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排查

法規排查

發布時間: 2021-02-07 04:35:17

⑴ 排查依據什麼意思

排查依據指進行排查行為的法律法規政策等規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照風險排查表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指導思想、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依據黨章和憲法、法律,結合黨的建設的實踐制定。 第二條本條例的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第三條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應當遵守和維護黨的紀律。對於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必須嚴肅處理。 第四條堅持黨員在黨紀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黨內不允許有任何不受紀律約束的黨組織和黨員。凡是違犯黨紀的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必須給予相應的處分。 第五條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的行為,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黨章、其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為准繩,准確地認定違紀性質,區別不同情況,恰當地予以處理。 第六條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施黨紀處分,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不允許任何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和批准。上級黨組織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作出的處理決定,下級黨組織必須執行。 第七條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處理違犯黨紀的黨組織和黨員,應當實行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做到寬嚴相濟。 第八條本條例適用於違犯黨紀應當受到黨紀追究的黨組織和黨員。 第二章違紀與紀律處分 第九條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政策、社會主義道德,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依照規定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都必須受到追究。 第十條對黨員的紀律處分種類: (一)警告; (二)嚴重警告; (三)撤銷黨內職務; (四)留黨察看; (五)開除黨籍。 第十一條對嚴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的紀律處理措施: (一)改組; (二)解散。 第十二條黨員受到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一年內不得在黨內提升職務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於其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第十三條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是指撤銷受處分黨員由黨內選舉或者組織任命的黨內各種職務。對於在黨內擔任兩個以上職務的,黨組織在作處分決定時,應當明確是撤銷其一切職務還是某個職務。如果決定撤銷其某個職務,則必須從其擔任的最高職務開始依次撤銷。對於在黨外組織擔任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依照規定作相應處理。 對於應當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但是本人沒有擔任黨內職務的,應當給予其嚴重警告處分。其中,在黨外組織擔任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撤銷其黨外職務。 黨員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二年內不得在黨內擔任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或者高於其原任職務的職務。 第十四條留黨察看處分,分為留黨察看一年、留黨察看二年。對於受到留黨察看處分一年的黨員,期滿後仍不符合恢復黨員權利條件的,再延長一年留黨察看期限。留黨察看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二年。 黨員受留黨察看處分期間,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留黨察看期間,確有悔改表現的,期滿後恢復其黨員權利;堅持不改或者又發現其他應受黨紀處分的違紀行為的,應當開除黨籍。 黨員受到留黨察看處分,其黨內職務自然撤銷。對於擔任黨外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撤銷其黨外職務。受到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恢復黨員權利後二年內,不得在黨內擔任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或者高於其原任職務的職務。 第十五條黨員受到開除黨籍處分,五年內不得重新入黨。另有規定不準重新入黨的,依照規定。 第十六條對於嚴重違犯黨紀、本身又不能糾正的黨組織領導機構,應當予以改組。受到改組處理的黨組織領導機構成員,除應當受到撤銷黨內職務以上(含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外,均自然免職。 第十七條對於全體或者多數黨員嚴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應當予以解散。對於受到解散處理的黨組織中的黨員,應當逐個審查。其中,符合黨員條件的,應當重新登記,並參加新的組織過黨的生活;不符合黨員條件的,宣布除名;有違紀行為的,依照規定予以追究。 第三章紀律處分運用規則 第十八條故意違紀受處分後又因故意違紀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應當從重處分。 第十九條從輕、從重處分,是指在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違紀行為應當受到的處分幅度以內,給予較輕或者較重的處分。 第二十條減輕、加重處分,是指在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違紀行為應當受到的處分幅度以外,減輕或者加重一檔給予處分。 本條例規定的只有開除黨籍處分一個檔次的違紀行為,不適用前款減輕處分的規則。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分: (一)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問題的; (二)主動檢舉同案人或者其他人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問題,經查證屬實的; (三)主動挽回損失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 (四)主動退出違紀違法所得的; (五)有其他立功表現的; (六)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第二十二條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由中央紀委決定或者經省(部)級紀委(不含副省級市紀委)決定並呈報中央紀委批准,對違紀黨員也可以在本條例規定的量紀幅度以外減輕處分。 第二十三條對於黨員違犯黨紀應當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但是具有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組織處理,免予黨紀處分。對違紀黨員免予處分,應當作出書面結論。 第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一)強迫、唆使他人違紀違法的; (二)串供或者偽造、銷毀、隱匿證據的; (三)阻止他人揭發檢舉、提供證據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員或者打擊報復批評人、檢舉人、控告人、證人及其他人員的; (五)有其他干擾、妨礙組織審查行為的; (六)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 第二十五條一人有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兩種以上(含兩種)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違紀行為,應當合並處理,按其數種違紀行為中應當受到的最高處分加重一檔給予處分;如果其中一種違紀行為應當受到開除黨籍處分的,即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二十六條基於一個違紀故意或者過失,其行為觸犯本條例分則中兩個以上(含兩個)條款,依照處分較重的條款定性處理。 一個條款規定的違紀構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個條款規定的違紀構成要件中,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第二十七條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違紀的,對為首者,除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外,從重處分;對其他成員,按照其在共同違紀中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分別給予黨紀處分。 對於經濟方面共同違紀的,按照個人所得數額及其所起作用,分別處分。對違紀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違紀的總數額處分;對其他共同違紀的為首者,情節嚴重的,按照共同違紀的總數額處分。 教唆他人違紀違法的,應當按照其在共同違紀中所起的作用追究黨紀責任。 