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會計法規讀後感

會計法規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1 09:40:18

Ⅰ 求一篇1w左右字會計文章的讀後感,讀後感要求1000字。求好心人幫忙

縱觀我國史學大家,凡為世人稱道,而其著作能流芳百世者,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130卷,東漢班固的《漢書》24卷,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294卷,以及現代範文瀾主編的《中國通史》數卷,皆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史料翔實而豐富;立論深刻而公允。」我之所以要向讀者推薦郭道揚教授新著《會計史研究》(以下簡稱新著),就因為他以前所著《會計發展史綱》和《中國會計史稿》已經符合過去史學家治史的要求,因而使其聲名鵲起,奠立了他在我國會計史學界無可取代的權威地位。今年,這部新著是在過去著作的基礎上,又搜集了大量可貴、可信的史料,站在更高更廣的層次上,進一步揭示會計和會計這門科學在中國和在全世界,從史前時代、後石器時代到工業經濟社會,並展望知識經濟社會的前景,以全新的視角,更翔實、更全面並更深刻地研究了它們的發展及其規律。這不能不說是郭道揚同志在會計史研究領域內的一次新的突破,為我國會計史研究樹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新著的第一個特點是史料詳盡真實。以新著第一卷第一講「會計的起源」為例,為了證明史前時期計量、記錄行為的產生與發展,該書先後引用了人類社會劃期與考古發現時對比參考圖;非洲的「伊尚戈骨頭」上的刻符記事;我國西安半坡村人作刻的32種用於計量、記錄的刻劃符號(包括臨潼村人的黑陶刻劃);青海樂都柳灣人的彩繪圖符號;青海樂都柳灣人的數碼符號;古代芬蘭人的刻本記事憑證;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記事刻骨;摩棱人的刻木記事符號; 1826年以前英國財政部刻木示賬示意圖;以及古埃及十進位的形象數字元號,產生於文明古國的形形色色的數碼,共23幅圖文並茂的原始刻號等,它們不僅形象地說明人類是學會先用符號圖案表達應予計量和記錄的內容,而後才逐步地轉變為用文字和數字進行計量和記錄的方法。漫長的人類生活與生產實踐,形成了計量與記錄的思想和行為,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剩餘產品的產生,分工和交換成為必要,這才有了會計概念的萌芽。馬克思曾經考察過類似遠古的印度不同地區存在的不同公社,在公社中,盡管共同從事勞動並平等地分配產品,但由於已有剩餘產品,除有一個首領外,「已有一個記賬員,登記農業賬目,登記和記錄與此有關的一切事項」(《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6頁),馬克思雖然指出會計(記賬)的產生很古老,但他沒有也不可能進行更詳細的研究,因為《資本論》的主題是揭示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而在新著中,僅僅為了說明和論證會計的起源,以及會計命名的起源,就運用了大量的考古資料,其中圖片23幅,文字論述約11萬7千字,還有附註333條。這是一種什麼精神?是治史的嚴肅認真的精神,是我國歷代史官和史學家忠耿正直,堅持真實公允精神的繼承與發展。這里,我不禁要講一點與本文無關的題外話。最近在電視界,以歷史為題材的電視片目不暇接。以公認為好影片的《雍正王朝》來說,該片的編劇者有沒有用這種精神來形象地反映康熙末年和雍正一代的歷史真實?讓我們看下列事實。這部影片為雍正帝翻案是符合史實的。雍正帝確實是一個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的好皇帝。他雖然實行嚴刑峻法,但他既嚴以待臣民,也嚴以律己。他勤於政事,並不貪圖享受。他痛恨貪污,大力懲治腐敗。至於他對於與他爭奪帝位的政敵採取的鎮壓手段比較殘忍,因為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沒有仁慈可言!影片中的兩位主角———康熙帝(焦晃飾)與雍正帝(唐國強飾)表演都比較成功,也較為真實。我要說的乃是一位重要的配角。他在劇中十分顯眼,那就是張廷玉。