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籃法規范
Ⅰ 籃球動作規范
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比賽過程中用到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傳球技術。雙手胸前傳專接球的特點是,速度快、屬力量高、准確性高,便於控制,容易和其他技術動作配合使用,因此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的基礎,在練習過程中要格外注意。 1、動作方法 雙手持球置於胸腹之間,兩肘自然彎曲於體側,身體成基本站立姿勢,兩眼平視傳球目標,傳球時後腳蹬地發力,身體重心遷移,兩臂前伸,兩手腕隨之旋內,拇指用力下壓,食指、中指用力撥球並將球傳出。球出手後兩手略外翻。 2、動作要點 持球動作要正確,站立姿勢正確,用力協調連貫,食指、中指撥球,手臂不要有其餘的附加動作,控制好重心。 3、練習方法 兩人相對站立,成基本站立姿勢,按動作要領進行胸前傳接球。 一人面對牆面站立,成基本站立姿勢,按動作要領做胸前傳接球。 行進間傳接球練習,常用四角傳球和三角傳球。 雙手胸前長傳球,兩人相距較遠,進行胸前傳接球練習。
Ⅱ 籃球比賽裁判規則
裁判員、記錄台人員和技術代表
4.1 裁判員應是一名主裁判員和一名副裁判員。他們應得到記錄台人員和技術代表(如到場)的協助。
此外,國際籃聯的適當部門如地區委員會或國家聯合會有權運用3人裁判制,即一名主裁判員,兩名副裁判員。
4.2 記錄台人員應是一名記錄員,一名助理記錄員,一名計時員和一名24秒計時員。
4.3 可有一名技術代表到場。他應坐在記錄員和計時員之間。
在比賽中他的職責主要是監督記錄台人員的工作,並協助主裁判員和副裁判員使比賽順利進行。
4.4 必須充分強調:擔任一場比賽的裁判員不得與比賽雙方的組織有任何方式的聯系。
4.5 裁判員、記錄台人員和技術代表要按照這些規則來指導比賽並無權同意改變這些規則。
4.6 裁判員的服裝應由灰色上衣、黑色長褲、黑色襪子和黑色籃球鞋組成。
4.7 對於國際籃聯主要的正式比賽,記錄台人員應著裝一致。
主裁判員:職責和權力
主裁判員應:
5.1 檢查和批准在比賽過程中使用的所有器材。
5.2 指定正式的比賽計時鍾、24秒鍾裝置、計秒錶並確認記錄台人員本人。
5.3 不允許任何隊員佩戴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
5.4 在中圈執行跳球開始每一節和決勝期的比賽。
5.5 當情況需要時有權停止比賽。
5.6 如果球隊在得到通知後拒絕比賽,或以其行動阻礙比賽的進行,有權判定該球隊棄權。
5.7 在第2節、第4節以及任一決勝期的比賽時間結束時,或在任何他認為有必要的時候,仔細地審查記錄表以認可比分。
5.8 每當有必要或裁判員的意見不一致時作出最終的決定。
5.9 有權對這些規則中未明確規定的事項作出決定。
裁判員:宣判的時間和地點
6.1 裁判員有權對不論發生在界線內或界線外包括記錄台、球隊席以及緊靠線後的區域所發生的對規則的違犯作出宣判。
6.2 裁判員應在預定的比賽開始時間前20分鍾到達球場,此時他們的權力應生效,當裁判員批准比賽結束時他們的權力結束。在比賽時間結束時,經主裁判員的認可和在記錄表上簽字終止了裁判員對比賽的管理以及他們和比賽的聯系。
6.3 如果在早於預定的比賽開始前20分鍾或在比賽時間結束和核查及在記錄表上簽字之間發生了運動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主裁判員必須在簽字之前在記錄表的反面記錄該事件,技術代表或主裁判員必須向競賽的組織者提交詳細的報告。
6.4 如果其中一隊提出抗議,技術代表或主裁判員應在比賽時間結束後的1小時內向競賽的組織者報告該事件。
6.5 如果在第4節或決勝期的比賽時間結束的大約同時或正好之前發生了犯規,作為執行罰球的結果需要有決勝期,那麼在比賽時間結束的信號響後至完成罰球前發生的所有犯規,應被看作是在比賽休息期間發生的並相應地予以處罰。
6.6 任一裁判員無權不顧或質問另一裁判員在本規則規定的各自職權范圍內所作的宣判
Ⅲ 籃球場上的規則以及所有的犯規詳解
1) 基本規則一:
1.比賽方法
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
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前、後半場,每半場各 20 分鍾,中場休息 10 分
鍾。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鍾,若 5 分鍾後比數
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鍾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2.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 3 分線內側投入可得 2 分;叄
分線外側投入可得 3 分,罰球投進得 1 分。
3.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擲界外球。
4.選手替換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5.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 5 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6.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腳踢球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3)跳球時的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入木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
2)基本規則二:
30秒鍾規則
---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30秒鍾內投籃出手(NBA比賽為24秒,全美大學體育聯合會比賽中為35秒).
