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監督條例點名
⑴ 如何抓好黨內監督條例的貫徹落實
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好的制度不執行,就會形同虛設;好的制度執行不到位,就是一紙空文。中央紀委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將督促《條例》的執行與廉潔自律准則、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黨紀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銜接起來,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行紀律、強化責任追究,堅決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切實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一是強化日常監督。督促抓好《條例》的學習、教育和宣傳,提高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的自覺性。督促各級黨組織發揮巡視巡察、民主生活會、黨內談話、幹部考察考核、述責述廉、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領導幹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等黨內監督制度作用,全面掌握《條例》貫徹執行情況,堅決糾正不落實、落而不實的問題,尤其對整改情況要跟蹤督辦。在日常監督檢查中要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伸長耳朵、瞪大眼睛,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二是開展專項檢查。中央紀委將適時對《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督促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重點了解黨內監督中發現問題和線索辦理、整改落實、保障黨員權利的情況,看問題和線索有沒有如實記錄、集中管理,有沒有建立台賬、分類處置,有沒有及時核實並交相應部門處理,有沒有制定整改方案,對發現的問題有沒有做到條條整改、件件著落,存在不存在打擊報復監督者的情況,有沒有保障監督對象的合法權益。各級紀委也要組織開展相關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專項檢查後,要匯總有關情況,提出下一步開展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向黨中央報告。
三是嚴格執紀問責。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糾錯整改不力,對發現的問題該整改不整改、該查處不查處甚至隱瞞包庇的,要依照有關規定嚴肅執紀問責,靈活採取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約談函詢、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方式妥當處置。對在問題和線索處置中通風報信、泄露秘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尤其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既要追究直接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黨組織的責任。適時將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在黨內進行通報,選擇一些典型案例點名道姓向全社會曝光,釋放違紀必究、執紀必嚴的信號,形成有力震懾。
⑵ 如何確保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貫徹落實
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好的制度不執行,就會形同虛設;好的制度執行不到位,就是一紙空文。中央紀委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將督促《條例》的執行與廉潔自律准則、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黨紀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銜接起來,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行紀律、強化責任追究,堅決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切實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一是強化日常監督。督促抓好《條例》的學習、教育和宣傳,提高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的自覺性。督促各級黨組織發揮巡視巡察、民主生活會、黨內談話、幹部考察考核、述責述廉、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領導幹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等黨內監督制度作用,全面掌握《條例》貫徹執行情況,堅決糾正不落實、落而不實的問題,尤其對整改情況要跟蹤督辦。在日常監督檢查中要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伸長耳朵、瞪大眼睛,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二是開展專項檢查。中央紀委將適時對《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督促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重點了解黨內監督中發現問題和線索辦理、整改落實、保障黨員權利的情況,看問題和線索有沒有如實記錄、集中管理,有沒有建立台賬、分類處置,有沒有及時核實並交相應部門處理,有沒有制定整改方案,對發現的問題有沒有做到條條整改、件件著落,存在不存在打擊報復監督者的情況,有沒有保障監督對象的合法權益。各級紀委也要組織開展相關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專項檢查後,要匯總有關情況,提出下一步開展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向黨中央報告。
三是嚴格執紀問責。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糾錯整改不力,對發現的問題該整改不整改、該查處不查處甚至隱瞞包庇的,要依照有關規定嚴肅執紀問責,靈活採取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約談函詢、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方式妥當處置。對在問題和線索處置中通風報信、泄露秘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尤其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既要追究直接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黨組織的責任。適時將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在黨內進行通報,選擇一些典型案例點名道姓向全社會曝光,釋放違紀必究、執紀必嚴的信號,形成有力震懾。
(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⑶ 淺議如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作者:廣西公安邊防總隊欽州市邊防支隊司令部參謀長 王天宇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健全黨內生活、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取得了明顯的實效。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黨內批評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批評上級放「禮炮」、批評同級放「啞炮」、批評下級放「空炮」的現象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就嚴重削弱了黨組織的原則性和戰斗性,已成為影響黨的先進性建設的一個「瓶頸」,必須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一、進一步深化對開展黨內批評重要性的認識開展黨內批評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本質要求。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她具有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具有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巨大勇氣。