第二十八條黨組織領導機構集體作出違犯黨紀的決定或者實施其他違犯黨紀的行為,對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員,按共同違紀處理;對過失違紀的成員,按照各自在集體違紀中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分別處分。 第二十九條對於本條例沒有規定但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確需追究黨紀責任的違紀行為,比照分則中最相類似的條款處理。需要比照處理的案件,按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的規定,應當由省(部)級黨委、紀委批准處理的案件,報請中央紀委批准;應當由省(部)級以下黨委、紀委批准處理的案件,由省(部)級紀委(不含副省級市紀委)批准並報中央紀委備案。 第四章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含宣告緩刑)的; (二)單處或者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 (三)因過失犯罪,被依法判處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處管制、拘役的,一般應當開除黨籍。對於個別可以不開除黨籍的,應當對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的規定,報請再上一級黨組織批准。 第三十一條依法被勞動教養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但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紀委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黨員受到黨紀追究,需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其他紀律處分的,作出或者批准作出處理決定的黨組織應當向有關機關或者組織提出建議;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 第三十三條黨員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黨組織應當根據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和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 黨員依法受到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黨組織可以根據生效的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決定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經核實後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 黨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社會組織的規章制度受到其他紀律處分,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黨組織在對有關方面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進行核實後,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 第五章其他規定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所稱黨和國家工作人員,包括黨的工作人員和國家工作人員。 黨的工作人員,是指黨的各級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和黨的基層組織中專職、兼職從事黨內事務的黨員。 對國家工作人員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的認定,依照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以及司法解釋執行。 本條例所稱非國家工作人員,是指企業(公司)或者其他單位中除國家工作人員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之外的人員。 第三十五條預備黨員違犯黨紀,情節較輕,尚可保留預備黨員資格的,應當對其批評教育或者延長預備期;情節較重的,應當取消其預備黨員資格。 第三十六條對違紀後下落不明的黨員,應當區別情況作出處理: (一)對有嚴重違紀行為,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的,黨組織應當作出決定,開除其黨籍; (二)除前項規定的情況外,下落不明時間超過六個月的,黨組織應當按照黨章規定對其予以除名。 第三十七條違紀黨員在黨組織作出處分決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後發現其曾有嚴重違紀行為,對於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的,開除其黨籍;對於應當給予留黨察看以下(含留黨察看)處分的,作出書面結論,不再給予黨紀處分。 第三十八條失職、瀆職行為有關責任人員的區分: (一)直接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黨員或者黨員領導幹部。 (二)主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直接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三)重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應管的工作或者參與決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次要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第三十九條本條例所稱主動交代,是指涉嫌違紀的黨員在組織初核前向有關組織交代自己的問題,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調查其問題期間交代組織未掌握的問題。 在案件的初核、立案調查過程中,涉嫌違紀的黨員能夠配合調查工作,如實坦白組織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違紀事實的,可以從輕處分。 第四十條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與違紀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而造成財產損毀的實際價值。計算經濟損失主要計算直接經濟損失。 第四十一條對於違紀行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應當收繳或者責令退賠。 對於違紀行為所獲得的職務、職稱、學歷、學位、獎勵、資格等其他利益,應當由承辦案件的紀檢機關或者由其上級紀檢機關建議有關組織、部門、單位按規定予以糾正。 對於依照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處理的黨員,經調查確屬其實施違紀行為獲得的利益,依照本條規定處理。 第四十二條黨紀處分決定作出後,應當在一個月內向受處分黨員所在黨的基層組織中的全體黨員及其本人宣布,並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組織關系將處分決定材料歸入受處分者檔案;對於受到撤銷黨內職務以上(含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還應當在一個月內辦理職務、工資等相應變更手續;涉及撤銷或者調整其黨外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及時撤銷或者調整其黨外職務。特殊情況下,經作出或者批准作出處分決定的組織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 第四十三條執行黨紀處分決定的機關或者受處分黨員所在單位,應當在六個月內將處分決定的執行情況向作出或者批准處分決定的機關報告。 不按照規定落實黨紀處分決定和其他相關處理手續的,應當追究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其中情節較重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依照本條例規定處理。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總則適用於有黨紀處分規定的其他黨內法規,但是中共中央發布或者批准發布的其他黨內法規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第二編分則 第六章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 第四十五條組織、參加反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或者重大方針政策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其他參加人員或者以提供信息、資料、財物、場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動者,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不明相被裹挾參加,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免予處分或者不予處分。 第四十六條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立場,公開發表反對四項基本原則,或者反對改革開放的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等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公開發表違背四項基本原則、違背改革開放或者其他有嚴重政治問題的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等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違反黨和國家有關規定,播出、刊登、出版第一款、第二款所列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等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四十七條從國(境)外攜帶反動書刊、音像製品、電子讀物等入境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四十八條組織、領導旨在反對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制度、敵視政府或者危害國家安全的非法組織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其他參加人員,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四十九條組織、領導會道門或者邪教組織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其他參加人員,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不明相的參加人員,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免予處分或者不予處分。 