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企業所得稅條例

新企業所得稅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02 18:23:11

『壹』 企業所得稅的最新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從08年起,內資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稅率都是25%,小型微利企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20%,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15%

『貳』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 )。

08年新實施的所得稅稅法稅率統一為25%,小型微利企業可以減免5%,在平時還是按照25%預交所得稅,到年底匯算清繳的時候才會按照20%來執行。

『叄』 新企業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七條 本法公布前已經批准設立的企業,依照當時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享受低稅率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後五年內,逐步過渡到本法規定的稅率;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後繼續享受到期滿為止,但因未獲利而尚未享受優惠的,優惠期限從本法施行年度起計算。

新法公布日是3月16日。因此根據新法以及實務來看,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指營業執照上的公司成立日在3月16日後。

但是商務部辦公廳對《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公布後企業適用稅收法律問題的通知》的意見-商辦法函[2007]59號,你部轉來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公布後企業適用稅收法律問題的請示》(財稅[2007]62號)收悉。經研究,我部認為,根據外商投資法律的相關規定,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正式實施前,已取得批准證書的外商投資企業,不論其是否登記,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所規定的「本法公布前已經批准設立的企業」,該款所規定的低稅率過渡優惠和定期減免優惠政策應適用於這類企業,建議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公布後企業適用稅收法律問題的通知》中加入上述內容。

59號文件與新稅法在時點上還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目前尚無定論,期待細則早日出台,明確此問題。

『肆』 新企業所得稅與舊企業所的稅的區別

一、 納稅義務人和納稅義務的界定
新企業所得稅法中納稅義務人的范圍為除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外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取消了以往內外資所得稅法分別確定的納稅義務人的做法。
新稅法規定:「居民企業承擔全面納稅義務,就其境內外全部所得納稅;非居民企業承擔有限納稅義務,一般只就其來源於我國境內的所得納稅。」
舊稅法中,「外國企業就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所得稅。」。

二、 稅率變化
新的企業所得稅的基準稅率為25%,比原暫行條例的規定低7個百分點。兩檔優惠稅率分別為15%和20%。應當注意,新稅法中將對於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稅率統一調整到20%,相比現行「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暫減按18%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下至3萬元的企業,暫減按27%的稅率徵收所得稅。」的規定,那些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稅率則上升了2個百分點。
外商投資和外商企業雖然名義稅率與內資企業相同,但是由於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稅負是十分偏低的。統一稅率後,大多數外商投資和外商企業的實際稅率實際上是有所調高。

三、 稅前扣除項目
1 工資薪金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合理的職工工資薪金, 准予在稅前扣除。」在舊稅法中只有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及部分高新技術企業才可以享受此項政策。
2 捐贈支出
與工資薪金一樣,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七條取消了內外資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差異,統一將企業公益性捐贈支出稅前扣除比例確定為年度利潤總額的12%。同時明確了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在舊法中,內資企業只能在稅前扣除3%以內的部分,且為應納稅所得額的3%以內部分。(外資企業可以在稅前據實扣除)。

3 廣告費支出
對於內資企業廣告費支出是分類別不同區分的。具體有1、考慮到高新技術企業推進新技術的必要廣告支出,高新技術企業的廣告費可在稅前據實扣除;2. 糧食類白酒生產企業不屬於國家鼓勵類生產項目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3.一般企業的廣告費支出按當年銷售收入一定比例(包括2%、8%、25%)扣除,超過比例部分可結轉到以後年度扣除。
但是對於外商投資企業,不分類別均可據實全額稅前扣除。
新企業所得稅中將廣告費用的扣除規定在按年度實際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支出, 不超過當年銷售 ( 營業 ) 收入 15%( 含 ) 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年度結轉扣除。
4 業務招待費
現行內資企業分為兩檔,以1500萬元為界限,而外資企業,分兩種情況各自設立兩檔,分別以1500萬和500萬為界限。
新企業所得稅企業實際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 只能按實際發生額的 60% 扣除。

5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
新的企業所得稅較現行稅法更明確了固定資產大修理的范圍。