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黨的歷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風、上世紀80年代初的整黨和當前正在進行的創建模範黨組織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講,都是通過廣泛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使我們黨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動黨的事業繼續前進。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需要我們積極開展黨內批評,通過積極的思想斗爭解決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保持黨的純潔,鞏固黨的團結。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及所處的地位決定的。黨內生活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內生活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和諧。開展黨內批評是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加強班子團結的重要保證。一個強有力的班子、一個幹事業的班子,必然是一個有凝聚力、團結統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團結統一來源於對共同事業的追求,來源於相互之間的肝膽相照,也來源於相互之間的及時提醒和真誠批評。任何一個班子都會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過積極正確的思想斗爭,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分歧,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團結。批評之所以能增進班子團結,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評是對同志政治上最大的關心和愛護。多數領導幹部對「難得是諍友」都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都希望周圍同志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特別是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及時提醒,即便批評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靜以後也會意識到批評者的良苦用心。這樣的批評,不僅不會傷害感情,而且會增進感情。開展黨內批評是共產黨員成長進步的內在要求。一個黨員幹部的成長進步,離不開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從主觀上講,需要有強烈的進取心,有自覺接受指點、提醒、批評的願望,有聽得進不同聲音、逆耳之言的胸懷。如果諱疾忌醫,拒絕批評,一觸即跳,一批就倒,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事實上,任何批評包括嚴厲的批評,並不會抹煞一個人的優點和成績,也不會影響其威信和形象。從客觀上講,需要有上級領導、周圍同志的關心、幫助和扶持,這種關心、幫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勵和寬容,又包括點撥、教誨和批評。那種認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發展進步最佳環境的認識,既不現實也很片面。二、准確把握開展黨內批評的根本要求批評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門難度很大的藝術,既要有良好的動機,又要有科學的方法。掌握正確開展黨內批評的方式方法,必須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黨內批評的根本要求。注重批評的政治性。正確開展黨內批評必須注重批評的政治性。毛澤東同志指出:「批評的主要任務,是指出政治上的錯誤和組織上的錯誤。至於個人缺點,如果不是與政治的和組織的錯誤有聯系,則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們無所措手足。而且這種批評一發展,黨內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點方面,人人變成了謹小慎微的君子,就會忘記黨的政治任務,這是很大的危險。」這就要求我們,開展黨內批評要重點圍繞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握部隊建設方向、遵守各項紀律規定以及事關部隊建設全局等方面的問題來進行,防止捨本逐末,糾纏細枝末節,使批評陷於庸俗化。注重批評的針對性。批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批評缺乏針對性和尖銳性,不能觸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評的意義。現在,有些同志在開展批評時缺乏針對性和尖銳性,往往用「有的」、「有時」來代替具體對象,對批評的問題也是反復打磨,結果把批評的對象虛化了,把批評的問題空泛化了,使批評無關痛癢,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因此,強調開展批評要一針見血,見人見事,該點名的點名,對問題嚴重的要猛擊一掌。三、努力營造開展黨內批評的良好環境要使黨內批評真正開展起來並長期堅持下去,既要提高認識,又要加強環境建設,營造濃厚氛圍,為開展黨內批評創造有利的客觀條件。建立和完善制約機制。好的機制具有很強的約束、規范、保證和導向功能。加強制度機制建設,採取有效措施落實制度機制,增強對批評的硬約束,對開展黨內批評具有重要的意義。《黨章》和《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文件對如何開展黨內批評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例如開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之間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之間開展積極的思想交鋒等。但在有些單位,這些制度規定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敦促和保證這些制度的落實。對那些制度落實得不夠好、質量不夠高的,要限期整改。突出領導幹部的帶頭作用。領導幹部必須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是一個單位、一個班子批評與自我批評能否開展起來的關鍵。一些單位黨內批評開展得不好,關鍵是領導沒有很好地帶頭。作為領導幹部特別是書記、副書記,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要勇於自我解剖,對班子和部隊建設存在的問題要勇於承擔責任,對班子成員的問題要勇於開展思想斗爭,對上級存在的問題要勇於直言相諫,充分體現原則性和戰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虛心接受批評的雅量,以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傾聽批評意見,即使別人批評錯了,也應充分聽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用什麼樣的人,實際上就是倡導什麼樣的風氣。要在黨內形成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良好風氣,極為重要的一條是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一個黨員幹部的原則性強不強,是其黨性和先進性強不強的重要標志。對於敢於開展批評、勇於抵制歪風邪氣、在原則性問題上不怕得罪人的幹部,要給予支持、鼓勵、保護和重用。對那些奉行好人主義、充當「和事佬」甚至見風使舵、八面玲瓏的幹部,要進行嚴肅批評,決不能重用。特別是選配正副書記,尤其要選那些原則性強的幹部,既要看是否老練穩健,又要看原則性強不強;既要看能不能團結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評人,為積極開展黨內批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⑷ 學校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專題教育活動中領導怎麼分工
最近,「講規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高頻詞,緣於不久前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他在講話中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並第一次對什麼是黨的規矩作了深刻闡釋。
反腐向縱深發展,黨風政風出現令人欣喜的變化,他在此時耳提面命,對黨員幹部重提紀律與規矩,有何深層次的用意?今天正哥哥試著為您解讀一番。
黨的規矩有哪些?
