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什麼是審計法規

什麼是審計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07 11:54:34

A. 審計規范有利於審計法規的具體化是什麼呢

我國實行審計監督制來度以來,審計工作自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一直是審計機關的奮斗目標之一。審計法將我國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審計職責、審計許可權、審計程序等基本問題確定下來,審計法規的頒布是我國審計工作法制化確立的重要標志。隨著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確立,審計法的有關內容需要進一步具體化。審計規范化就是依照審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它將審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具體落實於審計。

B. 我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1.審計法;

2.審計法實施條例

3.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版

4.黨政主要領導權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5.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

6.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7.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9.國務院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的通知

10.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於審計機關是否有權要求國有商業銀行提供存款電子數據的意見

11.國家審計准則等

C. 審計法規有利於規范審計行為是什麼呢

(一)審計規范有利於審計法規的具體化
我國實行審計監督制度以來,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一直是審計機關的奮斗目標之一。審計法將我國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審計職責、審計許可權、審計程序等基本問題確定下來,審計法規的頒布是我國審計工作法制化確立的重要標志。隨著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確立,審計法的有關內容需要進一步具體化。審計規范化就是依照審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它將審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具體落實於審計。
(二)審計法規有利於規范審計行為
如果審計人員不具備職業素質和任職資格的基本條件,職業標准和作業程序等不統一,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經驗乃至偏好去實施審計手續,必將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制定統一的規范,對職業資格、職業標准、作業程序、審計評價和審計處理、處罰等作出相應的規定。
(三)審計規范有利於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審計規范規定了從制定審計計劃直至審計資料歸檔整個過程的作業規程。具體地說整個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實施哪些審計手續,完成哪些項目的測試,採用什麼樣的審計方法等都要有明確要求。如果審計人員按照規范的要求去執行審計業務,那麼其工作質量就能得到保證。同時,審計規范是審計工作經驗的結晶,反映了合理有效的審計作業規程與方法,按照規范的要求去執行審計業務,審計人員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四)審計規范是判別審計責任的重要依據
審計機關在出具審計意見書,下達審計決定後,被審計單位可能對審計結論和審計處理、處罰不服,要求復議甚至提起行政訴訟。如何判斷審計機關是否應該承擔審計責任,關鍵要看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的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審計規范。如果審計人員違反審計規范的要求,存在過失甚至舞弊,作出了錯誤結論,給有關當事人造成損失,那麼就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D. 審計規范有利於審計法規的具體化

我國實行審計監督制度以來,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一直專是審計機關的屬奮斗目標之一。審計法將我國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審計職責、審計許可權、審計程序等基本問題確定下來,審計法規的頒布是我國審計工作法制化確立的重要標志。隨著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確立,審計法的有關內容需要進一步具體化。審計規范化就是依照審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它將審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具體落實於審計。

E. 審計規范有利於審計法規的具體化,可以具體告訴我嗎

一、審計規范有利於審計法規的具體化:實行審計監督制度以來,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一直是審計機關的奮斗目標之一。審計法將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審計職責、審計許可權、審計程序等基本問題確定下來,審計法規的頒布是審計工作法制化確立的重要標志。隨著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確立,審計法的有關內容需要進一步具體化。審計規范化就是依照審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它將審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具體落實於審計。
二、審計法規有利於規范審計行為:如果審計人員不具備職業素質和任職資格的基本條件,職業標准和作業程序等不統一,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經驗乃至偏好去實施審計手續必將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制定統一的規范,對職業資格、職業標准、作業程序、審計評價和審計處理、處罰等作出相應的規定。
三、審計規范有利於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審計規范規定了從制定審計計劃直至審計資料歸檔整個過程的作業規程。具體地說整個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實施哪些審計手續,完成哪些項目的測試,採用什麼樣的審計方法等都要有明確要求。如果審計人員按照規范的要求去執行審計業務,那麼其工作質量就能得到保證。同時審計規范是審計工作經驗的結晶,反映了合理有效的審計作業規程與方法,按照規范的要求去執行審計業務,審計人員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四、審計規范是判別審計責任的重要依據:審計機關在出具審計意見書,下達審計決定後,被審計單位可能對審計結論和審計處理、處罰不服,要求復議甚至提起行政訴訟。如何判斷審計機關是否應該承擔審計責任,關鍵要看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的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審計規范。如果審計人員違反審計規范的要求,存在過失甚至舞弊,作出了錯誤結論,給有關當事人造成損失,那麼就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F. 審計法規有利於規范審計行為,可以具體告訴我嗎

審計法規有利於規范審計行為
如果審計人員不具備職業素質和任職資格的基本條回件,職答業標准和作業程序等不統一,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經驗乃至偏好去實施審計手續,必將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制定統一的規范,對職業資格、職業標准、作業程序、審計評價和審計處理、處罰等作出相應的規定。

與審計活動的類型相適應,審計規范可以分為三類:國家審計規范、內部審計規范和社會審計規范。國家審計規范是指由國家規定或認可的,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活動中,審計部門及其人員、被審計單位及其他參與審計活動的有關單位或個人都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內部審計規范是由國家、實行內部審計的部門、單位或內部審計職業團體制定的,內部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社會審計規范是由國家或社會審計職業團體制定的,社會審計組織及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審計活動時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

G. 法定審計的什麼是法定審計

法定審計復是指根據制國家法律的規定,不論被審計單位是否願意,都必須進行的審計。例如:對財政收支的審計、上市公司年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我國的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國家審計基本格局是: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體系初步建立,並向綜合財政審計展開;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進企業審計辦法,實施真實性審計;適應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結合中心工作,突出了行業同步審計,不斷深化各項專業審計。審計監督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建立,審計執法力度加大。經制定審計法律法規,促進了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H. 審計依據法規應該咋樣更好

審計的依據法規應該根據審計的一些證據和開的一些條款進行處理。

I. 什麼是審計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復關依照法律對制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詳細定義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但人們對審計的定義卻眾說紛紜。公認具有代表性且被廣泛引用的是美國會計學會1972年在其頒布的《基本審計概念公告》中給出的審計定義,即「審計是指為了查明有關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與所制定標准之間的一致程度,而客觀地收集和評估證據,並將結果傳遞給有利害關系的使用者的系統過程」。

熱點內容
單位合同造假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30 05:47:49 瀏覽:353
長沙望城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30 05:42:56 瀏覽:882
法院查封帳號 發布:2025-07-30 05:40:50 瀏覽:924
新勞動法如何計算工資 發布:2025-07-30 05:17:59 瀏覽:670
民商法定義 發布:2025-07-30 05:17:20 瀏覽:25
早泄有法治嗎 發布:2025-07-30 05:16:36 瀏覽:369
基層普法民法典 發布:2025-07-30 05:06:12 瀏覽:16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加油蕎麥八 發布:2025-07-30 05:06:09 瀏覽:477
法治政府建設講課稿 發布:2025-07-30 04:46:57 瀏覽:967
2015民法先修段波 發布:2025-07-30 04:42:15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