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統計法規定鄉

統計法規定鄉

發布時間: 2021-02-02 08:00:34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實施條例有哪些主要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以下簡稱統計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統計資料能夠通過行政記錄取得的,不得組織實施調查。通過抽樣調查、重點調查能夠滿足統計需要的,不得組織實施全面調查。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統計規律研究,健全新興產業等統計,完善經濟、社會、科技、資源和環境統計,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第四條地方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明確本單位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責任主體,嚴格執行統計法和本條例的規定。

地方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應當保障統計活動依法進行,不得侵犯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職權,不得非法干預統計調查對象提供統計資料,不得統計造假、弄虛作假。

統計調查對象應當依照統計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資料,拒絕、抵制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不得組織實施營利性統計調查。

國家有計劃地推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和資料開發。

第六條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的主要內容不得與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的內容重復、矛盾。

第七條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機關(以下簡稱制定機關)應當就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進行論證,徵求有關地方、部門、統計調查對象和專家的意見,並由制定機關按照會議制度集體討論決定。重要統計調查項目應當進行試點。

第八條制定機關申請審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以公文形式向審批機關提交統計調查項目審批申請表、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和工作經費來源說明。

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審批機關應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制定機關應當按照審批機關的要求予以補正。

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審批機關應當受理。

第九條統計調查項目符合下列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作出予以批準的書面決定:

(一)具有法定依據或者確為公共管理和服務所必需;

(二)與已批准或者備案的統計調查項目的主要內容不重復、不矛盾;

(三)主要統計指標無法通過行政記錄或者已有統計調查資料加工整理取得;

(四)統計調查制度符合統計法律法規規定,科學、合理、可行;

(五)採用的統計標准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六)制定機關具備項目執行能力。

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向制定機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後仍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作出不予批準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

第十條統計調查項目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審批機關應當在作出審批決定前,徵求相關部門的意見。

第十一條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統計調查項目審批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20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審批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0日,並應當將延長審批期限的理由告知制定機關。

制定機關修改統計調查項目的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期限內。

第十二條制定機關申請備案統計調查項目,應當以公文形式向備案機關提交統計調查項目備案申請表和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

統計調查項目的調查對象屬於制定機關管轄系統,且主要內容與已批准、備案的統計調查項目不重復、不矛盾的,備案機關應當依法給予備案文號。

(1)統計法規定鄉擴展閱讀:

為全面有效貫徹執行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進一步保障統計數據真實可靠,國務院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條例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

1、是從源頭上規范統計調查活動。開展統計調查活動既要滿足國家宏觀決策對統計資料的需求,又要切實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提高統計調查的有效性和質量。

為兼顧好兩方面的利益,條例從五個方面作了規定,包括夯實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盡可能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嚴格要求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明確統計調查項目審批和備案的程序、條件和時限,以及明確國家統計標準的地位等。

2、是加強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為加強對統計數據生產過程的控制,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條例對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作了專章規定,對統計調查對象的報送義務和統計調查組織實施機關提出了明確要求。

3、是明確統計資料公布的主體、許可權及要求。包括:區分不同統計資料,明確公布主體及許可權;為避免因簡單對比統計數據產生誤解,規定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公布主要統計指標涵義。

公布統計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公布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外提供,不得利用尚未公布的統計資料謀取不正當利益等。

4、是強化對統計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條例列舉了對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的具體情形和統計造假行為的典型做法,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例如,大面積發生或者連續發生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統計數據嚴重失實應當發現而未發現,發現統計數據嚴重失實不予糾正的,對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予以通報。

侵犯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職權,或者採用下發文件、會議布置以及其他方式授意、指使、強令統計調查對象或者其他單位、人員編造虛假統計資料的,責令改正,予以通報。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B. 統計法實施條例鄉鎮配備什麼統計人員

《統計法》規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統計人員。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設統計工作崗位,配備與統計任務相適應的 統計力量,履行統計職責,在統計業務上受縣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領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統計業務上受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指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17年5月28日發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條例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

