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徵用條例
❶ 1992年廣州市政府頒布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辦法(即92年1號令)
92年的已經廢除了。把有效的給你看看吧。祝你好運。
【發布單位】廣州市
【發布文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公告第17號
【發布日期】2003-09-26
【生效日期】2004-01-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文件來源】-----------
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2003年9月3日廣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03年9月26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批准)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本市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市市轄區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且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權分工,對本轄區內的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建設、公安、工商、文化、教育、民政、城管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辦法。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四條 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
遷。
申領城市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 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 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 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 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補償安置資金專用帳戶的存款證明;
(六) 產權自有、未設定抵押權的補償安置用房證明。
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的金額不得低於補償安置資金總額的百分之五十。該存款金額與補償安置用房價值之和不得低於補償安置資金總額。補償安置資金存款證明的金額達到補償安置資金總額的,可以不提供補償安置用房證明。
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總額的核定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條 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應當在三十日內按本辦法第四條所列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決定,並且書面說明理由。
第六條 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房屋拆遷公告在實施拆遷的區域內張貼,並且在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房屋拆遷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拆遷的目的和依據;
(二)拆遷的地點和范圍;
(三)拆遷期限;
(四)拆遷人、拆遷人委託的拆遷單位的名稱;
(五)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法律救濟途徑;
(六)索取拆遷相關資料的地點;
(七)其他應當公告的事項。
第七條 因城市規劃調整改變拆遷范圍的,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拆遷人。拆遷人應當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七日內,到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有關變更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手續。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變更後的拆遷范圍予以公告。
因城市規劃調整改變拆遷范圍給拆遷人或者被拆遷人造成損失的,政府應當給予補償。
第八條 具備法人資格並依本條規定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的單位,可以接受拆遷人委託,組織房屋拆遷。
申請房屋拆遷資格證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取得房屋拆遷員證的拆遷工作人員十名以上;
(二)取得中級以上職稱的建築工程技術人員二名以上。
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核發房屋拆遷資格證。
本條第二款所稱拆遷工作人員,是指受拆遷人或者拆遷人委託的拆遷單位指派,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協商拆遷補償安置等事宜的人員。
第九條 拆遷工作人員經考核合格後,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頒發房屋拆遷員證。
拆遷工作人員進行房屋拆遷工作時應當佩戴房屋拆遷員證;未佩戴房屋拆遷員證的,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有權拒絕與其協商。
第十條 房屋拆遷資格證自頒發之日起有效期為二年。有效期滿需要延長的,拆遷單位應當在有效期滿的二個月前,向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延期手續。逾期不申請的,房屋拆遷資格證自動失效。
