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非遺管理條例
A. 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四批非遺
江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和單位90 4-Ⅹ-1 南昌向塘燈棍節 南昌市南昌縣91 4-Ⅹ-2 瑞昌范鎮河燈節 九江市瑞昌市92 4-Ⅹ-3 青原東固二月二廟會 吉安市青原區93 4-Ⅹ-4 萬安元宵唱船 吉安市萬安縣94 4-Ⅹ-5 遂川龍泉碼測樹 吉安市遂川縣95 4-Ⅹ-6 泰和王家坊迎神賽會 吉安市泰和縣96 4-Ⅹ-7 安福表嫂茶習俗 吉安市安福縣97 4-Ⅹ-8 南康橫寨唱船 贛州市南康市98 4-Ⅹ-9 安遠欣山過火煉 贛州市安遠縣99 4-Ⅹ-10會昌賴公廟會 贛州市會昌縣100 4-Ⅹ-11 會昌匾額習俗 贛州市會昌縣101 4-Ⅹ-12 寧都劉坑竹馬燈舞 贛州市寧都縣102 4-Ⅹ-13 寧都大沽古教花燈 贛州市寧都縣103 4-Ⅹ-14 全南譚坊舉人龍 贛州市全南縣104 4-Ⅹ-15 信豐大阿子孫龍 贛州市信豐縣105 4-Ⅹ-16 樂安打船歌習俗 撫州市樂安縣106 4-Ⅹ-17 靖安禾堆餅習俗 宜春市靖安縣107 4-Ⅹ-18 豐城社火 宜春市豐城市108 4-Ⅹ-19 弋陽疊山神龍燈 上饒市弋陽縣109 4-Ⅹ-20 江西板龍燈 上饒市婺源縣、南昌市南昌縣、景德鎮市樂平市110 4-Ⅹ-21 玉山橫街茅楂會 上饒市玉山縣111 4-Ⅹ-22 萬年石鎮燈彩 上饒市萬年縣112 4-Ⅹ-23 鄱陽管驛前晏公廟會 上饒市鄱陽縣113 4-Ⅹ-24 鄱陽張王廟會 上饒市鄱陽縣114 4-Ⅹ-25 貴溪畲族上刀山 鷹潭市貴溪市115 4-Ⅹ-26 鄱陽瓦屑壩祭祖 上饒市鄱陽縣116 4-Ⅹ-27 南昌蔣巷黃河燈 南昌市南昌縣117 4-Ⅹ-28 宜春中秋拜月 宜春市118 4-Ⅹ-29 江西風水林習俗 宜春市宜豐縣
B. 江西省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
江西非遺:青陽腔
青陽腔形成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因青陽屬池州府,故又稱池州調或徽池雅調。目前主要存在於安徽省青陽縣及江西省湖口縣等少部分地區。明代嘉靖年間,弋陽腔流入青陽地區,與當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結合,形成青陽腔。這一新起的聲腔突破曲牌聯套體的音樂結構,發展了「滾調」,創造了腔、滾結合的歌唱形式,將我國戲曲聲腔的演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青陽腔的劇目上起元明南戲,下到後世的各種文人傳奇,數量眾多,歷史上曾出現過《詞林一枝》、《摘錦奇音》、《玉谷新簧》、《徽池雅調》等一批青陽腔劇目刊本,現在能收集到的青陽腔大小劇目有94個。青陽腔演唱時一般只用大鼓、大鐃、大鑼等伴奏而不用管弦,獨唱與幫腔結合,一唱眾和,同時在演唱中運用「滾調」的方法,在唱腔中加入「滾白」和「滾唱」,形成長於敘事的特點。其唱腔靈活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極大地提高了戲曲聲腔的可塑性和表現力。青陽腔繼承古南戲的腳色體制,有生、旦、凈、末、丑、外、貼7個行當,後來又增加了小、夫兩個腳色。其表演講究「文戲武唱」,娛樂性、趣味性強,火爆熱鬧,常穿插表演竄刀門、盤吊桿、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藝。青陽腔中還有各種紙質面具,在舞美上極具特色。摘自華夏民俗文化網
C.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06〕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現予公布。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的精神和有關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國務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D. 推進非遺保護工作,各地文旅部門是怎麼做的
當前,國家文化軟實力越來越重要。文化軟實力會間接的影響到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國傳統的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地位。
其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只有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才會更加高效。
E. 江西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內縣
2、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容新縣
3、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4、青陽腔 江西省湖口縣
5、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6、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江西省婺源縣
7、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8、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9、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10、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市
11、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 江西省
12、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江西省鉛山縣
13、歙硯製作技藝 安徽省歙縣 江西省婺源縣
14、金星硯製作技藝 江西省星子縣
15、全豐花燈 江西省修水縣
望採納
F.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哪裡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是江西省文化廳直屬的正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就在省府大院北二路89號的文化廳里如有幫助請選為滿意答案,謝謝!