1.從源頭上規范統計調查活動。

2.加強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

3.明確統計資料公布的主體、許可權及要求。

4.強化對統計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

(2)統計法規定鄉擴展閱讀:

統計人員是指統計機關或者其他統計機構中從事統計工作的專業專門人員。統計人員應當具有執行統計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根據統計法有關規定,統計人員有權要求有關單位依照國家規定提供資料;有權檢查統計資料的准確性;有權揭發和檢舉統計調查中的違法行為。

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實行統計監督。統計法是國家統計機關行使職能的法律依據,也是國家進行社會經濟監督的有力工具。

為了有效地、科學地組織統計工作,保障統計資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C.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內容

第一條
為了科學、有效地組織統計工作,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活動。
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
第三條
國家建立集中統一的統計系統,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
第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為統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五條
國家加強統計科學研究,健全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不斷改進統計調查方法,提高統計的科學性。
國家有計劃地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推進統計信息搜集、處理、傳輸、共享、存儲技術和統計資料庫體系的現代化。
第六條
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不受侵犯。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以及各單位的負責人,不得自行修改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及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
第七條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第八條
統計工作應當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統計中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對檢舉有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九條
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 第一條
統計調查項目包括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地方統計調查項目。
國家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全國性基本情況的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專業性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地方性統計調查項目。
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明確分工,互相銜接,不得重復。
第二條
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報國務院備案;重大的國家統計調查項目報國務院審批。
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統計調查對象屬於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備案;統計調查對象超出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
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分別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由省級以下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省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報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
第三條
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機關應當對調查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進行審查,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作出予以批準的書面決定,並公布;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作出不予批準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
第四條
制定統計調查項目,應當同時制定該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並依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一並報經審批或者備案。
統計調查制度應當對調查目的、調查內容、調查方法、調查對象、調查組織方式、調查表式、統計資料的報送和公布等作出規定。
統計調查應當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組織實施。變更統計調查制度的內容,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准或者原備案機關備案。
第五條
統計調查表應當標明表號、制定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文號、有效期限等標志。
對未標明前款規定的標志或者超過有效期限的統計調查表,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填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依法責令停止有關統計調查活動。
第六條
搜集、整理統計資料,應當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並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
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由國務院統一領導,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組織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
第七條
國家制定統一的統計標准,保障統計調查採用的指標涵義、計算方法、分類目錄、調查表式和統計編碼等的標准化。
國家統計標准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制定補充性的部門統計標准,報國家統計局審批。部門統計標准不得與國家統計標准相抵觸。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可以在統計調查對象中推廣使用計算機網路報送統計資料。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重大國情國力普查所需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 第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統計資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
第二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等統計調查對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
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人員應當對其審核、簽署的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統計所需的行政記錄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所需的財務資料、財政資料及其他資料,並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報送其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取得的有關資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有關統計資料。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公布統計資料。
國家統計數據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准。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由本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布。
第六條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泄露,不得用於統計以外的目的。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當及時公開,供社會公眾查詢。 計5條
第二十七條國務院設立國家統計局,依法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的統計工作。
國家統計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調查機構,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統計調查等任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獨立的統計機構,鄉、鎮人民政府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統計人員,依法管理、開展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並指定統計負責人,依法組織、管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在統計業務上受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指導。
第二十九條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如實搜集、報送統計資料,不得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不得有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
統計人員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對其負責搜集、審核、錄入的統計資料與統計調查對象報送的統計資料的一致性負責。
