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標准與法規重點
A. 我國食品標准與法規的現狀
我國食品標準的現狀和前景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該文從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中國食品法律標準的現狀,並介紹中國食品標準的發展歷程和趨勢,並對中國食品標准與食品安全問題及的脫節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法規、食品標准、發展前景、問題解決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根據一定程序要求發布的各類標准,不是一般的技術性文件,而是有效的法律、法規准則之一。食品質量直接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食用劣質食品甚至可能導致食用者致病或死亡。因此,食品類產品標準的制定與實施顯得更加重要。這項工作雖一直受到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但仍有些值得提起注意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從事這類工作的經驗和體會,對我國食品標准現狀和問題及建議作一闡述,以期引起社會的重視。
1、食品標准現狀
1.1 確立了標準的權威性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以下簡稱《標准化法》),明確了標準的法律地位,並先後頒布了計量、產品質監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更進一步確立了標準的嚴肅性、權威性。《標准化法》中規定了「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准」。食品標准中的衛生指標就屬於該類強制性標准,而《產品質量監督法》和《食品衛生法》又更具體地說明了嚴格執行食品標準的必要性、必須性。1997年夏,武漢市對市場飲用水進行抽查檢驗,結果表明某廠生產的產品衛生指標不合格,立即查封銷毀了該批產品,避免了對消費者可能帶來的健康損害。
1.2 制(修)定食品標准取得顯著成績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逐步改善,消費者對食品的質量、營養和安全衛生愈加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為了進一步規范食品市場,扶優治劣,確保生產、經營和消費三者的合法權益,在制定了食品方面的部分法律、法規的同時,按照《標准化法》的要求,制定發布實施了大量的食品標准。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幾乎所有的國家或行業、地方的主導產品、名特優產品,均已制定了國家、行業或地方標准。據統計,截至1995年全國已經頒布實施的各類食品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已達1963項,企業標准由於在各級技術監督部門備案,尚未能進行准確統計。更令人可喜的是,許多行業或企業,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爭創名優品牌,積極制定了許多嚴於國家標準的行業或企業標准。例如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已制定的酒類、茶葉、奶及奶製品類、飲料類、水果蔬菜及製品類等產品的行業標准45項,其技術要求均嚴於現行國家標准,為樹立綠色食品的優質、營養、安全無污染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保證監督作用,促進了綠色食品事業的發展。通過這些工作培養了人才、鍛煉了隊伍,為食品類產品的標准化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做好了技術准備。
1.3 用標准規范生產與營銷秩序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於建立之初,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市場監督機制尚需不斷完善,在食品工業的生產、營銷的過程中一些不規范乃至違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只有嚴格執行食品標准,才能適應食品工業的發展,確保商業企業的購銷權益,加速食品的開發研究,加強監督檢驗職能,有效打擊生產、經銷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凈化食品市場,提高食品質量。食品標准既是企業組織生產的依據,又是有關單位進行產品質量檢驗評審和監督的唯一準則,是國家、行業或地方進行產品統檢、監督抽查或仲裁檢驗的重要判定依據。例如,我單位承擔了1991年度農業部第三屆白酒評優工作,通過嚴格執行相關標准,對參評的426個產品進行理化檢驗和感官評比,推薦了180個部優產品。由於結果客觀公正,使評比工作真正達到了扶優治劣,促進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目的。1997年初,受山東某地法院的委託,我們對一玉米澱粉購銷合同糾紛進行仲裁檢驗,及時提供了客觀公正檢驗結果,各方在結果面前再無法辯解,使久拖難斷問題迅速解決,減少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同時使有關方面更進一步明確了執行標準的重要性,提高了質檢機構的聲譽。
2、中國食品標準的發展歷程和標准內容的發展前景
2.1中國食品標準的發展歷程
建國初期,中國的食品類標准較少,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中國食品類相關標准開始日益豐富到20世紀70年代末頒布的主要是食品添加劑的產品標准,食品的衛生標准和產品標准較少。20世紀80年代後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食品衛生標准和產品標准。在1981年頒布的GB2757-1981《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開創了中國釀酒行業的新紀元。1983年頒布了GB 3865-83《中式糕點質量檢驗方法標准》和GB3866-83《西式糕點質量檢驗方法標准》。1985年頒布了糧食、油料檢驗方法標准和一系列植物油脂檢驗方法標准。1986年和1987年頒布了GB7100-86《糕點、餅干、麵包衛生標准》、糧食類產品標准和以ZBX為編號的一系列專業生產技術規程。1988年國家衛生部又頒布了19個食品類衛生標准。20 世紀90年代初商檢局頒布了一系列的進出口產品標准和檢驗方法標准,衛生部還頒布了一批農葯殘留等檢驗方法標准。1995 年中國農業部頒布了第一批綠色食品相關標准,2001年頒布了第一批無公害食品,相關標准,標志著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在中國走向制度化,也說明了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和國家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國對食品方面衛生標准進行了三次大范圍的頒布和修訂,使衛生標準的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更加有利於保證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目前中國的標准已形成了基礎標准、產品標准、方法標准和安全、衛生與環境保護標准四大方面全方位覆蓋的標准體系。基礎標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其他標準的基礎並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標准,如 GB/T7100《數值修約規則》。產品標準是指對產品結構、規格、質量和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定。