G. 非遺美食有哪些
大家知道在全國各地都會出現一些非遺文化,但是很多人對於非遺美食應該聽說的比較少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食。
廣東省的小鳳餅
小鳳餅是廣式糕點之一,廣州本地人稱之為雞仔餅。對於這道美食可是開始於清代咸豐年間,它是用面團混合豬油以及乾果餡料考證而成的。外表非常的鬆脆,餡料肥軟,具備了香、甜、咸等多種滋味兒,是廣州人最喜愛的典型之一。
南安板鴨
南安板鴨是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漢族名菜,從開始到如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道美食,最主要的就是在選擇的鴨子上面,而且經過特殊的工藝宰殺,再經過特殊的材料腌制,每一道工序都是非常講究的。因此製作出來的白芽口感才會更加的豐富,而且皮薄肉嫩,一點都不會感覺油膩。
H. 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二批省級非遺
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02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3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景德鎮民間故事—瓷窯的傳說 景德鎮市
2 Ⅰ-2 豐城劍的傳說 宜春市豐城市
3 Ⅰ-3 百丈山的傳說 宜春市奉新縣
二、民間音樂(共計10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 Ⅱ-1 萬載紙棚山歌 宜春市萬載縣
5 Ⅱ-2鄉射遺樂 撫州市樂安縣
6 Ⅱ-3 靖安打鼓鏟山歌 宜春市靖安縣
7 Ⅱ-4 南鄉大堂音樂 贛州市安遠縣
8 Ⅱ-5 豐城花釵鑼鼓 宜春市豐城市
9 Ⅱ-6 銅鼓客家山歌 宜春市銅鼓縣
10 Ⅱ-7 安義嗩吶 南昌市安義縣
11 Ⅱ-8 姚金娜民歌 上饒市信州區
12 Ⅱ-9 九江山歌 九江市九江縣
13 Ⅱ-10 二塘長工山歌 南昌市進賢縣
三、民間舞蹈(共計21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4 Ⅲ-1 銀坑甑笊舞 贛州市於都縣
15 Ⅲ-2 上坂關公燈 南昌市灣里區
16 Ⅲ-3 青山湖雙龍戲珠 南昌市青山湖區
17 Ⅲ-4 新干竹馬舞 吉安市新干縣
18 Ⅲ-5 手搖獅 撫州市金溪縣
19 Ⅲ-6 蘆溪古城獨角縮龍 萍鄉市蘆溪縣
20 Ⅲ-7 瑞獅 贛州市定南縣
21 Ⅲ-8 古陂「席獅」「梨獅」 贛州市信豐縣
22 Ⅲ-9 靖安馬燈舞 宜春市靖安縣
23 Ⅲ-10 靖安香花和尚舞 宜春市靖安縣
24 Ⅲ-11 城南龍燈南昌市青雲譜區
25 Ⅲ-12 北劉轎舞 南昌市青山湖區
26 Ⅲ-13 章貢區民間高蹺 贛州市章貢區
27 Ⅲ-14 羅漢燈 撫州市東鄉縣
28 Ⅲ-15 馬步燈 撫州市金溪縣
29 Ⅲ-16 手搖九節龍 撫州市資溪縣
30 Ⅲ-17 靖安茶花燈 宜春市靖安縣
31 Ⅲ-18 二塘潑蛇燈 南昌進賢縣
32 Ⅲ-19 李渡車仂燈 南昌進賢縣
33 Ⅲ-20 花棍舞 贛州全南縣
34 Ⅲ-21 蓮花茶燈舞 萍鄉蓮花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17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5 Ⅳ-1 贛劇 江西贛劇研究中心(江西省贛劇院、江西省藝術研究院)
36 Ⅳ-2 南昌採茶戲 南昌市南昌縣
37 Ⅳ-3 橫峰傀儡戲 上饒市橫峰縣
38 Ⅳ-4 寧都採茶戲 贛州市寧都縣