他隨侍康熙帝左右,隨時草擬密旨,口「聖命」,似乎諸皇子對他都另眼相看。這符合史實嗎?張廷玉是已故大學士張英(張英是包括雍正帝在內的諸皇子的師傅)之子,當時只是吏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兼人事部的第二副部長)。他怎麼可能得到康熙帝如此的信任?事實是:康熙末年,由於諸皇子爭奪儲君日趨激烈,北京的政治氣氛十分緊張。漢人大臣一般都不敢明顯地捲入皇子的黨爭之中。因此,得到康熙帝信任的,主要是滿人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京師步軍統領(九門提督)隆科多(他是康熙帝妻舅,在康熙帝病危住暢春園期間,幾乎是他一人負責御前守衛。傳說雍正帝得以繼位,是他宣讀密詔的)。至於負責軍國大事的,則是大學士馬齊、松柱、白潢、王頊齡和尚書張鵬翮等(在此之前,則還有大學士王和李光地。康熙中葉,皇帝最親近的大臣則是索額圖、明珠、徐乾學、高士奇、王鴻緒等。),還有一些參予政務的皇子。此時,無論如何,接近皇帝的權臣,絕輪不到張廷玉侍郎。張廷玉之被重用,是在雍正帝即位之後。由於他是「先生之子」(這是雍正的話),就由吏部右侍郎躍升為禮部尚書,而後再升為大學士。與另一位提升很快的大學士蔣廷錫同為雍正帝的左右手。然而雍正帝最信任也還不是他們兩人,而是十三皇弟怡親王允祥,大學士朱軾(這里,不包括他寵信的地方官田文鏡和李衛,因兩人始終未入中樞、未參與處理全國政務)等。(以上可參閱蕭一山的《清代通史》,蕭著《永憲錄》,孟森的《明清史叢刊》下冊「清世宗入承大統紀實」和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下冊529~581頁等資料。特別是《永憲錄》,是乾隆初年揚州人蕭所著。他只寫康熙61年至雍正6年七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由於當時人記當時事,記述相當可靠詳細,研究清史者,無不器重這本珍貴的史料筆記)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寫到了清史和電視,目的在於說明:不論是以文字記述研究歷史,或是用電視形象地表現歷史,都必須把嚴肅地反映歷史真實作為首要任務。一切歷史(包括會計史、明清史)都是已成為過去的事實,而過去是確定性的,是有史書可查,有史料可以佐證的。既不需要猜測,更不能想當然!現在寫康熙末年和雍正13年的歷史,年代並不久遠,可查證的資料極多。僅故宮博物院就有大量尚未清理的清代檔案,雍正帝所披閱的奏章之多,之細,也是史學家公認的。作為歷史劇,無論如何,不應同什麼「戲說」之類的純娛樂劇混為一談!對比歷史劇《雍正王朝》的編劇者,郭道揚同志寫的《會計史研究》的第一個特點———佔有大量史料包括極難識別的考古資料,並力求真實可靠———就顯得更為難能可貴!新著的另一個特點是立論公允而深刻。這里,我先引用作者的一段話(第1卷第6頁):「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不僅在於揭示歷史的運行規律,而且在於讓人們認清這些規律,把握與遵循這些規律,以促進社會的發展或社會某一方面的發展。」會計史研究的目的,正是要揭示會計這一經濟信息系統,和這一緊跟社會經濟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應用科學是怎樣保存和繼承歷史的優點,克服其局限性,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作者所要研究的7個專題(7講),即會計史、審計史基本問題研究、特殊問題研究三大部分,無不站在公允的立場,以史實為依據,不偏不倚,深刻地揭示彼此聯系的不同會計歷史事件,深刻地從組織、法制(包括法規、制度和准則)、思想、理論和方法揭示其過程,並總結會計在不同社會、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家的發展規律。試以第2卷第6章為例,它從古代民間會計專職組織,近代公司財務會計組織的演進到現代企業財務會計組織建設,探求未來公司財務會計組織發展趨勢,總結了企業財務會計組織在其演進中,同市場經濟,特別是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相當實用的九條規律,這里既可表現作者佔有大量史料的長期不懈的努力,又可看出作者敏銳深刻而又公允地分析問題的功力!
我衷心祝賀郭道揚教授的新著《會計史研究》一、二卷寫得成功,更希望《會計史研究》中難度更大、力度更深的三、四兩卷早日問世!

