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發展工作條例
Ⅰ 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試行)第九條。
2014年6月14日頒布復的細則詞條內容為:(制您這個已經廢止了)
第九條 黨組織應當指定一至兩名正式黨員作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系人。培養聯系人的主要任務是:
(一)向入黨積極分子介紹黨的基本知識;
(二)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現實表現和家庭情況等,做好培養教育工作,引導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
(三)及時向黨支部匯報入黨積極分子情況;
(四)向黨支部提出能否將入黨積極分子列為發展對象的意見。
括弧中應當填寫的是:符合要求
Ⅱ 《中國共產黨員工作細則》要求,發展黨員共分五個環節,分別是什麼
一、入黨申請人初步培養階段:
1.遞交入黨申請書
2.黨組織派人談話
3.黨組織初步培訓
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階段:
4.確定入黨積極分子
5.確定入黨培養聯系人
6.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考察
7.聽取黨內外群眾意見
三、確定發展對象階段:
8.確定發展對象
9.確定介紹人
10.政治審查
11.進行公示
12.集中培訓
四、接收預備黨員階段:
13.填寫入黨志願書
14.召開支部大會討論
15.上級黨委派專人談話
16.黨委審批預備黨員
五、預備黨員考察轉正階段:
17.支部向本人發出入黨通知
18.入黨宣誓
19.教育考察
20.轉正申請
21.轉正公示
22.召開轉正支部會議
23.黨委審批
24.黨員檔案歸檔整理
25.預備黨員發生變動時
發展黨員新增6個程序:
1、黨組織接到入黨申請書後,應在一個月內派人同入黨申請人談話。
2、在入黨申請人中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應採取黨員推薦、群團組織推優等方式產生人選。
3、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報上級黨委備案。
4、確定發展對象報上級黨委備案。
5、發展對象報具有審批許可權的基層黨委預審。
6、黨委審批預備黨員後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
共5個環節25個步驟,後面新增6個步驟
Ⅲ 十六大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
有五條細則:一是做事要了解事情的經過,二是要公私分明,三要把急事先辦,四是工作熱情有禮,五是提高工作效律。
Ⅳ 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要點
一、發展黨員工作的方針:堅持標准,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二內、發展黨員的基本原則容 :1、入黨自願原則。2、個別吸收和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三,入黨程序:⒈個人申請;⒉組織培養(入黨對象培養考察期為一年以上),填寫入黨積極分子考察表;⒊填寫《入黨志願書》,要有兩名正式黨員作介紹人;⒋支部審查,支部大會討論作出決議,報黨委;⒌上級黨組織談話了解、審批(預備期一年以上);⒍入黨宣誓;⒎預備期;⒏支部考察預備期,提出能否轉正意見,並報黨委;⒐黨委審查,合條件的轉正,不合條件的延長預備期;⒑轉正:個人申請;支部大會通過;報黨委審批;⒒延長期:支部考察延長期,提出意見,並報黨委審查,合條件的轉正,不合條件的取消預備黨員資格。四、入黨條件:1、年滿18周歲以上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革命 分子;2、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3、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4、執行黨的決議;5、按期交納黨費。
Ⅳ 黨章中關於發展黨員工作有哪些規定
在黨的歷史上,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中,關於入黨對象條件,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均可接受為黨員。
黨的二大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一個能夠實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大的群眾黨」,既不是學會組織,也「不是少數人空想的革命團體」,其中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入黨手續等作了詳細規定。
黨的三大提出要把黨建設成一個群眾性政黨的任務,強調「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具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我們的組織,謹嚴我們的紀律,以立強大的群眾共產黨之基礎。」這是黨在組織建設方面的一個重大決策,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規定:「黨員入黨時,須有正式入黨半年以上之黨員二人之介紹,經小組會議之通過,地方委員會之審查,區委員會之批准,始得為本黨候補黨員。」後又強調發展產業工人入黨的重要性,黨的組織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根據革命形勢和黨組織發展狀況,1925年《組織問題決議案》,強調要「吸收無產階級及先進的智識階級中最革命的分子」。這時黨不僅把革命的工人,而且把革命的學生、農民作為黨的主體和基本力量,其他革命分子的外延也比較寬泛。黨的五大強調,要努力擴大黨員的數量,吸收產業工人、進步農民和革命的知識分子到黨的隊伍中來,加強黨內教育,用各種方法訓練黨員。《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及章程,服從黨的決議,參加在黨的一定組織中工作並繳納黨費者,均得為本黨黨員。」