「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非執行不可,孫行者頭上套的箍是金的,的紀律是鐵的,比孫行者的金箍還厲害,還硬。」這是1942年整風運動開始後,毛主席對於紀律問題的強調。
翻閱黨的歷史,可以發現,黨正是靠著紀律和規矩一路走來。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自成立以來,我們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中國章程》《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都對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紀律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這是立規矩的地方。」2013年7月,他在西柏坡面對當年毛主席提議的「六條規矩」時發出感嘆。今天,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面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執政大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紀律和規矩如何界定?中央黨校黨史研究部主任謝春濤認為,「紀律是規矩,有些規矩也是紀律,但是規矩的范圍更廣一些。」他舉了個「栗子」:「比如,選人用人上,黨歷來堅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備,不搞小圈子,不拉票賄選,這是從革命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優良傳統,但並沒有明文規定,這就是一種規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光斌試著給「規矩」作了個總括:「在黨的奮斗史中,逐漸形成並傳承下來許多優良的精神和好的傳統,如對黨忠誠、實事求是、群眾路線,這些都可算作規矩。」
專家表示,他如此強調紀律和規矩,體現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
不講規矩早晚出事
1月21日,中紀委研究室理論研究處處長蘇靜做客中紀委談到「守紀律、講規矩」問題時表示,「在黨內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這是紀律所明令禁止的,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有些幹部聚在一起搞同鄉會、同學會,黃埔一二三期這么論,看似漫無目的,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結交情誼,將來好相互提攜。這就不合規矩了。」
守紀律、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現實中,有些黨員、幹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對其自身、對黨組織、對群眾都造成了傷害。
中央多次強調,我們黨決不容忍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然而,總有人將警告當耳旁風,有的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有的找靠山、架「天線」,甚至演化成宗派主義、山頭主義……不信奉黨的紀律和規矩,卻推崇「潛規則」那一套,甚至有的幹部之間形成了人身依附關系。近段時間以來,山西「塌方式腐敗」、中石油腐敗窩案、發改委「審批崩塌式腐敗」等大要案,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守紀律、不講規矩行徑結出的「惡果」。
「忠誠應是講規矩的第一要義。」楊光斌分析,「而搞圈子、搞山頭這樣的非組織活動,就是對黨不忠誠的典型表現。」
艱苦奮斗是黨的優良作風,也是全體黨員理應遵守的政治規矩。然而,有的幹部經不住誘惑,不守紀律不講規矩,最終走向腐敗歧途。從「多次出入私人會所」的萬慶良,到「與他人通姦」的申維辰、金道銘,再到「道德敗壞」的陳柏槐、郭永祥、倪發科、季建業等,這些違反紀律、壞了規矩的落馬高官,哪一個不是把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拋諸腦後?
講規矩不只對自己,幹部還要管好親屬子女,不能讓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貪腐的「上陣父子兵」,就是典型的違紀違規行為。十八大以來,在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巡視反饋情況中,領導幹部親屬子女經商辦謀取不法利益成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
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一些潛規則已經侵入黨內,有些還頗有市場。有的人在思想政治上信奉「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兩個嘴巴說話,兩張面孔做人」;在組織生活中信奉「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在執行政策時信奉「遇到黃燈跑過去,遇到紅燈繞過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領導點頭」;在人際交往裡信奉「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這些潛規則踐踏黨的紀律,破壞黨的規矩,成為腐蝕黨員和幹部、敗壞黨的風氣的沉痾。
「沒有人天生腐敗,都是從小問題慢慢演變成大問題的。」謝春濤說,「實際上,守紀律、講規矩既是對黨員、幹部的要求,也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
怎麼做到「講規矩」?
作為黨員、幹部,如何守紀律、講規矩?
他指出的「五個必須」,就是最好的「羅盤」。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作為組織,如何抓紀律、立規矩?
