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沈阳
Ⅰ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 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 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2、过程:
航海家 资助国家 主要成就
哥伦布 西班牙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迪亚士 葡萄牙 到达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麦哲伦 西班牙 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 :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7、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和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火 药,用于战争
8、文艺复兴讲的是人被发现,而新航路的开辟讲的是世界被发现。
9、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寻找黄金等财富。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P14)
1、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4、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5、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6、过程: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开始的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结束的标志)7、影响:国内影响: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国际影响: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8、《权利法案》
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国王权力。
③内容: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④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必然性的认识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P20)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75年——1783年
3、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4、战争的经过:
①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组织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③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7月4日为美国独立日)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结束: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独立战争结束。
5、历史意义:
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的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
7、评价华盛顿: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美国的民族英雄,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
8、《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P26)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性质: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3、经过(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权”,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2)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大革命结束。
4、影响:
○1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反封建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2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英、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P32)
一、拿破仑的崛起
1、夺权:①1799年“雾月政变”成为第一执政。②1804年称帝,改共和国为帝国。
二、拿破仑的文韬:
1、三 部 法 典:《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刑法典》、 《商法典》
2、制定法典的目的:加强统治,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3、《民法典》的内容: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
4、意 义:《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拿破仑的武略
拿破仑帝国:
①1804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②对外政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军队,乘胜扩大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③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积极影响: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给当地民族带来了灾难
四、拿破仑的惨败
1、滑铁卢战役,1815.6.18拿破仑惨败,后被流放,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2、拿破仑失败的原因:①长期战争造成法国经济困难②国内人民厌战③被奴役的各国人民反抗 ④外国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大于法国资本主义势力)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工业革命(P41)
1、工业革命: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棉纺织业
3、首先在英开始: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厚资本并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4、重大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能够同时纺出多根纱,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改进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美国人),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突破。
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后来又发明更为先进的“火箭号”机车: 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人们活动范围。
6、性质: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变革。
7、影响: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
○2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的过渡。
④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
⑤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
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相关的名词是工厂
9、在蒸汽提供动力以前,有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提供动力。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P48)
一、英,法,荷等对印度的入侵: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英国的影响:
○1从印度掠夺的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②把印度作为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
把欧洲的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活动带到了印度,对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上有利于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1、时间:1857——1859年
2、根本原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野蛮扩张。(1600年东印度公司,代表人物克莱武)
3、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
4、主力:土兵(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的印度人)
5、领导:封建王公贵族(代表:章西女王)
6、结果: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失败。印度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7、影响: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8、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是:反殖反封建(不能说成反帝反封建)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拉美独立运动(P54)
1、三角贸易(贩卖黑奴贸易):
①时间:16¬世纪——19世纪 (三角贸易的实质是殖民掠夺、掠夺财富)
②背景:欧洲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紧缺。
③简况:由葡萄牙殖民者开头(葡萄牙 占领巴西,西班牙占领了美洲自墨西哥阴暗的广大地区)
④示意图:
三角贸易的目的:补充劳动力以及掠夺财富 (实质是掠夺财富)
⑤影响:对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失去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非洲的长期落后;
对欧洲:获得大量财富;加快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美洲: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对美洲的开发。
2、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海地(1804年)揭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3、 南美北部“玻利瓦尔”的事迹: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 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命名为玻利维亚。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拉美人民尊称为:拉美的解放者。
4、伊达尔哥领导墨西哥人民的独立战争,南美南部圣马丁领导到的民族解放运动。
5、拉美爆发独立战争的原因之一在于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6、马克思揭露欧洲资产阶级“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贩卖黑奴
7、到1826年,除古巴外,西、葡对拉美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完全结束。
