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州會展條例

廣州會展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07 06:44:26

『壹』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的第四章 展會期間商標保護

第十九條來 展會投訴機構需自要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協助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參與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展會期間的工作可以包括:
(一)接受展會投訴機構移交的關於涉嫌侵犯商標權的投訴,依照商標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二)受理符合商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投訴;
(三)依職權查處商標違法案件。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投訴或者處理請求不予受理:
(一)投訴人或者請求人已經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的;
(二)商標權已經無效或者被撤銷的。
第二十一條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受理後,可以根據商標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進行調查和處理。

『貳』 成立會展公司應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去看會展方面的法規
其他的 基本跟一般的公司應遵循的法律法規差不多。

『叄』 急!急!!急!!!中國國內的會展業法規法律政策

國家沒有出台會展業法律法規
如果出現糾紛一般用民法和侵權責任法來處理內。還有一本叫「容2010全國會展產業政策法規白皮書」裡面都是搜集每年各地政府對於會展的鼓勵條款等,現在也逐步在加入國外會展業得法律法規~~~~

『肆』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的第三章 展會期間專利保護

第十六條 展會投訴機構需要地方知識產權局協助的,地方知識產權局應當積極配合,參與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地方知識產權局在展會期間的工作可以包括:
(一)接受展會投訴機構移交的關於涉嫌侵犯專利權的投訴,依照專利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二)受理展出項目涉嫌侵犯專利權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請求,依照專利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三)受理展出項目涉嫌假冒他人專利和冒充專利的舉報,或者依職權查處展出項目中假冒他人專利和冒充專利的行為,依據專利法第五十八條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知識產權局對侵犯專利權的投訴或者處理請求不予受理:
(一)投訴人或者請求人已經向人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
(二)專利權正處於無效宣告請求程序之中的;
(三)專利權存在權屬糾紛,正處於人民法院的審理程序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調解程序之中的;
(四)專利權已經終止,專利權人正在辦理權利恢復的。
第十八條 地方知識產權局在通知被投訴人或者被請求人時,可以即行調查取證,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文件,詢問當事人,採用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也可以抽樣取證。
地方知識產權局收集證據應當製作筆錄,由承辦人員、被調查取證的當事人簽名蓋章。被調查取證的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的,應當在筆錄上註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現場的,也可同時由其他人簽名。

『伍』 濟南國際會展中心的管理條例

一、布展人員應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進行布展,要嚴格遵守組委會的統一指揮和有關規定。二、展廳內的公共區域由大會負責統一規劃、總體設計、布置,欲在展位外或室外做宣傳廣告的單位請提前與會展中心市場營運部聯系。
三、標准展位(3米×3米),三面圍板,一塊楣板,一隻電源插座(220v,50hz),一張洽談桌,二張椅子,各攤位展板高度一般為2.5米,如有特殊需要展位的特殊設計,須經大會組委會審核批准後,方可製作、施工。
四、展位特裝修參展企業,應保持柱子、地面、頂棚、牆面等完好無損,所有參展物品必須刷防火漆.
五、各展位的布展必須在本展位的展位面積內進行、特裝展位內發布的廣告,周邊不超過展位標准界限,高度不超過3米,寬度不得超過2米,不得影響其他參展商展品的展示。所有展位不得佔用公共通道進行粘貼廣告,拉橫幅,擺放桌椅、展品、散發宣傳資料等。
六、展廳一層凈高4.8米,二層BDE凈高6.5米,C廳凈高7米,三層C廳凈高6米,BD廳凈高6.5米,E廳凈高10米,四層C廳凈高4.5米。
七、嚴禁在展板、展架、原建築物及原有設施上釘子、鑿洞、刻劃、粘貼、油漆和使用不幹膠,如有損壞照價賠償。八、展廳內所有立柱、燈箱廣告位不能隨意遮擋,否則按廣告發布價格收取費用。
九、特裝展位須向大會繳納「展台特殊裝修施工清運押金」,價格人民幣400元/每100平方米/每展期。
十、搭建的標准展位及內部設施不得擅自變動拆除挪作他用,不得隨意搬拉外展位桌椅設施為己用,如有變更須報客戶服務部批准。 一、所有參展人員進出會展中心須佩帶展會主辦機構發放的證件,根據展會公布的時間進出會展中心。
二、嚴禁在展廳內在吸煙。
三、未經許可不得在展架、展具上使用釘子、圈釘、膠水和雙面膠等,也不能使用即時貼文字或用有色筆直接書寫。如需粘貼宣傳品,可使用透明膠帶等不易損壞展具的物品。如確需要使用不幹膠、雙面膠等不易清潔的物品時,須事先報展廳管理方批准,但撤展時必須清理干凈。
四、展會標准展位的搭建由會展中心工程部統一負責。需要對展台進行特殊裝修施工的參展單位,請提前與組委會聯系。獲准進入會展中心施工的單位須在進館前,向會展中心工程部提交施工圖、電路圖、使用材料說明等資料,經核准後,繳納相應費用,由組委會為其辦理施工人員臨時進入會展中心施工證,方可進館施工。
五、電鋸、電刨等木工製作應在展廳外操作,禁止在展廳內進行木工材料及油漆類基礎加工。
六、對統一搭建的標准展台及配置的展具,不得擅自拆裝改動。嚴禁將會展中心鋁材、展板鋸裁或在展板、鋁材及地上塗漆、打釘和開洞。嚴禁用展館的桌椅做登高工具,凡需登高請自行搭建攀登器具。
七、不得在人行通道、出入口、消防設施、強弱電地插等處擺、掛、貼及釘各類展覽樣品、宣傳品或其他標志。禁止在展廳柱面、展板及展架、牆面等部位粘貼和書畫不易清除物,張貼即時貼類印刷品須向市場營運部申請,並辦理有關手續。
八、展覽樣品拆箱後,包裝箱、碎紙、泡沫和木板等易燃物必須及時清出展廳,不得在展位外存放包裝箱和展品。如存放物品可與會展中心客戶服務中心聯系和辦理存放手續。