第十一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應當依法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及價格金額;
(二)拆遷補償方式;
(三)搬遷期限;
(四)違約責任;
(五)當事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除前款所列內容外,還應當包括補償安置用房的權屬證明、有關規劃資料、價格金額、面積、地點、樓層、差價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等事項。
實行貨幣補償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除本條第一款所列內容外,還應當包括貨幣補償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
第十二條 拆遷人應當自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將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在房屋拆遷公告發布之日起至拆遷工作完畢止,拆遷范圍內房屋的結構和附屬設施的安全責任由拆遷人承擔,但因使用人、使用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原因和不可抗力引起的除外。
第十四條 拆遷期間,拆遷人應當保障尚未搬遷的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原有的供水、供電等基本生活條件。
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人的監督,切實保障被拆遷人的基本生活條件。
第十五條 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憑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向公安、郵政、電信、公用事業、教育等部門或者單位申請辦理戶口遷移、郵件傳遞、電話遷移、供水、供電以及轉學、轉托等手續,相關部門或者單位應當依法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是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的,由市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
第十七條 拆遷補償安置爭議經裁決後,被拆遷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並且拒絕受領補償款的,拆遷人可以到公證機構辦理提存公證。
第十八條 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拒絕搬遷的,由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向公證機構辦理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和拆遷補償款的提存公證。
第十九條 法律、法規對拆遷外國領事館房屋、軍事設施、華僑房屋、教堂、寺廟、文物古跡、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建築物等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執行。
第二十條 拆遷人應當將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存入金融機構的專用帳戶。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在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完成之前,不得挪作他用。
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補償安置資金使用的監督。
第二十一條 被拆遷人選擇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提供不同地段的兩處以上產權自有的補償安置用房供被拆遷人選擇,所提供的補償安置用房應當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准和本市規劃配套要求。
在拆遷補償安置完成前,拆遷人不得轉讓、抵押、租賃補償安置用房,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暫停辦理該房屋的相關手續。
第三章 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二十二條 房屋拆遷補償以房地產權證所列登記事項為依據。
房地產權證所列登記事項不明確或者與現狀不符的,被拆遷人應當自房屋拆遷公告發布之日起二個月內向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有關確認手續。
符合房地產權屬登記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確認條件的,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廣東省城鎮房地產權登記條例》規定的時限辦理有關確認手續。申辦事項需要以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為依據的,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查明後確認。
拆除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按重置成本結合成新予以補償。
第二十三條 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不作貨幣補償。
第二十四條 被拆遷房屋和補償安置用房的價格,由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協商確定。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協商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共同或者分別委託具備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共同委託不成或者對分別委託評估的結果有異議的,經拆遷當事人申請,可以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採用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補償安置的依據。
