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局貫徹信訪條例情況
A.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訪工作
全面推行依法逐級走訪。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對信訪群眾如何走訪,信訪部門及其他行政機關如何受理、辦理進行了明確規定。中央推行逐級走訪制度實施後,省委、省政府領導明確要求:省信訪局要抓緊研究落實,搞好工作銜接,細化具體措施,有效減少越級走訪和非正常上訪發生,推動全省信訪形勢持續向好。省信訪局先後4次組織省市縣相關人員到北京、廣東、湖北等地調研學習,充分借鑒北京市「一單式」辦理工作法,反復徵求各方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河南依法逐級走訪的《實施細則》,對群眾到省走訪應當受理、不予受理、不再受理的范圍作了詳細規定,提出具體要求。我省按照「先試點、後推開」的總體思路,通過召開開封現場會、組織集中培訓、召開新聞發布會、製作電視訪談錄、報紙電台答記者問和印發口袋書、宣傳冊等多種有效形式,強力推進依法逐級走訪,努力做到「壓實兩個責任、規范兩個行為」。「壓實兩個責任」即壓實各級領導的責任和壓實各級職能部門的責任,「規范兩個行為」即規范信訪群眾的信訪行為和規范各級幹部的工作行為,推動大批信訪問題在基層得到解決。我省自去年12月1日全面實施依法逐級走訪制度後,群眾赴京到省越級走訪明顯下降。今年以來,群眾到省越級走訪批次、人次同比分別下降38.4%、25.6%,赴京越級走訪降幅更為明顯,批次、人次同比下降44.8%、59.2%,信訪秩序持續好轉。
嚴格實行訴訪分離制度。一段時間以來,訴訟與信訪交叉、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並存,既損害司法權威,也影響正常信訪秩序。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有利於維護國家的法律權威和法治生態,有利於積極、穩定、可持續地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有利於信訪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2013年12月,中央先後印發了《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6號),和《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7號)。2014年以來,省信訪局積極配合省政法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精神。政法機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出台《河南省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實施意見》等9項制度措施,確保了涉法涉訴信訪工作規范有效開展。比如,制定訴訪分離辦法,建立裁定、導入制度,群眾「對號入座」,屬於信訪的找信訪,屬於司法的找司法;建立公開、移交制度,該誰管的不給推卸的借口,不該管的不給插手的空間;建立轉化、解困制度,跟進心理矯正和困難幫扶,引導上訪群眾回歸正常生活;建立完善各級政法機關聯合接訪及分別設立窗口接訪機制,有效解決入口不順、程序空轉、出口不暢等問題,推動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省信訪局及各級信訪部門堅持法定途徑優先,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行政復議、仲裁、訴訟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嚴格甄別把關,耐心教育引導信訪人依法向有關機關提出。積極支持政法機關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尊重政法機關依法作出的法律結論,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與有關職能部門一起做好教育疏導、幫扶救助和矛盾化解等工作,加強對訴訪分離相關情況的分析研究。目前,全省涉法涉訴信訪總量呈逐月下降的良好態勢。
積極推行「陽光信訪」模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健全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在江蘇淮安召開全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依託互聯網建設全國統一的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將群眾走訪、來信、來電、網上投訴、視頻接訪等不同形式的信訪訴求,全部納入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受理辦理,實現「三化」(業務流程標准化、處理過程透明化、統計分析智能化)和「三個全覆蓋」(對信訪形式、工作過程、工作范圍的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實現辦理過程和結果的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減少群眾的信訪成本和奔波勞累之苦,體現方便快捷、陽光公開。全面推行「陽光信訪」,是符合群眾利益、順應信息社會發展、大有可為的民心工程。今年以來,我們在推進中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切實抓好全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綜合平台建設和應用。投入資金搭建全省網上信訪信息綜合平台,完成2007年以來1000多萬條信息系統數據的遷移,以及全省市縣鄉近8000個行政機構及直屬職能部門的編碼工作。今年3月份,新系統中15個模塊與國家信訪局成功對接,實現了信訪業務的網上流轉。為確保網上信訪辦理順利運行,春節之後省信訪局舉辦4期新系統應用培訓班,培訓業務骨幹6700多人,全部實現會操作使用。為確保網上信訪辦理順利運行,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基礎上,以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名義研究制定了涵蓋辦信、接訪、網上投訴、督查督辦、復查復核等業務工作,符合網上信訪信息系統要求的《河南省網上信訪事項辦理工作規范》,以不斷提高全省信訪工作的規范化、標准化、法制化水平。