『陸』 wto條例中對中國會展業的相關條款

以下為全文,其他附件請參看以下網址中的,你自己找一找會展方面的。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ztbd/wto-new/index.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全文)
新華網 ( 2002-01-25 21:07:38 )
稿件來源:

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今天全文公布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新華社將陸續播發這批文件。今天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全文如下:

序言

世界貿易組織(「WTO」),按照WTO部長級會議根據《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WTO協定》」)第12條所作出的批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憶及中國是《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創始締約方,

注意到中國是《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果最後文件》的簽署方,

注意到載於WT/ACC/CHN/49號文件的《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工作組報告書」),

考慮到關於中國WTO成員資格的談判結果,

協議如下:

第一部分 總 則

第1條

總體情況

1.自加入時起,中國根據《WTO協定》第12條加入該協定,並由此成為WTO成員。

2.中國所加入的《WTO協定》應為經在加入之日前已生效的法律文件所更正、修正或修改的《WTO協定》。本議定書,包括工作組報告書第342段所指的承諾,應成為《WTO協定》的組成部分。

3.除本議定書另有規定外,中國應履行《WTO協定》所附各多邊貿易協定中的、應在自該協定生效之日起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履行的義務,如同中國在該協定生效之日已接受該協定。

4.中國可維持與《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第2條第1款規定不一致的措施,只要此措施已記錄在本議定書所附《第2條豁免清單》中,並符合GATS《關於第2條豁免的附件》中的條件。

第2條

貿易制度的實施

(A)統一實施

1.《WTO協定》和本議定書的規定應適用於中國的全部關稅領土,包括邊境貿易地區、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其他在關稅、國內稅和法規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區(統稱為「特殊經濟區」)。

2.中國應以統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適用和實施中央政府有關或影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TRIPS」)或外匯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發布或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及其他措施(統稱為「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

3.中國地方各級政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及其他措施應符合在《WTO協定》和本議定書中所承擔的義務。

4.中國應建立一種機制,使個人和企業可據以提請國家主管機關注意貿易制度未統一適用的情況。

(B)特殊經濟區

1.中國應將所有與其特殊經濟區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通知WTO,列明這些地區的名稱,並指明界定這些地區的地理界線。中國應迅速,且無論如何應在60天內,將特殊經濟區的任何增加或改變通知 WTO,包括與此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

2.對於自特殊經濟區輸入中國關稅領土其他部分的產品,包括物理結合的部件,中國應適用通常適用於輸入中國關稅領土其他部分的進口產品的所有影響進口產品的稅費和措施,包括進口限制及海關稅費。

