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相關法律法規
『壹』 與市政工程有關的技術性法規有那些
《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內GB50268-2008)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容範》(JTGF40-2004)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4-91)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
《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96)
《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准》(CJJ45-2006)
《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
『貳』 城市管理法規都包括哪些內容
在北京城市近代化過程中,有關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建立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各個時期立法機關狀況及立法概況;各個時期的司法機關、審判機關的制度建設;各個時期制定、頒布的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等。下面分5個歷史時期就北京近代城市管理法規做一簡要概述。
一、清末北京近代城市管理法規的創立
北京近代城市管理始於1906年內外城巡警總廳的設立。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勢力的侵入,新的事物和現象不斷出現,社會危機逐步加深,舊的城市管理機構和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進行變革。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並實施分區佔領,為穩定秩序,日本在其佔領地內設立軍事警察衙門,各國亦聯合紳商設立安民公所。《辛丑條約》簽訂後,各國交還佔地,清政府即仿效日軍警察機構設置警務處,並在安民公所的基礎上成立善後協巡總局。1902年善後協巡總局改為工巡總局,1905年改為巡警部,1906年巡警部易為民政部,並於京師設內外城巡警總廳,全面負責北京城的管理事宜。巡警總廳內設總務、行政、衛生、消防及司法行政等處,分別負責機要、統計、警事、治安、護衛、刑事、戶籍、正俗、營業、交通、建築、衛生、防疫等。內外城巡警總廳之設是北京城市管理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一次體制、機構上的變革,是一個質的變化。北京自此開始形成比較完整、獨立的城市管理體制,實現了行政管理、司法審判和軍事管制的分離,並直接導致了北京近代城市管理法規的產生。
北京第一批近代市政法規即產生於巡警總廳時期,主要有兩類:一是組織法規,如《內城巡警總廳設官治事章程》、《京師內外城巡警總廳辦事規則》等,規定了京師內外城巡警總廳的組織原則、統轄范圍、主管事項及辦事規則等;一是具體的市政管理法規,這些法規由巡警總廳制定,由其上級部門核定頒布,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道路交通法規,包括《改訂清道章程》、《清道執行細則》、《管理地排車專則》、《管理大車規則》、《管理人力車規則》、《車輛夜行不燃燈處罰規則》。
第二、醫葯衛生法規,包括《廳區救急葯品使用法》、《預防時疫清潔規則》、《衛生處化驗所章程》、《衛生處化驗所辦事規則》、《衛生處化驗所化驗規則》、《管理種痘規則》、《內外城官醫院章程》。
第三、飲食服務行業管理法規,包括《管理飲食物營業規則》、《管理牛乳營業規則》、《各種汽水營業管理規則》、《管理各種汽水營業執行細則》、《肉食品之預備與貯藏法》、《管理剃發營業規則》、《管理旅店規則》、《管理浴堂營業規則》。
第四、市場管理法規,包括《內城官立東安市場管理規則》、《外城官立廣安市場地租規則》、《外城官立廣安市場管理規則》。
第五、矯正收容法規,包括《創辦京師內城貧民教養院章程》、《內城貧民教養院管理規則》、《貧民教養院附設瘋人院簡章》、《外城初級教養工廠章程》、《外城中級教養工廠章程》、《外城教養女工廠章程》、《外城公立貧民養濟院試辦章程》、《外城貧民工廠章程》、《內城公立博濟工廠初級章程》、《內城公立博濟工廠中級章程》、《民政部習藝所試辦章程》、《重定濟良所章程》。
第六、特種行業管理法規,包括《戒煙局章程》、《戒煙局管理規則》、《管理公和私立戒煙局章程》、《管理娼妓規則》、《管理樂戶規則》。
二、北洋時期北京法制概況
(一)立法機關的情況
整個北洋時期北京依然沒有一個獨立、統一、完整的市政機構。有權做出這些行為的機構主要有京師警察廳、京師學務局和京都市政公所,這是當時最主要的三個市政機構,同時也就是三個最主要的立法機關。
1、京師警察廳。京師警察廳的前身即是內外城巡警總廳。1913年民國政府內務部改革警制,將巡警總廳改為京師警察廳,直屬內務部,作為北京全城的管理機構。京師警察廳比巡警總廳有更為完備的組織系統和更加廣泛的管理職能。京師警察廳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治安機關,而是一個綜合的城市管理機構,在相當程度上執行著後來的市政府的職能。運用法規管理城市是京師警察廳進行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法管理不僅僅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更是實際社會生活對城市管理者提出的必然要求,為了有效地完成如此廣泛的城市管理工作,制定法規便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京師警察廳在其存在期間先後修訂了數百件法規,涉及城市管理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北洋時期京師地區的主要立法機構。
2、京師學務局。京師學務局是北洋時期京師地區的教育行政機構,其前身是京師督學局和八旗學務處。該局設於1912年,為教育部組織機構之一,負責管理京師各項中等以下學校事務。京師學務局是此一時期京師教育法規的主要制定者,其內容涉及勸學督導、私立學校、教育經費、教師、校務、學校體育衛生及私塾整頓等。
3、京都市政公所。京都市政公所成立於1914年6月,是北洋時期負責辦理京都市政的專門機構。但由於事實上京師警察廳並未移交出其在衛生、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權力,京都市政公所的工作僅限於京都市的街道修建和整修疏浚溝渠等,因此,由京都市政公所制定的法規主要集中這些方面,特別是房地法規。