二是持續拓寬暢通信訪渠道。健全完善綠色郵政、網上信訪、電話接訪、視頻接訪、市(縣)長熱線、信訪代理等做法,引導群眾更多地以書信、電話、視頻、手機簡訊等形式,在基層屬地反映訴求、解決問題。同時,深入推進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落實,注重發揮黨政領導的示範帶動作用,集中力量解決好信訪突出問題。三是全面推進群眾滿意度評價工作。把通過國家信訪信息系統初次登記受理的求決類信訪事項,全部納入群眾滿意度評價范圍。通過業務溝通、專項督查、年度考評等舉措,督促各級信訪部門和相關責任單位,切實提高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和按期辦理率,倒逼各級嚴格落實責任,及時就地解決好每起群眾訴求,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四是建立健全人民建議徵集制度。切實加大督查指導力度,推動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抓好《河南省開展人民建議徵集工作意見》貫徹落實,創新徵集方法,拓寬徵集渠道,完善工作機制,為黨委政府更好地匯集民智、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統籌化解疑難信訪積案。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疑難信訪積案化解工作,去年4月份,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實行省級領導包案解決信訪問題的意見》(豫辦〔2014〕8號),對省級領導包案提出了具體要求。省信訪局持續推動領導包案制度落實,督促指導各級信訪部門,堅持定期篩選一些重點疑難信訪案件,呈送當地黨政領導分包化解,逐案明確責任領導和化解措施,努力推動實現「案結事了、息訴罷訪」,切實減少信訪積案存量。據統計,2014年省級領導帶頭包案化解156起「三跨三分離」信訪案件,帶動市縣兩級領導包案化解13424件,辦結率達93.2%。特別是為推動中央巡視組駐豫巡視整改意見落實,省信訪局切實發揮督查督辦作用,推動化解各類信訪積案2.6萬多起。由於積案化解成效明顯,群眾對信訪部門的滿意度達76.8%,全國排名第四位;對職能部門的滿意度達57.7%,全國排名第五位。去年11月,中央辦公廳來河南暗訪時,對信訪部門化解積案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健全完善依法終結機制。完善加強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認真貫徹國家信訪局《關於完善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的意見》和我省《關於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加強復查復核工作的意見》(豫政復〔2014〕2號)精神,適應逐級走訪制度全面落實後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完善機制、優化流程、規范程序、強化責任,實現信訪事項有序終結退出,最大限度減少信訪積案產生。進一步暢通復查復核渠道,規范受理范圍,對符合條件的信訪事項及時納入復查復核程序,作出依法、客觀、公正的終結結論。不斷提高復查復核的權威性,建立省級復查復核、審核案件評查專家人才庫,切實加強復查復核指導把關、扶正糾錯職能,對疑難復雜信訪事項採取公開聽證、會商評議等方式進行復查復核,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2014年以來,全省共依法終結信訪事項2990起,有效減少了信訪案件存量。
改革考核評價問責機制。依據國務院《信訪條例》和《中辦、國辦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7號)等政策法規,以及國家信訪局的《信訪工作考核辦法》和《考核評分細則》,依法依規修訂完善我省的信訪工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科學合理設置考核項目和指標,突出對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的考核,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信度,樹立正確導向,逐級壓實責任,推動各地各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在及時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上。注重考核成果的運用,堅持對工作成效好的地方給予表揚鼓勵,對工作成效差的地方通報批評,對工作不落實引發重大信訪問題、影響社會穩定的,協調推動相關地方和部門落實責任查究。
切實加強信訪法治宣傳。針對目前信訪工作不斷改革創新,一些幹部對信訪工作重視不夠、不適應法治信訪新形勢,以及少數信訪群眾「信訪不信法」的情況,我們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信訪條例》、中央5號文件等重要法規文件,持續抓好《信訪條例》宣傳月等宣傳教育活動,堅持將每年5月份定為《信訪條例》集中宣傳月。如今年4月8日,省信訪局專門印發了《關於開展〈信訪條例〉修訂實施10周年集中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路媒體等傳播載體的優勢,通過政府網站、報刊專欄、廣播電視、手機簡訊、普法微信等載體,採取召開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電視訪談錄、出動宣傳車、設立咨詢台、印發明白卡,組織知識競賽、開展文藝會演、出動法治宣傳大篷車等形式,多渠道、多領域廣泛宣傳《信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努力實現家喻戶曉、人人遵守。