Ⅱ 關於看了會計理論書的讀後感應該如何去寫

任何以回扣、折扣、信息費等形式出現的商業賄賂行為,都無法按照會計法律制度入賬,必然體現為不同形式的會計假賬。會計假賬是助長、掩蓋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礙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毒瘤」。解決會計假賬問題,不能僅僅局限於會計理論和工作本身,只有結合會計學、法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理論,用寬闊的視野進行分析,注重製度建設,才能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會計假賬是不符合會計契約真實完整義務而給守約方造成損失的法律關系狀態,由體制型假賬、客觀型假賬和主觀型假賬構成。治理體制型假賬,要消除會計信息所有權單位化、會計主體之間不平等、會計違約行為存在凈收益、會計契約誠信機制缺乏等原因。治理客觀性假賬,要解決會計法律博弈不足、會計職業機制缺乏、會計憑證控制錯位、績效評價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治理主觀性假賬,要消除會計契約無形化、會計法律約束乏力、單位負責人濫用權力等原因。

會計法律本質是經充分博弈達成的合意契約。治理會計假賬,要運用會計合意契約理論、會計法律博弈理論、會計耗散結構理論、會計信息產權理論,採取綜合配套的舉措:一是建立以追究假賬倫理責任為基礎、以追究假賬民事責任為主導、以追究假賬刑事責任為重心、以追究假賬行政責任為補充的反會計假賬責任體系;二是建立獨立的會計法院和會計檢察院,專門負責會計糾紛、會計假賬、會計犯罪的司法訴訟活動;三是建立獨立的會計審計院,專門負責會計法律制度的行政執法和會計假賬治理職能;四是要與其他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協同行動,制定會計假賬治理公約,強化跨國公司假賬治理,逐步構建公正公平、規范有序、客觀真實、防治假賬的會計信息法治秩序。

隨著電子化時代的到來,電子會計假賬也隨之出現。電子假賬比紙面化的會計假賬更難認定、鑒證、監控,對經濟社會和政治危害更大。這就迫切要求我們盡快建立以網路技術為基礎、以假賬認證為根據、以立法規制為主導、以司法治理為主線、以國際合作為支撐、以過程監控為重點、以行業自律為基礎的電子假賬治理和預防體系。

《會計假賬法律治理》一書,既揭示了會計假賬的本質和原因,又系統地提出了治理會計假賬的對策措施,對治理會計假賬和當前正在進行的反商業賄賂,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為我所的一位財務人員,我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嚴格按照有關財務規定認真操作,能夠進行事前審查、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

Ⅲ 會計學學習心得體會

上禮拜剛考試考掉。如果要考會計證那得等到11月末12月初了。考試要考三門,會計內基礎,財經法容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還有會計電算化。兩年時間有效,也就是兩年時間三門要全部通過才能拿到會計資格證也就是會計上崗證。

Ⅳ 學財務會計心得1200字

聽老會計給你談會計

其是我也上過大學,不是會計專業,最後不知怎麼的幹了會計,那陣子大學畢業生還挺受單位領導器重的。干不幾天就上崗了。

我是想說阿,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在學校都干嗎了,真的還不如中專生了。自98年擴招後,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這可能也不能怪他們。他們在學校可能也學不到什麼東西,現在的老師也不太清楚社會上需要知道什麼。

其它的我也不知道,我就說說會計這行,這行我也幹了幾年了,也見過些會計。為了本著為社會負責,為國家未來負責,為會計行業負責的態度,我在這里給大學生們講講會計。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講義+解析音頻

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一竅不通型,這些人在學校就可能上網,談戀愛了,等於啥也不知道。他倒挺謙虛,說我們在學校只是學了點皮毛,還想在實踐中學習雲雲。其實他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2、模稜兩可型,這類人才是啥都能說出一點來,你問他會計是干嗎的,他也能說出來,你問他帳怎麼記,他也能馬上說個差不離,可是,你讓他上崗後,你不久就會發現他正在那發呆,等你來告訴他呢

3、自視人才型。這類人才,大多是學校里學的較好的,可能在學校里也考了什麼注會的證什麼的。他可能會給你侃侃而談,什麼會計核算,什麼企業管理,什麼國際接軌什麼的,你讓他干,他也能上崗,可是,他出的錯都是致命的。而且他可能還認為自己有理。

4、基本素質型。這類人才,還是不錯的,他可能還不會一些基本技巧,但,你給他一講,他馬上明白,而且能觸類旁通,這種人是明白了會計的實質。屬於基本素質好,只需實踐的人。

我們現在的大部分會計,只是為了考證,混工作而已,這就導致了惡**循環,你考我也考,背了好多公式,條文,也不知道該往哪用。大學里也只管往腦子灌什麼科目,什麼報表,其實好多人出來還要重新學習。我現在就給大家簡單講講啥是會計。