8、在拉美独立运动影响之下,葡萄牙宣布巴西独立。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共产党宣言》(P60)
一、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 1836—1858年,因发表《人民宪章》而得名
2、性质: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革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两颗巨星——马克思、恩格斯
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
2、马克思主义诞生
时间:1848年, 标志: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
内容: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P64)
1、 巴黎公社成立
时间:1871年3月28日
性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失败:“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
意义: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公社战士所体现的英勇不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
2、巴黎公社失败后,社员鲍狄埃逃出了敌人的魔掌,创作了《英特纳雄奈尔》,狄盖特谱曲即为《国际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3、“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意思: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还有旺盛的生命力。
5、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具体实践。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P72)
1、原因(背景):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农奴制危机严重)②克里木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力,避免人民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时间: 1861年
5、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
6、主要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土地(份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7、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8、前提:尽量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9、影响:进步性:①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②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局限性:①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民主权利)②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10、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第15课 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南北战争(P77)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1861-1865):
①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北方扭转战局的关键。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增强了北方军队战斗力
②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南北战争的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统一(林肯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5、北方胜利根本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人心向背),
6、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局限性:种族歧视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9、林肯的贡献: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的胜利,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0、林肯说:“一位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这位妇人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是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场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
11、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障碍(指黑人奴隶制度)
12、材料题:“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谛不证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
家里。……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1963年发表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1)材料中所说的“立国信条的真谛——人人生而平等”的含义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上哪个文献中?《独立宣言》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它的颁布在当时起到什么重要作用?(2分)
林肯。成为北方扭转战局的关键,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增强了北方军队战斗力。
(3)你认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今天的美国是否完全实现?为什么?(2分)
没有。美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P84)
1、原因:内因:幕府的专制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外因:美国等国的入侵。
2、前提: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统治。(中坚力量:武士;旗号:恢复天皇权力;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3、时间:1868年起(人物:明治天皇)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同俄国)
5、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统治,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6、措施:①政 治 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 济 上: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派遣留学生,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③军 事 上:实行征兵制,建立警察制度。
④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7、影响:
①积极性: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一个例外,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也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8、日本明治维新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首先打开日本门户的是美国(1853佩里首先来到日本、黑船事件)。
9、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0、通过了改革直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日本、俄国。
11、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派出了以岩仓俱视为首的使团出访欧美。
13、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实行有限的宪政统治。
14、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强国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进先进技术,重视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5、日本的对外政策变化:闭关锁国----对外开放----对外扩张。
16、材料题:
(1)两国政府都开始向西方学习,各自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怎样?这对新时期的国家建设有何启示?
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百日维新
17、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改革、继续革命简表
第17、18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P89)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1、条件: ①政治制度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②经济繁荣 ③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3、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4、主要成果:
① 新 能 源 的 出 现 和 利 用; (电力、石油)
② 新 机 器 和 新 产 品 的 创 制; (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家用电器)
③ 新 交 通 运 输 工 具 的 出 现; (汽车、飞机 )
④ 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 (电报、电话)
5、特点:①以电为核心;
②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同时进行;
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④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6、影响:经济方面: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结构发生由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了。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7、爱迪生:美国人,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
8、交通领域:①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福特:(汽车大王)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③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火车时代———(英国 轻工业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多国 重工业 )
9、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10、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882年,德、意、奥(德为核心)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1892年,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②.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便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P104)