特別是今年以來,省信訪局與省電視台聯合舉辦《百姓信訪》主題欄目,通過選取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公開報道解決過程,採取專家調解、以案說法等方式,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依法信訪,每周播出一期,目前已製作播出8期,增強了社會各界對信訪工作的監督、互動和理解,拉近了距離,塑造了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總之,我們將站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省的高度,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改革信訪工作制度相關決策部署,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牢記宗旨、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堅持以法治思維引領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以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以法治意識引導群眾表達訴求,著力提升依法做好信訪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B. 如何推進信訪制度法制化進程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新時期群眾工作的一個重要平台,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及時反映社情民意、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國家信訪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探索創新的精神,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全力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1至10月份,全國信訪形勢總體平穩,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1%,並呈現出「信升訪降」的良好趨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健全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這對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我們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
第一,進一步暢通和拓寬信訪渠道。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是保障公民申訴權利,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舉措。按照方便群眾及時就地反映訴求的原則,認真負責地做好辦信接訪工作,切實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大力推廣民生熱線、視頻接訪、綠色郵政、網上信訪、信訪代理等做法,構建快捷高效的群眾訴求表達新通道。在市、縣兩級全部實行責任部門聯合接訪,實現信訪事項的「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推行律師參與接訪、心理咨詢疏導和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等第三方介入的方法,促進問題解決。實行網上信訪受理制度,建立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國網上信訪受理平台,引導群眾多上網、少走訪,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逐步把網上信訪作為解決信訪問題的主渠道。國家信訪局今年7月1日起,全面放開網上投訴受理內容,取得初步成效,受到社會和群眾的廣泛好評。建立健全人民建議徵集制度,引導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獻計獻策。
第二,依法規范信訪工作。深入踐行法治理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訪工作的能力,不斷提升信訪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依法規范信訪工作內容。各級信訪部門嚴格按照《信訪條例》規定辦理信訪事項,嚴格實行信訪與訴訟分離,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信訪部門對涉法涉訴事項不予受理,並告知信訪人依照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或及時轉同級政法機關依法辦理,切實維護司法權威。嚴格規范信訪工作行為。依照《信訪條例》規定的程序和期限,認真登記、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並及時答復信訪人。引導群眾依法逐級反映訴求。嚴格落實《信訪條例》關於「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逐級表達訴求,不支持越級上訪。配合法制部門對《信訪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剖析原因、提出建議,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實施好《信訪條例》,推進信訪工作法制化。
第三,大力推行「陽光信訪」。全面推進信訪信息化建設,建立「網下辦理、網上流轉」的群眾信訪事項辦理程序,將接訪、辦信、督查督辦、網上投訴等全部信訪事項都在網上流轉,把受理、辦理和結果等通過網路公開,實現信訪事項的「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建立「信訪事項辦理群眾滿意度評價體系」,把辦理群眾利益訴求的工作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今年11月1日,啟動了群眾滿意度評價試點工作,從明年1月1日起全面推開。建立信訪聽證制度,對疑難復雜信訪問題進行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工作者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參加聽證會,通過陳述、質證和辯論、評議、合議,進一步查明事實、分清責任,找准適用依據,作出公正處理;聽證過程向群眾公開,聽證結果向群眾公示,增加信訪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信訪公信力。