第三十條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有權就與統計有關的問題詢問有關人員,要求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資料並改正不真實、不準確的資料。
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頒發的工作證件;未出示的,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調查。
第三十一條國家實行統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評聘制度,提高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保障統計隊伍的穩定性。
統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統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統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 計5條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監察機關對下級人民政府、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執行本法的情況,實施監督。
第三十三條國家統計局組織管理全國統計工作的監督檢查,查處重大統計違法行為。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依法查處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統計違法行為。但是,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機構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發生的統計違法行為,由組織實施該項統計調查的調查機構負責查處。
法律、行政法規對有關部門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協助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移送有關統計違法案件材料。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在調查統計違法行為或者核查統計數據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發出統計檢查查詢書,向檢查對象查詢有關事項;
(二)要求檢查對象提供有關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三)就與檢查有關的事項詢問有關人員;
(四)進入檢查對象的業務場所和統計數據處理信息系統進行檢查、核對;
(五)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登記保存檢查對象的有關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六)對與檢查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進行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監督檢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未出示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檢查。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相關證明和資料,不得拒絕、阻礙檢查,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計11條
第三十七條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予以通報:
(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的;
(二)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
(三)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的;
(四)對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發生的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的。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在組織實施統計調查活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通報;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經批准擅自組織實施統計調查的;
(二)未經批准擅自變更統計調查制度的內容的;
(三)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
(四)要求統計調查對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的;
(五)未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報送有關資料的。
統計人員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法公布統計資料的;
(二)泄露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個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
(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造成統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統計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條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予以通報;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拒絕提供統計資料或者經催報後仍未按時提供統計資料的;
(二)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的;
(三)拒絕答復或者不如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的;
(四)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的;
(五)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或者拒絕提供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的。
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個體工商戶有本條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遲報統計資料,或者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台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個體工商戶遲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時,認為對有關國家工作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該國家工作人員的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
第四十四條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個人在重大國情國力普查活動中拒絕、阻礙統計調查,或者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批評教育。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的,除對其編造虛假統計資料或者要求他人編造虛假統計資料的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外,由作出有關決定的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監察機關取消其榮譽稱號,追繳獲得的物質利益,撤銷晉升的職務。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中,對國家統計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派出的調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向國家統計局申請行政復議;對國家統計局派出的其他調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向國家統計局在該派出機構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派出的調查機構申請行政復議。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計3條
第四十八條本法所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是指國家統計局及其派出的調查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
第四十九條民間統計調查活動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組織、個人需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統計調查活動的,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報請審批。
利用統計調查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進行欺詐活動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本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D. 統計法律法規有那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我國唯一的一部統計法律,於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6年5月15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九次會議修正,2009年6月27日再次經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修訂通過,於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53號 現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的決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3、《統計資料保密管理辦法》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修訂統計資料保密管理辦法是很必要的,不僅有利於更好地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而且有利於保障國家核心秘密統計資料的安全。今後凡是絕密、機密、秘密統計資料,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對外發表。