1、原因:(必然性、偶然性)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③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2、时间:1914年7月~1918、11
3、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4、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
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
5、主要战场:欧洲 三条战线: 东线:俄——德、 南线:塞 ——奥匈西线:英、法—— 德 (主要战线在西线)6、主要战役:西线——凡尔登战役(双方:法、德)
(特点: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绞肉机。作用: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7、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7、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8、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参与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战火燃遍欧亚非,阵亡人数840万,受伤人数2100万,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9、、一战性质:主要是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掠夺性战争。10、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1、感悟: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12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启蒙运动(P113)
1、兴起的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Ⅱ 沈阳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首先,你可以去网络“历史中考知识点”,头一个网络文库可以下载,是免费的。
再发个他人总结的:
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1]
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比较表
对
外
开
放 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
汉朝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造纸术的外传 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唐朝 遣唐使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西行 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宋朝 指南针传入欧洲 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明朝 郑和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
闭
关
锁
国
清朝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2]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三个阶段 名 称 领导者 历史作用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洋务派(恭亲王
奕欣、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胡适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3]
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清朝 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新中国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
新疆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汉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清朝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新中国 解决新疆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
台湾与中央政府关系简史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及影响
明末清初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清朝 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新中国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6]
中国近代屈辱史
战争 签订的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影 响
鸦
片中
战英
争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
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
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
同英国商定。 中国的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甲
午中
战日
争 《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民族危机及半殖民
化程度。
侵八
华国
战联
争军
《辛丑条约》 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
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
方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变成了“洋
人的朝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历史作用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的面
目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11届三中
全会
1978年北京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会建设
史上的伟大转
折。
[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战役
战役名称 发生时期 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飞夺泸定桥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长征途中)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期间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期间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解放战争期间 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9]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历史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目的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 为民族独立而战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重要文件(内容
提要)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保护国会的权利) 《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制定机构 国会 大陆会议 制宪会议
历史作用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迅速波及其他欧州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被誉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名称 开始时间 发明者 主要发明(成果) 标志(意义)
第一次
科技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瓦特 改进了蒸汽机
史蒂芬孙 火车机车(以“蒸汽机”为动力机)
第二次
科技革命 19世纪
70年代 爱迪生 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2000多项发明 人类进入
电气化时代
卡尔•本茨 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机)
莱特兄弟 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机)
第三次
科技革命 20世纪
四五十年代 电子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 人类进入信
息化时代
[11]
美国历史上的三位著名总统
总统 历史背景 主要贡献
华盛顿
独立战争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1789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总统后,放弃了继续担任总统的权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林肯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同情黑人的悲惨处境,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野蛮的奴隶制度。南北战争期间( 1862年),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重要法令,大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使南方军队彻底陷入了绝境。
罗斯福 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实行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核心和基础的新政。“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12]
世界发展趋势回顾与展望
时间 世界各地区文明交往的特点 代表性事件
古代
世界 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孤立发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交往方式有暴力冲撞、也有和平交流。 亚历山大东征(暴力冲撞)
马可•波罗来华(和平交流)
近代
世界 欧洲许多冒险家,通过海外探险,开辟新航路,将世界各个地区连成一体。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当今
世界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走向全球化,人类进入“地球村”时代。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全球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13]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评卷标准
关键在于: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同时应当注意:应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应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 (满分10分):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离题,得0分;第二层次,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但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得1—4分;有论无史,只谈自己的观点,没有用史实加以证明,得1---4分;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谬,或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语言上不够优美,得4--- 7分;第四层次,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有自己的观点,并与具体史实相结合,得7---10分。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评