第四,全力推動信訪問題有效解決。把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作為信訪工作的核心,努力健全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分類研究群體性利益矛盾,對訴求合理的,向決策機關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議,推動問題解決,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的發生。堅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疏導等辦法,解決特殊疑難信訪問題,做到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繼續開展以市、縣為重點的領導幹部接訪下訪,通過採取定期接訪、重點約訪、專題接訪、帶案下訪、下基層接訪等方式,促使各級領導幹部做到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面對面做好群眾工作,直接聽取群眾意見、汲取群眾智慧,有針對性的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突出問題。統籌督查督辦信訪事項,整合資源和力量,加大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力度,重點協調化解「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和「人事分離、人戶分離、人事戶分離」的「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以及久拖不決、涉及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重大疑難信訪突出問題;採取專項督查和聯合督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問題的跟蹤督查和問效,提高督查督辦工作效率。依據《信訪條例》,規范、有序地開展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實現已終結信訪事項的有序退出。
C. 信訪局是做什麼的都管哪些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即信訪局)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1.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2.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3.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4.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
5.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6.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
(3)信訪局貫徹信訪條例情況擴展閱讀
國家信訪局工作職責
1、 負責處理國內群眾、境外人士、法人及其他組織通過信訪渠道給黨中央、國務院及領導同志的來信來電,接待來訪。
2、負責向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反映來信來電來訪中提出的重要建議、意見和問題,綜合研判信訪信息,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制定修改完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建議。
3、承擔督促檢查領導同志有關批示件落實情況的責任,擬訂信訪督查制度並組織實施,承辦中央領導同志交辦信訪事項的落實,向地方和部門轉辦、交辦信訪事項,督促檢查重要信訪事項的處理和落實。
4、 綜合協調處理跨地區、跨部門的重要信訪問題。
5、綜合協調指導全國信訪工作,起草有關信訪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草案,推動中央關於信訪工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總結推廣各地區、各部門信訪工作經驗,提出改進和加強信訪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檢查、指導中央黨、政、軍各部門的信訪工作和地方黨、政機關的信訪工作。
6、制定信訪問題排查化解制度並組織實施,建立和完善信訪信息匯集分析機制,指導信訪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
7、承擔中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督促落實聯席會議決定的事項。
8、協調信訪工作的宣傳和信息發布,協調信訪工作外事活動和對外交流。
9、承擔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交辦的其他事項。
D. 信訪條例對反映情況不屬實的有什麼規定對信訪人員有什麼處罰嗎、
《信訪條例》對信訪反映情況不屬實的規定和處罰:
第十九條規定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
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E. 因國家信訪局不依據信訪條例辦事能否提起行政訴訟
信仿是「中國特色」,是人治的產物。信仿本身不是行政機關,它只是版個了解和搜集民意的權機構。
成熟的法治國家根本不需要信仿機構,一切都依據法律來運行權力。
所以對信仿機關做出的行為不服的是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因為信仿機關做出的決定本身就無強制力。
F. 什麼樣的問題才是需要信訪部門解決的
信訪部門可以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回、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答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信訪條例》第14條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6)信訪局貫徹信訪條例情況擴展閱讀:
信訪部門的職責:
