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安監法規

安監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11 09:59:00

Ⅰ 安監局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的內容是什麼

國家的安全生產法及當地的安全生產條例,這個都是他們執法的依據。

Ⅱ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哪些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以下部: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國務院令第296號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5、《國務院令第302號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6、《國務院令第344號 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

7、《國務院令第397號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8、《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2)安監法規擴展閱讀

安全法制要求:

1、應加強國家立法標准和政策,變成強制性法規;

2、加強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准,規范行業標准。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

3、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

(1)「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為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2)「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為「以法治安」打好基礎。

(3)「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為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

(4)「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為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全生產

Ⅲ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內抄容包括:《安全生產襲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本書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和與礦山企業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緊密結合,以工學深度融合、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工作思路,提煉出礦山企業典型的事故案例,以這些案例的分析作為工作任務和載體,並圍繞這些工作任務和載體來介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及其應用,體現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教育特色,強調學與做的統一,注重實務。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全面,能夠給讀者的學習和工作帶來真正有效的幫助。本書既是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骨幹課程教材,也是對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等有實用價值的學慣用書。

Ⅳ 危化品企業安全法律法規

比較多,發幾個國家的,省市的就不發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主席令第七十號,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國家主席令第六十號,2001年10月27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家主席令第七十二號,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家主席令第六號,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家主席令第二十二號,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6、《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家主席令第六十五號,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8、《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
9、《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10、《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國務院令第397號)
11、《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90號)
13、《各類監控化學品名錄》(原化學工業部令第11號)
14、《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號)
15、《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號)
16、《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8號)
17、《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0號)
18、《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7號)
19、《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3號)
20、《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7號)
21、《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0號)
22、《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6號)
2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40號)
24、《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原國家經貿委令第35號)
25、《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原勞動部[1995]56號)
26、《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公安部令第6號)
27、《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4-2009)
28、《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國家質監局令第13號)
29、《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安監管危化字[2004]43號)
31、《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監總局公告,2003第1號)(2002版)
32、《劇毒化學品目錄》(國家安監總局公告,2003第2號)(2002版)
33、《高毒物品目錄》(衛法監發[2003]142號)
34、《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
35、《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公布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目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09]116號)
36、《非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許可辦法》(國家安監督總局令第5號)
37、《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財企[2006]478號)
38、《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6]369號)

Ⅳ 安全生產法規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生產法》共7章114條,具有豐富的內涵。其核心內容簡略歸納如下。
(1)三大目標《安全生產法》的第一條,開宗明義地確立了通過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措施,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需要實現如下基本的三大目標: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護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由此確立了安全(生產)所具有的保護生命安全的意義、保障財產安全的價值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功能。
(2)五方運行機制(五方結構) 在《安全生產法》的總則中,規定了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總體運行機制,包括如下五個方面:政府監管與指導(通過立法、執法、監管等手段);企業實施與保障(落實預防、應急救援和事後處理等措施);員工權益與自律(8項權益和3項義務);社會監督與參與(公民、工會、輿論和社區監督);中介支持與服務(通過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等方式)。
(3)兩結合監管體制《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管體制。這種體制是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各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公安消防、公安交通、煤礦監督、建築、交通運輸、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專項監管相結合的體制。其有關部門合理分工、相互協調,相應地表明了我國安全生產法的執法主體是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和相應的專門監管部門。
(4)七項基本法律制度《安全生產法》確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制度。分別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安全中介服務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
(5)四個責任對象《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對我國安全生產具有責任的各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政府責任方,即各級政府和對安全生產負有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責任方;從業人員責任方;中介機構責任方。
(6)三套對策體系 《安全生產法》指明了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的三大對策體系。①事前預防對策體系,即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三同時」、保證安全機構及專業人員落實安全投入、進行安全培訓、實行危險源管理、進行項目安全評價、推行安全設備管理、落實現場安全管理、嚴格交叉作業管理、實施高危作業安全管理、保證承包租賃安全管理、落實工傷保險等,同時加強政府監管、發動社會監督、推行中介技術支持等都是預防策略。②事中應急救援體系,要求政府建立行政區域的重大安全事故救援體系,制定社區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要求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危險源的預控,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③建立事後處理對策系統,包括推行嚴密的事故處理及嚴格的事故報告制度,實施事故後的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強化事故經濟處罰,明確事故刑事責任追究等。
(7)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六項責任 《安全生產法》特別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作了專門的確定。確定如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督促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並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時報告並如實反映生產安全事故。
(8)從業人員八大權利《安全生產法》明確的從業人員的八項權利是:①知情權,即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②建議權,即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③批評權、檢舉權、控告權,即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④拒絕權,即有權拒絕違章作業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⑤緊急避險權,即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⑥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⑦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⑧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9)從業人員的三項義務《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從業人員的三項義務:①自律遵規的義務,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②自覺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義務,要求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③危險報告義務,即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10)四種監督方式 《安全生產法》以法定的方式,明確規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多種監督方式。①工會民主監督,即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②社會輿論監督,即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單位有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③公眾舉報監督,即任何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者個人做出違反安全生產法規的行為時,均有權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或者舉報;④社區報告監督,即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其所在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時,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11)88種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政府、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和中介機構可能產生的88種違法行為。其中生產經營單位及負責人30種,政府監督部門及人員5種,中介機構1種,從業人員可能存在的違法行為有2種。
(12)十三種處罰方式《安全生產法》明確了相應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對政府監督管理人員有降級、撤職的行政處罰;對政府監督管理部門有責令改正、責令退還違法收取的費用的處罰;對中介機構有罰款、第三方損失連帶賠償、撤銷機構資格的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有責令限期改正、停產停業整頓、經濟罰款、責令停止建設、關閉企業、吊銷其有關證照、連帶賠償等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有行政處分、個人經濟罰款、限期不得擔任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降職、撤職、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等處罰;對從業人員有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的處罰。無論任何人,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Ⅵ 安監法律法規