方法標準是指以產品性能、質量方面的檢驗、試驗方法為對象而制定的標准,其內容包括檢測或試驗的類別、檢驗規則、抽樣、取樣測定、操作、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規定,還包括所用儀器、設備、檢測和試驗條件、方法、步驟、數據分析、結果計算等。安全、衛生與環境保護標準是以保護人和物的安全、保護人類的健康、保護環境為目的而制定的標准,這類標准一般都要強制貫徹執行。在標準的分級上,1988年12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把中國標准從上到下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四級,形成了由上到下,上級高於下級,下級補充上級的良好局面。按照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要求,在國內生產並在國內銷售的預包裝食品(不包括進口預包裝食品)必須標示該產品執行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經備案的企業標準的代號和順序號,即產品的標准號,也即每種上市銷售的預包裝食品,必須符合相應的產品標准。
2.2中國食品標准內容的發展趨勢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中國的食品標准也由原來重視感官和理化指標轉向重視安全性指標。1988年以前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限制的主要是感官、凈含量和理化指標有些產品甚至沒有相關的衛生標准,即使有衛生標准,其限制的范圍也主要是微生物指標和一些理化指標,例如 GB-10138-88《咸鯧魚衛生標准》,只規定了酸價和過氧化值,對其它的指標不作限制。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國衛生部對食品衛生標准做了三次大范圍的修訂和增補,標准要求的限制指標大大增加,有害物質限量也逐漸降低。GB10138-2005《鹽漬魚衛生標准》2005年頒布,同時廢止了GB10138-10142-88,6個衛生標准,增加了組胺,鉛,無機砷,鎘,多氯聯苯,N-二甲基亞硝胺等多項安全性指標。GB5749-2004《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於2007年7月 1日實施並替代GB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新標準的水質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加至 106項,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微生物指標、消毒劑指標、毒理指標、一般性化學指標均有增加,其中毒理指標中的有機化合物指標由原來的5項增加至53項,其中包括增加了很多農葯殘留指標。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生活飲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蓄積量在逐漸增加,為保證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必須加強有毒有害物的限制。總之,食品標準的發展與食品工業的發展水平、環境污染、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標准必須隨之改變,否則標准將不能對食品安全問題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雖然中國食品類標准在逐步走向科學化,合理化,嚴格化,實用化,但是標准和食品安全問題間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3、存在問題的解決方式
從多方面加強了食品安全性指標的控制,但是隨著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存在著標准與食品安全問題脫節的現象,有些不允許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物質,被人為添加進去,直到造成了顯著危害,才引起人們的重視,給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相反標準的制定往往偏重於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進行限制,而無法對不明添加物進行明確的規定,這為檢測監管工作留下了隱患。為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提供了依據,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標準的制定。建議在進一步完善GB2760《食品添加劑衛生標准》、GB2763-2005《食品中農葯最大殘留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項目的同時,對保鮮劑、催食品中的獸葯、魚葯、化肥、除草劑、熟劑等化學有害品的使用范圍和殘留量制定出更加完備的標准日常的檢測工作主要是依照產品標准進行檢驗,所以在標准要求的檢測指標均合格的情況下,該食品仍可能為不合格產品,因為其可能添加了非食品用添加劑。這是中國食品監管工作者和食品類標准面臨的共同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除了要加強標準的更新速度和執法人員的監督巡查頻次外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1)加強宣傳,提高中國食品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提倡合法經營,鄙視和嚴厲打擊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
(2)加強立法,加重處罰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當其違法所付出的代價遠超其違法所得,生產不法產品無利可圖時,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現。
(3)加強安全、衛生方面通用型標準的制定,對不允許在食品中使用的物質和不適當的加工方法的規范了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為食品添加劑可依。比如GB2760《食品添加劑衛生標准》對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並規定該標准適用於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者。一是在該強制性標准中未列入的添加劑即為非食品添加劑,不允許在食品中使用;二是列入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均有其特定適用的食品,不是對所有食品都試用,例如防腐劑苯甲酸不允許在肉製品中使用;三是食品添加劑的用量不得超過該產品的最大使用量。該標准有效進行明確的規定,使產品質量檢驗和監督執法有法。
4、結 論
總之,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涌現,中國的食品類標准逐步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覆蓋全面,行之有效的標准監管體系,但是仍然存在著標准不能有效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進一步更新和完善相關標准外,首先:必須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其次要通過立法加重處罰手段,提高違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強食品安全、衛生方面通用型標準的制定,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確保中國的食品安全。進一步健全中國的食品標准網路。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最新版)第二十八條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法》第9條。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和第四十五條的規定