一、接待和處理人民群眾給縣委、縣政府的來信和來訪,保證信訪渠道暢通;為群眾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
二、承辦並反饋縣委、縣政府領導和上級機關批轉及交辦的重要信訪事項,督查領導批示件的落實情況;向鄉(鎮)和縣直部門交辦信訪案件,督促檢查重要信訪事項的處理和落實。
三、協調處理跨鄉(鎮)、跨部門的重要信訪問題;協調處理群眾到縣上訪和異常、突發信訪事件;依法及時化解疏導和處理各種信訪矛盾與糾紛,維護全縣的社會穩定。
四、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及時分析提供信訪信息,為縣委、縣政府領導提供科學決策服務,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信訪
G. 如何規范涉訴信訪工作統計數據問題
信訪工作黨政府項重要工作新期群眾工作重要平台切實維護群眾合權益、及反映社情民意、著力促進社諧等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黨十八黨央、務院確領導家信訪局緊緊圍繞黨家工作局探索創新精神斷健全體制機制全力維護群眾合權益促進社諧穩定取明顯效今1至10月份全信訪形勢總體平穩信訪總量同比降2.1%並呈現信升訪降良趨勢
黨十八屆三全提要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實行網受理信訪制度健全及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涉涉訴信訪納入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涉訴信訪依終結制度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提新要求我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指明向、明確任務
第進步暢通拓寬信訪渠道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保障公民申訴權利密切黨政府同民群眾聯系重要舉措按照便群眾及反映訴求原則認真負責做辦信接訪工作切實提高辦理質量效率力推廣民熱線、視頻接訪、綠色郵政、網信訪、信訪代理等做構建快捷高效群眾訴求表達新通道市、縣兩級全部實行責任部門聯合接訪實現信訪事項站式接待、條龍辦理、攬解決推行律師參與接訪、理咨詢疏導專業社工作服務等第三介入促進問題解決實行網信訪受理制度建立互聯網依託橫向邊、縱向底全網信訪受理平台引導群眾網、少走訪讓數據跑腿群眾少跑路逐步網信訪作解決信訪問題主渠道家信訪局今7月1起全面放網投訴受理內容取初步效受社群眾廣泛評建立健全民建議徵集制度引導民群眾黨政府工作獻計獻策
第二依規范信訪工作深入踐行治理念提高運用治思維治式做信訪工作能力斷提升信訪工作科化、規范化水平依規范信訪工作內容各級信訪部門嚴格按照《信訪條例》規定辦理信訪事項嚴格實行信訪與訴訟離涉涉訴信訪納入治軌道解決信訪部門涉涉訴事項予受理並告知信訪依照規定程序向關機關提或及轉同級政機關依辦理切實維護司權威嚴格規范信訪工作行依照《信訪條例》規定程序期限認真登記、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並及答復信訪引導群眾依逐級反映訴求嚴格落實《信訪條例》關於屬管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及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原則積極引導群眾理性合式逐級表達訴求支持越級訪配合制部門《信訪條例》貫徹落實情況展執檢查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剖析原、提建議督促各各關部門進步實施《信訪條例》推進信訪工作制化
第三力推行陽光信訪全面推進信訪信息化建設建立網辦理、網流轉群眾信訪事項辦理程序接訪、辦信、督查督辦、網投訴等全部信訪事項都網流轉受理、辦理結等通網路公實現信訪事項查詢、跟蹤、督辦、評價建立信訪事項辦理群眾滿意度評價體系辦理群眾利益訴求工作置於群眾監督今11月1啟群眾滿意度評價試點工作明1月1起全面推建立信訪聽證制度疑難復雜信訪問題進行公聽證邀請代表、政協委員、律工作者及其社知名士參加聽證通陳述、質證辯論、評議、合議進步查明事實、清責任找准適用依據作公處理;聽證程向群眾公聽證結向群眾公示增加信訪工作透明度公性提高信訪公信力
第四全力推信訪問題效解決及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作信訪工作核努力健全完善各項工作機制類研究群體性利益矛盾訴求合理向決策機關提完善政策建議推問題解決努力源預防減少信訪問題發堅持綜合運用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教育、協商、調解、疏導等辦解決特殊疑難信訪問題做訴求合理解決問題位訴求理思想教育位困難幫扶救助位行違依處理繼續展市、縣重點領導幹部接訪訪通採取定期接訪、重點約訪、專題接訪、帶案訪、基層接訪等式促使各級領導幹部做工作重移、關口前移面面做群眾工作直接聽取群眾意見、汲取群眾智慧針性解決群眾反映強烈信訪突問題統籌督查督辦信訪事項整合資源力量加解決信訪突問題力度重點協調化解跨區、跨部門、跨行業事離、戶離、事戶離三跨三離信訪事項及久拖決、涉及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社關注度高重疑難信訪突問題;採取專項督查聯合督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加強重點區、重點領域、重點問題跟蹤督查問效提高督查督辦工作效率依據《信訪條例》規范、序展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實現已終結信訪事項序退
H. 如何貫徹落實好《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
國家信訪局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
10月25日,國家信訪局召開《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國家信訪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恩璽出席會議,就社會關注、媒體關心的有關問題作了詳細解讀。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15家在京新聞單位出席會議。
