研究人员和业务人员、打字员等;(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的职责对证券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6)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员。上述人员,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贰』 商法中的客观主义是什么意思

商法对象的确认是商法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商法对象如果不能从民法对象当中区分出来那么商法也就丧失了其据以独立的基石,商法部门也就无以确立。在近代商事立法中,对于商事关系的确立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立法例:即法国的客观主义、德国的新商人主义以及日本的折衷主义。我们首先对在这三种立法例下对商法对象的确认进行考量。 法国的客观主义客观主义标准,又称作商行为主义标准,是1807年《法国商法典》所采用的标准。该标准的要义在于,商法首先界定何种行为是商行为,当双方当事人从事的是商行为时,该种行为便引发商事关系,从而适用商法。商主体也是通过商行为来界定的,因此,《法国商法典》第1条明确规定“所谓商人是指从事商行为并以此为业者”。对于何为商行为,法国人认为商行为即“商业上的经营行为”。[3]由此可知,在法国的客观主义立法例下,对商法对象的确立首先是立足于商行为的意义上,其次由于商行为的认定又得借助于“商业”和“经营”这两个名词,所以说对于商法对象的界定最终,就落脚在“商业”和“经营”这两个概念之上。何为“经营”,我们从字面可以得知,“经”指经常,“营”指营业。而营业之成就也需要有一定的长期的从事营利性目的的事业的事实。也就是说“经营”和“营业”几乎是同义的。何为商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业是指“可满足人们盈利欲求之业”。[4]对比“商业”和“营业”的定义似乎商业之义也是可以涵盖在营业的定义之中。由此可以得出商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营业行为。法国人采客观主义标准是基于一种商法国民化的设想。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人对特权深恶痛绝,而经商在中世纪是一种特权,商人身份的获得必需经过国家有关机构的特许。法国人为了消除特权,拒绝承认有商人阶层的存在,认为经商是一种自然权利,宪法将其赋予每一个法兰西人。也就说在法国的这么一种立法例下,由于不承认商人阶层的存在,所以对商事关系的确立也就只能从商行为的角度出发,而对商行为的界定又立足于“商事营业”的开展。“营业”的开展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客观的东西。所以对于商行为的确认也就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从这个层面来看,在法国的上行为主义的立法例下,对于商行为以及商事关系的确认还是可能的。而并非像有的人所说的,在法国的商行为主义模式下,由于把商行为界定为“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从而使得对商行为的界定依靠于一种内在的主观心态,而主观心态的诠释又得反过来依靠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逻辑上的反复。[5]从而使得对商行为以及商事关系的确立,缺乏事实上的客观性,使商法的对象的边界表现出来是非常的模糊。对于法国的商行为主义的批判,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有学者认为“受商行为主义标准的摆布,实施商行为是行为人成为商人的唯一依据,但是却不问津于行为人是否已有投资,因此会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应有的麻烦。”[6]的确如果说不要求商人具备一定的资金,商人信用也只是以商人的个人人格信用为基础,那是肯定不能适应商事活动的需要的。然而,前面已经有所论述,所谓的商行为并非指的是盈利行为,而是指商事营业性行为。并非所有的盈利行为都适用商法,只有在其成就为营业行为才适用商法。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对盈利行为和商事营业行为进行一下区分。“营业”一词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含义,在营业行为中所采用的是营业的客观含义。营业客观上是指当事人所实施的“持续性同种盈利行为”。[7]也就说偶尔为之的盈利行为是不能说是营业行为的。也就不能适用商法的规定。也就是说在法国的商行为主义立法例下,由于商法对象认定落脚于“营业”一词,所以是否为商法的对象不再取决于行为是否是“以盈利为目的”了,而在于行为人是否长期从事某一盈利行为,并因其长期从事盈利行为而具备了在此一行业中比其他人更高的技能。因为其在此一行业中具有更高的技能所以法律让其承担不同于一般的人在为民事行为时所负担的法律义务。这一现象表现在法律的适用上,那就是为营业行为时应适用商法。对于长期从事某以营利活动的人如果其不投入与该盈利活动所相适应的资金的话,我们很难想象该营利活动能够长期维持。即使法律不对其进行规制,市场也会将其淘汰。况且在商行为主义的立法例下也并非所有的行业准入都没有资金的限制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客观主义在这方面应该说是不存在缺陷的。对于客观主义的另一个批评是,“主体因从事商行为而成为商人,而传统主体理论是商人可为商行为。这里面逻辑顺位出现了错误。所以说客观主义有违大陆法系传统的主体人格理论。”[8]但是笔者认为,由于在法国,采的是商人国民化的立法倾向,所以所有的民事主体都有从事商行为的权利能力。因此在法国对商人的界定所要解决的其实不是权利能力问题,而仅仅只具有一种概念的描述的功用。所以说也就不存在什么对于传统民事主体逻辑定位的缺失问题。综上所述,法国的客观主义其实已经解决了对于商事关系的确定的问题。

『叁』 一道商法的案例分析~谢谢了!