10秒鍾規則
---球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10秒鍾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5秒鍾規則
---持球後,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鍾內出手(NBA規則中為10秒).
3秒鍾規則
---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侵人犯規
---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行為.
技術犯規
---隊員或教練員因表現惡劣而被判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取消比賽知識的犯規
---球員做出的不體現運動員精神的犯規動作,比如打人.發生此類情況後,球員應立即被罰出場外.
隊員5次犯規
---無論是侵人犯規,還是技術犯規,一名球員犯規共5次(NBA規定為6次)必須離開球場,不得再進行比賽.
違例
---既不屬於侵人犯規,也不屬於技術犯規的違反規則的行為.主要的違例行為是: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使球出界.
隊員出界
---球員帶球或球本身觸及界線或蚧線以外區域,即屬球出界.在球觸線或線外區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擾球
---投籃的球向籃下落時,雙方隊員都不得觸球.當球在球籃里的時候,防守隊員不得觸球.
被緊密盯防的選手
---被防守隊員緊密盯防的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傳球,運球或投籃,否則其隊將失去控球權(NBA規則中無此規定).
球回後場
---球隊如已將球從後場移至前場,該球隊球員便不能再將球移過中線,運回後場
Ⅳ 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需要進行密度水溫修正嗎
AC-5配合比設計屬於比粗、中、細粒式更小的砂粒式配合比,一般都用在行人道或跑道上。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就應該要多注意,這類型的配合比最好能選用3-5石屑(或碎石)或0-5石屑、砂、礦粉、改性瀝青(或彩色瀝青),做礦料級配的時候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這類型的配合比一般都會用到砂,如果是天然砂,用量不宜超過集料總量的20%,太多砂會導致流值過大,穩定度達不到要求,容易變形。如果有0-5的碎石或石屑,做密度的時候要注意,集料試驗規范中有明確說明,2.36mm以上的按粗集料測密度,一般是網籃法,2.36mm以下的按細集料方法去做,一般用表干試模那個去做。0-5的石屑到底按粗的還是細的去做,你自己要認真理解哦,我呢就是過2.36篩,以上按粗做,以下按細做,然後按篩分比例去確定所有集料的合成密度。你可以看看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指標,這類型配合比要求瀝青飽和度高,所以,當你做出來馬歇爾試件試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間隙率是否滿足,瀝青太多飽和度會超出范圍,流值穩定度也不會達到,空隙率也會偏低,瀝青太少,又達不到間隙率的最小要求,所以如果碰到這中情況,建議擴大瀝青含量范圍去做試驗。最大理論相對密度,當你採用改性瀝青的時候這個密度是需要通過計算得來的,所以你的各種材料的密度一定要嚴格控制,例如前面提到的0-5石屑中粗細密度。說到石屑細集料密度,當採用飽和面干試模去做密度的時候,百分八九十的人可能都沒注意一個細節,就是如何達到表干狀態,如果是砂,裝滿試模提起後塌落三分之一可認為是表干狀態,如果是石屑,這種情況要注意了,塌落三分之一並不是它真實的表干狀態,而應該是提起試模後出現坍塌,大概頂部出現尖角的狀態才是飽和面干狀態,這些在試驗方法後面的條文說明那裡是有提到過的。在攪拌瀝青、擊實試件、馬歇爾試驗等的溫度控制上,一定要認真控制,因為這類型的配合比設計受溫度影響很大,稍不留意就會有差錯。
Ⅳ 籃球的裁判、規則、場地、投球要領
比賽方法
比賽中籃球比賽規則規定隊伍一隊為五人,分為中鋒(C)、大前鋒(PF)、小前鋒(SF)、得分後衛(SG)、
控球後衛(PG)。候補球員最多七人,全隊一共最多為12人;但可依主辦單位而增加人數。全場比賽為40分鍾,每節10分鍾;每節中間休息5分鍾,中場休
息10分鍾。比賽結束兩隊比分相同則進入加時,加時時間為5分鍾,直至分出勝負為止。
進行方式
籃球比賽規則規定,比賽開始前,在中圈由主籃球裁判拋球,球到達它的最高點後兩隊跳球員在跳球區進行用手拍擊。比賽開始,開始讀秒。
進攻時間
雙方球員從中圈跳球後或從邊線發球後,籃球規則規定必須在24秒鍾之內嘗試投籃,至少在24秒之內投籃一次,否則發生24秒違例。違規是對於對方而言的,不只發球權會轉向對方,而且還會記一次犯規,當記到5次時就要被罰下場不能參加本場比賽!
