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央對截訪法規

中央對截訪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08 08:37:11

❶ 中央對截訪法規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四十條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六條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從以上法律條款可以看出截訪者侵害信訪人員會受到處分,嚴重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截訪問題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且觸目驚心,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截訪伴生的一些「黑監獄」以及非法拘禁等問題,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以截訪的形式限制甚至剝奪公民上訪的權利,更有甚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是對公民權利的「搶劫」。

截訪最惡劣之處,就是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就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情節嚴重的甚至構成非法拘禁的刑事犯罪。

憲法第37條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1)中央對截訪法規擴展閱讀

也有地方性信訪條例,例如廣東:

《廣東信訪條例》

第七十三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進行決策,嚴重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二)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三)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四)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五)違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❷ 我被截訪軟禁他不是公檢法工作人員,他有這個權利嗎

地方政府和基層官員阻截群眾信訪,本身就是違規違法行為,現在他們把駕輕就熟的截訪手段用於「包圍巡視組」,這不但是對群眾信訪權利的公然侵犯,更是對中央巡視組巡視工作的干擾阻撓,其性質和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❸ 什麼叫越級信訪及處理方式

越級上訪是走訪中的行為之一,是指信訪人在走訪中,越過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和上一級機關,到更高機關走訪的行為。如:反映村幹部違紀問題到鄉鎮、縣區不是越級上訪;反映縣委書記、縣長違紀問題到市、省不是越級上訪。也就是超過有權受理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的走訪行為,便是越級上訪。直接越級上訪反映問題,上級機關只登記,不受理。

幾年前回老家,車站掛著標語進京上訪犯法。我估計這個可能就是越級上訪!意思就是你現在要上訪,只能找你們縣,然後縣到市,市到省,這樣一級一級上去吧!估計以後就沒有在北京截訪的人了。。那時候經常聽說北京有縣市官員派人截住告御狀的,直接一車運回老家!越級上訪,通俗的說就是應該找鎮政府解決問題,而你跑去省里或者中央反映問題。相對與「逐級上報」。

為什麼不能越級上訪:

1、上訪是憲政制度不成熟的產物;
2、上訪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但是上訪已經成為法律實施的障礙;
3、越級上訪是中國政治的傳統大忌,在古代越級告狀之前原告甚至要接受「滾刀板」、「殺威棒」之類的酷刑;
4、越級上訪破壞了地方政權的威信,也使地方政權的一些非法舉動被中央知道,地方政權的負責人會因此受到中央責罰,所以地方政權極力避免自己的治下出現越級上訪;
5、越級上訪會使得中央對地方負責人印象不佳,影響地方負責人及相關官員的仕途,所以地方極力避免越級上訪出現;
6、越級上訪的對象及其背後的相關官員都會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所以從地方到中央相關人員都會極力阻撓越級上訪成功;
7、上訪經常會造成群體性事件,淪為反華份子的工具,造成外交被動,所以中央也不願意出現上訪,希望把事情解決在基層;
8、上訪與憲政理論不符,在中央提倡依法治國的理論後,越級上訪就成為干擾政治改革的弊政,中央不再願意通過上訪的方式解決問題;
9、越級上訪經常造成上下級之間的矛盾,消耗行政資源,所以中央與地方都不願意出現越級上訪;
10、中央提倡把矛盾解決在基層,以鞏固基層干群關系,緩解干群矛盾,所以不希望出現越級上訪。
綜上所述,越級上訪很難解決實際問題,已經不再適用,所以越級上訪通常都會失敗。一個人生活在某地,必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有些問題是個人無法單方面解決的,需要聯合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解決,但當問題無法滿意解決時,有些人或許就會產生越級上訪的想法,但從國家在最新信訪條例中規定將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那麼究竟越級上訪是什麼意思呢,下面由律圖小編為您進行解答。

越級上訪有關規定文件條例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該文件規定:

「引導群眾依法逐級反映訴求。嚴格落實《信訪條例》關於「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健全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積極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級表達訴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

這段話的關鍵在最後一句: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

與此相對應的,在《公務員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叫做:逐級上報制度。

還有,2014年4月23日,國家信訪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下稱《辦法》)。據介紹,這是國家信訪局針對類似問題首次出台系統化的專門文件。

《辦法》共17條,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明確分級受理來訪事項,即由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本級和上一級機關受理辦理來訪事項;要求各級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依法按程序規范受理辦理來訪事項,向群眾出具相關文書等;強調責任追究,明確規定對不按要求登記錄入、應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規定期限和程序受理辦理來訪事項、不執行來訪事項處理意見等,要提出改進工作建議、視情通報和啟動責任追究;明確相關配套要求,包括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引導、制定配套措施、明確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執行等。

其中大家需要明確了解的是: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從上面可以看出,越級上訪在我們國家是一條不通也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建議大家不要採用。還有就是即使越級上訪了,上級機關也只是情況通報到下級機關,所以最終的處理人還是所屬的機關單位。當然,機關單位不受理越級上訪是非常簡單的,難的是地方政府機關可以為群眾公正公平的處理好問題,形成地方權利機關的相互制衡,取得公民的信任,這樣自然也不會有人去越級上訪了。越級上訪拘留政策

越級上訪不會拘留,只有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務的情況下才可能被拘留。 信訪人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並且不能越級上訪。在上訪過程中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屬於違法行為,才能進行拘留。