各報刊、雜志發表未公布過的統計數字,事先一定要送統計部門或有關業務部門核對,並辦理審批手續,以免造成混亂。

4、《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17年5月28日發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5、《統計執法檢查規定》

為了科學有效地組織統計執法檢查工作,保障統計法和統計制度的貫徹實施,維護和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本規定。

(4)統計法規定鄉擴展閱讀

統計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1、統計法律:即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制定的關於統計方面的行為規范。

2、統計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於法律、高於地方統計法規和統計規章

3、地方統計法規:是由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和發布的、並於本地方實施的統計行為規范。

4、統計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關統計的規范性文件。

E. 《統計法》中對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具有哪些權力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二十九條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如實搜集、報送統計資料,不得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不得有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

統計人員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對其負責搜集、審核、錄入的統計資料與統計調查對象報送的統計資料的一致性負責。

第三十條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有權就與統計有關的問題詢問有關人員,要求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資料並改正不真實、不準確的資料。

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頒發的工作證件;未出示的,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調查。

(5)統計法規定鄉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二十七條國務院設立國家統計局,依法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的統計工作。 國家統計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調查機構,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統計調查等任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獨立的統計機構,鄉、鎮人民政府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統計人員,依法管理、開展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並指定統計負責人,依法組織、管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在統計業務上受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指導。