3.除本議定書另有規定外,在對此類特殊經濟區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安排時,WTO關於非歧視和國民待遇的規定應得到全面遵守。

(C)透明度

1.中國承諾只執行已公布的、且其他WTO成員、個人和企業可容易獲得的有關或影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TRIPS或外匯管制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此外,在所有有關或影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TRIPS或外匯管制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實施或執行前,應請求,中國應使WTO成員可獲得此類措施。在緊急情況下,應使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最遲在實施或執行之時可獲得。

2.中國應設立或指定一官方刊物,用於公布所有有關或影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TRIPS或外匯管制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並且在其法律、法規或其他措施在該刊物上公布之後,應在此類措施實施之前提供一段可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意見的合理時間,但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確定外匯匯率或貨幣政策的特定措施以及一旦公布則會妨礙法律實施的其他措施除外。中國應定期出版該刊物,並使個人和企業可容易獲得該刊物各期。

3.中國應設立或指定一咨詢點,應任何個人、企業或WTO成員的請求,在咨詢點可獲得根據本議定書第2條(C)節第1款要求予以公布的措施有關的所有信息。對此類提供信息請求的答復一般應在收到請求後30天內作出。在例外情況下,可在收到請求後45天內作出答復。延遲的通知及其原因應以書面形式向有關當事人提供。向WTO成員作出的答復應全面,並應代表中國政府的權威觀點。應向個人和企業提供准確和可靠的信息。

(D)司法審查

1.中國應設立或指定並維持審查庭、聯絡點和程序,以便迅速審查所有與《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94」)第10條第1款、GATS第6條和《TRIPS協定》相關規定所指的法律、法規、普遍適用的司法決定和行政決定的實施有關的所有行政行為。此類審查庭應是公正的,並獨立於被授權進行行政執行的機關,且不應對審查事項的結果有任何實質利害關系。

2.審查程序應包括給予受須經審查的任何行政行為影響的個人或企業進行上訴的機會,且不因上訴而受到處罰。如初始上訴權需向行政機關提出,則在所有情況下應有選擇向司法機關對決定提出上訴的機會。關於上訴的決定應通知上訴人,作出該決定的理由應以書面形式提供。上訴人還應被告知可進一步上訴的任何權利。

第3條

非歧視

除本議定書另有規定外,在下列方面給予外國個人、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待遇不得低於給予其他個人和企業的待遇:

(a)生產所需投入物、貨物和服務的采購,及其貨物據以在國內市場或供出口而生產、營銷或銷售的條件;及

(b)國家和地方各級主管機關以及公有或國有企業在包括運輸、能源、基礎電信、其他生產設施和要素等領域所供應的貨物和服務的價格和可用性。

第4條

特殊貿易安排

自加入時起,中國應取消與第三國和單獨關稅區之間的、與《WTO協定》不符的所有特殊貿易安排,包括易貨貿易安排,或使其符合《WTO協定》。

第5條

貿易權

1.在不損害中國以與符合《WTO協定》的方式管理貿易的權利的情況下,中國應逐步放寬貿易權的獲得及其范圍,以便在加入後3年內,使所有在中國的企業均有權在中國的全部關稅領土內從事所有貨物的貿易,但附件2A所列依照本議定書繼續實行國營貿易的貨物除外。此種貿易權應為進口或出口貨物的權利。對於所有此類貨物,均應根據GATT1994第3條,特別是其中第4款的規定,在國內銷售、許諾銷售、購買、運輸、分銷或使用方面,包括直接接觸最終用戶方面,給予國民待遇。對於附件2B所列貨物,中國應根據該附件中所列時間表逐步取消在給予貿易權方面的限制。中國應在過渡期內完成執行這些規定所必需的立法程序。

2.除本議定書另有規定外,對於所有外國個人和企業,包括未在中國投資或注冊的外國個人和企業,在貿易權方面應給予其不低於給予在中國的企業的待遇。

第6條

國營貿易

1.中國應保證國營貿易企業的進口購買程序完全透明,並符合《WTO協定》,且應避免採取任何措施對國營貿易企業購買或銷售貨物的數量、價值或原產國施加影響或指導,但依照《WTO協定》進行的除外。

2.作為根據GATT1994和《關於解釋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17條的諒解》所作通知的一部分,中國還應提供有關其國營貿易企業出口貨物定價機制的全部信息。