(二)法規的主要內容
1、社會、治安。規范社會秩序,維護城市治安是此一時期法規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事物和新的社會現象不斷涌現,需要用法律去規范或保護;對於一些舊有的自生自滅的傳統行業和現象也需要從現實社會的要求出發加以管理,前者如保護電線賞罰規則、管理汽車規則、乘坐電車免費及取費規則、報紙條例、治安警察條例等;後者的數量要更多一些,如取締陰陽生及產婆規則、管理人力車規則、取締剔骨肉作坊規則、管理戲園規則等等。
2、經濟、稅收。這方面的法規主要由京都市政公所制定,如京都市鋪捐章程、戲捐章程、車捐章程、娼妓捐徵收章程,公用汽車免捐暫行辦法等,京師警察局也頒布了一些,如印花稅法罰金執行規則、整理金融短期公債條例、所得稅考成條例,審計條例、會計條例等。
3、教育、衛生。教育方面的法規主要由京師學務局制定,如京師勸學所章程、京師中學會議章程、教會設學立案辦法、京師檢定小學教員施行細則、整頓私塾規程等。醫葯衛生法規主要有取締醫生暫行規則、外城官醫院西醫診治所規則、京師警察廳醫葯室規則、醫葯室救急治療辦法、內城醫院辦事細則、內城醫院中西葯房規則等。
4、房地、交通。這類法規主要有改訂清道規則、管理建築規則、房地轉移憑單規則、廣安市場租地規則、房地收用暫行章程、房基線施行規則、公修道路簡章、改良大車車輪辦法等等。
5、其他一些法規。以上只是一個比較簡略的分類,這一時期頒布的法規性質的文件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很復雜,比如還有關於廣告、建築、工程、辦事規程和一些組織規則等。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城市管理法規概況
(一)法規產生的歷史環境和特點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是北平市政發展的正規化和制度化時期。這一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承襲了清末、北洋政府的法制傳統,吸收西方資本主義法律體制,形成了以「六法全書」為體系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相混合的法律制度。而北平市的城市管理和建設的日趨完備,特別是在法制方面一系列法規和條例的制定和實施,北平市政法規體系的初步建立,也正是在這一時期。
1928年,由於東北軍閥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從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並定都南京。6月,原北京政府的首都北京改名為北平,獨立建制,成立北平特別市,何其鞏為第一任市長,成立了了財政、土地、社會、公安、衛生、教育、公務、公用八局,原有直屬於內政部、管理北京市政的京師警察廳取消,市政初具規模。在經歷張蔭梧、胡若愚、周大文、王韜等市長職位的多次更迭之後,1933年6月,袁良任市長,恢復了何其鞏之後撤消的財政、衛生兩局,將教育、公用兩局並入社會局,地政局並入財政局,1934年成立了自治事務監理處。自1933年6月至1935年為北平市政中興時期,市政運行步入正軌。1935年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袁良離任,秦德純繼任,北方成為半獨立狀態,但是,袁良在任時期的影響一直延續下來。
(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城市管理法規基本內容
1、關於建立市政機構。如《北平特別市市政府市政會議議事細則》、《北平特別市市政府各局辦事通則》、《北平特別市市政府職員獎懲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市政府處理公文時間限制暫行規則》等。
2、關於處理勞動者待遇。如《北平特別市各局管理工匠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各局工匠撫恤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各局管理工匠養老金給予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工人休假暫行規則》等。
3、關於捐稅徵收。如《修正北平特別市鋪捐徵收章程》、《修正北平特別市戲捐徵收章程》、《北平特別市公益捐徵收章程》、《北平特別市市政捐稽徵所徵收腳踏車捐規則》等。
4、關於房地產問題。如《平特北別市區官產局各項官產注冊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官產局簡章》、《北平特別市區官產局辦事規則》、《北平特別市房地契紙審核規則》、《北平特別市外國教會租用土地房屋稅契暫行規則》等。
5、關於工商經營。如《北平特別市取締錢商規則》、《北平特別市工商訪問處章程》、《北平第一次展覽會章程》、《北平特別市農工商業團體登記規則》、《北平特別市社會局取締拍賣行規則》等。
6、關於社會問題。如《北平特別市社會局職業介紹所章程》、《北平特別市社會局職業介紹所施行細則》、《北平特別市工廠暫行組織大綱》、《北平特別市私立貧民女工廠補助規則》、《北平特別市救濟院章程》等。
7、關於道路、交通。如《北平特別市河道管理處各閘暫行簡章》、《北平特別市通航研究委員會章程》、《北平特別市整理步道規則》、《北平特別市管理重載大車規則》、《北平特別市掘路規則》、《北平特別市公安局管理局發所屬各機關公用腳踏車暫行規則》、《北平市公安局取締長途汽車規則》等。
8、關於建築業。如《北平特別市廠商承攬工程取締規則》、《北平特別市工務局工程招標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工務局購置材料規則》、《工務局修理廠工余營業暫行規則》等。
9、關於城市清潔、衛生。如《北平特別市衛生局清潔隊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產科教育籌備委員會章程》、《北平特別市衛生局中醫士考試委員會簡章》、《北平特別市衛生局醫師(西醫)考試委員會簡章》、《北平特別市衛生委員會章程》等。
10、關於治安。如《北平特別市公安局傳審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公安局拘留所章程》、《北平特別市公安局偵緝隊章程》、《北平特別市公安局消防隊暫行簡章》、《北平特別市公安局緝捕懲罰規則》等。
11、關於風俗變革。如《北平特廟宇停柩規則》。
12、關於環境保護,如《北平特別市森林保護規則》。
13、關於教育。如《北平市市簡易小學暫行規則》《北平市社會局私立學校經費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14、關於自治。如《北平自治事務監理處組織規則》。