得分種類
籃球經球員投入籃框經裁判認可後,就算得分有效。
3分:賽場上最大的分值,是在三分線外投進籃筐,則可得三分。腳跟,腳尖踩到3分線進的球視為2分球。
2分:3分線內側投籃命中可得2分。
1分:當執行罰球時,在罰球線投入命中得1分。
球員替換
球員替換需向記錄台清楚地請求替換,替換球員需在20秒內完成,替換隊員應停留在界線外,直到裁判員鳴哨、給出替換手勢和招呼他進入比賽場地。
犯規次數
①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NBA中為6次)。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
② 籃球比賽規則明文規定全隊犯規就是全部隊員個人犯規的累積,
在籃球比賽中每節比賽全隊犯規超過4次,加時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3次,要判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每節前10分鍾全隊犯規未滿4次,或加時賽前3分鍾全隊犯規未滿3次,允許該隊在最後兩分鍾內有一次全隊犯規不用加罰。
違例(違反籃球比賽規則)
主要的籃球違例(違反籃球比賽規則)行為有:跳球違例、擲球入界違例、球出界違例、兩次運球違例、攜帶球違例、帶球走步違例、3秒違例、5秒違例、8秒違例、24秒違例、球回後場違例、干擾球違例、罰球違例、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進入 籃球網路網 www.lanqiuwhy.com 了解更多籃球知識
Ⅵ 籃球防守規則
(一)如果一名防守隊員發生以下違例,應判給進攻的隊:
當球在罰球中出手時,得1分。
當球在2分投籃區域出手時,得2分。
當球在3分投籃區域出手時,得3分。
判給的得分就好像球已進進球籃一樣。
(二)如果防守隊員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發生干涉得分違例,應判給進攻隊得1分,隨後執行防守隊員技術犯規的罰則。
(三)合法防守位置:
當一名防守隊員:面對對手,並且雙腳著地時,他就占據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伸展到他(圓柱體)的上方。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防守控制球的隊員:當防守控制(正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四)判斷一起涉及持球隊員的撞人/阻擋情況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進側向或向後的,而不是朝向持球隊員前移的。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將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在上述任何情況中,應認為該接觸是由持球隊員造成的。
(五)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在對方隊員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6)網籃法規范擴展閱讀:
防守犯規:
判斷一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⒈.如果隊員通過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籃球動作)時構成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⒉.如果隊員努力去搶球發生過分地接觸(嚴重犯規),該接觸被認為是違反體育道德的。
⒊.拉、打或推不靠近球的的隊員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罰則:
一、要登記犯規隊員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二、要判給非犯規隊罰球再加一次球權。
三、判給的罰球次數要按下列規定:
⒈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未做投籃動作,則判給兩次罰球。
⒉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如投中,要判得分並再判給一次罰球。
⒊如果被犯規的隊員正在做投籃動作,投籃未得分,則根據投籃的地點判給兩次或三次罰球。