F. 統計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統計機構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並指定統計負責人,依法組織、管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在統計業務上受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指導。

二十七條 國務院設立國家統計局,依法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的統計工作。 國家統計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調查機構,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統計調查等任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獨立的統計機構,鄉、鎮人民政府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統計人員,依法管理、開展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

(6)統計法規定鄉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在調查統計違法行為或者核查統計數據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發出統計檢查查詢書,向檢查對象查詢有關事項;

(二)要求檢查對象提供有關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三)就與檢查有關的事項詢問有關人員;

(四)進入檢查對象的業務場所和統計數據處理信息系統進行檢查、核對;

(五)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登記保存檢查對象的有關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六)對與檢查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進行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監督檢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未出示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檢查。

G.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的第二章 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制度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按照下列三類情況,分別建立統計制度,編制統計調查計劃,按照規定經審查機關批准後實施:
(一)國家統計調查,是指全國性基本情況的統計調查,包括國家統計局單獨擬訂的和國家統計局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擬訂的統計調查項目。國家統計調查計劃中新的、重大的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家統計局報國務院審批;經常性的、一般性的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家統計局審批。
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統計調查方案實施國家統計調查。
(二)部門統計調查,是指各部門的專業性統計調查。部門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由該部門的統計機構組織本部門各有關職能機構編制。其中,統計調查對象屬於本部門管轄系統內的,由本部門領導人審批,報國家統計局或者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備案;統計調查對象超出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或者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其中重要的,報國務院或者本級地方人民政府審批。各部門統計調查管轄系統的劃分辦法,由國家統計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三)地方統計調查,是指地方人民政府需要的地方性的統計調查。地方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的報批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規定,報國家統計局備案。 部門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不得與國家統計調查重復、矛盾。
國家統計調查與部門統計調查、地方統計調查的分工,由國家統計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具體商定。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綜合協調部門需要的統計資料,應當從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搜集;確實需要直接進行統計調查的,應當編制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依照《統計法》和本細則的有關規定,經批准後實施。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部門統計調查,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報送基本統計資料或者綜合統計資料。
國家統計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定期、無償地向本級人民政府部門提供有關綜合統計資料。 統計調查計劃按照統計調查項目編制。統計調查項目,是指一定時期內為實現特定統計調查目的而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統計調查項目的計劃應當列明:項目名稱、調查機關、調查目的、調查范圍、調查對象、調查方式、調查時間、調查的主要內容。
編制統計調查計劃,必須同時編制統計調查方案。統計調查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供統計調查對象填報用的統計調查表和說明書;
(二)供整理上報用的統計綜合表和說明書;
(三)統計調查需要的人員和經費及其來源。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各部門統計機構對送審的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應當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本細則規定的,應當退回修改或者不予批准。編制和審查統計調查方案,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已經批准實施的各種統計調查中能夠搜集到資料的,不得重復調查;
(二)抽樣調查、重點調查或者行政記錄可以滿足需要的,不得制發全面統計調查表;一次性統計調查可以滿足需要的,不得進行經常性統計調查;按年統計調查可以滿足需要的,不得按季統計調查;按季統計調查可以滿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統計調查;月以下的進度統計調查必須從嚴控制;
(三)編制新的統計調查方案,必須事先試點或者徵求有關地方、部門和基層單位的意見,進行可行性論證,保證切實可行,注重調查效益;
(四)統計調查需要的人員和經費應當有保證。 國家建立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所需要的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進行經常性抽樣調查,應當通過基本統計單位普查和行政記錄的方式,查明基本統計單位及其分布情況,建立科學的抽樣框,按照隨機原則在調查總體中選取足以代表總體的樣本單位,減少抽樣誤差。 按照規定程序批準的統計調查表,必須在右上角標明表號、製表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文號、有效期限。
對未標明前款所列內容或者超過有效期限的統計調查表,有關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填報,統計機構有權廢止。 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制度,保障統計資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
各部門、各企業事業組織提供的統計資料,由本部門、本單位領導人或者統計負責人審核、簽署或者蓋章後上報。有關財務統計資料由財務會計機構或者會計人員提供,並經財務會計負責人審核、簽署或者蓋章。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鄉、鎮統計員提供的統計資料,由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負責人或者鄉、鎮統計員審核、簽署或者蓋章後上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必須做好統計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充分利用可以公開的社會經濟信息為社會公眾服務。
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在《統計法》和統計制度規定之外提供統計信息咨詢,實行有償服務。具體辦法由國家統計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執行國家有關統計資料保密管理的規定,加強對統計資料的保密管理。
第十九條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建立統計資料檔案制度。統計資料檔案的保管、調用和移交,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檔案管理的規定。 國家建立健全統計資料定期公布制度。