四、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概況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29日,北平淪陷。8月9日,江朝宗任偽市長。1938年1月5日,偽臨時政府任命余晉和為北京特別市市長,市公署下除原有社會、財政、工務、衛生、警察5個局外,增設教育、公用兩局,共7個局。1938年3月20日,成立新民會首都指導部。4月17日,偽臨時政府決定改北平為北京。1944年7月13日,市公署下又增設經濟局。日本侵略者企圖把北平建設成他們侵略中國乃至亞洲的「戰備後方基地」,因此,在加緊控制和掠奪的同時,對北京也進行全面規劃,進行了某些建設,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法規、條例,使北京法制建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一)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基本情況
在日本統治北京期間,偽北京市公署在日本「太上皇」的指揮棒下運轉,為其統治的需要,對原北平市政法規進行了一些修正。1940年10月,市長余晉和主持編輯了《北京特別市市政法規匯編》(第三輯),(註:此前的國民政府時期,在歷任北平市長的主持下,編訂了《北平市政法規匯編》第一輯和第二輯)。《北京特別市市政法規匯編》(第三輯)接續前兩輯的體例,將現行有效的法規自1937年7月起至1940年10月底止,均分別編列。對於前兩輯現行有效的各項規章,在第三輯中附錄目錄,載明頁數,以備參考。凡前兩輯中所載規章的標題,仍依照原有名稱,以便檢閱。已經廢止或修正的法規,不再列入目錄。對於前兩輯現行有效的各項規章,凡有條文與事實不符、有待修正,或已經呈請修正、尚未經核准公布的,均暫時維持原貌。這種作法,較好地保持了北京市政法規的延續性,對於研究在日本統治下的北京這一段獨特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1940年10月之後,隨著日本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統治局面的深入發展,為了鞏固其統治的需要,偽北京市公署制定並發布了大量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的法規、條例,以完善偽政權的統治體系,加強奴化程度,肆意掠奪,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在對北京市檔案館館藏145餘萬卷檔案和資料進行檢索查找之後,共檢索到9685件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市政法規,其中,1940年以後形成的佔60%以上。
(二)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主要內容
日偽時期北京市政法規基本上延續了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市市政法規,在法規的種類方面主要有:法令、法規、規則、規定、規章、規程、章則、章程、細則、條例、辦法、准則、通則、簡章、簡則、大綱等十餘種。從其法律許可權和權威性上看,日偽時期北京市政法規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內容比較完整的法律文件:如章程、條例、通則、規則、規程等,這部分法規最具權威性的,最能體現日偽政權的統治性質。
第二、偏重於施行和操作的法律文件:如細則、辦法等,這是日偽統治時期數量最大、最具操作性、最能反映社會狀況的一部分法規。
第三、內容比較簡單的法律文件:如布告、公告、通告、告示等,大多是針對市民公眾頒布周知、遵令執行的。
第四、其他類型的法律文件:如訓令、大綱、須知、市政 府令、指令等,主要是適應政權統治需要,用以頒令施政而產生的。
從法規的制發機關和涉及的內容上,可分為:總務、社會、公安、財政、工務、教育、衛生、土地、公用、自治等10類。在社會、公安、公用等類中有大量反映北京在這一時期市政建設、公共管理、公用事業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較充分地反映了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凡是市公署秘書處及各局共同的法規及特設機關的法規均列入總務,其餘均依照各局、處主管事務分別歸入各類。各類規章所附簿、冊、表、單式樣之重要者,均照原式樣編列。
同時,還有一些涉及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治安機關、審判機關、監獄和其他司法設施,以及北京律師公會律師執業的相關法規。
(三)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特點
日偽時期北京市政法規具有以下幾個不同於國民政府法律法規的獨特特點:
1、偽地方政府制定的組織法規
1938年1月,偽臨時政府成立北京特別市市公署,日本侵略者則在京設特務機關,向市府及下屬各局派遣顧問官和輔佐官,出席會議,批准發布文件,儼然是市府和各局的「太上皇」。1938年3月20日,成立新民會首都指導部。1944年7月13日,在市公署下又增設經濟局。因此,在這一時期形成了許多偽政權的組織法規、條例,其性質與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市政府的法規完全不同,對於研究抗戰時期的日偽政權具有重要價值。
2、打擊抗日活動的政治法規
自北平淪陷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斗爭連綿不斷,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941年至1942年間,日本連續進行5次強化治安,在城市實行配給制度,保甲連坐,統制各種物資,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在農村加緊討伐八路軍和抗日人民武裝,山區實行「集家並村」和「三光政策」,以對付中共領導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在侵略與反侵略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政治性質的法律法規,是研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和日本侵華史的重要資料。
3、實行橫征暴斂的經濟法規
日本佔領北平後,大肆進行經濟掠奪,成立「北至開發株式會社」以及各種公司,統制、糧食、棉花、油料、鹽、煤炭、電力、運輸等資源,增加稅收,強迫「獻納」,以支持他們的侵略戰爭。1944年7月13日,市公署下又增設經濟局,以加強對北平市民的搜刮。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法規、條例,是日本在中國、在北京進行經濟侵略和掠奪的幫凶。
4、進行賣國奴顏宣傳教育的法規