安全生產來行業標准管理規定自
(2004年11月1日國家安監局 國家煤礦安監局令第14號公布 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全生產監督罰款管理暫行辦法
(2004年11月3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令第15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
(安監局令第30號 2010年5月24日公布 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安全管理規定
(安監總局令第43號 2012年1月17日公布 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實施辦法
(安監總局令第57號 2012年11月16日公布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Ⅶ 與安監和消防局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國務院令第296號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02號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44號 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7號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

Ⅷ 國家安監總局發令屬於法律法規嗎

抄國家安監總局發出的令,只襲能算是部門規章。
法律,是由全國人大討論決定並發布的,如《某某法》。法規則分成兩塊,一是地方性法規,由省或較大的市人大討論決定並發布實施的,如《某某省某某某某條例》;二是由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如《某某某某條例》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Ⅸ 《安全生產法》規定安監部門的職責包括以下哪些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責任主體(以下簡稱違法責任主體)是指實施了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予追究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和公民,主要有以下4種:

(1)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職權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同時,賦予了相應的安全生產事項行政審批的職責。如果由於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領導人及工作人員違反有關規定而導致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將依法追究其失職、瀆職和負有領導責任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 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有關主管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法》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明確了職責,還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考核作出了規定。如果他們違法,將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3)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從業人員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他們往往是各種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的第一知情者和直接受害者。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對安全生產至關重要。所以《安全生產法》在賦予他們必要的安全生產權利的同時,也設定了他們必須履行的安全生產義務。因而從業人員違反安全生產義務而導致生產安全事故,也將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4) 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及相關人員。《安全生產法》對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責作出了規定。如果從事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等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對其承擔的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事項出具虛假證明,視其情節輕重,將追究其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百度沈陽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2 10:57:49 瀏覽:996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2 10:57:43 瀏覽:905
初級經濟法競業限制 發布:2025-08-12 10:55:28 瀏覽:969
2013年司法考試商法真題 發布:2025-08-12 10:50:32 瀏覽:996
經濟法配股 發布:2025-08-12 10:42:07 瀏覽:484
徐州雲龍區司法行政 發布:2025-08-12 10:37:45 瀏覽:652
法學行政法就業方向 發布:2025-08-12 10:35:58 瀏覽:437
鄭州道德 發布:2025-08-12 10:34:34 瀏覽:554
保險合同法律效力變更例子 發布:2025-08-12 10:28:07 瀏覽:117
知乎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12 10:28:07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