本案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普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是否分配利润。律师事务所收取服务费不算盈利。我同意被告观点。

『肆』 民商法 案例分析一则

乙应该有同等条件优先出租的权利。甲可以以出租屋与合同签订的用途不合,解除合同。 乙丙我去搞不懂。恶性竞争????没有啊。

『伍』 什么叫拟制商人(商法中的)

拟制商人的定义是:
根据德国商法的规定,如果企业已经在商事登记簿上登记注册并且版正在从事经营活动权,即使这种经营不属于固定商人所营事业之范围,该企业应被视为商人即拟制商人。

拟制商人是《商法》这门课的研究范畴。根据商法规定,商人可以分为固定商人和拟制商人。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险法、合伙企业法、海商法、票据法等。

『陆』 商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商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1.法律性质不同。经济法属于公法,商法虽有公法性但本质是私法。因此回经济法以国答家利益为本位,而商法是以商主体的利益为本位,经济法的目标性较强,而商法的国际性较强。

2.二者基础理论不同。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是社会整体本位,即着重于国民经济的全局,而商法是建立在商事主体利益本位之上的。

3.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国家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商法则调整的是商主体在商事活动中形成的商事关系。

4.调整的机制不同。商法着重采取自律性的非权力性的机制,而经济法多采用他律性的权力性的调节方法。

商法是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商事关系。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险法、合伙企业法、海商法、破产法、票据法等。

『柒』 《商法》破产案例分析题,求解!

(来1) 由债务人所在地中源级人民法院受理。
(2) 已经审结但尚未执行,应当中止执行,建筑公司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向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直接申报债权;其最终清偿额和判决结果有关。
(3) 银行可就该厂房优先受偿900万,不足部分按普通债权参与破产分配
(4) 建行可以来申报债权,如果为一般保证则债权数额为北方公司偿还该笔债务后无法清偿的数目;如果是连带担保则可以主张电子有限公司清偿全部债务。
(5)
1、中外合资企业在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前需由审批部门批准。
2、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而不是独任审理。
3、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在10日内发布公告。
4、债权的申报期限应为3个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应在债权申报期限届满后15日内召开。本案召开时间不对。
5、清算组应于企业被宣告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

『捌』 国际商法,案列分析题

即可以由甲公司承担,也可以由乙公司承担。

原因如下:乙公司是从专甲公司股份中分离出来的属,也算是甲的下属分公司。

现在甲公司因之前给房地产公司作担保而发生的责任,这个担保是发生在公司分立之前的,所以,乙公司也应当承担责任。

不知道这样分析的对不对,还请您给出意见。谢谢!!

『玖』 《商法》 案例分析题

以下都是个人见解:
1、首先,登记机关的行为不涉及其经营自由权。登记机关作内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容行使职权,我国的民商事主体在法律上确实没有无限公司这样形式。
2、在私法中却有“法无禁止即自由”,但对于公司形式也是“经济法”的范畴,如“ 经济法主体、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企业法律制度(市场准入、特殊企业、国有企业等),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 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毕竟国家对经济主体还是要有一定限制、规定的。
3、虽无形式上的无限公司,但合伙组织对“注册资金无限制”“承担无限责任”,其功能与无限公司相同。
4、营业自由权一般指经营主体微观上经营行为的自由,与公司形式无直接关系。

热点内容
律师惯用手段 发布:2025-10-14 00:06:54 浏览:219
法硕法学书目 发布:2025-10-14 00:04:27 浏览:820
婚姻法里夫妻分居多长时间算离婚 发布:2025-10-14 00:04:07 浏览:569
婚姻法男方叫女方爷爷公公 发布:2025-10-14 00:03:11 浏览:810
遵守党的法规制度 发布:2025-10-14 00:01:38 浏览:303
婚姻法改年龄 发布:2025-10-13 23:34:41 浏览:895
南京国民政府婚姻法 发布:2025-10-13 23:31:14 浏览:258
凤阳法律咨询律师 发布:2025-10-13 23:27:18 浏览:960
罗马的诉讼法 发布:2025-10-13 23:21:53 浏览:593
李德顺依法治国 发布:2025-10-13 23:15:1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