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①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怎樣的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和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相應的,分為國家法律、國務院條例和部門規章。截至2014年4月,共有法律1部,行政法規7項,部門規章27項,導則89項,共計124項法規。
國家法律
國家法律是法律法規的最高層次,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以國家主席令發布的,具有最高國家法律效力。對於核能開發和核技術應用及核與輻射安全問題的最高法律是《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目前正在制定中。2013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將 《核安全法》列為二類立法項目,已形成了《核安全法(草案)》並報人大環資委。當前有關核安全、電離輻射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唯一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由國家主席在2003年6月以第六號主席令的形式頒布的。
國務院條例
國務院條例是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是法律法規體系的第二層次,是由國務院批准,以國務院令發布的。現有的條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制條例》、《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是法律法規的第三層次,由國務院的各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和發布,具體到核與輻射安全相關的部門規章,就是由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批准和發布了。實施細則是根據核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具體的辦法規章,核安全規定是規定核安全目標和基本安全要求的規章。
此外,還有一些與部門規章對應的支持性法規文件,例如在核與輻射安全領域的核安全導則和核安全法規技術文件等。核安全導則是說明或補充核安全規定以及推薦有關方法和程序的文件,核安全法規技術文件是核電廠技術領域中的參考性文件,如《核動力廠設計安全規定》、《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核電廠質量保證大綱的安全規定》、《民用核承壓設備無損檢驗人員培訓、考核和取證管理辦法》等。
② 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的條例解讀
問:為什麼要制定該條例?答:民用核安全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直接關繫到核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為了加強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監管,1992年原國家核安全局、機械電子工業部和能源部共同發布了《民用核承壓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等規章,對提高民用核安全設備的安全性能,保障核設施的建造質量和安全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核電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我國民用核安全設備的監管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民用核安全設備標准體系亟待建立。目前,我國核電建設大都採用國外標准,國內標准體系尚未建立,極大地制約了民用核安全設備國產化。二是,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無損檢驗單位的許可條件和程序不夠明確,既影響了有效監管,也給相對人申請領取許可證帶來了不便。三是,部分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無損檢驗單位和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質量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不到位,民用核安全設備質量事件時有發生。四是,現行核安全監管措施不能適應我國核電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核電發展步伐的加快和核安全監管體制的轉變,需要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完善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水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抓緊制訂我國核電建設法規和標准」的重要批示,適應我國發展第三代核電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問:民用核安全設備指的是什麼?答:本條例所稱民用核安全設備,是指在民用核設施中使用的執行核安全功能的設備,包括核安全機械設備和核安全電氣設備。其中,核安全機械設備包括執行核安全功能的壓力容器、鋼制安全殼(鋼襯里)、儲罐、熱交換器、泵、風機和壓縮機、閥門、閘門、管道(含熱交換器傳熱管)和管配件、膨脹節、波紋管、法蘭、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支承件、機械貫穿件以及上述設備的鑄鍛件等;核安全電氣設備包括執行核安全功能的感測器(包括探測器和變送器)、電纜、機櫃(包括機箱和機架)、控制台屏、顯示儀表、應急柴油發電機組、蓄電池(組)、電動機、閥門驅動裝置、電氣貫穿件等。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實踐中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具體范圍產生不同理解,條例規定對民用核安全設備實行目錄管理制度,具體目錄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發布。問:條例對民用核安全設備標准作了哪些規定?答:科學的標准體系是民用核安全設備國產化的技術支撐。我國目前專門針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還比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難以滿足民用核安全設備國產化的要求。針對民用核安全設備標准體系還不完備的現狀,條例作了以下規定:一是,明確標準的作用和分類。規定民用核安全設備標準是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技術依據,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企業標准三個層次。二是,明確標準的制定原則。規定製定民用核安全設備標准,應當充分考慮民用核安全設備的技術發展和使用要求,結合我國的工業基礎和技術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術成熟、經濟合理。三是,規范標準的擬定和發布程序。規定涉及核安全基本原則和技術要求的民用核安全設備國家標准,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組織擬定,由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聯合發布;其他國家標准由國務院核行業主管部門組織擬定,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由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發布;行業標准由國務院核行業主管部門組織擬定,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由國務院核行業主管部門發布,並報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備案。