在文化方面,日偽強制推行奴化教育,統制言論,推行所謂「中日親善」、「完遂聖戰」等侵略理論。偽政府為了鞏固和加強統治,相應地形成了許多宣傳日本侵略理論、強迫人民接受亡國統治的、強行灌輸侵略文化的法規、條例,這是偽政權統治時期特有的法律現象。
因此,深入研究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內容和特點,進而研究這一時期的立法機關的概況、各司法機關、審判機關的制度建設和相應的法律制度概況,對於研究在日本統治下的北京這一段獨特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進一步豐富、充實、深化北京史的研究。
五、抗日戰爭勝利後北平市政法規概況
(一) 法規產生的歷史環境和特點
抗日戰爭勝利後,影響北平市政法規產生的歷史環境有幾個特殊的方面,1、日本侵略者8年的佔領和殖民化,留下了大量的問題需要處理;2、作為主權國家的地方行政機構的市政行政系統遭到破壞,亟待恢復;3、日本的殖民統治使得北平人民生活極端貧困,亟待改善。4、國共兩黨以武力爭奪政權,並且最後導致內戰爆發,這使得北平市政法規缺乏一個穩定製定環境。而且,由於雅爾塔體系的形成,美國把中國劃入其勢力范圍,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扶持國民黨政府。在此情況下,大量的美國軍隊進入華北,其中北平的美國軍隊就佔了很大比例,美國軍隊憑借1943年《處理在華美國軍人刑事犯罪案件條例》換文,胡作非為,破壞了北平的市政秩序。因此,除了繼承抗日戰爭之前的城市法規外,北平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法規的制定目的和內容表現了如下幾個特點:1、處理日本侵略者佔領北平和對北平實行殖民化遺留的問題;2、恢復遭到日本侵略者破壞的城市當局的行政系統和使之正常運行;3、解決人民生活貧困問題;4、處理美國軍隊進駐北平造成的對於北平城市秩序破壞的問題。
(二)法規的主要內容
1、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如《北平市政府關於市場商場管理規則》、《北平市政府關於人力車價目表規定》、《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管理煙業經紀行棧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修正本市工商業登記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廣告牌招商承租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加強糧食市場管理辦法》等。
2、恢復市政機構並且使其正常運轉。如《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職員准假辦法五項、考勤辦法及工作日程規定》、《北平市警察局關於公文處理辦法》、《新派委人員臨時支薪辦法》、《北平市衛生局關於本市煙民調驗所設置辦法》、《北平市財政局提高行政效率推行辦法摘要》等。
3、關於整理市容、清潔街道。如《北平市處理穢水臨時辦法》、《北平市清潔專款徵收管理規則草案》、《北平市衛生局管理飲食物品店鋪及製造場所規則》、《北平市衛生局新生穢土處理方法大綱、坊里實務要義及區坊里人員防疫須知》等。
4、關於維護城市社會秩序。如《北平市政府關於本市禁煙禁毒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治安對策辦法五項》、《北平市政府警察局關於禁煙、禁毒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緝捕盜匪獎懲辦法》等。
5、關於處理社會問題。如《北平市財政局關於修正本市車款徵收章程》、《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食糧采購貸款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府平祟糧食購運處委託區公所辦理平祟食糧辦法》、《北平市難民救濟實施辦法及救濟協會組織規程辦事細則草案》等。
6、關於管理外國人和外國機構。如《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外國教會登記暫行辦法》等。
7、關於促進、扶助生產。如《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林業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農作物耕種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政府農田水利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政府畜牧競富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春耕貸款辦法》。
8、關於處理勞動者待遇問題。如《北平市政府公布調整理發業浴堂業工人工資辦》、《北平市府關於調整技工待遇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關於制定勞資評斷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9、處理道路、交通維護和管理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北平市政府警察局陸上交通管理實施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北平市整修道路溝渠辦法》、《北平市市民整修道路溝渠辦法》、《北平市公共汽車管理處運輸規章》等。
10、關於處理抗日戰爭遺留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關於敵人在本市公私財產規定十月十日以後概行停止轉移的布告》、《北平市政府所屬各機關接收敵偽財產整理及報核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韓國人暫免集中條件規定》、《北平市日偽佔用公私房產地產清理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11、關於房地產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關於不動產移轉登記及稅契辦法》、《北平市財政局公布修正基地稅徵收規則》等。
12、關於賦稅問題。如《北平市財政局關於修正本市車款徵收章程》、《北平市政府關於調整團體公演征稅辦法》、《北平市政府催報公有土地收益情形及頒發公有土地管理辦法》等。
13、關於教育問題。如《北平市高中學生畢業會考章則》、《北平市教育局印發校舍校具籌修委員會章則》等。