第7條

非關稅措施

1.中國應執行附件3包含的非關稅措施取消時間表。在附件3中所列期限內,對該附件中所列措施所提供的保護在規模、范圍或期限方面不得增加或擴大,且不得實施任何新的措施,除非符合《WTO協定》的規定。

2.在實施GATT1994第3條、第11條和《農業協定》的規定時,中國應取消且不得採取、重新採取或實施不能根據《WTO協定》的規定證明為合理的非關稅措施。對於在加入之日以後實施的、與本議定書或《WTO協定》相一致的非關稅措施,無論附件3是否提及,中國均應嚴格遵守《WTO協定》的規定,包括GATT1994及其第13條以及《進口許可程序協定》的規定,包括通知要求,對此類措施進行分配或管理。

3.自加入時起,中國應遵守《TRIMs協定》,但不援用《TRIMs協定》第5條的規定。中國應取消並停止執行通過法律、法規或其他措施實施的貿易平衡要求和外匯平衡要求、當地含量要求和出口實績要求。此外,中國將不執行設置此類要求的合同條款。在不損害本議定書有關規定的情況下,中國應保證國家和地方各級主管機關對進口許可證、配額、關稅配額的分配或對進口、進口權或投資權的任何其他批准方式,不以下列內容為條件:此類產品是否存在與之競爭的國內供應者;任何類型的實績要求,例如當地含量、補償、技術轉讓、出口實績或在中國進行研究與開發等。

4.進出口禁止和限制以及影響進出口的許可程序要求只能由國家主管機關或由國家主管機關授權的地方各級主管機關實行和執行。不得實施或執行不屬國家主管機關或由國家主管機關授權的地方各級主管機關實行的措施。

第8條

進出口許可程序

1.在實施《WTO協定》和《進口許可程序協定》的規定時,中國應採取以下措施,以便遵守這些協定:

(a)中國應定期在本議定書第2條(C)節第2款所指的官方刊物中公布下列內容:

-按產品排列的所有負責授權或批准進出口的組織的清單,包括由國家主管機關授權的組織,無論是通過發放許可證還是其他批准;

-獲得此類進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批準的程序和標准,以及決定是否發放進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批準的條件;

-按照《進口許可程序協定》,按稅號排列的實行招標要求管理的全部產品清單;包括關於實行此類招標要求管理產品的信息及任何變更;

-限制或禁止進出口的所有貨物和技術的清單;這些貨物也應通知進口許可程序委員會;

-限制或禁止進出口的貨物和技術清單的任何變更;用一種或多種WTO正式語文提交的這些文件的副本應在每次公布後75天內送交WTO,供散發WTO成員並提交進口許可程序委員會。

(b)中國應將加入後仍然有效的所有許可程序和配額要求通知WTO,這些要求應按協調制度稅號分別排列,並附與此種限制有關的數量(如有數量),以及保留此種限制的理由或預定的終止日期。

(c)中國應向進口許可程序委員會提交其關於進口許可程序的通知。中國應每年向進口許可程序委員會報告其自動進口許可程序的情況,說明產生這些要求的情況,並證明繼續實行的需要。該報告還應提供《進口許可程序協定》第3條中所列信息。

(d)中國發放的進口許可證的有效期至少應為6個月,除非例外情況使此點無法做到。在此類情況下,中國應將要求縮短許可證有效期的例外情況迅速通知進口許可程序委員會。

2.除本議定書另有規定外,對於外國個人、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進出口許可證和配額分配方面,應給予不低於給予其他個人和企業的待遇。

第9條

價格控制

1.在遵守以下第2款的前提下,中國應允許每一部門交易的貨物和服務的價格由市場力量決定,且應取消對此類貨物和服務的多重定價做法。

2.在符合《WTO協定》,特別是GATT1994第3條和《農業協定》附件2第3、4款的情況下,可對附件4所列貨物和服務實行價格控制。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並須通知WTO,否則不得對附件4所列貨物或服務以外的貨物或服務實行價格控制,且中國應盡最大努力減少和取消這些控制。

3.中國應在官方刊物上公布實行國家定價的貨物和服務的清單及其變更情況。

第10條

補貼

1.中國應通知WTO在其領土內給予或維持的、屬《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SCM協定》」)第1條含義內的、按具體產品劃分的任何補貼,包括《SCM協定》第3條界定的補貼。所提供的信息應盡可能具體,並遵循《SCM協定》第25條所提及的關於補貼問卷的要求。