具備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
第二十五條 被拆遷房屋的貨幣補償金額,根據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本市歷史舊城區范圍內被拆遷住宅房屋的補償金額,按照房地產市場價格增加百分之二十確定。歷史舊城區范圍以附圖的標示為准。
被拆遷房屋補償金額達不到最低補償標準的,按照最低補償標准支付。最低補償標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條 拆遷執行政府規定租金標準的公有住宅房屋,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提供使用面積不少於被拆遷房屋使用面積,並且與被拆遷房屋價格相當的房屋給被拆遷人,產權調換的房屋仍由原承租人繼續承租;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安置用房的使用面積不少於被拆遷房屋的使用面積。
第二十七條 選擇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申請購買經濟適用房、租住廉租房,符合申請條件的,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優先安排。
第二十八條 拆遷用於公益事業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前款所稱公益事業是指科教、文化、衛生等社會公共福利性,非生產性、營利性的事業。
第二十九條 拆遷按照房改政策購買的房屋,被拆遷人可以按照住房制度改革有關規定購買公用分攤面積後再辦理拆遷補償安置相關手續。被拆遷人不購買公用分攤面積的,對被拆遷人按照原購房面積給予補償。
第三十條 在房屋拆遷公告規定的拆遷期限內,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房屋,可以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代管:
(一)產權不明晰的;
(二)所有人死亡並且尚無法確定繼承人的;
(三)所有人下落不明又無合法代理人的。
拆遷由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代管的房屋,拆遷人應當與代管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應當公證。被拆遷房屋應當依法辦理證據保全。
被代管房屋的所有人出現或者繼承人確定的,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產權調換的房屋或者貨幣補償款及其銀行利息返還該所有人或者繼承人。
第三十一條 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等相關費用。
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人提供的周轉用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差價。
實行貨幣補償或者實行產權調換,拆遷人需補房屋差價的,應當在被拆遷人搬遷前一次性支付補償款或者差價款。
由被拆遷人向拆遷人支付所調換房屋差價的,被拆遷人可以分期付款,首期付款不低於差價總額的百分之三十。
第三十三條 被拆遷房屋所在地塊依照規劃建設的住宅房屋,其面積大於或者等於原所在地塊被拆遷住宅房屋總面積的,被拆遷人可以選擇原址產權調換的補償形式。
被拆遷人選擇原址產權調換的,應當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明確。拆遷人應當自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新建房屋預售許可證之日起七日內告知被拆遷人;被拆遷人應當自收到拆遷人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與拆遷人就新建房屋簽訂產權調換協議。被拆遷人逾期不簽訂產權調換協議的,不保留原址產權調換的權利。
被拆遷人選擇原址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在被拆遷人搬遷前一次性支付被拆遷房屋的價款。
被拆遷人應當按照產權調換協議商定的期限、方式向拆遷人支付所調換房屋的價款。
第三十四條 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前向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交回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權證,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注銷。
實行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為被拆遷人辦理所調換房屋的產權登記手續。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給予辦理。
第四章 罰則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 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處罰。
第三十六條 拆遷人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提供虛假資料或者以其他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處罰。
第三十七條 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法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資格證、房屋拆遷員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
(二)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後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