14、關於財政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頒發民國卅六年一至七月份總預算科目內所超支各款及臨時費核定動支辦法》等。
15、關於娛樂業的管理問題。如《北平市政府公布管理本市跳舞廳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提前核准管理音樂廳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修正管理音樂廳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管理音樂廳暫行辦法》等。
16、關於駐北平美軍犯罪的管理。如《北平市警察局呈報中美警憲聯絡室協議》。
總之,近代北京城市法律法規,是近代北京城市法制史的重要內容,而近代北京城市法制史則是近代北京城市發展史的重要內容,編纂近代北京城市法律法規有助於研究近代北京城市法制史,進而有助於研究中國近代城市史和中國近代社會史,豐富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內容。
『叄』 市政工程常用法律法規、規范、標准有哪些 哪位大俠能幫下,謝謝了!!
1.<<市政基礎設抄施工程施工技術文襲件管理規定>> (建城[2002]221號)
2.<<市政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規定>> (建城[1992]68號)
3.<<市政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補充規定>> ((95)建城市字第1號)
4.<<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2000)
5.<<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1)
6.<<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 (GB/T50328-2001)
7.<<城市建設檔案著錄規范>>
『肆』 市政工程的定義,有哪些行業法規、規范里有明確定義的嗎國家法律也行
市政工程 我的理解是公共設施大部分都是屬於市政工程,少部分是有主的不算
『伍』 工程建設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① 法律:《中華復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② 行政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③ 部門規章:《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注冊監理工程師管理規定》、《建設工程監理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監督規定》、《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規定》。
『陸』 關於城市規劃以及相關法律
福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福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997年8月29日福州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1999年10月22日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批准)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的規劃管理,保證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順利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實施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城市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土地開發、空間資源利用和各項城市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
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根據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劃定並公布。
第三條 實施城市總體規劃應當立足於福建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經貿中心和港口城市的實際,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景規劃的關系,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確定城市發展方向、規模和各項建設標准、定額指標、功能布局和各項專業規劃
。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納入五年和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安排實施。
第五條 城市規劃管理必須執行《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制度。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各區人民政府規劃管理部門按照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許可權進行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第七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受理各類規劃申請,核發規劃證書,建立規劃跟蹤管理和監督檢查制度,查處違法的規劃行為。
第八條 城市重大規劃建設項目應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市人民政府每年應對城市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並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市長在離任時應就城市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交接。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負有遵守城市規劃,服從城市規劃管理的義務,有權對城市規劃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 城市規劃的制定