第五十條拒不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決定,或者故意作出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決定相違背決定的,對直接責任者,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一條在黨內以組織秘密集團等方式進行分裂黨的活動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參加秘密集團或者其他分裂黨的活動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二條參加國(境)外情報組織或者向國(境)外機構、組織、人員非法提供情報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三條投敵叛變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向敵人自首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四條在國(境)外、外國駐華使(領)館申請政治避難,或者違紀違法後逃往國(境)外、外國駐華使(領)館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在國(境)外公開發表反對黨和政府的言論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故意為上述行為提供方便條件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五條挑撥民族關系製造事端或者參加民族分裂活動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其他參加人員,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不明相被裹挾參加,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免予處分或者不予處分。 有其他違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行為,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六條組織、利用宗教活動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煽動騷亂鬧事,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其他參加人員,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對不明相被裹挾參加,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免予處分或者不予處分。 有其他違反黨和國家宗教政策的行為,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五十七條組織、利用宗族勢力對抗黨和政府,妨礙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或者製造宗族矛盾破壞社會穩定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情節較重的,給予開除黨籍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較輕,能夠認檢討並有悔改表現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嚴重警告處分。 第五十八條編造謠言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傳播謠言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五十九條在涉外活動中,其行為在政治上造成惡劣影響,損害黨和國家尊嚴、利益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七章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行為 第六十條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的規定,採取弄虛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黨員條件的人發展為黨員,或者為非黨員出具黨員身份證明的,對主要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違反有關規定程序發展黨員的,對主要責任者,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六十一條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拒不執行或者擅自改變黨組織作出的重大決定,或者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重大事項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第六十二條下級黨組織拒不執行上級黨組織決定的,對主要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第六十三條在黨內搞非組織活動,破壞黨的團結統一的,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第六十四條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違反幹部選拔任用規定的,追究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在選舉中,進行違反黨章、其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其他有關章程活動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規定處理。 第六十五條拒不執行組織的分配、調動、交流決定的,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六十六條在幹部、職工的錄用、考核、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和徵兵、安置復轉軍人等工作中,隱瞞、歪曲事實相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規定為本人或者其他人謀取利益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第六十七條在考試、錄取工作中,有泄露試題、考場舞弊、塗改考卷等違反有關規定行為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六十八條以不正當方式謀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國(境),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六十九條臨時出國(境)團(組)或者人員中的黨員,擅自延長在國(境)外期限,或者擅自變更路線,造成不良影響或者經濟損失的,對主要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七十條駐外機構或者臨時出國(境)團(組)中的黨員擅自脫離組織,或者從事外事、機要、軍事等工作的黨員違反有關規定同國(境)外機構、人員聯系和交往的,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第七十一條駐外機構或者臨時出國(境)團(組)中的黨員,脫離組織出走時間不滿六個月又自動回歸的,給予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脫離組織出走時間超過六個月的,按照自行脫黨處理,黨內予以除名。 故意為他人脫離組織出走提供方便條件的,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較輕並認檢討的,可以免予處分。 第八章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行為 第七十二條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非本人經管的國家、集體和個人財物,或者以購買物品時象徵性地支付錢款等方式非法佔有國家、集體和個人財物,或者無償、象徵性地支付報酬接受服務、使用勞務,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人或者親屬應當由個人支付的費用,由下屬單位或者其他單位支付、報銷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配偶、子女及其配偶應當由個人支付的出國(境)留學費用,由他人支付、報銷的,依照第一款規定處理。 第七十三條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佔用公物歸個人使用,時間超過六個月,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佔用公物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第七十四條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饋贈,不登記交公,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前款所列人員接受其他禮品,按照規定應當登記交公而不登記交公,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在國內公務活動或者對外交往中接受禮品,按照規定應當交公而不交公的,依照本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處理。等