(三)違法辦理有關拆遷房屋登記確認手續的;
(四)應當暫停辦理補償安置用房抵押、轉讓、買賣手續,而未暫停辦理的;
(五)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六)有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行為的。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八條 縣級市可參照本辦法實施。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6月10日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實施的《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附錄: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有關條款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並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五條 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三以下的罰款。
說明:本庫所有資料均來源於網路、報刊等公開媒體,本文僅供參考。如需引用,請以正式文件為准。
關於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報價 | 誠聘英才 | 法律公告 | 京ICP備05029464號
中國法院國際互聯網站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2002-2006 by 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❷ 請問廣州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實施細則(2011)
http://hi..com/%E8%AF%AD%E8%A8%80%E8%AF%85%E5%92%92%E5%B8%88/blog/item/d8549b8175a950a76d8119f3.html
我空間里復有,還有現在制實施細則還沒有出台的,出來的都是建議。
廣州現在有的是房屋徵收暫行辦法
如果你要看的話,我空間里有
❸ 違反(廣州城市規劃條例)第二十八條,該如何處理
第一,你自己也知道這塊地是的用途是綠地,在上面建工廠也就是違反了這塊地的內用地性質了,也容就是違反了規劃條例的,怎麼能說你是上當了呢?如果你買之前不先去了解一下這塊地的規劃問題,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城管罰你是沒有任何錯的,因為法規是這么規定的。
第二,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辦法是多樣的。如果這塊地位置比較偏僻,如郊區那些自然村的村內用地,不是國有土地的話,這個完全是一個你自己協調能力和做公關能力的問題了。肯定有辦法搞下來的,這要看你自己肯不肯去做工作了。不過,如果這塊地是屬於國有土地范圍的,那難度就高很多了,那些幫你搞定的人承受的風險是很高的,因為航拍或者衛星遙感圖一照下來,一查,遲早要給「喀嚓」掉的,現在查違法用地查得非常嚴。
❹ 請教關於廣州市征地拆遷補償的問題
廣州市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和拆遷房屋實施辦法
來源: 作者:
第一條 根據《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以下簡稱《國家條例》)和《廣東省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實施辦法》(以下簡稱《省實施辦法》),結合廣州市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凡在廣州市行政區域內,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市政設施,需要徵用土地和拆遷房屋,必須按照《國家條例》、《省實施辦法》和本實施辦法的規定辦理。
第三條 各項建設必須按照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遵循經濟合理的原則,統籌安排,節約用地。凡有荒地可以利用的,不得佔用耕地;有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佔用良田;不得用少征多或征而不用。
第四條 徵用土地的程序:
一、在廣州市市區、郊區、黃埔區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或使用國有土地,用地單位必須持經國家規定程序批準的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或上級主管機關的有關證明文件,向市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市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擬定用地位置、面積和范圍,並按征地審批許可權批准後,劃定用地范圍線,發給建設徵用土地許可證。由廣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征地工作機構組織用地單位、被征地拆遷單位(個人)和有關單位商訂征地拆遷補償和安置協議書,並發給土地使用證。
二、徵用廣州市屬各縣的土地,用地單位需持經國家規定程序批準的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或上級主管機關的有關證明文件,向縣人民政府申請,由縣人民政府管理征地工作機構組織用地單位、被征地拆遷單位(個人)和有關單位商訂征地拆遷補償和安置協議書,按征地審批許可權批准後,發給土地使用證。徵用各縣在廣州城市總體規劃控制范圍內的土地,應先徵得市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的同意。
三、城鎮成片開發用地,由負責統一開發的單位按本條第一項、第二項的規定辦理征地拆遷手續。
第五條 徵用土地,用地單位應付給被征地單位土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的標准和計算方法如下:
一、徵用廣州市郊區、黃埔區的水田、旱地、菜地、果園、魚塘、藕塘,按其年產值的六倍補償。