39 Ⅳ-5 玉山班演藝 上饒市玉山縣
40 Ⅳ-6 武寧採茶戲 九江市武寧縣
41 Ⅳ-7 瑞昌採茶戲 九江市瑞昌市
42 Ⅳ-8 高安採茶戲 宜春市高安市
43 Ⅳ-9 東河戲 贛州市贛縣
44 Ⅳ-10 西河戲 九江市星子縣
45 Ⅳ-11 修水寧河戲 九江市修水縣
46 Ⅳ-12 九江採茶戲 九江市九江縣
47 Ⅳ-13 手端木偶戲 贛州市信豐縣
48 Ⅳ-14 萬載花燈戲 宜春市萬載縣
49 Ⅳ-15 撫州採茶戲 撫州市臨川區
50 Ⅳ-16 永新三角班 吉安市永新縣
51 Ⅳ-17 上栗牛帶茶燈 萍鄉市上栗縣
五、曲藝(共計5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2 Ⅴ-1 筱貴林南昌諧謔故事 南昌市西湖區
53 Ⅴ-2 上高道情 宜春市上高縣
54 Ⅴ-3 寧都鼓子曲 贛州市寧都縣
55 Ⅴ-4 高安道情 宜春市高安市
56 Ⅴ-5 鄱陽漁鼓 上饒市鄱陽縣
六、雜技與競技(空缺)
七、民間美術(共計4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7 Ⅶ-1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景德鎮市
58 Ⅶ-2 新干剪紙 吉安市新干縣
59 Ⅶ-3 「龍鳳呈祥」福字彩繪及雕版 宜春市靖安縣
60 Ⅶ-4 宜春版畫 宜春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24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1 Ⅷ-1 景德鎮傳統青花瓷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
62 Ⅷ-2 浮梁功夫紅茶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浮梁縣
63 Ⅷ-3 景德鎮傳統制瓷柴窯燒成技藝 景德鎮市
64 Ⅷ-4 遂川狗牯腦茶的製作工藝 吉安市遂川縣
65 Ⅷ-5 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藝 撫州市金溪縣
66 Ⅷ-6 廣昌白蓮生產技藝與習俗 撫州市廣昌縣
67 Ⅷ-7 奉新土紙製作技藝 宜春市奉新縣
68 Ⅷ-8 安福火腿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安福縣
69 Ⅷ-9 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 南昌市安義縣
70 Ⅷ-10 石城硯製作技藝 贛州市石城縣
71 Ⅷ-11 金溪藕絲糖傳統手工技藝 撫州市金溪縣
72 Ⅷ-12 南豐泥爐製作工藝 撫州市南豐縣
73 Ⅷ-13 夏布製作工藝 上饒市信州區
74 Ⅷ-14 永新和子四珍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永新縣
75 Ⅷ-15 吉安薄酥餅的製作工藝 吉安市吉州區
76 Ⅷ-16 蓮花打錫手工工藝 萍鄉市蓮花縣
77 Ⅷ-17 峽江米粉的製作工藝 吉安市峽江縣
78 Ⅷ-18 手工藝術模具雕刻鋼模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79 Ⅷ-19 龍溪祝氏宗祠建造技藝 上饒市廣豐縣
80 Ⅷ-20 瑞金傳統竹編工藝贛州瑞金市
81 Ⅷ-21 黃連麻糍製作技藝 宜春市奉新縣
82 Ⅷ-22 永新紅軍斗笠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永新縣
83 Ⅷ-23 安義糕點印模雕刻技藝 南昌市安義縣
