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善意司法解释

善意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1-19 07:09:30

❶ 现行法律,对善意取得,是怎样规定的

新的物权法允许不动产进行善意取得

条件是1,动产交付,不动产进行了登记。内2,受让人不知情容。3,支付合理的对价。

物权法中有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

无偿赠与和遗赠,因为受让人没有支付合理的对价,因此不适用善意取得。

❷ 法律上的善意取得是什么意思

‍‍

核心提示:法律上的善意取得是怎样?包括善意取得的含义、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善意取得的特殊规定等。下面就由法律快车的编辑为您介绍,详情请看以下内容。

一、善意取得的含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指动产占有人向第三人移转动产所有权或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意义

5、让与人须为无处分权人

无处分权人是指没有权利处分财产而处分财产的人。若让与人为有处分权人,则其转让为有权行为,不欠缺法律依据,自然无法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6、让与人须为动产的合法占有人

善意取得中,因受让人为善意受让占有,故须让与人有占有之事实以资信赖,方有善意之可言,让与人若非动产占有人,就没有占有的公信力。同时,占有人还必须是合法占用动产,是基于动产所有人的意思而占用。否则,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善意取得的特殊规定

1、善意取得制度中无权处分人必须是依动产所有人的意思而合法占用动产,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是为了既限制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保护所有权。又强化所有权人的责任,减少交易风险。当无权处分人为非法占用时,一般情况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善意取得人是在公共交易市场有偿取得动产,则善意取得人取得动产所有权。

2、善意取得制度要求善意取得人以有偿取得动产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有偿取得不仅包括对价价款,还包括对价债权。

3、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在学界及各国立法实践中观点不一。这主要是由于不动产的所有权公示原则与动产不同,不动产是以登记为公示原则,而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亦不相同,存在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区别,因此,不动产登记的公示效力也有所不同。我国对不动产的登记实行的是实质审查,不动产登记具有所有权公示效力。因此,我国《物权法》中明确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

❸ 哪些法律规定善意取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回89条指出:“第答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物权法》第106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可以善意取得的其他物权,是质权、留置权、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宅基地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抵押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法解释第九十四条第二款(已经被物权法106条第3款废止)

❹ 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

善意取得的一般伴随着发生的是所有权的转移。

❺ 什么叫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财产有偿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受让人内取得该财产容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即时取得对该物产的所有权的一种法律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在商品交易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能够均衡所有权人和善意受让人利益。善意取得制度有关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和关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这两方面的研究。

(5)善意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

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而使交易无效,并让受让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随时担心买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还,这样就会造成当事人在交易时的不安全感,也不利于商品交换秩序的稳定。

❻ 民法上的"善意"具体可以怎么解释

民法中的善意 为在受到蒙骗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正常符合常理的交易 《物权法》第106条对善意取专得制度的属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善意取得,是指财产无权处分占有人将其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受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且支付了合理的价格,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者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❼ 善意在民法中的意思是什么

民法中的“善意”是指受让人从转让人处受让动产或者不动产时,不知道或内者不应当知道转让人容为无权处分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应该理解为:善意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和理念之中;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其所为的民事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相对人有合法的权利基础。

❽ 关于法律中善意取得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表面上说的很复杂,实际上简单,只要你理清楚这个关系就回可以了,那我就一一答解释吧!
首先,按道理说丁的表遗失了,表应该是属于他的,但是这里有个保管的问题,如果失物招领处把启事贴出来,在招领期结束后丁都没有来认领的话,这个就收归集体所有了,就要进行拍卖,这时丁已经失去了对表的所有权!
其次甲是通过合法途径(拍卖)获得该表的,那么表的所有权已经转让给甲了,表属于甲
再者,乙将表盗走,这个属于非法取得,不是合法转让,所以乙不能取得表的所有权
最后,虽然通过购买获得该表,表面上看起来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但实际上,善意取得制度还规定凡事通过超乎寻常的低价,以及该物是赃物的,均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呵呵~
问题已经分析清楚了哦!实际上这道题的考察重点就是放在丁上的,因为有很多学生会选择丁,实际上应该选择甲!甲才是真正的表的所有权者!
如果还有问题的话,欢迎给我发信息!O(∩_∩)O

热点内容
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四款规定 发布:2025-10-14 02:09:59 浏览:527
学校法律顾问建设工作方案 发布:2025-10-14 02:06:23 浏览:247
沈阳医疗纠纷法律咨询 发布:2025-10-14 01:30:27 浏览:882
广东省法律援助案补贴 发布:2025-10-14 01:25:03 浏览:994
法院从轻判决 发布:2025-10-14 01:24:03 浏览:43
法院被收买 发布:2025-10-14 01:14:27 浏览:8
招标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开标如何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4 01:11:45 浏览:998
帮人抄写合同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4 01:07:39 浏览:428
我国行政法的体系 发布:2025-10-14 01:06:51 浏览:865
二宫法官 发布:2025-10-14 00:27:30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