2.就實施《SCM協定》第1條第2款和第2條而言,對國有企業提供的補貼將被視為專向性補貼,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是此類補貼的主要接受者或國有企業接受此類補貼的數量異常之大的情況下。

3.中國應自加入時起取消屬《SCM協定》第3條范圍內的所有補貼。

第11條

對進出口產品徵收的稅費

1.中國應保證國家主管機關或地方各級主管機關實施或管理的海關規費或費用符合GATT1994。

2.中國應保證國家主管機關或地方各級主管機關實施或管理的國內稅費,包括增值稅,符合GATT1994。

3.中國應取消適用於出口產品的全部稅費,除非本議定書附件6中有明確規定或按照GATT1994第8條的規定適用。

4.在進行邊境稅的調整方面,對於外國個人、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自加入時起應被給予不低於給予其他個人和企業的待遇。

第12條

農業

1.中國應實施中國貨物貿易承諾和減讓表中包含的規定,以及本議定書具體規定的《農業協定》的條款。在這方面,中國不得對農產品維持或採取任何出口補貼。

2.中國應在過渡性審議機制中,就農業領域的國營貿易企業(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與在農業領域按國營貿易企業經營的其他企業之間或在上述任何企業之間進行的財政和其他轉移作出通知。

第13條

技術性貿易壁壘

1.中國應在官方刊物上公布作為技術法規、標准或合格評定程序依據的所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標准。

2.中國應自加入時起,使所有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符合《TBT協定》。

3.中國對進口產品實施合格評定程序的目的應僅為確定其是否符合與本議定書和《WTO協定》規定相一致的技術法規和標准。只有在合同各方授權的情況下,合格評定機構方可對進口產品是否符合該合同的商業條款進行合格評定。中國應保證此種針對產品是否符合合同商業條款的檢驗不影響此類產品通關或進口許可證的發放。

4.(a)自加入時起,中國應保證對進口產品和國產品適用相同的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為保證從現行體制的順利過渡,中國應保證自加入時起,所有認證、安全許可和質量許可機構和部門獲得既對進口產品又對國產品進行此類活動的授權;加入1年後,所有合格評定機構和部門獲得既對進口產品又對國產品進行合格評定的授權。對機構或部門的選擇應由申請人決定。對於進口產品和國產品,所有機構和部門應頒發相同的標志,收取相同的費用。它們還應提供相同的處理時間和申訴程序。進口產品不得實行一種以上的合格評定程序。中國應公布並使其他WTO成員、個人和企業可獲得有關其各合格評定機構和部門相應職責的全部信息。

(b)不遲於加入後18個月,中國應僅依據工作范圍和產品種類,指定其各合格評定機構的相應職責,而不考慮產品的原產地。指定給中國各合格評定機構的相應職責將在加入後12個月通知TBT委員會。

第14條

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

中國應在加入後30天內,向WTO通知其所有有關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的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包括產品范圍及相關國際標准、指南和建議。

第15條

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

GATT1994第6條、《關於實施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6條的協定》(「《反傾銷協定》」)以及《SCM協定》應適用於涉及原產於中國的進口產品進入一WTO成員的程序,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a)在根據GATT1994第6條和《反傾銷協定》確定價格可比性時,該WTO進口成員應依據下列規則,使用接受調查產業的中國價格或成本,或者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i)如受調查的生產者能夠明確證明,生產該同類產品的產業在製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WTO進口成員在確定價格可比性時,應使用受調查產業的中國價格或成本;

(ii)如受調查的生產者不能明確證明生產該同類產品的產業在製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WTO進口成員可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b)在根據《SCM協定》第二、三及五部分規定進行的程序中,在處理第14條(a)項、(b)項、(c)項和(d)項所述補貼時,應適用《SCM協定》的有關規定;但是,如此種適用遇有特殊困難,則該WTO進口成員可使用考慮到中國國內現有情況和條件並非總能用作適當基準這一可能性的確定和衡量補貼利益的方法。在適用此類方法時,只要可行,該WTO進口成員在考慮使用中國以外的情況和條件之前,應對此類現有情況和條件進行調整。

(c)該WTO進口成員應向反傾銷措施委員會通知依照(a)項使用的方法,並應向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通知依照(b)項使用的方法。