84 Ⅷ-24 荷塘鄉手工竹編技藝 景德鎮市昌江區
九、傳統醫葯(共計3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5 Ⅸ-1 建昌幫葯業 撫州市南城縣
86 Ⅸ-2 挑積 贛州市尋烏縣
87 Ⅸ-3 胡卓人蘄蛇葯酒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吉州區
十、民俗(共計15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8 Ⅹ-1 三僚堪輿文化 贛州市興國縣
89 Ⅹ-2 西山萬壽宮廟會 南昌市新建縣
90 Ⅹ-3 萬壽宮文化 南昌市西湖區
91 Ⅹ-4 一聖仙娘花燈 九江市修水縣
92 Ⅹ-5 義門陳 九江市德安縣
93 Ⅹ-6 裝故事 撫州市樂安縣
94 Ⅹ-7 樟村板燈民俗 上饒市玉山縣
95 Ⅹ-8 石上曾坊橋幫燈 贛州市寧都縣
96 Ⅹ-9 安福吃新節 吉安市安福縣
97 Ⅹ-10 洛口南雲竹篙火龍 贛州市寧都縣
98 Ⅹ-11 香火龍 贛州市龍南縣
99 Ⅹ-12 湖口粑俗 九江市湖口縣
100 Ⅹ-13 齊客過年風俗 南昌市青山湖區
101 Ⅹ-14 南昌祭轎 南昌市南昌縣
102 Ⅹ-15 豐城梅燭 宜春市豐城市
I. 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三批非遺
(共計206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 南昌蕭峰蕭史吹簫引鳳故事 南昌市新建縣
2Ⅰ-2 歐陽修故事 吉安市
3Ⅰ-3 文天祥故事 吉安市
4Ⅰ-4 安福武功山傳說 吉安市安福縣
5Ⅰ-5 泰和白鳳仙子傳說 吉安市泰和縣
6Ⅰ-6 歐母畫荻教子故事 吉安市永豐縣
7Ⅰ-7 陶母教子故事 吉安市新干縣
8Ⅰ-8 楊萬里故事 吉安市吉水縣
9Ⅰ-9 解縉故事 吉安市吉水縣
10Ⅰ-10 永新石灰腦傳說 吉安市永新縣
11Ⅰ-11 宜春慈化寺傳說 宜春市
12Ⅰ-12 袁州譙樓傳說 宜春市
13Ⅰ-13 宜豐洞山傳說 宜春市宜豐縣
14Ⅰ-14 宜豐恆白話故事 宜春市宜豐縣
15Ⅰ-15 靖安客家童謠 宜春市靖安縣
16Ⅰ-16 豐城許真君傳說 宜春市豐城市
17Ⅰ-17 德安八景傳說 九江市德安縣
18Ⅰ-18 潯陽八景傳說 九江市潯陽區
19Ⅰ-19 都昌老爺廟傳說 九江市都昌縣
20Ⅰ-20 彭澤小姑與彭郎傳說 九江市彭澤縣
二、傳統音樂(共計1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1 Ⅱ-1 南昌胡華鑼鼓十八番 南昌市南昌縣
22 Ⅱ-2 新建得勝鼓 南昌市新建縣
23 Ⅱ-3 井岡客家山歌 吉安市井岡山市
24 Ⅱ-4 鄱陽漁歌 上饒市鄱陽縣
25 Ⅱ-5 鉛山畲族民歌 上饒市鉛山縣
26 Ⅱ-6 崇義竹洞畲族山歌 贛州市崇義縣
27 Ⅱ-7 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道教音樂 鷹潭市
28 Ⅱ-8 奉新山歌 宜春市奉新縣
29 Ⅱ-9 宜春三星鼓 宜春市袁州區
30 Ⅱ-10 九江秧號 九江市九江縣
31 Ⅱ-11 永修吳城排工號子 九江市永修縣
32 Ⅱ-12 瑞昌秧號 九江市瑞昌市
33 Ⅱ-13 楚調唐音歌吟 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
三、傳統舞蹈(共計3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Ⅲ-1 進賢羅家獅舞 南昌市進賢縣
35 Ⅲ-2 進賢梅庄花棍 南昌市進賢縣
36 Ⅲ-3 臨川火老虎燈 撫州市臨川區
37 Ⅲ-4 東鄉車馬燈 撫州市東鄉縣