6 企業重組
舊企業所得稅法:
可彌補被合並企業虧損的所得額=合並企業未彌補虧損前的所得額×(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合並後合並企業全部凈資產公允價值)(國稅發[2000]119號)
新企業所得稅法:
當年可由合並後企業彌補的被合並方企業虧損限額 = 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國家當年發行的最長期限的國債利率
7 研發費用
新企業所得稅規定實行100% 扣除基礎上, 按研究開發費用的 50% 加計扣除;舊企業所得稅法「研發費用據實扣除,對研發費用增長幅度在10%以上的,可再按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規定,
四、 應納稅額
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其中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包括:
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中由其負擔的稅額的,應在符合本條例第一百零三條規定持股比例的企業之間, 從最低一層企業起逐層計算由上一層企業負擔的稅額, 其計算公式如下 :
本層企業所納稅額由上一層企業負擔的稅額 = 本層企業就利潤和投資收益所實際繳納和按稅法規定計算負擔的稅額 x 本層企業向上一層企業分配的股息紅利額÷本層企業所得稅後利潤額。

五、 優惠政策
(略)
參考資料:http://www.xici.net/b827220/d61457887.htm

『伍』 新的企業所得稅有什麼規定是多少是否所有行業都一樣

你這來個問題是問什麼?新稅自法還是問應稅所得率的調整?

如果是新稅法,請查閱:
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80498/n575817/5258285.html

如果是應稅所得率的調整,請查閱:
http://..com/question/37046540.html

『陸』 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規范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工作,保障國家稅款及時足額入庫,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居民企業納稅人。
第三條 納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薄的;
(三)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特殊行業、特殊類型的納稅人和一定規模以上的納稅人不適用本辦法。上述特定納稅人由國家稅務總局另行明確。
第四條 稅務機關應根據納稅人具體情況,對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核定應稅所得率或者核定應納所得稅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其應稅所得率:
(一)能正確核算(查實)收入總額,但不能正確核算(查實)成本費用總額的;
(二)能正確核算(查實)成本費用總額,但不能正確核算(查實)收入總額的;
(三)通過合理方法,能計算和推定納稅人收入總額或成本費用總額的。
納稅人不屬於以上情形的,核定其應納所得稅額。
第五條 稅務機關採用下列方法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
(一)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
(二)按照應稅收入額或成本費用支出額定率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測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採用前款所列一種方法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應納稅額的,可以同時採用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採用兩種以上方法測算的應納稅額不一致時,可按測算的應納稅額從高核定。
第六條 採用應稅所得率方式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應納所得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
或: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第七條 實行應稅所得率方式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經營多業的,無論其經營項目是否單獨核算,均由稅務機關根據其主營項目確定適用的應稅所得率。
主營項目應為納稅人所有經營項目中,收入總額或者成本(費用)支出額或者耗用原材料、燃料、動力數量所佔比重最大的項目。
第八條 應稅所得率按下表規定的幅度標准確定:

行 業

應稅所得率(%)