會計這學科十分簡單,比搞科研,搞發明創造簡單多了,因為他是一項制度型的工作,就是人家給你規定好了規則,你按這個規則來干就行,違反這個規則就是錯的。而你的工作就是按照這個規則把公司的企業的經濟活動記下來。這有什麼神秘的啊。我們國家主要是會計環境不好,所以,你光懂這些個規則沒用,不像外國,把會計制度背過就能當個ACCA什麼的,在**肯定不行。你還得懂怎麼偷稅,怎麼作假,怎麼做人,這難度就大一點了。

所以,我給你說啊,現階段會計的工作就下面幾個,

1、就是記錄,你想辦法把你們公司的事記清楚點就行。有些會計,光想嘩眾取寵,把個帳搞的花里胡哨,一會這表,一會那表,其實就能唬唬外行。

2、再說高級一點的,會計除了記賬,還要給單位處理點事,比如,跑跑腿,認識認識工商稅務什麼的。吃吃喝喝都要會。什麼財務分析,報表管理,速動比率,杜邦分析什麼的都是扯淡。

3、再說更高級一點,除了記賬,跑腿以外,會計還要給公司融個資,談個判什麼的,一般公司都需要這個。你不信說你能融資,看有人要你沒。

4、再更更高級一點,就是給別人講課,像我這樣子,為國家培養會計。

先給大家講這些,改天再說你怎麼樣才能做到以上4點。

我主要給大家講講怎麼樣盡快成為一個國家,企業需要的會計,也利用這個論壇闡述一下我的觀點。為會計行業做一點貢獻。我也不太清楚我說的對不對,反正有好多人叫我老師,我有時候也偷偷應了。學會計xuekuaiji.com

我其實並不是反對大家學習考證什麼的,畢竟現在企業都很現實,沒證連讓你露個臉都不行。我是說,現在這個考試,辦證的風愈演愈烈,大家都說現在學校成了應試教育,教出來的學生都啥也幹不了,我看這會計界,也基本是這樣了,本來有個會計證就能上崗,現在非要個這師那師的,本來就跑跑銀行,非得是個注會。逼的大家閉門造車。已經和實際嚴重脫節了,社會需要這些證,但不能考了這證還沒工作吧。

我這里給大家講的不是怎麼考試,我給大家講講考完這證後,你要干嗎。怎麼樣上崗對得起你這證。

現在啊,就算你是個注會,高會什麼的,你運氣好,到個什麼壟斷行業干個會計,平均也就萬八千工資,運氣在好點,你混個財務總監什麼的,多給你點一年也就2,3十萬,運氣差的進個一般企業也就3,4千,最不濟的去個什麼會計師事務所,給人家抄底稿混個生活也成。可你要成為人才,成為國家的棟梁,企業的支柱,就不能簡單的混,其實,你不用考這證那證的,也能成功。只要你明白會計的本質,腦子清楚,你知道機會在哪就行。當然,你有個證更好,一方面你對會計條文熟悉一些,另一方面畢竟現在的企業都不太懂人才是啥樣,還是要看證的。

還有,現在的會計界,流行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把個基本的算術題搞的復雜的不行,尤其一些所謂的大公司,當然,老闆們也是裝裝樣子,但我們干會計的千萬別鑽到裡面,以為劃幾個EXCEL表,搞幾個公式,公司情況就分析出來了。當然了,有些財務總監什麼的愛搞個這些,要不他覺得自己沒價值。其實會計你要是光算算帳,寫寫分析什麼的,真沒價值,誰干都行。真的,你把公式套進去,一加減乘除不就出來了嗎。可據我觀察,好些人連這事都幹得挺復雜的。

不扯淡了,我主要要和大家說說我干這幾天會計的心得,真的,我想告訴大家,你想干會計這行,年薪拿個百八十萬的,根本不難,主要要理解會計。理解了,你按這路子來,就不是個普通人了。

既然都上了首頁了,那我得好好給大家講講,我主要是給大家講講這社會上的會計工作的現狀。給大家提示和分享,我是通過分析這會計現狀來啟迪大家,讓大家盡快實現會計路上的財務自由。當然,篇幅有限我也不可能說得那麼全面,還望大家提示,研討。

那位看官說了,你在這吹牛,不知道你年薪多少。你怎麼就能讓我們實現財務自由了。唉,我也記不清我年薪多少了,反正我一年得給國家上個幾百萬的稅。當然,干什麼工作可千萬不能以財富論高低,好多人渾身都是才華,只是運氣不好而已,還有,我理解的會計概念肯定也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我只是給大家講講我看到的,和我總結的。

