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央企條例

央企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11 05:28:31

㈠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暫行規定的規定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保障中央企業利益不受侵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中央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中央企業採取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
第三條 中央企業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中屬於國家秘密范圍的,必須依法按照國家秘密進行保護。
第四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中涉及知識產權內容的,按國家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
第五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實行依法規范、企業負責、預防為主、突出重點、便利工作、保障安全的方針。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實行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
第七條 各中央企業保密委員會是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工作機構,負責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落實上級保密機構、部門的工作要求,研究決定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相關事項。
各中央企業保密辦公室作為本企業保密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負責依法組織開展商業秘密保護教育培訓、保密檢查、保密技術防護和泄密事件查處等工作。
第八條 中央企業保密辦公室應當配備專職保密工作人員,負責商業秘密保護管理。
第九條 中央企業科技、法律、知識產權等業務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職責范圍內商業秘密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商業秘密的確定
第十條 中央企業依法確定本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主要包括:戰略規劃、管理方法、商業模式、改制上市、並購重組、產權交易、財務信息、投融資決策、產購銷策略、資源儲備、客戶信息、招投標事項等經營信息;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技術訣竅等技術信息。
第十一條 因國家秘密范圍調整,中央企業商業秘密需要變更為國家秘密的,必須依法定程序將其確定為國家秘密。
第十二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及其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由產生該事項的業務部門擬定,主管領導審批,保密辦公室備案。
第十三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根據泄露會使企業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害的程度,確定為核心商業秘密、普通商業秘密兩級,密級標注統一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第十四條 中央企業自行設定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可以預見時限的以年、月、日計,不可以預見時限的應當定為「長期」或者「公布前」。
第十五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和保密期限一經確定,應當在秘密載體上作出明顯標志。標志由權屬(單位規范簡稱或者標識等)、密級、保密期限三部分組成。
第十六條 中央企業根據工作需要嚴格確定商業秘密知悉范圍。知悉范圍應當限定到具體崗位和人員,並按照涉密程度實行分類管理。
第十七條 商業秘密需變更密級、保密期限、知悉范圍或者在保密期限內解密的,由業務部門擬定,主管領導審批,保密辦公室備案。保密期限已滿或者已公開的,自行解密。
第十八條 商業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變更後,應當在原標明位置的附近作出新標志,原標志以明顯方式廢除。保密期限內解密的,應當以能夠明顯識別的方式標明「解密」的字樣。
第四章 保護措施
第十九條 中央企業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應當含有保密條款。
中央企業與涉密人員簽訂的保密協議中,應當明確保密內容和范圍、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協議期限、違約責任。
中央企業應當根據涉密程度等與核心涉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協議中應當包含經濟補償條款。
第二十條 中央企業因工作需要向各級國家機關,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提供商業秘密資料,應當以適當方式向其明示保密義務。所提供涉密資料,由業務部門擬定,主管領導審批,保密辦公室備案。
第二十一條 中央企業涉及商業秘密的咨詢、談判、技術評審、成果鑒定、合作開發、技術轉讓、合資入股、外部審計、盡職調查、清產核資等活動,應當與相關方簽訂保密協議。
第二十二條 中央企業在涉及境內外發行證券、上市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過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商業秘密保密審查程序,規定相關部門、機構、人員的保密義務。
第二十三條 加強中央企業重點工程、重要談判、重大項目的商業秘密保護,建立保密工作先期進入機制,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應當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四條 對涉密崗位較多、涉密等級較高的部門(部位)及區域,應當確定為商業秘密保護要害部門(部位)或者涉密區域,加強防範與管理。
第二十五條 中央企業應當對商業秘密載體的製作、收發、傳遞、使用、保存、銷毀等過程實施控制,確保秘密載體安全。
第二十六條 中央企業應當加強涉及商業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通訊及辦公自動化等信息設施、設備的保密管理,保障商業秘密信息安全。
第二十七條 中央企業應當將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納入風險管理,制定泄密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增強風險防範能力。發現商業秘密載體被盜、遺失、失控等事件,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發生泄密事件要及時查處並報告國務院國資委保密委員會。
第二十八條 中央企業應當對侵犯本單位商業秘密的行為,依法主張權利,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第二十九條 中央企業應當保證用於商業秘密保密教育、培訓、檢查、獎勵及保密設施、設備購置等工作的經費。
第五章 獎勵與懲處
第三十條 中央企業在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中,對成績顯著或作出突出貢獻的部門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一條 中央企業發生商業秘密泄密事件,由本企業保密委員會負責組織有關部門認定責任,相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第三十二條 中央企業員工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商業秘密,情節較重或者給企業造成較大損失的,應當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中央企業應當結合企業實際,依據本規定製定本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實施辦法或者工作細則。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㈡ 什麼叫國企,什麼叫央企

  • 國有企業,是指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 中央企業(簡稱「央企」),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資料拓展】:

兩者區別:

1、央企屬於國企

國企是指全民國有制企業的簡稱,央企是中央直屬企業的簡稱。按照中國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中國的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因此央企一定是國企,但是國企不一定是央企。