1929年古田會議決議提出了以後發展新黨員的條件:(一)政治觀念沒有錯誤(包括階級覺悟);(二)忠實;(三)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四)沒有發洋財的觀念;(五)不吃鴉片、不賭博。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批判了長期存在著的狹隘的關門主義,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他應該大量吸收先進的工人雇農入黨,造成黨內的工人骨幹。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因此一切願意為著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 「能否為黨提出的主張而堅決奮斗,是黨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准,社會成分是應該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標准。應該使黨成為一個共產主義的大熔爐,把許多願意為共產黨主張而奮斗的新黨員,鍛煉成為有最高階級覺悟的布爾什維克的戰士。」 1938年中共中央作出 《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此後各地黨組織在發展新黨員的過程中,嚴格按照中央決議的要求,注意在工人、農民、下級官兵和知識分子中吸收黨員,同時也注意按照黨員標准,在其他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擴大黨的社會基礎。在黨的正確方針指導下,黨的組織已從狹小的圈子裡走了出來,成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大黨。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黨還必須擴大自己的組織,向著真誠革命、信仰黨的主義、擁護黨的政策、願意服從紀律、努力工作的廣大工人、農民和青年積極分子開門,使黨成為一個偉大的群眾性的黨,「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
1945年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第一章「黨員」中的第一條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黨章,加入黨的一個組織 並在其中工作,服從黨的決議案,並繳納黨費者,均得為本黨黨員。」第四條對不同社會成分的人入黨規定了不同的要求,其中規定除工人、農民、革命士兵、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以外的其他社會成份的人入黨,「須有正式黨員二人介紹」,這些規定比工人、農民等入黨要嚴一些,但七大黨章明確規定了「其他社會成份」中的優秀分子只要符合黨章規定的條件也可以入黨。
1956年黨的八大通過的黨章對入黨條件規定更為嚴格,增加了對入黨人的出身和成份的要求。這與黨執政後,對黨員的考驗減弱,要求入黨的人數增多,黨必須更加嚴格要求入黨有關,但黨從來沒有要求入黨人的出身和成份必須是工人。黨的八大的黨章第一章「黨員」第一條規定:「任務從事勞動,不剝削他人勞動的中國公民,承認黨的綱須和黨的章程,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工作,執行黨的決議,並且按照規定交納黨費的,都可以成為本黨黨員。」這是黨的歷史上唯一一次,由黨的章程作出明確規定「不剝削他人勞動」的人才能申請入黨,這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建立條件下,黨對入黨條件的重新認識。
1969年「文革」中黨的九大通過的黨章第二章「黨員」第一條,對八大的上述規定作了修正,對申請入黨的人有沒有剝削問題,沒有再作出特別的規定,之後,黨的十大、十一大通過的黨章對這一點基本沿用了九大的規定。
十二大黨章把「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軍人」並列排在一起,作為申請入黨人的最基本的資格,同時把「其他革命分子」單列出來。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黨的十六大黨章把十二大以來黨章第一條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為「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把新的社會階層中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有利於在他們所處的經濟、社會組織中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利於改變這些經濟社會組織中黨的工作薄弱狀況,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
從七大黨章規定的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以外的「其他社會成份的人」可以申請入黨,到十二大以來黨章規定的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以外的「其他革命分子」也可以申請入黨,再到十六大黨章規定的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以外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也可以申請入黨,體現了黨在吸收新黨員問題上的歷史繼承性。
Ⅵ 發展黨員的"十六字方針"政策是什麼
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有新舊之分。
發展黨員的新十六字方針:「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
發展黨員的舊十六字方針:「堅持標准、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