⑶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對機關,單位執行保密法律法規檢查范圍有哪些

取決於法定依據賦予的具體職權

⑷ 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的區別是什麼

一、安全檢查:

企業的任何生產過程都會伴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為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必須預測可能發生事故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危險因素),針對這些不安全因素,制訂防範措施。而安全檢查及檢查所使用的安全檢查表就是發現不安全因素(危險因素)的手段和工具,是最基礎、最簡便的識別潛在不安全因素(潛在的危險因素)的方法之一。

安全檢查的內容:

1.檢查企業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組織和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否貫徹「五同時」(即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三同時」(即在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時,與安全防範保護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驗收)對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服告和處理中是否堅持了「四不放過」(即找不出原因不放過、本人和職工群眾受不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訂整改防範措施不放過、整改措施沒進行效果評價不放過)的原則、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如安全培訓、教育制度、各級崗位責任制、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等)是否健全完善、是否嚴格執標企業安全技術措施經費資金有無保證等。

2.檢查企業生產作業現場環境及設備、物質(原材物料)的狀態,即查企業作業環境及勞動條件、生產設備及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的要求,如查各種設備、設施的安全運行和維修倩況,查原材料使用及有毒有害氣體、蒸汽、粉塵等引發安全事故的防範措施,查電氣、鍋爐、壓力容器、各種工業氣瓶的使用狀況,查易燃、易爆、物料和有毒有害物料的貯存、運輸和使用情況,查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防護標准,以及通風、照明、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作業環境、勞動條件是否符合相關安全防護的標准。

3.檢查企業作業職工是否有不安全行為,如作業職工是否按相關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操作時的動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從我國近50年來所發生的死亡事故統計資料來看,其中由於作業職工違反操作規程、誤操作和環境條件、設備。工具、附件、工藝流程有缺陷造成的傷亡事故占事故總數的60%以上,因此,安全檢查的重點應放在不安全的物質狀態(含機械設備、設施、使用的原材物料等)和人的不安全行為上,找出其不安全因素(危險因素),進行安全防範措施的整改。

二、隱患排查:

隱患排查是指生產經營單位按照本單位隱患排查制度組織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進行登記,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全覆蓋、全過程管理。

隱患排查治理標準是依據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標准、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結合生產經營單位的行業特點,摘錄出違反上述法律、法規、標准、規章等條款的,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過隱患列舉描述項實現對特定類型生產經營單位隱患的歸納。

隱患排查治理標準的核心內容:首先需要對隱患進行合理分類,分類既是對分散於眾多法律、法規、規章、標准、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中隱患描述項的歸納、提煉,又是隱患排查治理標准核心內容組織的關鍵。隱患分類既方便於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隱患自查工作,又有利於生產經營單位的隱患分布進行統計分析。

相對於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定標准而言,隱患排查治理標準是其內容的具體化,在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定標准中,在隱患排查和治理方面只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原則性規定,而在隱患排查治理標准中,隱患描述項更加詳實、細致、可操作性強。由此可見,隱患排查治理標準是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定標準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化,能夠為企業開展隱患自查工作提供詳細的指導

⑸ 關於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相關規定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程的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嚴禁非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責任主體。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建檔監控等制度,逐級建立並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個從業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責任制。

第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資金,建立資金使用專項制度。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並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發動職工發現和排除事故隱患,鼓勵社會公眾舉報。對發現、排除和舉報事故隱患的有功人員,應當給予物質獎勵和表彰。

(5)法規排查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第二十一條已經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在其被掛牌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結束前,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提請原許可證頒發機關依法暫扣其安全生產許可證。

第二十二條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把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納入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中加以治理,落實相應責任。