不扯淡了,開始說了:我想哪說哪,也沒啥條理

一般你們這考完了這證那證,都會面臨職業的選擇,就拿注會來說吧,一般大概會有兩條路:1、去會計師事務所。2、去企事業單位

我先說說這第一條:你去了會計師事務所,一般會讓你抄抄工作底稿什麼的,這最辛苦了,一般給你個2,3千塊,去了四大,給你高點,有個6,7千,但一般被審單位,都會給你們管個飯,報個銷什麼的,這樣你這工資不會像企事業單位的會計,那麼快花完,還有,這會計師事務所,特辛苦,讓你去哪你就去哪,一住就10天半個月的,天天和數字,假帳打交道,沒點耐心不行,不過,一般事務所都會給你補貼,這樣你就能攢點外快。所以,現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一般會計師的收入平均在5000到8000(大城市),四大的收入在6000到12000左右,但四大都會把人當牲口使,你不信進去試試,當然,你要是有了簽字權後,情況可能會好一點,尤其是有了證券資格,但是,你這掙得雖然不是辛苦錢,你掙的可是風險錢,俗話說風險與利益同在,用這最恰當了,現在,國內這些個上市公司都是偷天換日,如假換包,但注冊會計師又有哪個出了保留意見的報告。你看吧,凡是給你們事務所高額的審計費的公司,都他媽的有陰謀,你簽不,不簽明年就換人,你看吧,一般事務所的老闆都會在利益和風險中權衡。最後,犧牲個別個會計而已。

當然,不全是這樣,我是給會計們講啊,你要是剛步入會計界,事務所是個選擇,你在這可以把這會計理論好好研究研究,知道會計制度是咋回事,但最重要的是你在這可以見很多公司,認識很多行業的會計。你可別傻呼呼的天天光抄底稿,成你們所老會計的犧牲品,你要把精力投在,研究這些個企業的內控制度,業務特點上,還有和這些企業的會計交上朋友,這些個才是你的財富。你在事務所鍍鍍金,最好四大,待個1年半載的,就要出去了,到企業里去幹了,把事務所留給老會計去吧。所以,在事務所,你們一定要努力偵查企業的精髓,學習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備後用。

關於事務所先扯這,我在這主要是要扯扯企業會計,我主要想通過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務事項,企業運營,包裝運作,幾個方面談談現在會計們的狀況。

接著上文說了:我在這必須闡述一下,我的觀點,我寫此文的目的是反映一下社會的會計現狀,探討一下財務技巧,還要以我之經驗表達一下我的會計職業觀,看對大家有用沒。我主要是表達客觀的事物。為照顧到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人,我把會計這事寫得簡單些,我這里不探討財務理論。也不是為了抨擊社會,畢竟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先主要說說我的會計觀,我覺得這很重要,其實我覺得這對每個干會計的都很重要,這是決定你在會計行業是否能出類拔萃的核心要素。現在社會在一種浮誇的作風下,有些人把會計看的很高深,比如什麼資本運作阿,什麼並購重組啊,搞得人都要仰視你什麼的,一些干過這事的會計為了說自己NB,把這事搞的偷偷摸摸的,而另一方面呢,會計在一些公司里地位又很低下,很多人認為會計不就是記個帳,算個數嗎,很多會計覺得幹了這行很苦,還沒公司銷售一半拿得多呢,而且這工作很枯燥。還有人覺得會計就是作假,其實這都是不對的,這就是因為他們沒理解會計,沒有建立正確的會計職業觀。下面我給你們講講我的理論:「相對會計論」

1、絕對不要以財富,職位論高低,其實我也知道不光會計這行業,其他的行業現在也一樣,都是看誰掙得錢多誰就厲害。這是絕對不對的,這也是現在社會浮誇的根源,會計界浮誇的根源---崇富心理。其實不管你拿多少錢,你不管是財務總監,還是出納,我知道你倆拿得錢不一樣多,可這不能影響你對會計理論的理解。我給你說啊,有家大型公司的財務總監就是老闆娘,他其實不懂一點會計但所有資金要從她那裡簽。這說明什麼,什麼也說明不了,你要拿她那麼多工資,直接當老闆娘就行。這就是很多**的會計的現狀,但話說回來,畢竟他還是需要懂會計的人嗎,你看,副總監就是別人了。