(d)一旦中國根據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證實其是一個市場經濟體,則(a)項的規定即應終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中須包含有關市場經濟的標准。無論如何,(a)項(ii)目的規定應在加入之日後15年終止。此外,如中國根據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證實一特定產業或部門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a)項中的非市場經濟條款不得再對該產業或部門適用。

第16條

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

1.如原產於中國的產品在進口至任何WTO成員領土時,其增長的數量或所依據的條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生產者造成或威脅造成市場擾亂,則受此影響的WTO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尋求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包括受影響的成員是否應根據《保障措施協定》採取措施。任何此種請求應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

2.如在這些雙邊磋商過程中,雙方同意原產於中國的進口產品是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並有必要採取行動,則中國應採取行動以防止或補救此種市場擾亂。任何此類行動應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

3.如磋商未能使中國與有關WTO成員在收到磋商請求後60天內達成協議,則受影響的WTO成員有權在防止或補救此種市場擾亂所必需的限度內,對此類產品撤銷減讓或限制進口。任何此類行動應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

4.市場擾亂應在下列情況下存在:一項產品的進口快速增長,無論是絕對增長還是相對增長,從而構成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認定是否存在市場擾亂時,受影響的WTO成員應考慮客觀因素,包括進口量、進口產品對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價格的影響以及此類進口產品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的影響。

5.在根據第3款採取措施之前,採取此項行動的WTO成員應向所有利害關系方提供合理的公告,並應向進口商、出口商及其他利害關系方提供充分機會,供其就擬議措施的適當性及是否符合公眾利益提出意見和證據。該WTO成員應提供關於採取措施的決定的書面通知,包括採取該措施的理由及其范圍和期限。

6.一WTO成員只能在防止和補救市場擾亂所必需的時限內根據本條採取措施。如一措施是由於進口水平的相對增長而採取的,而且如該項措施持續有效的期限超過2年,則中國有權針對實施該措施的WTO成員的貿易暫停實施GATT1994項下實質相當的減讓或義務。但是,如一措施是由於進口的絕對增長而採取的,而且如該措施持續有效的期限超過3年,則中國有權針對實施該措施的WTO成員的貿易暫停實施GATT1994項下實質相當的減讓或義務。中國採取的任何此種行動應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

7.在遲延會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害的緊急情況下,受影響的WTO成員可根據一項有關進口產品已經造成或威脅造成市場擾亂的初步認定,採取臨時保障措施。在此種情況下,應在採取措施後立即向保障措施委員會作出有關所採取措施的通知,並提出進行雙邊磋商的請求。臨時措施的期限不得超過200天,在此期間,應符合第1款、第2款和第5款的有關要求。任何臨時措施的期限均應計入第6款下規定的期限。

8.如一WTO成員認為根據第2款、第3款或第7款採取的行動造成或威脅造成進入其市場的重大貿易轉移,則該成員可請求與中國和/或有關WTO成員進行磋商。此類磋商應在向保障措施委員會作出通知後30天內舉行。如此類磋商未能在作出通知後60天內使中國與一個或多個有關WTO成員達成協議,則請求進行磋商的WTO成員在防止或補救此類貿易轉移所必需的限度內,有權針對該產品撤銷減讓或限制自中國的進口。此種行動應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

9.本條的適用應在加入之日後12年終止。

第17條

WTO成員的保留

WTO成員以與《WTO協定》不一致的方式針對自中國進口的產品維持的所有禁止、數量限制和其他措施列在附件7中。所有此類禁止、數量限制和其他措施應依照該附件所列共同議定的條件和時間表逐步取消或加以處理。

第18條

過渡性審議機制

1.所獲授權涵蓋中國在《WTO協定》或本議定書項下承諾的WTO下屬機構1,應在加入後1年內,並依照以下第4款,在符合其授權的情況下,審議中國實施《WTO協定》和本議定書相關規定的情況。中國應在審議前向每一下屬機構提供相關信息,包括附件1A所列信息。中國也可在具有相關授權的下屬機構中提出與第17條下任何保留或其他WTO成員在本議定書中所作任何其他具體承諾有關的問題。每一下屬機構應迅速向根據《WTO協定》第4條第5款設立的有關理事會報告審議結果(如適用),有關理事會應隨後迅速向總理事會報告。