二、徵用廣州市屬各縣的水田、旱地、菜地、果園、魚塘、藕塘,按其年產值的四至六倍補償。
三、徵用有負擔公購糧任務或計稅的林地,參照當地耕地年產值的四倍補償。
四、徵用沒有負擔公購糧任務或未計稅的林地、開荒地,按其所耗工本費補償,工本費數額由被征地單位提出,經所在地區公所審核後報縣(區)人民政府批准。
五、年產值的計算方法是,根據統計年報算出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前三年該被征地的平均年產量,乘以國家規定的價格(包括征購價和超購價);國家沒有規定價格的農產品按當時當地主管部門規定的議購價格計算。
在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前連續三年無收益的土地,不予補償。
第六條 被徵用的土地上有農作物的,用地單位應付給被征地單位青苗補償費。短期作物,按其一造產值補償;多年生長、多年收成的花木、果樹等,按其種植期和生產期長短,補償一至四造產值。每造產值,按當地該品種正常年景下平均每造產量乘以國家規定的價格計算,屬征購、派購的產品按國家征派購定價計算。其它產品按當時當地主管部門規定的議購價格計算。
在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後搶種的作物,不予補償。
第七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農田排灌等設施,因國家建設施工被拆除或者受到破壞的,用地單位應不誤農時予以修復或重建;非生產所必需、且被征地單位也不要求修復或重建的,用地單位應給予合理補償。
在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後搶建的設施,不予補償。
第八條 徵用廣州市郊區石井、新□()、沙河、三元里、東圃、鶴洞和黃埔區大沙、南崗的菜地、魚塘、藕塘,除按規定補償外,還須向市蔬菜生產主管部門繳納新菜地、魚塘、藕塘開發建設基金,每畝金額為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九倍,專款專用。
國家新建、擴建公用道路、橋梁,需要徵用菜地、魚塘、藕塘的,減半繳納新菜地、魚塘、藕塘開發建設基金。
第九條 徵用耕地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用地單位應付給安置補助費。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農業人口(不包括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後遷入的人口)和耕地面積的比例及征地數量計算。
需要安置的每一個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被征耕地每畝年產值的二至三倍。但每畝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其年產值的十倍。個別特殊情況,每畝耕地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超過五人以上的,經廣州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可以適當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被征土地年產值的二十倍。
第十條 被征地單位領到的各種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中產權確屬個人的,其補償費應當付給本人,青苗補償費可作當年生產收入處理外,其餘都應用於發展農業生產或興辦工副業和服務業。以安置土地被徵用後的多餘勞動力,或作為對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得移作他用,有關領導機關和其他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佔用。
被征地單位按上述途徑仍安置不完的勞動力,在上級下達的征地農民招工計劃內如用地單位有招工指標,經廣州市勞動部門審核後報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央和省駐廣州市單位,仍須經省勞動部門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核定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中,按照招工制度和招工條件的規定,選招一部分農業勞動力,並相應核減被征地單位的安置補助費。
第十一條 被征地單位在計算其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時,應減除過去被征地已領取了安置補助費的農業人口,不得重復計算。
第十二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企業、事業等建設項目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村鎮建設用地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參照本實施辦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付給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十三條 徵用的土地,要相應核減被征地單位原負擔的糧食和農副業產品統購、派購任務,由所在地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辦理,報廣州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農業稅減免辦法,按省有關徵收農業稅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國家建設需要使用屬於國有的土地,按本實施辦法第四條規定的審批程序和許可權批准後使用。對於收回農民長期耕種的國有土地,可給予適當補助,補助費由用地單位按本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的土地補償費標準的百分之八十五付給;其它各項補償費和補助費按照本實施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對於收回建設單位征而未用借給農民耕種的土地,只付給青苗補償費。