2、不要以公司大小論高低,尤其會計這行業,大公司,小公司都沒所謂,關鍵是你對會計本質理解了,其實讓你到哪干都行。這大,小公司並不能代表你的見識。我就不相信,你在超級大公司記一輩子三級帳,你就NB,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好多民營企業請來國際大公司的財務總監後老是水土不服,就是因為這些個財務總監光見過他們公司的帳,不能舉一反三。本質上還是不懂會計。會計這東西,有很大一部分還是要看見識,讓你干過了,你肯定都會。

3、平台很重要,會計主要是依託在公司經營上的一種工作(會計主體),雖然不以公司大,小論高低,但你所在的公司給你提供的空間和資源很重要,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行業的會計都干過,但你所在的這個公司的各個業務階段對你的會計工作經驗很重要。

4、會計相對論,這點很重要,是我會計理論的核心,也是我反偽學術會計的核心工具。我的意思是,在現在這個會計環境,及企業經營中,一切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學習的會計制度,法律條文都是絕對的,但在實踐中又都是相對的,我們所運用的會計准則,經營理念是絕對的,但在各個公司的經營中又是相對的,我的意思是,沒有絕對的會計,帳也沒有絕對的真假之分。沒有高深的會計,沒有高深的道德。只有不同的企業,不同操作而已。一句話:絕對的准則,相對的會計。這點我會在具體事務中加入討論。

5、做一個立體思維的會計,不能用平面思維來考慮會計工作,這樣你很多實務解釋不了,也解決不了。也就是說不能拘泥於會計規則。這里根本不存在

所以說啊,我個人認為啊,這會計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我這里也不分什麼會計財務了,都叫會計了)

1、核算型會計。這類會計的工作就是把公司的業務經營狀況算清楚,然後給老闆匯報。

2、管理型會計。這類會計是在核算業務的基礎上注重內控制度,提高經營效率。

3、公關型會計。這類會計注重公司對外聯絡,稅務,銀行什麼的。使公司少受損失。

4、運營型會計。主要負責產品項目和資金的調配,一般大型企業有

5、收入型會計。工作重點在於企業方向**的工作,比如融,投資,決策,產品開發什麼的,給公司直接創效益。

原來,我也認為這些會計一個級別比一個高,但我現在不這么認為了,其實,畢竟術業有專攻,大家不分彼此,你把一項弄精了就行。只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後幾種人,掙錢多而已,但這不能代表他們有多成功。掙錢多,運氣好,有人給機會而已。其實,這5種特點,你都具備了,那你肯定算懂點會計,能領導幾個人了,為企業做貢獻了。所以,我們作會計的要爭取這5個都會,這樣就能實現財務自由,還受人尊敬,也有人請你。

你看,我咋越扯越遠了,我是想給大家講點實在的。讓大家看看現在的會計都在幹啥。最主要是讓大家知道這5種會計都怎麼做到。這和我開始講的4點都基本是相通的。

先給大家講講會計核算,這其實就是會計的基本工作。我給大家說啊,我理解的會計核算的實質很簡單,就是把公司的經濟活動說清楚這就是核算,這還不夠,就是還要在不違反規則的基礎上說清楚,你光說清楚了但違反了規則,誰給你簽字啊,事務所的會計師只看你符合不符合會計准則,你清楚了,不符合他要求,肯定不行。其實,這也是現實中的矛盾,有很多東西實際上你要說清楚,就不符合規則了,這就需要大家用立體的思維來考慮會計.你想著辦法把事情用帳本說清楚就好。

這會計核算還有一個核心就是就是讓你以外的人看明白你的帳,越簡單越明白就越好,也讓人家審計能看明白,很多人剛做會計時就是本末倒置,故弄玄虛,把很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搞那麼一堆表一堆率來給人看,其實,只有自己明白,別人問他他還顯得高深的不行。這都是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老闆根本不需要你這樣的人,再復雜的業務其實別人都能懂,你別用會計語言一說大家都不懂了,做會計切忌搞神秘,搞學術。你明白了這2點,再會點科目,公式,就立馬能上崗。