國家統計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數據,由國家統計局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數據,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其中,與國家統計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數據有重復、交叉的,應當在同國家統計局協商後,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統計數據,應當自公布之日起10日內報國家統計局備案。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公布其統計調查取得的地方統計數據,比照前款規定執行。 國家統計局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和計劃,制定統計工作規章,制訂統計工作現代化規劃和國家統計調查計劃,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統計工作,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
(二)健全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統計指標體系,制定全國統一的基本統計報表制度;制定或者與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國家統計標准,審定部門統計標准;
(三)在國務院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重大的國情國力普查,組織、協調全國社會經濟抽樣調查;
(四)根據國家制定政策、計劃和進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全國性的基本統計資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預測和統計監督;
(五)審查國務院各部門編制的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管理國務院各部門制發的統計調查表;
(六)檢查、審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國性的基本統計資料,定期發布全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公報;
(七)統一領導和管理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隊;
(八)組織指導全國統計科學研究、統計教育、統計幹部培訓和統計書刊出版工作;
(九)開展統計工作和統計科學的國際交流。
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隊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各項調查任務,依法獨立開展統計調查,獨立上報統計資料。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完成國家統計調查任務,執行國家統計標准,執行全國統一的基本統計報表制度;
(二)制訂本行政區域內的統計工作現代化規劃、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統一領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包括中央和地方單位的統計工作,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
(三)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制定計劃和進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統計資料,對本行政區域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預測和統計監督;
(四)審查本行政區域內各部門的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各部門制發的統計調查表;
(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檢查、審定、管理、公布、出版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統計資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定期發布本行政區域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公報;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發布本行政區域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公報;
(六)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各部門、各單位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建設,加強統計教育、統計幹部培訓和統計科學研究工作;對本行政區域內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幹部和鄉、鎮統計員進行考核和獎勵。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受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雙重領導,在統計業務上以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領導為主。 鄉、鎮統計員執行鄉、鎮綜合統計的職能,履行下列職責:
(一)完成國家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任務,執行國家統計標准,執行全國統一的基本統計報表制度,執行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鄉、鎮的基本統計資料;
(三)組織指導本鄉、鎮各有關單位、人員加強農村統計基礎工作建設,健全本鄉、鎮的統計台賬制度和統計檔案制度,組織鄉、鎮以下的統計業務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統計法》等有關規定和統計工作的需要,設置專職的或者兼職的統計員,建立健全鄉、鎮統計信息網路。鄉、鎮統計員和鄉、鎮統計信息網路在統計業務上受縣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領導。
村的統計工作,由村民委員會指定專人負責,其在統計業務上受鄉、鎮統計員的領導。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執行本部門綜合統計的職能,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指導、綜合協調本部門各職能機構(包括生產、供銷、基建、勞動人事、財務會計等機構)的統計工作,共同完成國家統計調查、部門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任務,執行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
(二)制訂本部門的統計工作現代化規劃、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組織指導本部門及其管轄系統內企業事業組織的統計工作,加強統計隊伍和統計基礎工作建設;
(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上級領導機關和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報送和提供本部門的基本統計資料,會同計劃和其他有關職能機構對本部門執行政策、計劃和經營管理效益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預測和統計監督;
(四)管理本部門制發的統計調查表和基本統計資料;
(五)會同本部門的人事教育機構,組織指導本部門的統計教育和統計幹部培訓;對本部門統計人員進行考核和獎勵;加強本部門統計科學研究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統計機構的設置,應當根據實際需要,本著精簡、效能的原則,依照《統計法》的規定執行。 企業事業組織的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執行本單位綜合統計的職能,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指導、綜合協調本單位各職能機構和下屬機構的統計工作,共同完成國家統計調查、部門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任務,制訂、實施本單位的統計工作計劃和統計制度,執行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送和提供統計資料,對本單位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經營管理的效益,進行統計分析和統計監督;
(三)管理本單位的統計調查表和基本統計資料;
(四)會同本單位有關職能機構完善計量、檢測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和核算制度。
企業事業組織的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在統計業務上,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鄉、鎮統計員的指導。
中小型企業事業組織不單設統計人員的,可以指定人員專門負責統計工作。 具有統計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的調動,應當分別徵求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的意見;其中,具有中級以上統計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的調動,應當徵得上級統計機構的同意。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調動,應當徵得上一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同意。鄉、鎮統計員的調動,應當徵得縣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同意。
各部門和企業事業組織統計負責人的調動,應當徵求上級主管部門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意見。 國家統計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有計劃地對統計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對統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國家統計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增加和補充統計人員,應當從具備統計專業知識的人員中選調。