第十條 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各類規劃,按照下列規定實行分級編制和審批:
(一)城市分區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二)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重要的詳細規劃由市人民政府審批,其餘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修建性詳細規劃,由建設單位負責編制,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四)城市規劃區內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五)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區、加工區、保稅區、工業區、科技園區、旅遊渡假區及成片土地開發項目的總體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六)各項專業規劃,由有關部門編制,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按有關規定報批後,統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十一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頒布實施,並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應當規定城市規劃區建設用地分類與適建范圍,規定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高度、間距、退讓和市政公用設施以及環境控制指標。
第十二條 編制城市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二)遵守有關城市規劃的國家標准和技術規范,由具備相應規劃設計資格的單位承擔;
(三)使用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勘察測量資料及其他基礎資料;
(四)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論證,進行多方案的經濟技術和環境效益比較。
重大的城市設計、景觀規劃定稿前,應當採取舉辦展覽會、聽證會等形式,向社會公布,廣泛徵求市民意見。
第十三條 經過法定程序批準的城市規劃是各項建設和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變更。
第十四條 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及各項專業規劃經批准或變更批准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30日內向社會公布,並允許市民查閱。
第十五條 編制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經費,應在年度城市維護建設資金中列支;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的經費,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 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
第十六條 城市新區開發與舊區改建,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同步協調發展。
第十七條 新區開發與舊區改建,應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同步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舊區必須遷移的工業企業應有步驟地向新區遷移,新建的工業企業應選擇高新技術或無污染、少污染的項目。
第十八條 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應當保留或預留市政公用設施、人防設施、社會事業設施、園林綠化、自然保護小區、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和公共活動場所用地,對傳統商業街區、溫泉地帶、園林綠地等實行保護性控制。
第十九條 舊區改建應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結合,保護屏山、於山、烏山、烏塔、白塔和重要歷史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新區開發的各項城市規劃指標應優於舊區改建,並切實保護生態環境、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
第二十條 舊區改建應有計劃地實行成片開發,嚴格限制零星插建,嚴格控制人口密度和建築密度,增加綠化用地,改善居住和交通條件。
第二十一條 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規劃紅線確定的范圍負責拆除規劃要求拆除的所有建築物、構築物。
第四章 建設用地規劃管理
第二十二條 城市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規劃管理。城市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的原則。城市規劃確定的用地使用性質、用地位置和界限應當嚴格控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佔或改變。
第二十三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選址定點。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審核,符合規劃的發給《選址意見書》。《選址意見書》有效期為六個月,確因特殊情況需要延期使用的,必須經城市規劃行
政主管部門批准,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
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報請批准設計任務書時,必須附有《選址意見書》。