問:《辦法》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答:一是中央對加強問責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緊緊抓住責任落實這個「牛鼻子」,把問責作為從嚴治黨利器,強化問責成為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今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正式施行,黨內問責工作更加精細化、系統化和法治化。信訪工作作為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也需要樹立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鮮明導向,著力構建有權必有責、權責相一致,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信訪工作責任體系。二是預防和解決信訪問題需要進一步壓實信訪工作責任。從實際情況看,很多信訪問題之所以產生或久拖不決,根本原因是信訪工作責任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而一些地方和部門責任追究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失之於松。這就需要嚴明責任、嚴肅問責,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更好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實踐中探索形成的經驗做法需要固化提升。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緊密結合實際,探索形成了很多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失職追責的成功經驗,為《辦法》出台奠定了實踐基礎。同時,原有信訪工作責任追究相關規定,需要根據新的形勢任務進行調整完善。
中央對制定《辦法》高度重視,列入2016年黨內法規制定計劃。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全面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辦法》草案稿,廣泛徵求各地各部門意見後,經中央同意,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正式下發。
問:《辦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辦法》共5章19條。第一章為總則,共3條,分別明確了目的依據、適用范圍和指導思想。第二章為責任內容,共5條,將信訪工作責任按照主體劃分為領導責任、部門責任、屬地責任、信訪部門責任和工作人員責任,並對各責任主體責任的內容作出具體規定。第三章為督查考核,共2條,分別對信訪工作督查和考核評價作出規定。第四章為責任追究,共6條,明確了信訪工作責任追究的情形和方式。第五章為附則,共3條,明確了授權規定、解釋單位和施行日期。
問:《辦法》有哪些亮點?
答:一是首次對信訪工作各責任主體的責任內容進行明確規定,解決了工作實踐中理解不一、難以界定和把握不準的問題。二是對信訪工作督查的主體、內容、頻率和程序作出具體規定,要求各級黨政機關每年至少就信訪工作開展和信訪工作責任落實情況組織一次專項督查,並對督查情況進行通報。三是完善了信訪工作考核評價制度,規定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定期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信訪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評的重要參考;同時規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在幹部考察工作中,應當聽取信訪部門意見,了解掌握領導幹部履行信訪工作職責情況。四是強化了信訪工作問責力度,依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對受到誡勉方式追責的相關責任人,取消所在地區、部門和單位本年度評選綜合性榮譽稱號資格。
問:《辦法》對責任主體明確了哪些責任?
答:領導責任中,分別對各級黨政機關的集體責任、領導班子成員和各級領導幹部的個人責任作出規定。部門責任中,既對黨政機關工作部門作出規定,也明確了垂直管理部門的相關責任。屬地責任中,分別從源頭預防、責任歸屬、協調督促、教育疏導等4個方面,對信訪問題發生地黨委和政府的責任作出規定。信訪部門責任中,明確了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強化了履行改進工作、完善政策和給予處分建議的責任。同時,對各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處理信訪事項責任作出規定。
問:《辦法》規定哪些情形要受到追究?
答:從實際情況看,當前信訪工作失職失責行為,主要集中在違反科學民主決策、群眾紀律、信訪工作程序,以及對集體訪或者負面輿情處置不當、落實信訪部門相關建議不力等方面。據此,在梳理整合《信訪條例》、《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基礎上,《辦法》提出了應當追責的6種情形。對在其他法律法規中已經明確處理辦法和程序的其他問題,以及涉及行政問責、涉嫌違法犯罪的不再重復規定。
為體現「問責既要對事,也要對人」的要求,《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劃分原則。對集體責任,分清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直接主管負責人和班子其他成員的責任;對個人責任,分清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責任,體現了「權責對等」精神。
問:《辦法》對責任追究是如何規定的?
答:根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辦法》對問責主體、方式和程序均作出明確規定。問責主體上,明確了由有管理許可權的黨政機關進行處理。問責方式上,採取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的方式進行。問責程序上,明確規定按照問題的性質、程度確定追責方式,同時對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將採取逐級遞進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