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條例
『壹』 國家對養殖業有什麼規定
目前國家對復畜牧業主要有以下制優待政策:1、能繁母豬飼養補貼政策。2、能繁母豬保險政策。3、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4、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政策。5、生豬良種補貼政策。6、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7、沼氣建設補貼政策。8、奶牛良種補貼政策。9、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政策。
辦一個山羊養殖場,需到當地鄉鎮政府辦理用地手續,並到當地縣(區)畜牧獸醫行政部門申辦《動物防疫合格證》,存欄量達到100隻以上的,還需要到當地環保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如果辦種羊場,還需申辦《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目前尚未出台相關優惠政策。
『貳』 農村養殖法律法規
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於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 220號)
其中有規定:
(一) 申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企業或個人,無論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還是其他企業或個人,需經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向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提出規模化養殖項目申請,進行審核備案。
(二) 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申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經縣級畜牧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鄉(鎮)國土所要積極幫助協調用地選址,並到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用地備案手續。涉及佔用耕地的,要簽訂復耕保證書,原則上不收取保證金或押金;原址不能復耕的,要依法另行補充耕地。
(三) 其他企業或個人申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經縣級畜牧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縣(市)、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積極幫助協調用地選址,並到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用地備案手續。其中,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佔用耕地的,應簽訂復耕保證書,原址不能復耕的,要依法另行補充耕地;附屬設施用地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按照規定的批准許可權和要求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四) 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要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以出租、轉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切實維護好土地所有權人和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有關手續完備後,及時做好土地變更調查和登記工作。因建設確需佔用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的,應根據規劃布局和養殖企業或個人要求,重新相應落實新的養殖用地,依法保護養殖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叄』 中央有沒有規定不要叫養殖業的規定
中央大力提倡養殖業的,有些養殖業在你們本地區不適應是有可能的
『肆』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有沒有正式頒布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目前還處於徵求意見稿,並沒有正式頒布。
『伍』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了些啥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由環保部門負責。
近年來,畜牧業生產加快發展,對保障城專鄉居民「菜籃子」屬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養殖總量不斷上升,環境承載壓力增大,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為統籌推進畜牧業生產發展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禁養區劃定提出了明確要求。經商環保部,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積極配合做好禁養區劃定工作
各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配合環保部門,結合當地畜牧業發展實際和畜產品供給需要,對禁養區劃定方案提出合理建議,防止因禁養區的不當劃定對畜牧業生產造成嚴重沖擊,努力確保畜產品市場有效供給,處理好畜牧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二、及時了解並報送禁養區劃定情況
各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環保部門溝通配合,及時了解掌握本地區畜禽禁養區劃定進展情況。8月31日前,各省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將目前已完成禁養區劃定的縣(區、市)的禁養區面積、涉及的畜禽養殖場數量和養殖規模等情況匯總後報送農業部畜牧業司。
『陸』 2019年養殖業佔地新規定
生豬作為我國最大的抄農業品種,2016年出欄量約為6.85億頭,市場規模早已過萬億元。同時,作為世界上生豬出欄量最大的國家,我國佔到世界生豬出欄量比重的57.46%,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潛力巨大。
據《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在養殖環節,目前我國年出欄量30萬頭以上的企業超過20家,年出欄量5萬頭以上的企業達數百家。生豬養殖行業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一旦出現全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中小養殖戶在環保和行業的雙面夾擊下生存困難,生豬養殖行業或再次面臨市場「洗牌」。
未來養豬的生態化、專業化和規模化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機器設備、生產及養殖技術、投入資金等要求的不斷提高,養豬業已經成為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
『柒』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條例解讀1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解讀之一:以環境保護制度優化畜禽養殖產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金鑒明
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農村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對保障消費者「菜籃子」供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劃,更多地是自發地單純地面向市場需求自由發展,導致我國畜禽養殖業布局不合理、種養脫節,部分地區養殖總量超過環境容量,加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得不到有效處理並進入循環利用環節,導致環境污染。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表明,畜禽養殖業COD、總氮、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1268萬噸、106萬噸和16萬噸,分別佔全國總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別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數據顯示,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國污染物總排放量中的佔比有所上升。可見,畜禽養殖污染物減排已不容小覷,攸關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攸關國家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
畜禽養殖業環境問題也已經成為妨礙產業本身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糞便、屍體、廢水等廢棄物處置不當,將惡化生產環境,大量病原體、高濃度惡臭氣體、粉塵等,都將嚴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導致疫病,直接威脅生產安全,導致經濟損失。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頒布之前,我國還沒有國家層面上專門的農業環境保護類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由於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以及國家對化肥使用的補貼等政策,導致畜禽糞肥的應用受到限制,也直接導致了大量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資源的浪費,形成污染。
為此,條例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為指導,引領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走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和低碳農業的路子,採取全過程管理的思路,對產業的布局選址、環評審批、污染防治配套設施建設等前置環節做出了規定,對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利用途徑等環節做出了規定。將從根本上對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以環境保護促進產業優化和升級、促進實現畜禽養殖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