Ⅳ 財務會計讀後感

[財務會計讀後感]財務會計讀後感財務會計讀後感
把2011年第六期《財務與會計》雜志大多數文章仔細讀了遍,有點感悟和大家聊聊,財務會計讀後感。
《研經品典 啟智取道-人物篇》是讀的非常細致的首篇文章,也讀的酣暢淋漓。其實這篇文章是在說會計人應該有的精神氣質,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如果沒有一定的高度是寫不出這樣功底深厚的文章,也難怪在網路流傳比較廣。只是,上層有了呼聲,基層是否有迴音呢?期待能讀到各界會計人對此的感悟。
《「三否定」決策模式》印象最深刻的是,董事長只有否定權沒有贊成權,這在一個企業的決策權分布上值得細細的琢磨,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創新。美中不足的是,通篇的理論,沒有一個完整的例子來配合說明。《關於政府審計人員勝任力的研究》應該說是一篇標準的研究論文,也是一篇程序化的寫作,主題換一下樣本換一下可以寫很多篇文章的,關鍵在於對數量經濟學的掌握。《信託公司聲譽風險的成因及管理策略》也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仍舊是沒有一個案例來支撐,就給人感覺不夠豐滿。
《基於財務視角的我國商業銀行戰略引資後果研究》是我喜歡的一篇文章,很有說服力,從這些案例的研究能夠給人清晰的脈絡,這是很不容易的。《討論與爭鳴》欄目的四篇文章內容能理解,就是讀的頭疼,需要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的推進,有半點的跟不上理解就容易出現偏差,一般來說遵循會計准則核算類的內容發揮空間都不是特別大,只能是深挖,讀後感《財務會計讀後感》。《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認定條件解析》一文,恰好剛在MPAcc學了相關的內容,讀起來很輕松的,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但是寫起來可以洋洋灑灑很多文字的,可以用專著來敘述,也可以一頁紙來談,看如何把握了。
《來稿擷萃》是我喜歡的欄目,每篇文章都有閃光點的地方,大都是來自實務中的思考,這樣的文章空話套話假話廢話是比較少的。個人喜歡的類型是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有些全篇的理論,都是要如何如何,成了單位內部的流程介紹了,要不就是萬能講話稿。以《淺析通貨膨脹下中小出版企業的財務管理對策》題目立意非常好,有行業有背景才有故事,面臨的困境說的很到位,但是解決方法就語焉不詳了,其所談到的措施肯定有效,但是有效的程度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佔大頭的這些業務的成本是剛性的。
《審計准則全球趨同的成就與挑戰》中,作者展示了全球的視野,其實應該是更多的篇幅以寫故事的形式寫出來的,單純幾頁的內容還是有些尷尬,意猶未荊《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政府會計問題》挺全面的,平時接觸不到這方面的內容就不好評判。《若干會計、稅務處理問題答疑》應該是深受基層會計喜歡的吧,每次看完都覺得自己掌握好多。
徵文欄目中的第二篇,《勤勉事干理好財》如果是記者去采訪寫出來的,就和雜志的風格一致了,現在看覺得別別扭扭的,人為加工的痕跡太明顯了;老劉寫的那篇真情告白,就比較朴實一些。
由於工作需要,個人平時接觸的論文比較多,總結了幾個方面,其一是寫的人的身份和內容相符,養豬場的寫養豬成本管理,而不是寫電力行業、運輸行業或整個會計行業的,一看就是假的;其二越細致越真實,尤其是寫自己身邊的業務,必須要寫套話(科學決策、科學領導)之類的,盡量減少篇幅;其三是有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問題都好說,都在那裡擺著,如何解決呢?總不能說問題是領導不重視,解決辦法是讓領導重視,但就是不說最關鍵最有價值的如何讓領導重視,這樣的就是廢話了。
我數了下篇幅,會計司解釋類或法規類的文章有20頁,占總篇幅的三成了,我在想這部分內容能否以增刊或者活頁的形式發行,這樣就成一個體系了,不佔用寶貴的雜志篇幅,可以刊登更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好文章。

熱點內容
工會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2 08:25:44 瀏覽:863
法律顧問黨員 發布:2025-08-12 08:17:46 瀏覽:607
法學的區別 發布:2025-08-12 08:17:11 瀏覽:483
村業余文藝宣傳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2 08:09:51 瀏覽:863
訴訟擔保函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2 08:09:44 瀏覽:668
免費企業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12 08:08:05 瀏覽:403
行政法通關 發布:2025-08-12 08:00:06 瀏覽:256
民事訴訟法有關被告 發布:2025-08-12 08:00:05 瀏覽:684
2017年513經濟法圖片 發布:2025-08-12 07:54:22 瀏覽:723
民法典新的婚姻政策 發布:2025-08-12 07:35:0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