第二十四條 建設單位或個人在取得《選址意見書》後,應持建設項目的批准文件及有關圖紙、資料,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符合規劃要求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應在六個月期限內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用地手續;因特殊情況確需延期使用的,必須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延長期限不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五條 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實行先規劃、後出讓,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其位置、范圍、使用性質、規劃技術指標及其他規劃建設條件,予以公布並作為出讓合同的組成部份。受讓單位或個人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建
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六條 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必須按照規劃用地性質和規劃設計條件進行設計、建設。因特殊情況確需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和規劃要求的,應符合城市規劃和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要求,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七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臨時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經批准發給《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向土地部門辦理臨時用地手續。臨時用地期滿或因國家建設需要,應當退出用地。
禁止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第二十八條 現土地使用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在下列土地范圍內建設:
(一)已被徵用的土地;
(二)市政公用設施、社會事業設施、園林綠化、交通運輸等規劃預留地、保留地;
(三)已劃定的文物古跡保護區,河岸保護區;
(四)各種危險地段;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章 建設工程規劃管理
第二十九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建設單位和個人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符合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提出規劃設計要求,核發《建設工程規劃
許可證》。
建築用地范圍內建築物的容量指標已經達到、超出規定指標,或者尚未達到但擴建、加層對平面和空間結構有較大改變的,不得在原建設用地范圍內進行擴建或加層。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日起六個月內,向建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開工手續。
建設工程開工時,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在建設工程工地的明顯位置公布該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圖樣及其主要規劃技術指標;建設工程竣工前不得毀損。
第三十一條 編制建設項目總平面規劃和建築設計方案、進行建設工程設計,應當符合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與周邊相鄰空間環境相協調,與城市基礎設施相銜接。
建築物的臨街面一般不得修建封閉式圍牆。
第三十二條 建設工程的各類管線應當與城市管線銜接,並根據管線的不同特徵和設置要求,綜合布置;相互間的水平、垂直凈距應當符合專業規范。
第三十三條 低層、多層住宅建築間距,按舊區不少於南側建築物高度的0.8倍,新區不少於1倍的系數控制,但最低間距不小於6米。
第三十四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參加規劃設計方案會審。會審意見不一致時,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確定。
第三十五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放樣進行核樣監督。建設工程放樣必須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勘察測量單位進行,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樣,不得進行地面工程建設。
第三十六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建設項目施工過程的跟蹤管理,建立規劃實施的進度檔案制度。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應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參與。
第三十七條 建築物的使用應當符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準的使用性質。需要變更建築物使用性質的,應符合城市規劃要求,並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八條 新建、擴建城市道路,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同時制定道路兩旁的街景規劃並組織實施;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搭蓋道路兩旁的建築物、構築物。
第三十九條 市區二環路以內區域嚴禁私人新建住宅。原有的私人住宅經有關部門鑒定屬於危房的可以改建,危房改建必須在原有宅基用地進行。
二環路以外區域新建私人住宅必須統一規劃。