H. 我國統計法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83年月8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修正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科學、有效地組織統計工作,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活動。
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
第三條國家建立集中統一的統計系統,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
第四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為統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五條國家加強統計科學研究,健全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不斷改進統計調查方法,提高統計的科學性。
國家有計劃地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推進統計信息搜集、處理、傳輸、共享、存儲技術和統計資料庫體系的現代化。
第六條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不受侵犯。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以及各單位的負責人,不得自行修改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及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
第七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第八條統計工作應當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統計中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對檢舉有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九條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
第二章統計調查管理
第十一條統計調查項目包括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地方統計調查項目。
國家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全國性基本情況的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專業性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地方性統計調查項目。
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明確分工,互相銜接,不得重復。
第十二條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報國務院備案;重大的國家統計調查項目報國務院審批。
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統計調查對象屬於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備案;統計調查對象超出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
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分別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由省級以下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省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報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
第十三條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機關應當對調查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進行審查,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作出予以批準的書面決定,並公布;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作出不予批準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
第十四條制定統計調查項目,應當同時制定該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並依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一並報經審批或者備案。
統計調查制度應當對調查目的、調查內容、調查方法、調查對象、調查組織方式、調查表式、統計資料的報送和公布等作出規定。
統計調查應當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組織實施。變更統計調查制度的內容,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准或者原備案機關備案。
第十五條統計調查表應當標明表號、制定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文號、有效期限等標志。
對未標明前款規定的標志或者超過有效期限的統計調查表,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填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依法責令停止有關統計調查活動。
第十六條搜集、整理統計資料,應當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並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
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由國務院統一領導,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組織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
第十七條國家制定統一的統計標准,保障統計調查採用的指標涵義、計算方法、分類目錄、調查表式和統計編碼等的標准化。
國家統計標准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制定補充性的部門統計標准,報國家統計局審批。部門統計標准不得與國家統計標准相抵觸。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可以在統計調查對象中推廣使用計算機網路報送統計資料。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重大國情國力普查所需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
第三章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統計資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
第二十一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等統計調查對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
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人員應當對其審核、簽署的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統計所需的行政記錄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所需的財務資料、財政資料及其他資料,並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報送其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取得的有關資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有關統計資料。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公布統計資料。
國家統計數據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准。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由本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布。
第二十五條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泄露,不得用於統計以外的目的。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當及時公開,供社會公眾查詢。
第四章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
第二十七條國務院設立國家統計局,依法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的統計工作。
國家統計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調查機構,承擔國家統計局布置的統計調查等任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獨立的統計機構,鄉、鎮人民政府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統計人員,依法管理、開展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並指定統計負責人,依法組織、管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統計工作,實施統計調查,在統計業務上受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指導。
第二十九條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如實搜集、報送統計資料,不得偽造、篡改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不得有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
統計人員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對其負責搜集、審核、錄入的統計資料與統計調查對象報送的統計資料的一致性負責。
第三十條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有權就與統計有關的問題詢問有關人員,要求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資料並改正不真實、不準確的資料。
統計人員進行統計調查時,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頒發的工作證件;未出示的,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調查。
第三十一條國家實行統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評聘制度,提高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保障統計隊伍的穩定性。
統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統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統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監察機關對下級人民政府、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執行本法的情況,實施監督。
第三十三條國家統計局組織管理全國統計工作的監督檢查,查處重大統計違法行為。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依法查處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統計違法行為。但是,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機構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發生的統計違法行為,由組織實施該項統計調查的調查機構負責查處。
法律、行政法規對有關部門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協助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移送有關統計違法案件材料。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在調查統計違法行為或者核查統計數據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發出統計檢查查詢書,向檢查對象查詢有關事項;
(二)要求檢查對象提供有關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三)就與檢查有關的事項詢問有關人員;
(四)進入檢查對象的業務場所和統計數據處理信息系統進行檢查、核對;
(五)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登記保存檢查對象的有關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六)對與檢查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進行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監督檢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未出示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檢查。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相關證明和資料,不得拒絕、阻礙檢查,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予以通報:
(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的;
(二)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
(三)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的;
(四)對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發生的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的。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在組織實施統計調查活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通報;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經批准擅自組織實施統計調查的;
(二)未經批准擅自變更統計調查制度的內容的;
(三)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
(四)要求統計調查對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的;
(五)未按照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報送有關資料的。
統計人員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法公布統計資料的;
(二)泄露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個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
(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造成統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統計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條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予以通報;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拒絕提供統計資料或者經催報後仍未按時提供統計資料的;
(二)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的;
(三)拒絕答復或者不如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的;
(四)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的;
(五)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或者拒絕提供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的。
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個體工商戶有本條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遲報統計資料,或者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台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個體工商戶遲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時,認為對有關國家工作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該國家工作人員的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
第四十四條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個人在重大國情國力普查活動中拒絕、阻礙統計調查,或者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批評教育。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的,除對其編造虛假統計資料或者要求他人編造虛假統計資料的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外,由作出有關決定的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監察機關取消其榮譽稱號,追繳獲得的物質利益,撤銷晉升的職務。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中,對國家統計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派出的調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向國家統計局申請行政復議;對國家統計局派出的其他調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向國家統計局在該派出機構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派出的調查機構申請行政復議。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八條本法所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是指國家統計局及其派出的調查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
第四十九條民間統計調查活動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組織、個人需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統計調查活動的,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報請審批。
利用統計調查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進行欺詐活動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本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來源:河南許昌市統計局

熱點內容
分紅權激勵勞動法 發布:2025-07-20 04:35:18 瀏覽:542
合同自願原則在合同法中的體現 發布:2025-07-20 04:23:22 瀏覽:23
堅持職業道德 發布:2025-07-20 04:12:08 瀏覽:872
合同法疑難問題解析 發布:2025-07-20 04:01:39 瀏覽:795
公司法競業禁止規定 發布:2025-07-20 03:52:24 瀏覽:508
面對疫情法院的工作 發布:2025-07-20 03:52:19 瀏覽:202
國際商法與國際私法 發布:2025-07-20 03:51:45 瀏覽:402
經濟法中破產法案例 發布:2025-07-20 03:51:44 瀏覽:833
英國行政法原則 發布:2025-07-20 03:41:31 瀏覽:436
招聘新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0 03:41:3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