第二十三條對掛牌督辦並採取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收到生產經營單位恢復生產的申請報告後,應當在10日內進行現場審查。審查合格的,對事故隱患進行核銷,同意恢復生產經營。

審查不合格的,依法責令改正或者下達停產整改指令。對整改無望或者生產經營單位拒不執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依法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予以關閉。

⑹ 安全隱患排查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嗎

為了建立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襲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經2007年12月22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07年12月28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號公布。該《規定》分總則、生產經營單位的職責、監督管理、罰則、附則5章32條,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⑺ 檢察院辦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我想要全部的法律法規 檢查機關公訴案件證據認定的法律法規依據有哪些

檢察院辦案的復法律依據有制哪些
主要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
我想要全部的法律法規
這個沒有人會有的,比如國際法的部分,有的時間需要查明
畢竟,估計至少國內應該沒有什麼機構有全世界的
法律法規
的匯總吧
檢查機關公訴案件證據認定的法律法規依據有哪些
主要是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

⑻ 新安全生產法中對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要求有哪些

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16號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
公司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
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負責。
第二條
公司任何部門和個人發現事故隱患,均有權向公司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安監部門報告。
各級領導或部門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後,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立即組織核實並組織整改。
第三條
公司主要負責人以及財務部應當保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資金,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資金列入安全投入費用。
第四條
公司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活動,排查液氯汽化、甲苯氯化、鄰氯甲苯氯化、水解、動火作業、登高作業、入罐作業等環節的事故隱患;各生產車間每周、班組每天至少組織一次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並按照「五落實」的要求和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
第五條
公司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出租的,應當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並在協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職責。公司對承包、承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負有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的職責。
第六條
公司應當每季、每年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自查分析,並分別於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和下一年1月15日前,將上季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有關表格和文字說明材料整理成書面隱患排查治理自查報告向丹陽市安監局和有關部門報送。報告應當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簽字。
對於重大事故隱患,除依照前款規定報送外,應當按照重大事故隱患報告規定的內容及時向丹陽市市安監局和有關部門報告。
第七條
對於一般事故隱患,由公司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
對於重大事故隱患,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並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並報丹陽市安監局備案。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後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並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第八條
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並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
第九條
公司應當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對於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隱患,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准和本規定的要求排查治理,採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在接到有關自然災害預報時,應當及時向各部門發出預警通知;發生自然災害可能危及人員和公司財產安全的情況時,應當採取撤離人員、停止作業、加強監測等安全措施,並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
本制度自製定之日起生效。

⑼ 最新《安全生產法》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是如何規定

新《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負有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責任。

新《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該履行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的責任。

新《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採取技術、管理措施,及時發現並消除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並向從業人員通報。

新《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各級安監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消除重大事故隱患。

新《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在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應該及時報告企業有關負責人,如遇有關負責人不及時處理的情況,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可以向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

新《安全生產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企業工人發現事故隱患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新《安全生產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企業工會發現事故隱患時,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企業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發現危及從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時,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從業人員撤離危險場所,企業必須立即作出處理。

新《安全生產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安監部門和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檢查企業發現的事故隱患後,應當責令企業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企業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企業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相關設施、設備。

新《安全生產法》第六十七條規定:被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要求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關設施或者設備後,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應當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如不及時消除事故隱患,且有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現實危險,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政府部門可以通知有關單位停止向企業供電、停止供應民用爆炸物品。

新《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群眾發現企業存在事故隱患,應該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或者舉報。PS.全國統一的安全生產舉報熱線為12350,此外絕大部分地區都可通過網上舉報、微博、微信舉報等方式進行舉報,現在不少地方都已出台舉報獎勵辦法,舉報經核實的,舉報人將會獲得一定的獎勵。

新《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其所在區域內的企業存在事故隱患,應當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熱點內容
經濟法里的所得稅 發布:2025-07-29 07:29:49 瀏覽:615
法律碩士復試體檢 發布:2025-07-29 07:19:34 瀏覽:200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2016 發布:2025-07-29 06:49:18 瀏覽:262
已經離婚還能執行新婚姻法嗎 發布:2025-07-29 06:44:23 瀏覽:986
瑞達刑法講 發布:2025-07-29 06:42:14 瀏覽:227
勞動法關於入職資料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06:38:29 瀏覽:638
經濟法歷年司考題 發布:2025-07-29 06:29:51 瀏覽:518
獄警怎樣當法官 發布:2025-07-29 06:19:22 瀏覽:738
上海市勞動法下載 發布:2025-07-29 06:18:38 瀏覽:673
口腔科有哪些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9 06:18:33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