第四十條 城市規劃區內私人申請新建或改建住宅,由各區規劃管理部門負責受理並審核,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後發給《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四十一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臨時建設,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嚴格控制在城市道路兩側進行臨時建設。因建設工程需要的臨時建設使用期限不超過該工程的建設期限,其他的臨時建設使用期限為兩年。臨時建設使用期滿,或在使用期內因城市建設需要的,使用單位或個人必須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強制拆除。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而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文件,或者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許可,擅自改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定,取得建設用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已施工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並提請市人民政府收回
所佔用的土地。
第四十三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銷已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一)自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滿兩年未動工建設的;
(二)因建設計劃變更或因單位撤銷、外遷等原因導致少用、不用土地的;
(三)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土地的;
(四)弄虛作假,騙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
第四十四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強制拆除。對城市規劃實施和管理構成影
響,但可以採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該項目整體違法工程造價的5%至15%罰款。
第四十五條 擅自改變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使用性質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強制改正,並處以該改變使用性質工程造價的10%至20%罰款。
第四十六條 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驗線核樣,擅自施工,或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竣工驗收投入使用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處以該項目整體工程造價的3%至5%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法建設的單位或個人收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停止建設通知書或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的處罰決定後,繼續進行違法建設的,由城建監察機構依法予以查封,直至拆除繼續違法建設的建築物、構築物。
第四十八條 設計單位未按照規劃設計要求編制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或進行工程設計的,由市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該項目的設計費,並處以5000元罰款。
第四十九條 非法轉讓《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其轉讓無效,並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轉讓方處以1萬元罰款。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又不申請復議或起訴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違反城市規劃或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無效,給建設單位或個人造成損失的,應賠償損失;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有關部門應予以行政處分。
第五十二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他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修正)
『柒』 市政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市政工程包括道路維護、防護欄維護、管網維護、高速公路維護等,主要的法律規定有保證設施的齊全和維護,協助各部門做好相應的工作,做到市民有報損及時維護和保養並向其他部門反饋,做好監督職責的等。
『捌』 工程建設有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①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專民共和國招標屬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② 行政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③ 部門規章:《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注冊監理工程師管理規定》、《建設工程監理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監督規定》、《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規定》。
『玖』 市政工程相關法律法規去哪查2011年至2012年的國家出台的相關文件
在網路中搜中華XX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不知道國名會不會被屏蔽,就用XX代替了),
打開後點擊下面的「法律法規」欄目,裡面有很全的國家法律或地方政府行政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