第十五條 經批准徵用的土地,從發出建設徵用土地許可證之日起,閑置兩年又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延期使用的,即自行失效,分別由原批准徵用土地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收回,另行安排使用。原用地單位不得擅自處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對原用地單位按國家規定已支付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由新用地單位補回給原用地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 拆遷市區、城鎮居民住房時,應由用地單位新建或調撥房屋,妥善安置搬遷戶。凡拆遷用於建住宅的,對搬遷戶的住房原則上就地或就近安置。
安置搬遷戶的住房,參照搬遷戶的原住房面積和質量安排,但原每人居住面積在五平方米以下的,按每人五平方米居住面積安置,並適當照顧人口構成的情況。對從廣州市市區遷到郊區、縣城鎮的,安置的住房面積可增加百分之三十五至五十。
安置搬遷戶住房的人口,按常住戶口的實際居住人口計算,但有下列情況者,可以列入需要安置住房人口的計算范圍:
一、夫婦一方在外地工作的;
二、原屬該搬遷戶常住戶口,又是本戶的直系親屬,因服役、入學、入托已遷出的;
三、獨生子女已領取獨生子女證的按二個子女計算。
搬遷戶的搬家費用,由用地單位按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的規定發給。
第十七條 拆遷城鎮單位的公有房屋和有合法產權的私人房屋,其產權處理和產價補償,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拆除有合法產權的私人房屋,必須按市、縣人民政府核定的統一產價標准,合理評定,計算產價,由用地單位補償給業主。如業主要回房屋產權的,用地單位應補回建築面積和質量大體相等的房屋,補回房屋的產價,按市、縣人民政府核定的統一產價標准計算,由業主按百分之七十付給用地單位,雙方結算差價,多除少補。
要回房屋產權的業主,原有房屋屬出租的應繼續保留原租戶的租賃關系。並按照國務院發布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重新簽定租賃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二、拆除房地產管理部門和民政部門經營的房屋,用地單位應補回建築面積和質量大體相等的房屋,或補償原房屋的產價。
三、拆遷機關、部隊、學校、企業、事業、人民團體等單位自用的房屋,應由用地單位按建回原建築面積和質量大體相等的房屋所需投資、材料,撥給被拆遷單位自行重建;被拆遷單位自行重建確有困難的,由用地單位申請另征撥土地並負責遷建;被拆遷單位需要擴大建築面積,提高房屋質量,應自行上報審批機關批准,並自負增加的費用和材料。補回的房屋產權,歸被拆遷單位所有。
第十八條 搬遷戶臨時搬遷,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由搬遷戶所在單位解決臨時用房或搬遷戶自行投親靠友解決臨時用房的,由用地單位按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的規定發給補助費。屬搬遷戶所在單位解決臨時用房的,補助費的百分之八十交給所在單位,百分之二十發給搬遷戶。
二、搬遷戶由用地單位安置臨時居住的房屋,房租按民用公房租金標准七折計算;但居住臨時簡易搭建的房屋,可免交房租。
搬遷戶是自有自住私房業主的,不論臨時安置居住何種房屋,均免交房租。
三、搬遷戶在臨時居住期間的水電費用,一律自行負責交納。
第十九條 搬遷戶遷入新安置租賃的房屋,應從遷入之日起,按規定交納房租。
對私房業主自有自住房被徵用拆除後新安置租賃的房屋,其租金由徵用單位補貼百分之三十,期限七年。
第二十條 對拆遷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外籍華人有合法產權的私人房屋,應從嚴掌握,適當照顧。除國家建設項目、市政公共設施需要用地和城鎮規劃拆遷外,一般不要拆遷。凡拆遷其房屋,安置業主住房的地址、居住面積,應予以適當照顧。
第二十一條 拆遷宗教團體的教堂、寺廟、道觀及其所屬房屋,應徵得宗教主管部門同意,按國家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拆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用的房屋,其補償安置辦法,可參照本實施辦法第十七條第三項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 拆遷農村半工半農戶和農民自有自住的房屋,應按先建後拆的原則,由用地單位建回面積和質量大體相等的房屋,或付給資金、材料由業主自行遷建;拆除的房屋如有豬舍、圍牆、棚子等附屬建築物,用地單位應同時重建或付給重建的資金和材料。
第二十四條 拆遷原農業戶因土地被徵用後轉為非農業戶的房屋,其補償安置辦法,按本實施辦法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拆遷私人房屋,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發出通知。業主應在通知送達之日起一個月內(港澳同胞在三個月內,台灣同胞、海外華僑在六個月內)攜帶房屋所有權證(或其它有效證件)到當地管理征地工作機構協商辦理房屋拆遷手續;過期不辦的,由房地產管理部門根據不同情況作業主不在、無人受理或無主房處理,其被拆遷的房屋的補償款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無息代管。
第二十六條 在徵用的土地內,一切單位和個人違章建築的房屋及其他建築物,應按處理違章建築的有關規定辦理,不屬安置補償范圍。
第二十七條 因建設用地需要遷移的墳墓,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發出通告,並登報三天,通知墳主在一個月內(港澳同胞在三個月內,台灣同胞、海外華僑在六個月內)辦理遷墳手續,由用地單位付給遷墳費,過期無人辦理遷移的,由用地單位在城市規劃部門劃定的地點代為遷移深葬或火化。深葬的具體位置和火化的骨灰,由民政部門編號登記入冊和保存,骨灰保存期限按有關規定辦理。
對烈士墓、外國僑民墓、少數民族墓的遷移,按民政部門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 在徵用的土地內發現文物古跡或無主財物,用地單位和施工單位應負責保護,並報市、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處理。