《信訪條例》第十六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信訪條例》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治安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 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整理出的針對越級上訪要拘留多少天問題的相關解答,從文中我們知道,越級上訪是不會被拘留的,只有當越級上訪是發生了擾亂社會秩序,或者妨礙了公務等情況下,才可能會被拘留,如果在上訪中出現了違法行為,比如威脅公務人員等行為,是會被拘留的

❹ 截訪符合國家法律嗎

中央紀委信訪室正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兼副主任張少龍5月7日表示,各級紀檢版監察機關要堅決權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的錯誤做法,嚴禁到來訪接待場所和公共場所攔截正常上訪群眾。
「嚴禁截訪」不能僅是一句口號,必須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民意期盼,司法能夠對非法拘禁上訪公民行為進行懲治,產生一種震懾,維護公民信訪權,維護法律的尊嚴。我國目前的信訪條例對上訪作出了相關規定,但對截訪行為沒有明確的表述。
因此,當前必須對相關法規進一步完善,明確規定「禁止截訪」;同時,明確規定「截訪行為」的違法性質和相關法律責任,最大限度地避免「軟性」的打擊報復。

❺ 我國信訪制度是在什麼背景下建立的如何看待當前信訪制度的利弊得失請從某一視角,分析信訪制度的改革

一、我國信訪制度是在什麼背景下建立的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系統成立了3個單位受理人民來信來訪,即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秘書廳和總理辦公室。此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又設置了「人民接待室」,作為專門的信訪辦事機構。1954年至1957年,來信來訪的數量猛增,信訪機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這一時期,信訪機構創立了領導接待來訪日、縣市長定期接見人大代表、與調解委員會合作、對集體上訪妥善處理等方法。
文革開始後,信訪機構處於癱瘓與半癱瘓狀態。
文革結束後,國家又開始恢復信訪機構,並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如1980年最高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信訪處接待來訪工作細則》;以及1995年和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信訪條例》等相關規定。
此外國家建立了相應的制度及機構。如1982年建立收容遣送制度(2003年已被廢止)、2004年建立了處理信訪突出問題聯席會議制度。
二、如何看待當前信訪制度的利弊得失
自信訪制度創立之初,信訪成了連結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起到了調整社會利益格局、緩和社會內部矛盾的作用。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人民法制觀念的增強,一些深層次的潛在的內部矛盾被逐漸被激發,社會糾紛明顯上升,突出表現為信訪案件的急劇增加。在不斷增加的群體上訪和個體上訪的推動下,國內引發了持續上升的「信訪洪峰」。信訪也因此成為各黨政機關及有關行政機關的職能部門最敏感、最重要的問題。
於建嶸主持的課題組認為現行信訪制度主要有如下制度性缺陷,並產生了嚴重的政治後果:第一,信訪體制不順,機構龐雜,缺乏整體系統性。第二,信訪功能錯位,責重權輕,人治色彩濃厚。第三,信訪程序缺失,立案不規范,終結機制不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信訪活動由國家最初的鼓勵到現在的控制,經歷了一段相當漫長的過程。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信訪工作的復雜性與特殊性。
三、請從某一視角,分析信訪制度的改革
視角: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信訪制度體系,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信訪制度體系
(1)將信訪機構與行政機關相分離。我國現行的信訪機構是作為行政機關的附屬機關而存在的,帶有非常濃厚的政治與「人治」色彩。然而由於信訪機構的附屬性,其並沒有相應的行政職權,在信訪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往往要求信訪機構對行政機關負責,並徵求行政機關的意見,導致信訪的行政干預性極其突出。國家由最初的鼓勵人民信訪轉變為現在的壓制,採取一些行政手段進行「截訪」、「抓訪」。這種做法只能反過來刺激信訪量的增加。因此,如果將信訪機構從行政機關中獨立出來,並賦予其充分的信訪處理職權,那麼,信訪將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2)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專員制度。考慮國外的申訴專員制度與監察專員制度的優越性,並結合我國的權力機制與國情,建立我國特色的人民代表大會的監察專員制度。在社會主義國家裡,民主體現為人民當家作主,然而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則必須將權力賦予代表人民利益的機構。具體到信訪工作,也是如此,人民內部的矛盾以及人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只有通過代表人民利益的機構來處理,即人民代表大會監察專員制度。

❻ 各省為什麼對進京訪不再截訪了

這說明國家的反腐取得明顯成效;同時,也說明公民的監督權得到了保障,公民的合理訴求渠道暢通,公民的人權得到了保障。

熱點內容
民法140條 發布:2025-08-01 14:59:26 瀏覽:730
青浦區法院 發布:2025-08-01 14:59:21 瀏覽:459
經濟法基礎經典案例 發布:2025-08-01 14:59:18 瀏覽:814
遼寧2014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8-01 14:54:39 瀏覽:676
知識產權經濟法概念 發布:2025-08-01 14:35:20 瀏覽:304
違反婚姻法的協議 發布:2025-08-01 14:34:24 瀏覽:519
臨時工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8-01 14:33:36 瀏覽:941
黃子辰法官 發布:2025-08-01 14:27:28 瀏覽:654
深圳市勞動法試用期辭退 發布:2025-08-01 14:05:03 瀏覽:847
城市更新項目法律服務費用 發布:2025-08-01 14:04:57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