38 Ⅲ-5 崇仁相山板凳龍 撫州市崇仁縣
39 Ⅲ-6 蘆溪南坑車湘儺舞 萍鄉市蘆溪縣
40 Ⅲ-7 上栗儺舞 萍鄉市上栗縣
41 Ⅲ-8 永豐儺舞 吉安市永豐縣
42 Ⅲ-9 峽江打蚌殼 吉安市峽江縣
43 Ⅲ-10 吉安茅田花燈 吉安市吉安縣
44 Ⅲ-11 萬年太平跳腳龍燈 上饒市萬年縣
45 Ⅲ-12 崇義告聖 贛州市崇義縣
46 Ⅲ-13 上猶九獅拜象 贛州市上猶縣
47 Ⅲ-14 大余南安羅漢舞 贛州市大余縣
48 Ⅲ-15 於都茶籃燈 贛州市於都縣
49 Ⅲ-16 安遠瑞龍 贛州市安遠縣
50 Ⅲ-17 全南車馬燈 贛州市全南縣
51 Ⅲ-18 貴溪畲族馬燈舞 鷹潭市貴溪市
52 Ⅲ-19 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齋醮科儀 鷹潭市
53 Ⅲ-20 渝水鳳凰舞 新余市渝水區
54 Ⅲ-21 渝水觀巢推車燈 新余市渝水區
55 Ⅲ-22 仰天崗雙獅舞 新余市仰天崗管委會
56 Ⅲ-23 宜豐宋家雙獅舞 宜春市宜豐縣
57 Ⅲ-24 銅鼓跳覡 宜春市銅鼓縣
58 Ⅲ-25 銅鼓七鯉搶蝦 宜春市銅鼓縣
59 Ⅲ-26 銅鼓太平燈 宜春市銅鼓縣
60 Ⅲ-27 銅鼓漁樵耕讀 宜春市銅鼓縣
61 Ⅲ-28 高安上湖燈彩 宜春市高安市
62 Ⅲ-29 宜豐牌樓神獅舞 宜春市宜豐縣
63 Ⅲ-30 上高排字舞 宜春市上高縣
64 Ⅲ-31 都昌打岔傘 九江市都昌縣
65 Ⅲ-32 萬安麒麟獅象燈 吉安市萬安縣
66 Ⅲ-33 泰和蝦蚣燈 吉安市泰和縣
67 Ⅲ-34 遂川五龍下海 吉安市遂川縣
68 Ⅲ-35 萬安股子燈 吉安市萬安縣
69 Ⅲ-36 吉安東園龍 吉安市吉安縣
70 Ⅲ-37 青原箍俚龍 吉安市青原區
71 Ⅲ-38 吉水鰲魚燈 吉安市吉水縣
72 Ⅲ-39 吉水長龍 吉安市吉水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1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73 Ⅳ-1 萍鄉採茶戲 萍鄉市
74 Ⅳ-2 蘆溪上埠牛帶 茶萍鄉市蘆溪縣
75 Ⅳ-3 吉安採茶戲 吉安市
76 Ⅳ-4 鄱陽饒河戲 上饒市鄱陽縣
77 Ⅳ-5 玉山提線木偶戲 上饒市玉山縣
78 Ⅳ-6 安遠九龍山採茶戲 贛州市安遠縣
79 Ⅳ-7 興國提線木偶 贛州市興國縣
80 Ⅳ-8 袁河鑼鼓戲 宜春市袁州區
81 Ⅳ-9 永修丫丫戲 九江市永修縣
82 Ⅳ-10 德安西河大戲 九江市德安縣
83 Ⅳ-11 武寧戲社火 九江市武寧縣
五、曲藝(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4 Ⅴ-1 南昌清音 南昌市東湖區
85 Ⅴ-2 進賢李渡道情 南昌市進賢縣
86 Ⅴ-3 萍鄉蓮花落 萍鄉市
87 Ⅴ-4 萬年串堂班 上饒市萬年縣
88 Ⅴ-5 南康古文 贛州市南康市
89 Ⅴ-6 宜春春鑼 宜春市袁州區
90 Ⅴ-7 都昌鼓書 九江市都昌縣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1 Ⅵ-1 井岡山全堂獅燈 吉安市井岡山市
92 Ⅵ-2 分宜洋江賽龍舟 新余市分宜縣
93 Ⅵ-3 袁州南廟武術 宜春市袁州區
94 Ⅵ-4 高安字門拳 宜春市高安市
95 Ⅵ-5 蘆溪年豐獅 萍鄉市蘆溪縣
七、傳統美術(共計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6 Ⅶ-1 進賢文港微雕 南昌市進賢縣
97 Ⅶ-2 南豐儺面具雕刻 撫州市南豐縣
98 Ⅶ-3 章貢客家竹雕 贛州市章貢區
99 Ⅶ-4 大余核微雕技藝 贛州市大余縣
100 Ⅶ-5 宜豐根雕 宜春市宜豐縣
101 Ⅶ-6 樟樹剪紙 宜春市樟樹市