制定民用核安全設備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應當充分聽取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意見。四是,明確沒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時的處理方案。規定尚未制定相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採用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的標准。問:申請領取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或者無損檢驗許可證的單位需要具備什麼條件?答:嚴格的市場准入是保證民用核安全設備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同時,明確的許可條件也是行政許可便民原則的基本要求。為此,條例規定,申請領取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或者無損檢驗許可證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法人資格;(二)有與擬從事活動相關或者相近的工作業績,並且滿5年以上;(三)有與擬從事活動相適應的、經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焊接和無損檢驗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四)有與擬從事活動相適應的工作場所、設施和裝備;(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以及符合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此外,申請領取民用核安全設備製造許可證或者安裝許可證的單位,還應當製作有代表性的模擬件。問:為了加強對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質量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條例規定了哪些制度和措施?答:加強質量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是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無損檢驗單位和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的重要責任,也是民用核安全設備質量的重要保障。針對質量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不到位的問題,草案作了以下規定:一是,明確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無損檢驗單位和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的責任。規定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單位對其所從事的活動承擔全面責任,確保民用核安全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負責民用核安全設備的監造和驗收工作,並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使用和運行安全承擔全面責任。二是,加強對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事前管理。要求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單位在申請領取許可證時有符合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在具體活動開始前根據質量保證大綱編制項目質量保證分大綱,經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審查同意,並將質量保證分大綱及有關材料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三是,加強對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事中管理。明確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單位在分包、無損檢驗、設計驗證、製造或者安裝的質量檢驗等方面的義務,以及焊工、焊接操作工和無損檢驗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的義務。四是,加強對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事後管理。規定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對民用核安全設備質量進行驗收,並明確了不得驗收通過的情形。五是,建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單位的年度評估制度,以及重大質量問題的處理和報告制度。問:為了加強對民用核安全設備進口的管理,條例規定了哪些制度和措施?答:完善的進口管理制度是促進我國核電發展和保證核設施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我國核電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還需要大力引進國外的設備和技術;另一方面,為保證核設施安全,又必須加強監管。為此,條例作了以下規定:一是,建立境外單位注冊登記制度。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民用核設施進行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的境外單位,應當事先到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手續,並具備下列條件:(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二)已取得所在國核安全監管部門規定的相應資質;(三)使用的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技術是成熟的或者經過驗證的;(四)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用核安全設備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的標准。二是,完善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進口檢驗制度。規定進口的民用核安全設備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檢驗,並在安全檢驗合格後,由出入境檢驗機構進行商品檢驗。三是,規定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在對外貿易合同中約定有關民用核安全設備監造、裝運前檢驗和監裝等方面的要求。四是,建立對境外單位相關活動的核安全監督檢查制度。規定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對境外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民用核設施進行的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實施核安全監督檢查。問:違反條例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答:民用核安全設備的質量直接關繫到核設施的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將不是單純的經濟損失,必須設定嚴格的法律責任,以從根本上督促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無損檢驗單位和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履行核安全義務,防止質量事件的發生。為此,條例對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規定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暫扣和吊銷許可證等處罰種類,並明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的單位,自吊銷許可證之日起1年內不得重新申請領取許可證;同時,還規定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③ 國務院頒發的核安全管理條例有幾個