四、罰球過程中,所有其他隊員要位於罰球線延長部分玫3分投籃線的後面,直到罰球過程完畢。
五、罰球後,無論最後一次罰球成功與否,均由罰球隊的任一隊員在記錄台對面邊線的中點處擲界外球。
六、擲界外球隊員兩腳要分別站在中線延長線的兩側。有權將球傳給場上任何地方的隊員。
Ⅶ 簡述網籃法測定粗集料毛體積密度的操作方法
1、用標准篩篩分樣品,以除去細骨料。 對於較粗的粗骨料,可將粗骨料用75毫米的篩子過篩至2.36毫米至75毫米的骨料,或與75毫米或更小的粗碎屑混合。
用2.36mm標准篩篩分該材料,並通過四等分法或進料器法將其分為兩部分。 粗骨料用於瀝青路面,不同規格的骨料分別確定。 混合後,採集的每個骨料樣品應基本保持原始等級。 測量2.36mm至75mm的粗骨料時,在測試過程中應格外小心,並且不得丟失骨料。
2、用於測定收縮後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骨料質量應符合表T0304-1的要求。
3、將每個骨料樣品浸入水中並適當混合,小心地洗去骨料表面附著的灰塵和石粉,並反復漂洗直至水完全清澈。 在清潔過程中不得丟失聚集的顆粒。
(7)網籃法規范擴展閱讀
根據現行規范《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細集料含泥量試驗實施細則。儀器設備要求:
(1)電子稱:稱量1kg,感量不大於稱量的1g。
(2)烘箱:能控溫105℃±5℃。
(3)標准篩:孔徑為1.18mm、0.075mm的方孔篩各1隻;
(4)其他:筒、淺盤等。瀝青混合料中的細集料是指天然形成或經加工(軋碎、篩分)而成的粒徑小於2.36mm的天然砂、機制砂及石屑等集料。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應潔凈、無風化、無雜質,並有適當的顆粒組成。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瀝青路面中使用的細集料應採用優質的天然砂或機制砂,且與瀝青有良好的粘結能力。
Ⅷ 投籃的標准方式是什麼
姿勢: 一.持球, 1.手掌張開,用投籃手的手指和掌沿觸球,手心不觸球(切記~) 右手的食指要放在球的中間,手掌向右偏一點 2.左手在扶住球的左邊,左手大拇指與右手大拇指成「T「字型(沒必要像圖上那樣緊緊地靠在一起,可以適當地離開一些) 3.投籃時,將球舉起在頭的上方,兩只手要成一個倒」V「字型,以保證視線不被阻擋。投籃的右手可以適當向右偏,手肘也要適當向右偏。左手的手肘可以向左偏。 4.投籃時,要注意右手的手肘,手腕,肩與手要成3個90° 5.投籃時,兩腳腳尖要正對藍框,兩膝稍稍彎曲,手肘適度外展。 二.投籃方法 (因為是動態的東西,圖就沒有了~~~) 瞄籃 投籃時瞄籃點在哪裡?你的眼睛應注視籃圈的後沿部分。當看這一點時,就能投進網里。許多教練教隊員瞄籃圈前緣一點,那麼做,你不得不比瞄籃點投得更遠些。應該每次都投向瞄籃點,猶如神投手一樣 站位 不管是罰球還是跳投,你站位正確嗎?如果右手投籃,右腳應直接指向籃圈中央。罰球情況下應把右腳放在罰球線中點,稍前於左腳。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站位舒適。請記住,你要培養的是穩定性,而這來源於習慣,來源於感覺舒適和自然。 持球 持球要小心,用手指和掌根觸球,手掌心不得觸球。在球與手之間應有空隙,這樣才能感覺柔和。用指端控制住球,不要太緊。 膝 我提倡罰球時稍微屈膝即可。像其它投籃,膝關節必須保持穩定與一致。基本前提就是:投籃越簡單,動作就越小,獲得一致的穩定出手的機會就越好。 球出手與出手後手的跟隨動作 出手要柔和、流暢,不要猛然用力,否則會使球離手太快,這樣命中率就下降。要使球柔和人網,球應從指端出手,自然離開手指,如果球觸手掌,球就不能柔和地觸籃圈。 弧線 如果球觸籃圈後又彈回來,這告訴你投籃太平,即弧度不夠。弧度不夠使球不能柔和觸及籃圈。罰球時弧線的最高點應在籃圈上3——4英尺(約1米),投得越遠,弧線就相應高一點。 眼睛注視(球出手後) 眼睛是否跟隨球的飛行曲線?這是一個普遍的毛病。不要把眼睛集中於球的飛行——投手注視球飛行就容易在球出手前偏離目標,這樣就影響命中率。 球的旋轉 和弧度一樣,球的旋轉取決於球離籃圈的距離。罰球線左右的球,在到達籃圈前應旋轉一周到一周半。如果沒有適當的後旋,就會使球碰及籃圈後向外而不落進球網內。
Ⅸ 籃球規則的演變
2010年的規則要到世錦賽之後才會出版。今年的世錦賽所執行的規則在08年規則最版後附則中已經寫清楚權。這次變動比較大,限制區變成長方形,增加合理沖撞區,有3/4前場擲球入界。詳細的網路上不好找,只在書上有。如果需要可以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