102 Ⅶ-7 豐城掛聯剪紙 宜春市豐城市
103 Ⅶ-8 豐城木雕 省博物館
八、傳統技藝(共計6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Ⅷ-1 南昌汪山土庫古建營造技藝 南昌市
105 Ⅷ-2 進賢張公夏布製作技藝 南昌市進賢縣
106 Ⅷ-3 進賢白圩木板活字印譜 南昌市進賢縣
107 Ⅷ-4 南昌塔城豆豉製作技藝 南昌市南昌縣
108 Ⅷ-5 東湖贛發綉技藝 南昌市東湖區
109 Ⅷ-6 臨川篾編技藝 撫州市臨川區
110 Ⅷ-7 金溪滸灣油麵製作技藝 撫州市金溪縣
111 Ⅷ-8 永新牛田草席製作技藝 吉安市永新縣
112 Ⅷ-9 遂川珊田架花製作技藝 吉安市遂川縣
113 Ⅷ-10 吉州窯木葉紋黑釉瓷製作技藝 吉安市吉安縣
114 Ⅷ-11 井岡翠綠茶製作技藝 吉安市井岡山市
115 Ⅷ-12 井岡山竹編技藝 吉安市井岡山市
116 Ⅷ-13 吉安堆花酒釀造技藝 吉安市吉州區
117 Ⅷ-14 永豐玉扣紙製作技藝 吉安市永豐縣
118 Ⅷ-15 鉛山河紅茶製作技藝 上饒市鉛山縣
119 Ⅷ-16 鄱陽灌芯糖製作技藝 上饒市鄱陽縣
120 Ⅷ-17 弋陽大禾米粿製作技藝 上饒市弋陽縣
121 Ⅷ-18 鉛山柳木蒸籠製作技藝 上饒市鉛山縣
122 Ⅷ-19 橫峰葛粉製作技藝 上饒市橫峰縣
123 Ⅷ-20 橫峰興安酥製作技藝 上饒市橫峰縣
124 Ⅷ-21 龍南楊村米酒釀造技藝 贛州市龍南縣
125 Ⅷ-22 定南客家酸酒鴨製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
126 Ⅷ-23 定南客家酸菜製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
127 Ⅷ-24 定南客家灰水粄製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
128 Ⅷ-25 大余南安板鴨製作技藝 贛州市大余縣
129 Ⅷ-26 崇義黃姜豆腐製作技藝 贛州市崇義縣
130 Ⅷ-27 崇義米酒釀制技藝 贛州市崇義縣
131 Ⅷ-28 全南客家熏雞製作技藝 贛州市全南縣
132 Ⅷ-29 全南藍巾帕製作技藝 贛州市全南縣
133 Ⅷ-30 興國魚絲製作技藝 贛州市興國縣
134 Ⅷ-31 崇義龍燈製作技藝 贛州市崇義縣
135 Ⅷ-32 贛縣田村花燈製作技藝 贛州市贛縣
136 Ⅷ-33 南康天車製作技藝 贛州市南康市
137 Ⅷ-34 瑞金魚圓製作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138 Ⅷ-35 瑞金岡面車燈製作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139 Ⅷ-36 石城肉丸製作技藝 贛州市石城縣
140 Ⅷ-37 景德鎮傳統粉彩瓷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
141 Ⅷ-38 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 景德鎮市
142 Ⅷ-39 景德鎮雕塑瓷手工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
143 Ⅷ-40 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
144 Ⅷ-41 貴溪捺菜 鷹潭市貴溪市
145 Ⅷ-42 貴溪燈芯糕 鷹潭市貴溪市
146 Ⅷ-43 新余夏布刺綉 新余市渝州綉坊
147 Ⅷ-44 分宜夏布製作技藝 新余市分宜縣
148 Ⅷ-45 分宜湖澤木礱製作技藝 新余市分宜縣
149 Ⅷ-46 樟樹四特酒製作技藝 宜春市樟樹市