HAF0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HAF002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HAF501中華人版民共和國核權材料管理條例
HAF601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
HAF701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共計7個
④ 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的1引言
1.1.1本規定對陸上固定式熱中子反應堆核電廠的質量保證提出了必須滿足的基本要求。
1.1.2本規定提出的質量保證原則,除適用於核電廠外,也適用於其他核設施。
1.1.3為了保證核電廠的安全,必須制定和有效地實施核電廠質量保證總大綱和每一種工作(例如廠址選擇、設計、製造、建造、調試、運行和退役)的質量保證分大綱。本規定對制定和實施這些大綱提出了原則和目標。各種質量保證大綱所遵循的原則是相同的。
1.1.4必須指出:在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中(例如在廠址選擇、設計、製造、建造、調試、運行和退役中),對要達到的質量負主要責任的是該工作的承擔者,而不是那些驗證質量的人員。
1.1.5質量保證大綱應包括為使物項或服務達到相應的質量所必需的活動,驗證所要求的質量已達到所必需的活動,以及為產生上述活動的客觀證據所必需的活動。
1.1.6質量保證是「有效管理」的一個實質性的方面。通過有效管理促進達到質量要求的途徑是:對要完成的任務作透徹的分析,確定所要求的技能,選擇和培訓合適的人員,使用適當的設備和程序,創造良好的開展工作的環境,明確承擔任務者的個人責任等。概括來說,質量保證大綱必須對所有影響質量的活動提出要求及措施,包括驗證需要驗證的每一種活動是否已正確地進行,是否採取了必要的糾正措施。質量保證大綱還必須規定產生可證明已達到質量要求的文件證據。
1.1.7各部門執行本規定的具體方法(對於整個核電廠和各種工作)可以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循本規定所確定的原則,制定詳細的執行程序。還必須指出:質量保證大綱必須周密制定,便於實施,並保證技術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兩者充分地結合。 本規定對核電廠的廠址選擇、設計、製造、建造、調試、運行和退役期間的質量保證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提出了原則和目標。這些原則和目標適用於對安全重要物項和服務的質量具有影響的各種工作,例如設計、采購、加工、製造、裝卸、運輸、貯存、清洗、土建施工、安裝、試驗、調試、運行、檢查、維護、修理、換料、改進和退役。這些原則和目標適用於所有對核電廠負有責任的人員、核電廠設計人員、設備供應廠商、工程公司、建造人員、運行人員以及參與影響質量活動的其他組織。
附錄I所列的安全導則是對本規定的說明和補充。 1.3.1為了履行保證公眾健康和安全的責任,營運單位必須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本規定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核電廠質量保證總大綱,並報國家核安全部門審核。
1.3.2對核電廠負有全面責任的營運單位必須負責制定和實施整個核電廠的質量保證總大綱。核電廠營運單位可以委託其他單位制定和實施大綱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但必須仍對總大綱的有效性負責,同時又不減輕承包者的義務或法律責任。
⑤ 最新適用法律法規,標准清單有哪些
您好,請您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法律法規的標准清單有很多,不知您是指哪一方面。
例如:職業安全健康相關法律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5.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9.1)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m2.5.1)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1996.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9.2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1989.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企業法(1988.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01.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4.7.1)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1990.9.7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7.1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1.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9.1)
工廠安全衛生規程(1956.5.25)
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1963.3.30)
電氣安全管理規程(1986.1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1986.10.29)
鄉鎮煤礦安全規程(1987.4.30)
關於加強鄉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規定(1987.7.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1987.1.1)
