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條例
❶ 家庭為單位的那些條例,家庭所指包括未成年子女嗎
規定所指的家庭成員主要包括職工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還是有不同地區不同的規定吧
❷ 小康家庭的標准
1、富人家庭:年入200萬以上,
2、富裕家庭:年入80萬-200萬,
3、中產家庭:年入50萬-80萬,
4、小康家庭:年入36萬-50萬,
5、貧窮家庭:年入10萬-36萬,
6、貧困家庭:年入05萬-10萬,
7、困難家庭:年入03萬-05萬,
8、特困家庭:年入3萬以下。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建議,實施家庭小康工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社會的標准包括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8萬元,
2014年4月2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3——城市現代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建議,實施家庭小康工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社會的標准包括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8萬元,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8千元。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1》的數據測算,2010年大約有5%的城鎮家庭的人均純收入到2020年的時候低於18萬元,大約20%的農村家庭的人均純收入在2020年的時候低於8000元,就是沒有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收入標准。全面小康進入倒計時,距離2020年只有6年時間。全面小康有缺口,預計2020年,全國大約3600萬家庭和1.68億人口,人均收入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全面小康標准。
❸ 好習慣家庭規則
1、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
(2)見到客人主動問好
(3)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
(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
2、誠實守信的習慣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
3、守時惜時的習慣
(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
(2)放學後按時補課,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3)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4、懂得感恩的習慣
(1)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
(2)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
(3)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4)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5)要尊重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的勞動。
5、勤儉節約的習慣
(1)愛惜學慣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
(2)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
(3)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
(4)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
(5)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6、遵守秩序的習慣
(1)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
(2)上下學排路隊,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
(3)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加塞,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
(4)愛護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7、勤於動手的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8、鍛煉身體的習慣
(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
(2)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
(3)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9、講究衛生的習慣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
(2)飯前便後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
(4)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
(6)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孩子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孩子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9個學習好習慣
(1)提前預習 (2)專心聽講 (3)愛提問題 (4)及時改正錯題
(5)查尋資料 (6)不磨蹭 (7)仔細審題 (8)勤於動筆 (9)認真書寫
9個做人好習慣
(1)心態積極 (2)孝敬老人 (3)勤儉節約 (4)持之以恆 (5)充滿自信 (6)守時惜時(7)誠實可信 (8)善待他人 (9)不給他人添麻煩
9個衛生好習慣
(1)飯前便後洗手 (2)早晚刷牙 (3)每晚洗腳洗襪子(4)手臟了及時洗(5)不隨意席地而坐(6)常換衣服常洗澡(7)不隨地吐痰(8)不亂扔垃圾(9)隨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9個飲食好習慣
(1)定時定量 (2)細爵慢咽 (3)吃飯時不說話不出聲(4)愛惜糧食 (5)不挑食不偏食 (6)不吃不合格食品(7)不邊走邊吃 (8)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 (9)少吃零食
9個閱讀好習慣
(1)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 (2)手不釋卷 (3)專心致志(4)做摘抄畫重點 (5)讀、寫.、思相結合 (6)愛護書籍(7)善於使用工具書 (8)姿勢正確 (9)善於交流心得
9個安全好習慣
(1)遵守交通規則(2)遵守公共秩序(3)不急追猛跑(4)不玩火(5)不逞能(6)離家離校要向加長或老師打招呼(7)右行禮讓 (8)有自我保護意識 (9)不做危險動作
9個運動好習慣
(1)每天運動一小時(2)認真完成每一次練習(3)全面鍛煉身體(4)常到大自然去(5)循序漸進(6)做好准備活動(7)經常散步(8)積極參加體育比賽(9)不斷嘗試新項目
9個勞動好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家裡的事情主動做(3)別人的事情幫助做 (4)按操作程序勞動(5)學會共同勞動 (6)勞動中注意自我保護(7)找竅門探索巧幹 (8)勞動結束後整理現場(9)愛護和珍惜勞動成果
9個禮貌好習慣
(1)進別人的房間要敲門 (2)不亂翻別人的東西(3)用雙手接遞長輩的東西 (4)坐有坐相,站有站相(5)禮貌待客(6)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7)使用禮貌用語(8)在公共場合要保持安靜 (9)見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❹ 關於家庭暴力有哪些法律條例