第二十九條 自發出建設徵用土地許可證之日起,在徵用的土地和拆遷房屋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新建、拆建、改建和翻建地上地下的建築物;不準變更房屋租賃關系或改變房屋用途;不再辦理房屋調換和交易手續。公安機關要按規定嚴格控制入戶或分戶。
對拆遷范圍內的危房,在未拆除前,用地單位應採取安全措施。
被征地拆遷的單位和個人,應服從國家建設需要,主動配合,不得妨礙和阻撓征地拆遷工作。
第三十條 用地單位與被征地拆遷的單位、個人在征地拆遷工作中發生糾紛時,任何一方均可提請管理征地工作機構進行仲裁,管理征地工作機構應在一個月內作出裁決,當事人如有不服,可於收到裁決通知書後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管理征地工作機構或當事人提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第三十一條 對違反本實施辦法的,應視其情節,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凡未按本實施辦法的規定辦理報批手續的,或採取非法手段騙取批准徵用土地的,以及越權批准徵用土地的,征地協議一律無效。情節嚴重的,應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可以並處罰款。
二、挪用或佔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或在補償和安置上弄虛作假的,責令退賠;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可以並處罰款。
三、用地單位擅自提高各項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搬家費標準的,應予糾正,並視情節輕重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四、凡侵佔土地的,買賣、租賃或變相買賣、租賃土地的,違法轉讓土地的,一律追回土地,沒收其非法所得,並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如已在土地上建有建築物的,應予沒收或限期拆除。
五、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煽動群眾鬧事,毆打征地拆遷工作人員,阻撓國家建設,貪污、盜竊國家和集體財物,行賄、受賄,敲詐勒索,以及其它違法犯罪行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由有關部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理。
六、對個人罰款數額,最低為人民幣五十元,最高不超過本人六個月收入的總和,罰款由個人負責。
七、上列各項,行政處分由管理征地工作機構提出意見,報縣(區)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責令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機關決定和執行;經濟制裁由管理征地工作機構決定,並限期執行。當事人不服的,可在期滿前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管理征地工作機構提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第三十二條 本實施辦法公布以前已按國家有關規定簽訂的征地拆遷協議,仍照原協議執行。
第三十三條 本實施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2月17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廣州市基本建設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暫行辦法》即行廢止。
❺ 廣州市城市規劃條例的施行時間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1997年4月1日起施行。1986年12月16日廣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由市人民政府頒布的《廣州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❻ 關於廣州市土地徵收
您好:
根據您描述的事實,嘗試根據相關法律回答如下,供參考:
第一,你們需要根據相關規定,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廣州市城鎮房地產登記辦法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請房地產登記的,由權利人申請:
(一)以劃撥或者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初始登記;
(二)新建房屋的初始登記;
(三)繼承或者遺贈;
(四)經登記的房地產權終止;
(五)因人民政府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土地使用權爭議處理決定而取得房地產權利;
(六)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裁決或者調解而取得房地產權利;
你們屬於繼承。
一般需要提交下列證件:
繼承房屋提交要件:
(1) 房屋權屬證書(收原件);
(2) 繼承公證書(收原件);或法院判決書以及協助執行通知書 (收原件)、裁定書(收原件);
(3) 房屋分戶平面圖2份;
(4) 繼承人有效身份證件(出示原件,復印件);
(5) 其他所需要件。
你們可以至當地的房地產管理部門詳細咨詢需要提交的證件。
第二: 土地徵用和徵收是依據被拆遷人具有房屋所有權為依據的,補償也是這樣的,所以需要辦理繼承的變更登記。
《廣州市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和拆遷房屋實施辦法》本篇法規已被《廣州市土地管理規定》(發布日期:1995年1月13日 實施日期:1995年3月1日)廢止
現行的關於土地拆遷的主要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進行。
如果對你們所在地區進行拆遷,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拆遷人應當履行法定程序,與被拆遷人簽訂安置補償協議。
你們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獲得補償。
以上意見是根據您的描述和提問做出的簡單回答,是律師的個人觀點,供參考!
河南 鄭州 曹律師