2、上屬單位不同

央企與國企上屬單位不同,央企為國資委直接管理,部分央企負責人是有中組部任命。一般國有企業隸屬於地方政府管轄的,央企歸於中央其他部委管理。簡單說,地位不同,有如部長與市長之差別。

3、企業規模不同

央企多為規模超大的企業,看中國500強,上榜的國有企業,85%以上為央企,規模大,領導權利自然也大,員工福利應該也好。

4、未來發展不同

央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都會明確主業,基本上會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大有可為,而國企因為支持力度不一樣,可能發展的不會像央企快速。

5、經濟價值不同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目前,國有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約佔30%左右。而中央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㈢ 誰有「中央企業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全文謝謝

中國期貨交易管抄理暫行條例http://www.jrqhw.com/chdd/flfg/200602/20060226201510_113_2.html

由國資委主持、證監會參與起草的《中央企業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暫行條例》)已經醞釀成熟,即將下發給央企討論。

國資委正在積極制定的《中央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辦法》、《中央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辦法》、《中央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都將於近期出台,具體內容還未公布。
相關介紹:http://www.21cbh.com/shownews.asp?newsid=5568(需注冊)

㈣ 央企反對《工資條例》的具體內容

針對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版副主任蔡志洲表示,除了權讓收入分配更趨合理,此舉另一大意義在於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發放工資增加了,生產成本就會增加,這就逼迫企業必須向更有技術含量的領域轉型。」 現實中,為了削減人力成本,各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往往會成為一些企業為員工設定的標准工資。盡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該辦法規定,當出現「本單位利潤增長、本單位勞動生產率提高、當地政府工資指導線提高、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四種情況之一,都可以提出漲薪要求。

㈤ 央企反對《工資條例》的具體內容

先做一下自我認識,是要高風險高收益還是穩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種買股票型專基金,後一種買債券型屬或貨幣型基金。確定了基金種類後,選擇基金可以根據基金業績、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投資方向偏好、基金收費標准等來選擇。基金業績網上都有排名。
熊市之中,股指處於低點,這時候買新基金比較好,因為老基金可能有很多被套牢籌碼。

㈥ 國家對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有什麼要求和政策

推動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目標。2016年開始,在全國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含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必要的維修改造,達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平均水平,分戶設表、按戶收費,交由專業化企業或機構實行社會化管理,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二)工作要求。堅持政策引導與企業自主相結合,推進公共服務專業化運營,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國有企業不再承擔與主業發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務職能。國有企業不得在工資福利外對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進行補貼,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保障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原則上先完成移交,再維修改造,按照技術合理、經濟合算、運行可靠的要求,以維修為主、改造為輔,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優化整合。分離移交工作執行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的相關標准和政策,保證分離移交後設備設施符合基本標准、正常運行。
二、主要任務
(三)明確責任主體。分離移交工作的責任主體是企業,移交企業和接收單位要根據「三供一業」設備設施的現狀,共同協商維修改造標准及組織實施方案等事項,簽訂分離移交協議,明確雙方責任,確保工作有效銜接。
(四)規范審核程序。接收單位為國有企業或政府機構的,依據《財政部關於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有關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5〕62號)的規定,對分離移交涉及的資產實行無償劃轉,由企業集團公司審核批准,報主管財政部門、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五)嚴格移交程序。移交企業要做好移交資產清查、財務清理、審計評估、產權變更及登記等工作,並按照財企〔2005〕62號文件規定進行財務處理。多元股東的企業應當經該企業董事會或股東會同意後,按照持有股權的比例核減國有權益。
(六)明確財務規則。企業應按照《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准則》等財務會計有關規定進行財務處理和會計核算,並將賬務處理依據和方式作為重大財務事項報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備案。分離移交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造成的影響,應由中介機構出具專項鑒證意見,報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七)妥善安置人員。移交「三供一業」涉及的從業人員,原則上按照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標准接收安置,按照有關政策無法接收的人員由移交企業妥善安置。企業集團公司及移交企業要做好相關工作銜接,深入細致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確保企業正常運轉和職工隊伍穩定。
(八)探索移交途徑。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的物業管理可由國有物業管理公司接收,也可由當地政府指定有關單位接收,支持實力強、信譽好的國有物業管理公司跨地區接收移交企業的物業管理職能。已經進行過房改的職工家屬區,也可在當地政府指導下,由業主大會市場化選聘物業管理機構,或者實行業主自我管理。

㈦ 央企工作後參軍有何條例

目前沒有政策
甚至可能因為年齡原因不能當兵

熱點內容
鬱南法院 發布:2025-08-12 06:20:32 瀏覽:501
北京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 發布:2025-08-12 06:19:39 瀏覽:306
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性1000字論文 發布:2025-08-12 06:00:44 瀏覽:409
執行法官可怕投訴 發布:2025-08-12 05:59:17 瀏覽:89
慈溪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2 05:57:46 瀏覽:560
經濟法中許可設立制度 發布:2025-08-12 05:41:23 瀏覽:626
2016湖南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8-12 05:25:02 瀏覽:88
行政法好繁瑣 發布:2025-08-12 05:23:30 瀏覽:751
法院扣劃後 發布:2025-08-12 05:22:47 瀏覽:611
戶籍刑法 發布:2025-08-12 05:17:49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