2.總理事會應在加入後1年內,依照以下第4款,審議中國實施《WTO協定》和本議定書條款的情況。總理事會應依照附件1B所列框架,並按照根據第1款進行的任何審議的結果,進行此項審議。中國也可提出與第17條下任何保留或其他WTO成員在本議定書中所作任何其他具體承諾有關的問題。總理事會可在這些方面向中國或其他成員提出建議。

3.根據本條審議問題不得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WTO成員在《WTO協定》或任何諸邊貿易協定項下的權利和義務,並不得排除或構成要求磋商或援用《WTO協定》或本議定書中其他規定的先決條件。

4.第1款和第2款規定的審議將在加入後8年內每年進行。此後,將在第10年或總理事會決定的較早日期進行最終審議。

第二部分 減讓表

1.本議定書所附減讓表應成為與中國有關的、GATT1994所附減讓和承諾表及GATS所附具體承諾表。減讓表中所列減讓和承諾的實施期應按有關減讓表相關部分列明的時間執行。

2.就GATT1994第2條第6款(a)項所指的該協定日期而言,本議定書所附減讓和承諾表的適用日期應為加入之日。

第三部分 最後條款

1.本議定書應開放供中國在2002年1月1日前以簽字或其他方式接受。

2.本議定書應在接受之日後第30天生效。

3.本議定書應交存WTO總幹事。總幹事應根據本議定書第三部分第1款的規定,迅速向每一WTO成員和中國提供一份本議定書經核證無誤的副本和中國接受本議定書通知的副本。

4.本議定書應依照《聯合國憲章》第102條的規定予以登記。

2001年11月10日訂於多哈,正本一份用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寫成,三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除非所附減讓表中規定該減讓表只以以上文字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准。

1貨物貿易理事會、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理事會、服務貿易理事會、國際收支限制委員會、市場准入委員會(包括《信息技術協定》)、農業委員會、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委員會、技術性貿易壁壘委員會、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反傾銷措施委員會、海關估價委員會、原產地規則委員會、進口許可程序委員會、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委員會、保障措施委員會和金融服務委員會。(完)

『柒』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的第五章 展會期間著作權保護

第二十二條 展會投訴機構需要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協助的,地方著作權行內政管理部門應當積極配容合,參與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在展會期間的工作可以包括:
(一)接受展會投訴機構移交的關於涉嫌侵犯著作權的投訴,依照著作權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二)受理符合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的投訴,根據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三條 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在受理投訴或請求後,可以採取以下手段收集證據:
(一)查閱、復制與涉嫌侵權行為有關的文件檔案、帳簿和其他書面材料;
(二)對涉嫌侵權復製品進行抽樣取證;
(三)對涉嫌侵權復製品進行登記保存。