150 Ⅷ-47 宜豐天寶羅酒製作技藝 宜春市宜豐縣
151 Ⅷ-48 宜豐霉豆腐製作技藝 宜春市宜豐縣
152 Ⅷ-49 袁州松花皮蛋製作技藝 宜春市袁州區
153 Ⅷ-50 袁州夏布製作技藝 宜春市袁州區
154 Ⅷ-51 豐城凍米糖製作技藝 宜春市豐城市
155 Ⅷ-52 萬載羅城扎粉製作技藝 宜春市萬載縣
156 Ⅷ-53 高安腐竹製作技藝 宜春市高安市
157 Ⅷ-54 奉新釀飯坨製作技藝 宜春市奉新縣
158 Ⅷ-55 永修楊氏彈花技藝 九江市永修縣
159 Ⅷ-56 九江桂花茶餅製作技藝 九江市
160 Ⅷ-57 星子鐫石技藝 九江市星子縣
161 Ⅷ-58 湖口豆豉製作技藝 九江市湖口縣
162 Ⅷ-59 修水哨子製作技藝 九江市修水縣
163 Ⅷ-60 修水貢硯製作技藝 九江市修水縣
164 Ⅷ-61 蓮花血鴨烹調技藝 萍鄉市蓮花縣
165 Ⅷ-62 傳統水力機械和手工技藝制茶 江西省中國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九、傳統醫葯(共計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6 Ⅸ-1 萬年張氏中醫葯燒燙療法 上饒市萬年縣
167 Ⅸ-2 信州火針 上饒市信州區
168 Ⅸ-3 於都敦本堂熊氏民間中醫 贛州市於都縣
169 Ⅸ-4 定南挑積 贛州市定南縣
170 Ⅸ-5 豐城諶母醫葯療法 宜春市豐城市
171 Ⅸ-6 樟樹中葯材炮製技藝 宜春市樟樹市
172 Ⅸ-7 樟樹葯都葯膳製作技藝 宜春市樟樹市
173 Ⅸ-8 九江王萬和中醫葯療法 九江市九江開發區
十、民俗(共計3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74 Ⅹ-1 新建石崗梅燭燈 南昌市新建縣
175 Ⅹ-2 青雲譜舨王廟龍舟賽 南昌市青雲譜區
176 Ⅹ-3 安義安家開大爐踩金磚 南昌市安義縣
177 Ⅹ-4 南豐妝迎 撫州市南豐縣
178 Ⅹ-5 樂安羅陂廟會 撫州市樂安縣
179 Ⅹ-6 資溪畲族祭祀儀式 撫州市資溪縣
180 Ⅹ-7 吉安敦厚元宵燈會 吉安市吉安縣
181 Ⅹ-8 吉安干麥船 吉安市吉安縣
182 Ⅹ-9 青原渼陂彩擎 吉安市青原區
183 Ⅹ-10 青原喊船 吉安市青原區
184 Ⅹ-11 安福垇雲火把節 吉安市安福縣
185 Ⅹ-12 安福中秋燒塔 吉安市安福縣
186 Ⅹ-13 上饒石人殿廟會 上饒市上饒縣
187 Ⅹ-14 上饒石人橋燈 上饒市上饒縣
188 Ⅹ-15 鉛山石塘橋燈 上饒市鉛山縣
189 Ⅹ-16 鄱陽湖鸕鶿捕魚習俗 上饒市余干縣
190 Ⅹ-17 婺源豆腐架 上饒市婺源縣
191 Ⅹ-18 婺源抬閣 上饒市婺源縣
192 Ⅹ-19 廣豐五都蠟燭會 上饒市廣豐縣
193 Ⅹ-20 定南客家哭嫁習俗 贛州市定南縣
194 Ⅹ-21 龍南楊村龍舟賽 贛州市龍南縣
195 Ⅹ-22 寧都石上割雞擔燈 贛州市寧都縣
196 Ⅹ-23 南康鯉魚燈 贛州市南康市
197 Ⅹ-24 安遠欣山上刀山 贛州市安遠市
198 Ⅹ-25 全南中寨香火龍 贛州市全南縣
199 Ⅹ-26 崇義舞春牛 贛州市崇義縣
200 Ⅹ-27 定南客家服飾 贛州市定南縣
201 Ⅹ-28 章貢客家菜 贛州市章貢區
202 Ⅹ-29 鷹潭水曲果仂 鷹潭市月湖區
203 Ⅹ-30 宜豐風水獅 宜春市宜豐縣
204 Ⅹ-31 高安土城鬥牛 宜春市高安市
205 Ⅹ-32 靖安草龍燈習俗 宜春市靖安縣
206 Ⅹ-33 彭澤板龍 九江市彭澤縣
J. 江西第一個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2008年7月8日,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