關於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重點要求(1987.8.1) 等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⑥ 行政法中哪些條文與環境保護有關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2003-06-04)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2003-01-02)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01-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000-07-01)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1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 (2005-05-19)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1995-08-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2-01)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1993-08-0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990-08-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990-06-25)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 (2004-01-08)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 (1989-10-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988-05-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 (1987-06-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1986-1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1985-03-06)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1983-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83-12-29)
暫時不知道有多少更新的,也就是最近頒布或修改的。
⑦ 核設施的權威定義
伊朗被俄羅斯支持了
⑧ 核泄漏的公約法規
為實現核能利用安全,通過規定各締約方義務和建立公約實施機制來確保核安全能得到良好監督管理的國際公約。1994年6月17日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總部維也納舉行的外交會議通過。1994年9月20日起開放供簽署。一般性義務主要是:各締約方應在其本國法律上的框架內採取為履行本公約規定義務所必需的立法、監管和行政措施及其他步驟。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2003年6月28日通過,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在總結中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實踐經驗、借鑒國外防治放射性污染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對放射性污染防治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核設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術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鈾(釷)礦和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放射性廢物的管理等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問題,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是1986年10月由國務院頒布的中國第一部針對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的法規。《條例》總則闡明了制定目的是為保證民用核設施的建造和營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保護環境,促進核能事業的順利發展。《條例》中規定了以核電廠、反應堆、核燃料循環設施以及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設施為監督對象,明確了在民用核設施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和退役的過程中必須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 (英文: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是根據核電廠事故對安全的影響作為分類,使傳媒和公眾更易了解的標准。INES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核能機構(NEA)設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察。 級別 名稱 描述 實例 0級 偏差 安全上無重要意義 2004年關西電力美濱發電所3號機2次系配管損壞事故等 1級 異常 超出規定運行范圍的異常情況,可能由於設備故障,人為差錯、或規程有問題引起 2004年關西電力美濱發電站3號機、2次冷卻水配管蒸汽噴出等 2級 事件 安全措施明顯失效,但仍具有足夠縱深防禦,仍能處理進一步發生的問題。導致工作人員所受劑量超過規定年劑量限值的事件和/或導致在核設施設計未預計的區域內存在明顯放射性,並要求糾正行動的事件。 1991年關西電力美濱發電站2號機・蒸汽發生器導熱管損傷等 3級 重大事件 放射性向外釋放超過規定限值,使用權受照射最多的廠外人員受到十分之幾毫希沃特量級劑量的照射。無需廠外保護性措施。導致工作人員受到足以產生急性健康影響劑量的廠內事件和/或導致污染擴散的事件。安全系統再發生一點問題就會變成事故狀態的事件,或者如果出現某些始發事件,安全系統已不能阻止事故發生的狀況。 1955年至1979年英國塞拉菲爾德核電廠事件
2011年3月11日本福島縣福島第二核電廠:第一、二、四號機組 4級 沒有明顯廠外風險的事故 放射性向外釋放,使受照射最多的廠外個人受到幾毫希沃特量級劑量的照射。由於這種釋放,除當地可能需要採取食品管制行動外,一般不需要廠外保護性行動。核裝置明顯損壞。這類事故可能包括造成重大廠內修復困難的核裝置損壞。例如:動力堆的局部堆芯熔化和反應堆設施的可比擬的事件。一個或多個工作人員受到很可能發生早期死亡的過量照射。 1973年英國溫茨凱爾後處理裝置事故、1980年法國聖洛朗核電廠事故、1983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臨界裝置事故。 5級 具有廠外風險的事故 放射性物質向外釋放(等效放射性超過1014~1015BqI-131)。這種釋放可能導致需要部分執行應急計劃的防護措施,以降低健康影響的可能性。核裝置嚴重損壞,這可能涉及動力堆的堆芯大部分嚴重操作,重大臨界事故或者引起在核設施內大量放射性釋放的重大火災或爆炸事件。 1957年英國溫茨凱爾反應堆事故、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泄漏事故。 6級 重大事故 放射性物質向外釋放數量上,(等效放射性超過1015~1016BqI-131),這種釋放可能導致需要全面執行地方應急計劃的防護措施,以限制嚴重的健康影響。 1957年蘇聯基斯迪姆後處理裝置(現屬俄羅斯)事故。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3號機組事故。 7級 特大事故 大型核裝置(如動力堆堆芯)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向外釋放,典型地應包括長壽命和短壽命的放射性裂變產物的混合物(數量上,等效放射性超過1016BqI-131)。這種釋放可能有急性健康影響;在大范圍地區(可能涉及一個以上國家)有慢性健康影響;有長期的環境後果。 1986年蘇聯(現屬烏克蘭)切爾諾貝利事故。
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⑨ 民用核設施發生事故致人損害的,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民用核復設施安全制監督管理條例》第2條和第24條的規定,「民用核設施」包括:核動力廠如核電廠、核熱電廠、核供汽供熱廠等;核動力廠以外的其他反應堆如研究堆、實驗堆、臨界裝置等;核燃料生產、加工、貯存及後處理設施等。「核事故」是指核設施內的核燃料、放射性產物、廢料或運入運出核設施的核材料所發生的放射性、毒害性、爆炸性或其他危害性事故,或一系列事故。對於民用核設施發生事故致人損害的,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0條的規定,應由民用核設施的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