『捌』 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廢止後如何監管

工商部門應當加強屬地監管、日常監管;加強對場所提供方的指導和相互溝通(如展覽館、體育館、賓館酒店、專業市場 等等)。建議場所提供方實施保證金制度。

『玖』 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的第二章 執法措施

《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
第二章 執法措施
第十二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實施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依法制定執法操作規范,並向社會公布。執法操作規范應當體現文明執法的要求。
第十三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在執行職務時應當按規定著裝。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聘用的人員不得穿著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相同或者相近的制服。
第十四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在執行職務時不得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辱罵、威脅、毆打當事人,不得違法損毀當事人的物品。
第十五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在調查、檢查、收集證據和實施行政強制時不得少於兩人,並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行政執法證件。
第十六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行為。
第十七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舉報制度,向社會公布統一受理舉報的電話、信箱、電子郵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收到舉報應當登記並及時核實處理,對不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的,應當告知舉報人向相關行政機關舉報或者在七日內移送相關行政機關處理。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對相關行政機關移送的行政執法案件,應當及時登記、核實處理並書面反饋處理意見。
第十八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在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詢問當事人、證人,並製作詢問筆錄。
(二)收集、調取物證。物證調取不便的,可以拍攝足以反映證據外形或者內容的照片、錄像,並註明情況。
(三)對實施違法行為的場所進行勘驗、拍攝現場照片、錄音錄像,製作檢查筆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當事人、證人應當在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規定的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十九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
第二十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實施先行登記保存,應當當場製作清單並交付當事人。清單應當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先行登記保存的清單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先行登記保存的工具和其他物品的名稱、種類、規格、數量和完好程度;
(三)當事人領回工具和其他物品的條件;
(四)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第二十一條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的,先行登記保存措施自動解除。
第二十二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查處下列違法行為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經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後,當事人仍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可以在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二)對依法應當辦理而未辦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施工,經責令停止施工,當事人仍繼續施工的,可以查封、扣押施工工具;查封、扣押施工工具仍不足以制止違法行為的,可以書面通知供電、供水企業按照與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中止用於施工的供電、供水;違法施工行為糾正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書面通知供電、供水企業恢復供電、供水。
(三)對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有關規定佔用公共場所設攤經營、兜售物品的,應當勸告其自行改正。對市民多次投訴或者佔用城市主幹道兩側、城市廣場、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場、客運碼頭、會展中心、商業步行街、各級黨政機關周邊等重要區域設攤經營、兜售物品,經勸告其自行改正仍拒不改正的,可以扣押其使用的工具和經營、兜售的物品。
(四)對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有關規定懸掛、張貼、塗寫、刻畫宣傳品,經責令改正仍拒不改正的,可以扣押其使用的工具、宣傳品,並可以通過宣傳品中的通訊號碼對當事人實施語音提示,要求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接受處理;當事人逾期未按要求接受處理的,可以書面通知通訊企業按照與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中止服務。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發現前款規定以外的違法行為,應當當場責令改正;當場不能改正的,應當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其工具和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在查封、扣押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事實、理由、依據、救濟途徑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採納。
第二十四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依法實施查封、扣押的,應當製作清單和查封、扣押決定書並當場交付當事人。清單應當記明被查封、扣押的工具和其他物品的名稱、種類、規格、數量和完好程度等,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簽名或蓋章。
查封、扣押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查封、扣押的理由和依據;
(三)查封、扣押物品的名稱、數量和期限;
(四)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第二十五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實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復雜的,經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處理決定的,查封、扣押措施自動解除。
違法行為不成立或者不再需要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立即解除查封、扣押措施。
對違法事實清楚,依法應當沒收的工具和其他物品,予以沒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銷毀的,依法銷毀。
第二十六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實施第十八條、第二十條和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行為時,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不在現場的,應當由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簽名、蓋章見證或者由公證機構進行現場公證;見證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無見證人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應當註明情況。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實施第二十條和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行為時,當事人拒絕接受清單、查封決定書、扣押決定書或者不在現場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在七日內郵寄送達、留置送達或者在其網站和公告欄公告送達。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布其網址和公告欄地址。
第二十七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對先行登記保存、查封、扣押的工具和其他物品,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可以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工具和其他物品拍賣抵繳罰款。
第二十八條先行登記保存、查封、扣押措施已被解除或者自動解除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在解除之日起三日內通知當事人領回工具和其他物品;無法通知的,應當在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的網站和公告欄公告。通知或者公告領回的期限屆滿,當事人未領回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當事人應當在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領回。因逾期未領回所造成的損失,由當事人自行承擔。
第二十九條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易腐爛變質、鮮活產品和其他不易保存的食品實施先行登記保存、查封、扣押時,應當告知當事人在二十四小時內到指定地點接受調查和處理。當事人逾期不接受調查和處理的,對其中符合產品質量標准、食品衛生標準的物品,可以在登記後拍賣、變賣,所得價款按照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處理;無法拍賣、變賣的,可以在登記後銷毀,銷毀過程應當通過拍照或者錄(攝)像予以記錄。
依法先行登記保存、查封、扣押的鮮活產品和其他不易保存的食品因其自然屬性腐爛變質的,由兩個以上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拍照並註明情況,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引導流動商販入場(室)從事合法經營。

熱點內容
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9 21:49:52 瀏覽:124
產科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課件 發布:2025-07-29 21:39:13 瀏覽: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識 發布:2025-07-29 21:35:29 瀏覽:327
司法改革執行局 發布:2025-07-29 21:34:06 瀏覽:773
民法典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21:33:26 瀏覽:858
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29 21:21:18 瀏覽:260
加拿大婚姻法和繼承法 發布:2025-07-29 21:18:57 瀏覽:402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 發布:2025-07-29 21:18:43 瀏覽:749
有道德之人 發布:2025-07-29 21:12:52 瀏覽:15
刑事訴訟法變更強制措施的條款 發布:2025-07-29 20:51:56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