价
秦
始
皇 [正面][史:如何统一中国]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论:统一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格局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史:如何巩固统一]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论:巩固统一的意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论:肯定]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反面][论:否定]但他又是个残暴的皇帝,[史:秦始皇的暴行]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评
价
汉
武
帝 汉武帝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在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方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对外交往方面:开拓了丝绸之路。总之,汉武帝统治期间,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评
价
唐
太
宗
唐太宗统治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唯才是举,同时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经济上,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赋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待国内民族关系方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综上所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评
价
华
盛
顿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当选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他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四年后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内政和外交原则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坚持民主,不贪恋个人权利,他的高尚人格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评
价
拿
破
仑 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建立了执政府,在他当政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进行一系列对外战争。《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拿破仑统治时期,正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他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通过暴力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拿破仑战争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
[14]
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标志)一览表
历史事件 意义(标志着什么)
《辛丑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完成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渡江战役 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了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美国诞生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现代工业的崛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德国闪击波兰 二战爆发
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进攻苏联 二战进一步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正义力量携手联盟
诺曼底登陆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欧盟成立 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苏东(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巨变 两极格局的结束
[15]
古今中外“八字方针”一览表
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措施,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之一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什么精神的集中体现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主张是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是 和平交流,暴力冲撞
杜鲁门主义具体指的是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Ⅲ 民法典沈阳市场有售吗
民法典在沈阳一定是有卖的,您可以到沈阳市太原街玖乳图书城去购买民法典的书籍
Ⅳ 关于肖像权的法律问题
如果你将女同学的照片和鸵鸟的图拼接,并在班里传播,你就单单不是侵版犯肖像权的问题了,你的行为权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应承担治安行政责任。
如果你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依法不执行拘留。
相关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Ⅳ 高分悬赏: 中德两国合同法(尤其是购销合同方面)差异, 越详细越好
你好,给你找了一些资料,也许对你有帮助:
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
德国学者霍恩指出:“在各种交换性的行为中,买卖是最重要的一种。”(注:〔德〕罗伯特·霍恩:《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页。)各国合同法大多将买卖置于各种有名合同之首,表明了买卖合同的重要性。就买卖合同制度而言,中德合同制度各具特色。由于中国合同法大量借鉴了德国合同法的经验,因此,关于买卖合同的许多规定与德国民法的规定有相似之处。但事实上,我国买卖合同制度除借鉴了德国民法的经验以外,还吸收和借鉴了两大法系的经验以及国际惯例和有关公约的有关规定,(注:例如,在该章中,大量借鉴了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也参考了美国统一商法典、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于1994年颁行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等。)不仅如此,我国本身已有的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的经验,也为我国买卖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从而使买卖合同制度与德国民法的规定又存在着诸多的区别。下面,谨从四个方面对此作出比较。
一、关于买卖合同制度调整的范围
根据《德国民法典》关于买卖合同的一般规定,其调整范围不仅包括物的买卖关系,而且还包括权利的买卖关系,特别是债权的买卖关系,《德国民法典》第 433条第1款规定,“因买卖合同,物的出卖人有义务向买受人交付物,并使其取得物的所有权。权利的出卖人有义务使买受人取得权利,并在权利使权利人有权占有物时,向其交付物。”从该定义中,可见《德国民法典》中的买卖制度适用于权利的买卖关系。该民法典第437条规定了权利买卖的担保责任;第451条规定了权利买卖的危险移转和费用;而关于买卖的一般规定中的许多规则(如权利瑕疵担保制度),既适用于物的买卖也适用于权利的买卖。(注:史尚宽:《债法各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15页。)买卖合同制度中包括物的买卖和权利的买卖,主要优点在于将各种类型买卖的共同规则抽象为买卖的一般规定,从而可以大大地简化有关买卖的规定,尤其是因为权利买卖的规定日益复杂,很难完全通过制定特殊的买卖合同规则解决各种权利买卖关系,因此,通过买卖合同制度统一调整物的买卖和权利的买卖,从而使各种权利的买卖关系都具有可供适用的法律依据。
然而,我国合同法关于买卖的制度原则上仅限于物的买卖,而不包括权利的买卖。《合同法》第130条将买卖定义为:“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与《德国民法典》第433条的规定相比较,可见该定义中只是规定了出卖人在转移标的物所有权方面所负的义务,而并没有规定权利买卖中的出卖人在移转权利方面的义务。这就表明了合同法在买卖合同一章中原则上并不适用于权利买卖。我认为,采纳这一立法体例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权利的买卖的类型较为复杂,有一些类型的买卖与物的买卖存在着差距,不能完全适用买卖的规定。例如,关于债权的买卖涉及到转让人、受让人以及债务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的买卖显然是有区别的。因此,应当在买卖之外设立单独的规则来规定有关权利买卖的问题。
(二)尽管权利的买卖类型比较复杂,但几种主要的权利买卖关系已经受合同法的其他制度或者专门法律规定调整。具体来说,第一,有关债权的买卖,我国合同法将其作为合同的转让规定在第五章之中,而不是将其规定在买卖合同之中。这一规定具有其合理性,因为债权的移转涉及到债权人的通知义务、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等问题,与一般的买卖关系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因为债权的转让与债务的移转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将权利的移转与义务的移转一并作出规定是有必要的。第二,关于知识产权的转让,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此作出规定,有关知识产权的移转问题由知识产权法作出规定。但在买卖合同中,也涉及到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问题,根据《合同法》第137条的规定:“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可见此处涉及到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仍然只是规定物的买卖问题。第三,关于在例外情况下人身权的转让问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的名称权、自然人的肖像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有关这些权利的转让是由人身权制度加以规范的。第四,关于有价证券的买卖问题,例如关于票据、股票、债券、提单等的转让,一般是由票据法、证券法、海商法等加以规范的。买卖合同制度没有必要专门规定权利的买卖。
更多:
1、http://china.findlaw.cn/hetongfa/lilunyanjiu/1216.html
2、http://www.studa.net/guojifa/080817/11550418.html
3、http://chinake.com/law/shi/cs/msf/1433534_5.html
4、
http://www.studa.net/guojifa/080817/11550418.html
5、http://chinake.com/law/shi/cs/msf/1433534_5.html
6、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newwindow=1&q=%E4%B8%AD%E5%BE%B7+%E5%90%88%E5%90%8C%E6%B3%95+%E5%AF%B9%E6%AF%94&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f&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