家庭暴力法律來最新規定自: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❺ 家風家規對家長和孩子都有什麼條例
這兩天,央視推出家風、家規的系列采訪節目。不少上點年紀的受訪者除懷念以前家風的淳樸,更多在批評當代家庭在家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剛巧,春節期間在老家走親戚,也見聞了類似的現象: 一個已經讀初中的男孩子,父母安排他隨車去走親戚,這個孩子忙著坐在電腦前打游戲,拒不理會父母的話。即便關閉了他的電腦,也照樣不去;給他壓歲錢,忙著打游戲的他,手也懶得接一下„„ 一個已經讀初中的女孩子,也是痴迷電腦游戲,除了吃飯和討要壓歲錢,其它時候並不合群。
至於見到的那些年歲小的孩子,嬌慣得更加成性的比比皆是,當父母的唯命是從,孩子成了家裏的主宰。孩子的一些劣習,在父母那邊可能變成了個性。
我們在指責這些孩子的同時,也該反思成年人的責任。的時候,還向成年男士提出了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樣的提問,今天似乎更有現實意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離開法規,社會的秩序很難正常。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擔負著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家庭教育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和終身學校,其質量的合格與否,在相當程度上關繫到一個民族未來的興衰。現在,不少孩子自私、孤僻、不懂禮節,也沒有協作精神,與家庭規則的缺失有很大聯系。 家庭是個小社會,要維系家庭的正常運轉,家庭要同外部社會發生聯系,必須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有什麼樣的家庭規則,就有什麼樣的家庭風貌。所以,當代中國家庭的家風不是有無的問題,而是好壞的問題。有人把家風不好歸咎於獨生子女政策,這個說法有其道理,卻未必凖確。換句話說,即便二胎政策推行若干年後,假若我們,新生一代身上的壞毛病可能更多,,他們就越可能是名副其實的「垮掉的一代」,而不僅僅個文學流派的代名詞。
家規首先要給成年人立規矩,才談得上約束孩子。不少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實際上是成年家庭成員沒有自律精神的寫照。就一個家庭來說,孩子一次能看多長時間的動畫片,孩子的禮貌問題,孩子的玩具數量,孩子的自私問題,關鍵是需要家長們把握好度的問題。無限制地迎合孩子,唯恐孩子不高興。這種贖罪式的家庭教育,最終會把孩子的慾望給無限制地膨脹起來。孩子的慾望沒有窮盡,家庭的供給則有限度。這樣,難免讓一些孩子為滿足個人的慾望而危害社會。 在歷史上,中國的家庭文化也頗有建樹。至少,近現代的《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就是例證。現在不少父母在科學哺育孩子父母用心多,對孩子言行的限制方面用力不足,導致走門串戶的時候,
央視在春節期間推出家風的采訪,只是外圍的同題發問。這樣的話題,涉及了問題的皮毛,遠未觸及問題的要害。希望家規建設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馬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搞了個調查,主要就是問采訪對象的家風家規是什麼。
我覺得這個選題非常接地氣,有意義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最具中華民族文化特點的傳統節日,在這樣的節日期間播出這樣的節目可謂是從小處著眼挖掘 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家風家規的角度來傳播、傳承 我們的文化,對年輕一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
談起家風家規, 我們家也有很好的傳承 。 我們老家地處蘇北徐州地區的農村,從民國時期起就從山東曹縣境內遷居至此,一直以來幾代人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 。我因為是 家族中的所謂「長子長孫」,所以從小時候起就沒少聽過爺爺和父親的教誨,他們總是告訴我說:「做人要有責任心,要勤勞致富,忠厚傳家 。」或許是耳濡目染吧,我從小學習就刻苦努力,大學畢業之後工作也兢兢業業,到如今已經在北京生活近20年,事業算是小有成就;特別是平時為人處世,我一向真誠、直爽,與人為善,人際關系一直很好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我也一直牢記家人的教誨,不遺餘力的幫助弟地、堂弟、堂妹們,現如今他們的生活、工作都越來越好,讓我這個做大哥也挺有成就感 。實際上不光我自己如此,家裡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有這樣的觀念,我想這和 我們家的家風、家規的熏陶不無關系,和整個大家庭的教育分離不開 。
昨天晚上我到弟弟家吃飯,不經意間和弟媳婦也聊了這個話題 。 弟妹說在她們老家,家風也是很鮮明的 。 弟妹老家在安徽岳西,她們家在當地也是望族,人數不少,年輕一輩或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或是在當地做生意,整個 家族的生活也是紅紅火火 。 弟妹說,她父親經常告訴她,她們家的家風家規是「窮莫忘讀書,富莫忘養豬」,意思是家裡的人都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且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我覺得這個家訓也挺有意思,反應了這么多年來她們家的一種文化傳承 。說實話, 弟妹嫁給我弟弟也有好幾年了,從她身上的確能看到他們 家族文化的影響 。
一個人成長,家庭的教育和影響至關重要,這裡面家風家規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如今 我們家也有了下一代--弟弟家的小寶寶出生兩個月了—我覺得她長大的過程中,也肯定會受到 我們家和 弟妹家家風的影響—能讓下一代健康成長成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心願吧 。
家風也好,家規也好,我覺得都是一個 家族、一個家庭生活經驗的總結,是 家族傳承下來的文化積淀,這裡面大多數都和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相關 。如今,家風、家規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說明
有更多人去關注傳統文化對人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這是個好事 。正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了好的家風家規,國家的繁榮昌盛,天下的太平安樂又何需發愁呢?
❻ 如何給孩子制定家庭規則
*與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生活規則並遵守,如按時睡覺、起床、吃飯版、回家等。當孩子能夠遵權守後再逐漸增加難度,如要在規定時間內吃完飯,小挑食、小剩飯等。 *帶孩子到小學、圖書館參觀,讓孩子懂得安靜優雅的場所能使我們更好地獲得知識,呵這些場所必須靠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實現。 *讓孩子知道一些集體生活、引: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規則,明白遵守規則可以給大家帶來方便與快捷,並纖常提示孩子把遵守規則落實到行動中。如公共場所的規則、家庭聚會的規則、與同伴遊戲的規則等。 *當孩子能堅持遵守規則時,您要及時表揚孩子,幫助他建立長期的規則意識。
❼ 關於家庭生活的法律法規
婚姻家庭法 -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二章 結 婚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第四章 離 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四十九條 其他法律對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