[3] 丁昌東.《我國蔬菜農葯殘留標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標准化,2004
[4] 趙曉鋒.《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美中經濟評論2003
[5] 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6] 李書國,陳輝.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與對策《食品與營養》2002
[7] 房建昌.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制定實施手冊.北京.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03
[8] 宿忠民.我國標准化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輕工標准與質量.2002年第2期
B. 論述食品標准與法規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中的作用
食品標准法規是進行食品質量安全評價工作的重要依據
產品標準的作版用是:
-----組織生產的依據;權
-----出廠檢驗的依據;
-----貿易(交貨)的依據;
-----技術交流的依據;
-----仲裁的依據;
-----質量監督檢查的依據。
食品法典已經證明是聯合國專門機構最為成功的計劃之一,有助於國際上食品質量和安全性重要領域的協調一致。在關於實
施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的協定中,承認食品法典標准、准則和其它建議是國際協調一致的基點。食品標准法典還起到解決貿易爭
端的基本文件的作用。貿易技術壁壘協定也承認國際標准。由於食品法典在食品質量和安全性、消費者保護和與國際食品貿易有
關的問題領域所作的工作非常全面並且以科學為依據,因此極力要求發展中國家政府在其改進食品質量控制的努力中對此加以充
分利用。發展中國家應當更加積極地參與委員會的工作以確保其消費者利益和國家經濟利益得到充分考慮。
C.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准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0年07月08日發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D. ISO食品標准與法規中的作用和定位是什麼
ISO的食品安全標準是:
ISO22000食品安全認證體系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標准於回2005年9月1日正式出版,該標准旨答在保證整個食品鏈不存在薄弱環節從而確保食品供應的安全。ISO22000適用於整個食品供應鏈中所有的組織,包括飼料加工、初級產品加工、到食品的製造、運輸和儲存,以及零售商和飲食業。另外,與食品生產緊密關聯的其它組織也可以採用該標准,如食品設備的生產、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食品清潔劑的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其它食品配料的生產等。這個標准更可以彌補ISO9001:2000對食品製作的不足及可同時共用。供參考。
E. 食品標准與法規的介紹
《食品標准與法規》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張水華,余以剛著作的實體書。
F. 食品標准與法規的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簡稱《食品安全法》)已由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9年2月28日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實行,該法的實施是我國安全立法的一件大事,必將對我國的食品安全工作產生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我國政府歷來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尤其是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頒布以來,食品衛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食品安全問題仍屢有發生。特別是近幾年先後發生的「蘇丹紅事件」、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假酒中毒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等,嚴重地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民族品牌的信譽度,更重要的是影響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食品安全的問題涉及面非常廣,如監督、管理、體制、機制、科技、誠信以及法制等許多方面,其中以食品安全立法最為迫切。
《食品標准與法規》教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教育部高等院校輕工與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委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申報,被批准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重點介紹《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准等知識。雖然《食品衛生法》將於6月1日起廢止,但由於整合依據該法制定的有關法規、標准等工作仍有一個過程,本書對這些整合工作將會有很好的參考作用,對了解我國食品安全的建設過程有很大幫助。
G. 中國與美國食品標准與法規有何區別
美國體系;中國、韓國、日本在內的亞洲體系。不同體系之間的法規存在一定... 中國剛剛完成其新食品接觸法規體系的構建,新發布的4806.1~11系列
H. 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的介紹
食品580的法規查詢提供多維度檢索方式,依託專業的食品鏈法規標准資料庫,幫助企業快捷識別適用法標,實現法標庫動態更新。
I. CAC在食品標准和法規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麼。求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回1963年共同建立,以保障消答費者的健康和確保食品貿易公平為宗旨的一個制定國際食品標準的政府間組織。CAC的宗旨是通過建立國際協調一致的食品標准體系,促進食品貿易的公平競爭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CAC的工作內容是制定食品法典標准、規定最大殘留限量、制定操作規范和指南。主要作用是通過國際法律地位與約束力,解決國際爭端,促進公平貿易,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標准。
標准體系,將CAC標准轉化為我國標准則是一個重要的工作。
我們國家現在食品安全標准體系還存在較多缺陷,如數量少,覆蓋面窄,標准制定修訂慢,標准技術水平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