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包括哪些
A. 規章的制定主體有哪些
什麼是行政法規?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行政法規具有的特徵是:
1、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
2、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
3、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
4、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
制定行政法規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根據憲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2、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
什麼是行政規章?行政規章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行政規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法規,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行政規章的基本特點有:
1、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即有權制定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的機關;
2、行政規章的制定根據是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決定、命令的授權;
3、行政規章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4、行政規章具有法的屬性。
行政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和有權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定、實施細則、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在內容上,是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延伸和細化,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層次。根據憲法和法律,有權制定行政規章的行政機關有:(1)國務院各部、委;(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3)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4)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行政規章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參照依據。
B.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是什麼
地方復性法規的制定製主體
1、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2)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遵循憲法的規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的范圍內適用。
但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非經濟特區范圍內不能適用,如深圳的寶安區不屬於深圳經濟特區的范圍,因此經濟特區法規就不能在寶安區適用。
但由於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制定的許多法規涉及城市管理的事項,只在城市的部分區域實施,而不能在整個城市的區域內實施,不利於對整個城市的統一管理,同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目前已經具備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條件,因此,立法法賦予了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地方性法規制定權。
C. 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主體有
我認為選擇ACD
D. 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主體有哪些如何區分
不完整。197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專下簡屬稱《地方組織法》)時的條文未提及「較大的市」。1982年修改《地方組織法》時加入了「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分別在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擬訂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最後增加:「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據此,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了地方立法權。2000年實施的《立法法》對此進行了繼承,仍舊規定了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可見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兩者的區分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前者是人大及其常務委員制定,後者由地方政府制定。效力方面前者比後者大。
E. 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主體有哪些如何區分
不完整。197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下簡稱《地方組織法》)時的條文未提及「較大的市」。1982年修改《地方組織法》時加入了「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分別在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擬訂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最後增加:「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據此,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了地方立法權。2000年...提請省:「省、自治區、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197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下簡稱《地方組織法》)時的條文未提及「較大的市」。2000年實施的《立法法》對此進行了繼承,還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可以擬訂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制定。1982年修改《地方組織法》時加入了「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了地方立法權。據此,分別在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兩者的區分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直轄市以及省,仍舊規定了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權、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規章,作為第二款、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最後增加、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後者由地方政府制定。效力方面前者比後者大:「省;」,前者是人大及其常務委員制定。可見省不完整
F. 什麼是法律 法規 規章 部門規章 分別由什麼機關制定
1.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2.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4.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簡介:
1. 法規 : 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G. 下列選項中,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主體是
一般而言,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主體是省、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專
地方性法規屬,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當代中國,地方性法規是一種數量最大的法律淵源,包括一般地方性法規與特殊地方性法規。
H. 請問地方政府規章指的是什麼
制定機關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分為兩類。第一是盛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第二是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是指盛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的市,以及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制定許可權地方政府規章制定許可權有兩方面問題,一個是制定根據、一個是規定事項。制定根據是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盛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規定事項有兩項:
(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2)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制定程序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總起來說與部門規章的制定程序是大體一致的,主要根據都是立法法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以下只是討論這些特殊的地方。
1、立項方面,報請立項的可以是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者下級人民政府。
2、起草方面,組織起草的可以是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3、審查方面,地方政府規章與國務院部規章的審查程序基本一致。
4、決定和公布方面,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過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監督程序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地方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向國務院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處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或者違反其上位法的規定的,也可以由盛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研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