❼ 廣州城中村拆遷補償標准如何賠償的啊~~
一般都是按照周邊房子市場價作為拆遷補償基準價,具體違章也要看性質,咨詢專業律師。
❽ 廣州的《房屋拆遷計劃和補償安置方案》詳細條例內容誰能提供
關於房屋拆遷管理及補償安置 問題的若干規定
(1995.7.19以穗國房字[1995]108號文頒發)
為解決我市房屋拆遷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完善拆遷行政管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廣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規定》、《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辦法》、 《廣東省拆遷城鎮華僑房屋規定》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拆遷管理及補償安置若干問題作如下規定:
一、關於對拆遷人採用拆遷形式(即自行拆遷或委託拆遷)的審查。拆遷人在申請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必須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向市拆遷主管機關申報拆遷形式。經審查,具備足夠拆遷人員,符合自行拆遷條件的,可以批准自行拆遷;否則,應採取委託拆遷形式。
獲准採用自行拆遷的拆遷人,不得改變拆遷形式實施委託拆遷。確因特殊情況,需改為委託拆遷的,經市拆遷主管機關審核後推薦拆遷單位。
獲准採用委託拆遷的拆遷人必須接受市拆遷主管機關的監督管理。凡地塊中拆遷戶數不足150戶(含工商業戶,下同)的,原則上可由拆遷人自行委託拆遷單位,但拆遷工期短、難度大的須由市拆遷主管機關推薦。凡地塊中拆遷戶數超過150戶的,必須由市拆遷主管機關推薦拆遷單位。上述兩種情況下的委託拆遷合同經市拆遷主管機關依法鑒證後方能生效。
拆遷形式及「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獲得批准後,我局方予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發布《房屋拆遷公告》。
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我局穗國房字(舛)24號文發布後地塊內的房屋拆遷形式問題尚未確定的,仍須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違反本規定擅自轉讓或變相轉讓拆遷任務的,房屋拆遷主管機關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1991年第12號《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管理規定》,對拆遷人或拆遷單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責令停止拆遷、吊銷拆遷許可證及拆遷單位資格證、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處罰。
二、關於永遷房的購建審批。市拆遷主管機關依法批准拆遷人以永遷安置形式實施房屋拆遷的,拆遷人在購建永遷安置房前,必須申報購建計劃。市拆遷主管機關根據永遷安置房的地理位置、生活配套、公益建設和產權來源等情況,作出批復。凡未申報或違反批復意見,擅自購建的房屋,不得用於永遷安置。
三、關於應採用的補償形式。依法應實行異地永遷安置的,被拆遷人應遷往市拆遷主管機關批准拆遷人購建的永遷安置房,雙方辦理產權調換。被拆遷人選擇以作價補償形式實行補償的,拆遷人應從其選擇。
以作價補償形式實施拆遷補償時,如拆遷人或被拆遷人一方選擇以房地產行政主管機關依法評估的價款實施補償的,可以其評定的價款補償。如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自願達成高於上述評估協議的,可以按協議價款補償。但市政公益項目應當評估價補償。
四、關於拆遷工商業用房的臨時過渡。如拆遷人按照經市拆遷主管機關核準的「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中述明的臨遷地點,要求實施臨時過渡而被拆遷人要求停業補償的,市拆遷主管機關應在再次核實臨遷點所處地理位置等實際情況後,作出處理決定。
五、關於拆遷安置中獨生子女身份的界定。獨生子女是指領取了《獨生子女優待證》、未婚且戶籍在拆遷地塊內或依法視為在地塊內的居民。
六、關於拆遷房改房的補償。凡採取產權調換形式補償的,由產權人與拆遷人簽訂補償協議,協議中應繼續記注原房改面積數(含永遷房的應遞增面積),並將辦理結果通知原售房單位。凡採取作價補償形式實施補償的,由產權人及原售房單位與拆遷人依法共同簽訂補償協議,作價補償款按房改有關政策規定分配。
實施產權調換時,超出原房改面積部分是用於安置房樓梯、走廊等共用面積分攤的,產權人應以每平方米300元 (指多層建築)或4叩元(指高層建築)的標准,向拆遷人計付價款。
被拆遷房屋中屬於原售房單位的樓梯、走廊等共同面積、設施,只能以作價補償形式,由拆遷人向原售房單位實施補償。
七、關於拆遷華僑房屋的補償安置。我市拆遷華僑房屋適用有關法規中「同期同一地段商品住宅價格」、「同期同一地段同類用途的商品價格」以及「同期同一地段住宅房屋商品價格」的評定職權,由市拆遷主管機關行使。
拆遷華僑房屋,用於住宅和商住建設的,應當就地或就近安置。用於其他用途的,可以採用異地永遷的補償安置辦法。
拆遷華僑房屋附屬設施包括天井、庭院、花園、餘地等,不再折算房屋面積實行產權調換,但應依法予以作價補償。
八、拆遷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的附屬設施包括天井、庭院、花園、餘地等,參照本規定第七項的有關精神處理。
九、關於超越回遷、永遷安置期限的行政處罰。拆遷入超越補償安置協議約定回遷或永遷安置期限的,市拆遷管理機關將依法對拆遷人作出行政處罰,直至取銷其拆遷資格。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廣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細則》中與本規定有抵觸的,依本規定執行。
❾ 政府徵收土地的補償標準是什麼
征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9)廣州徵用條例擴展閱讀:
補償費用具體項目:
1、土地補償費。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附著物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