農、林、牧、漁業

3-10

製造業

5-15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4-15

交通運輸業

7-15

建築業

8-20

飲食業

8-25

娛樂業

15-30

其他行業

10-30

第九條 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范圍、主營業務發生重大變化,或者應納稅所得額或應納稅額增減變化達到20%的,應及時向稅務機關申報調整已確定的應納稅額或應稅所得率。
第十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及時向納稅人送達《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鑒定表》(表樣附後),及時完成對其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鑒定工作。具體程序如下:
(一)納稅人應在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鑒定表》後10個工作日內,填好該表並報送主管稅務機關。《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鑒定表》一式三聯,主管稅務機關和縣稅務機關各執一聯,另一聯送達納稅人執行。主管稅務機關還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適當增加聯次備用。
(二)主管稅務機關應在受理《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鑒定表》後20個工作日內,分類逐戶審查核實,提出鑒定意見,並報縣稅務機關復核、認定。
(三)縣稅務機關應在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鑒定表》後30個工作日內,完成復核、認定工作。
納稅人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鑒定表》後,未在規定期限內填列、報送的,稅務機關視同納稅人已經報送,按上述程序進行復核認定。
第十一條 稅務機關應在每年6月底前對上年度實行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進行重新鑒定。重新鑒定工作完成前,納稅人可暫按上年度的核定徵收方式預繳企業所得稅;重新鑒定工作完成後,按重新鑒定的結果進行調整。
第十二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分類逐戶公示核定的應納所得稅額或應稅所得率。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便於納稅人及社會各界了解、監督的原則確定公示地點、方式。
納稅人對稅務機關確定的企業所得稅徵收方式、核定的應納所得稅額或應稅所得率有異議的,應當提供合法、有效的相關證據,稅務機關經核實認定後調整有異議的事項。
第十三條 納稅人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方式的,按下列規定申報納稅:
(一)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確定納稅人按月或者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預繳方法一經確定,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改變。
(二)納稅人應依照確定的應稅所得率計算納稅期間實際應繳納的稅額,進行預繳。按實際數額預繳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可按上一年度應納稅額的1/12或1/4預繳,或者按經主管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
(三)納稅人預繳稅款或年終進行匯算清繳時,應按規定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B類)》,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時限內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第十四條 納稅人實行核定應納所得稅額方式的,按下列規定申報納稅:
(一)納稅人在應納所得稅額尚未確定之前,可暫按上年度應納所得稅額的1/12或1/4預繳,或者按經主管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按月或按季分期預繳。
(二)在應納所得稅額確定以後,減除當年已預繳的所得稅額,余額按剩餘月份或季度均分,以此確定以後各月或各季的應納稅額,由納稅人按月或按季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B類)》,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期限內進行納稅申報。
(三)納稅人年度終了後,在規定的時限內按照實際經營額或實際應納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申報額超過核定經營額或應納稅額的,按申報額繳納稅款;申報額低於核定經營額或應納稅額的,按核定經營額或應納稅額繳納稅款。
第十五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根據本辦法的規定聯合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0]38號)同時廢止。

『柒』 新企業所得稅法下,新注冊的企業第一年可以免企業所得稅嗎

稅法並沒有規定第一年免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117號)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34號)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萬元(含1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享受稅收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除應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外,還需符合下列條件:
1.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2.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從業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
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從2014年起按月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
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二)對於已經完成2014年季度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的企業,原則上不對其完成的預繳申報進行調整。凡是符合上述政策口徑的企業,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但未享受的,多預繳的企業所得稅可以在以後季度應預繳的稅款中抵減;預繳時未享受的,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統一計算享受,並及時填寫退稅申請文書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稅。
(三)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時享受了優惠政策,但年度匯算清繳時超過規定標準的,應按規定補繳企業所得稅。

『捌』 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和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有什麼不同和區別嗎

2008年1月1日執行的企業所得稅合並了原適用內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和適用外資的<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法>,條例或法只規定原則問題,而細則規定具體事項,是對法律和條例的細化及解釋,具有可操作性.合並後的所得稅法適用對象應該包括原來的所有對象,中國移動公司在海外上市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原法律適用對象如下: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80513/n480919/index.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
國務院令[1993]第137號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外,應當就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條例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第二條 下列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者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
(一)國有企業;
(二)集體企業;
(三)私營企業;
(四)聯營企業;
(五)股份制企業;
(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主席令[1991]第45號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所得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所得稅。
第二條 本法所稱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本法所稱外國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和雖未設立機構、場所,而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第三條 外商投資企業的總機構設在中國境內,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所得稅。外國企業就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所得稅。

到目前為止新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http://hi..com/onelbx/blog/item/20f07636974f88320a55a9f5.html、《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http://hi..com/onelbx/blog/item/9e5c9138f1c00af1b211c7ec.html。

『玖』 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

(一)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
(二)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
(三)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
(四)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五)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
定是哪兒都能找到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原因是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很容易找的,而且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之所以這里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比較全,其他地方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網,可能不如這里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全面,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到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原因是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很容易找的,而且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之所以這里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比較全,

第八十六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的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
(一)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
1.蔬菜、穀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
2.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
3.中葯材的種植;
4.林木的培育和種植;
5.牲畜、家禽的飼養;
6.林產品的採集;
7.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

『拾』 最新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不是企業所得稅

非居復民企業委託營業代理人在中國境制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包括委託單位或者個人經常代其簽訂合同,或者儲存、交付貨物等,該營業代理人視為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
第六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第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二)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眾多創新空間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迅速騰達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