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制定稅收規章的稅務主管機關有哪些
⑴ 是制定稅收法律的部門是哪個部門
在我國法律制只有全國人大有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管理法》都是全國人大通過的,以主席令的形式發布的
國家稅務總局只能在國務院的授權委託下制定部門規章
⑵ 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的制定機關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國稅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為稅收法規,最後為稅收規章。即稅收法律效力大於稅收法規大於稅收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在我國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才能稱為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狹義上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以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稅收規章是由稅收行政管理機關制定的。
3、定義不同。
稅收法律從廣義上來說包含法律及一切規范性的法規和規章。狹義上的法律在我國指的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稅收法規從廣義上說等同於稅法。從狹義上說指的是由國務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稅收規章則指的是由稅收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據具體的事務制定的文件。
(2)有權制定稅收規章的稅務主管機關有哪些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
1、稅收法定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最基本的原則,它是稅法三大基本原則中最基本的原則。
2、稅收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普遍原則,它涵蓋了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幾乎所有的社會層面,而不同的層面有其具體的不同內容。
3、稅收效率原則。
效率原則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遵循的原則。
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黨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於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
3、貫徹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
⑶ 稅務規章的許可權范圍有哪些
①稅務規章規定的來事項源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首先,只有法律或國務院行政法規等對稅收事項已有規定的情況下,才可以制定稅務規章。否則,不得以稅務規章的形式予以規定,除非得到全國人大或國務院的明確授權;其次,制定稅務規章的目的是執行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而不能另行創設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所沒有規定的內容;最後,稅務規章原則上不得重復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
②稅務規章規定的事項在內容上必須是稅務機關業務范圍內的事項,凡不屬於稅務機關許可權范圍內的事項,稅務規章無權制定。對於涉及國務院兩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一般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如果制定行政法規的條件尚不成熟且需要制定規章的,稅務機關應當與其他部門聯合制定規章,單獨制定的稅務規章無效。
稅務規章的制定應當同時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就屬於越權行為,國務院可依法改變或撤銷。
⑷ 有權根據稅收法律制定稅收行政法規的是那個機關
稅收行政抄法規是指國襲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種調整稅收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因此有權根據稅收法律制定稅收行政法規的機關是國務院。
稅收行政法規其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稅法法源。我國稅收實體法除個人和外資所得稅制定為法律外,均為稅收行政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等均屬行政法規。
一、稅收法律中授權,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均授權國務院制定實施條例。
二、在沒有相關的稅收法律情況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暫行條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稅收立法方面向國務院做過兩次重要的授權。
⑸ 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法規各有哪些
稅收行政法來規是指源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種調整稅收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稅法法源。我國稅收實體法除個人和外資所得稅制定為法律外,均為稅收行政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等均屬行政法規。
稅收規章是有權的國家稅收行政管理機關為執行稅收法律和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稅法的具體化,其作用在於使稅法具有可操作性。稅收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稅收法律和法規,但也是廣義上稅法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有權制定稅收規章的部門包括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及地方政府。
⑹ 哪些稅務機關有權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
縣級以上(含本級)的稅務機關有權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但是,縣稅務機關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省以上(含本級)稅務機關稅收規范性文件的明確授權;沒有授權又確需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的,應當提請上一級稅務機關制定。
⑺ 有權制定稅收部門規章的稅務主管機關是
是國家稅務總局。
⑻ 7.有權制定稅收部門規章的機關有( )。
C
D
⑼ 根據規定,有權制定稅收法律的是( )。
全國人大和常委會。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