他亦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各級黨委要加強監督檢查,對不守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截至2014年12月,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77606起,處理人,給予黨政紀處分31338人。「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督制約,加強執紀監督力度,這是強化黨員、幹部規矩意識最好的方法。」謝春濤表示,對於違反八項規定問題人員點名道姓曝光,有利於黨員、幹部將「規矩」二字烙在心裡。
楊光斌認為,除了鐵面執紀,還應加強規矩意識的宣傳教育,「法律是最低要求,黨紀嚴於國法,更廣義的就是規矩。當前,亟須涵養規矩文化,提升黨員、幹部對政治規矩的認同度,促其自覺遵守。」
⑸ 黨內監督條例規定,對什麼應當點名道姓通報
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開除黨籍的,嚴重失職失責被問責的,以及發生在群眾身邊、影響惡劣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應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三十三條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開除黨籍的,嚴重失職失責被問責的,以及發生在群眾身邊、影響惡劣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應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
(5)黨內監督條例點名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二十六條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加強對所轄范圍內黨組織和領導幹部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承擔下列具體任務:
(一)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委員、黨的工作部門和直接領導的黨組織、黨的領導幹部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
(二)落實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執紀審查工作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執紀審查情況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向上級紀委報告,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
(三)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紀委發現同級黨委主要領導幹部的問題,可以直接向上級紀委報告;下級紀委至少每半年向上級紀委報告1次工作,每年向上級紀委進行述職。
⑹ 學校領導應遵守的紀律與規矩有哪些
最近,「講規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高頻詞,緣於不久前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他在講話中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並第一次對什麼是黨的規矩作了深刻闡釋。
反腐向縱深發展,黨風政風出現令人欣喜的變化,他在此時耳提面命,對黨員幹部重提紀律與規矩,有何深層次的用意?今天正哥哥試著為您解讀一番。
黨的規矩有哪些?
「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非執行不可,孫行者頭上套的箍是金的,共產黨的紀律是鐵的,比孫行者的金箍還厲害,還硬。」這是1942年整風運動開始後,毛主席對於紀律問題的強調。
翻閱黨的歷史,可以發現,黨正是靠著紀律和規矩一路走來。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自成立以來,我們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中國共產黨章程》《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都對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紀律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這是立規矩的地方。」2013年7月,他在西柏坡面對當年毛主席提議的「六條規矩」時發出感嘆。今天,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面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執政大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紀律和規矩如何界定?中央黨校黨史研究部主任謝春濤認為,「紀律是規矩,有些規矩也是紀律,但是規矩的范圍更廣一些。」他舉了個「栗子」:「比如,選人用人上,黨歷來堅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備,不搞小圈子,不拉票賄選,這是從革命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優良傳統,但並沒有明文規定,這就是一種規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光斌試著給「規矩」作了個總括:「在黨的奮斗史中,逐漸形成並傳承下來許多優良的精神和好的傳統,如對黨忠誠、實事求是、群眾路線,這些都可算作規矩。」
專家表示,他如此強調紀律和規矩,體現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
不講規矩早晚出事
1月21日,中紀委研究室理論研究處處長蘇靜做客中紀委官網談到「守紀律、講規矩」問題時表示,「在黨內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這是紀律所明令禁止的,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有些幹部聚在一起搞同鄉會、同學會,黃埔一二三期這么論,看似漫無目的,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結交情誼,將來好相互提攜。這就不合規矩了。」
守紀律、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現實中,有些黨員、幹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對其自身、對黨組織、對群眾都造成了傷害。
中央多次強調,我們黨決不容忍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然而,總有人將警告當耳旁風,有的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有的找靠山、架「天線」,甚至演化成宗派主義、山頭主義……不信奉黨的紀律和規矩,卻推崇「潛規則」那一套,甚至有的幹部之間形成了人身依附關系。近段時間以來,山西「塌方式腐敗」、中石油腐敗窩案、發改委「審批崩塌式腐敗」等大要案,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守紀律、不講規矩行徑結出的「惡果」。
「忠誠應是講規矩的第一要義。」楊光斌分析,「而搞圈子、搞山頭這樣的非組織活動,就是對黨不忠誠的典型表現。」
艱苦奮斗是黨的優良作風,也是全體黨員理應遵守的政治規矩。然而,有的幹部經不住誘惑,不守紀律不講規矩,最終走向腐敗歧途。從「多次出入私人會所」的萬慶良,到「與他人通姦」的申維辰、金道銘,再到「道德敗壞」的陳柏槐、郭永祥、倪發科、季建業等,這些違反紀律、壞了規矩的落馬高官,哪一個不是把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拋諸腦後?
講規矩不只對自己,幹部還要管好親屬子女,不能讓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貪腐的「上陣父子兵」,就是典型的違紀違規行為。十八大以來,在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巡視反饋情況中,領導幹部親屬子女經商辦企業謀取不法利益成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
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一些潛規則已經侵入黨內,有些還頗有市場。有的人在思想政治上信奉「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兩個嘴巴說話,兩張面孔做人」;在組織生活中信奉「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在執行政策時信奉「遇到黃燈跑過去,遇到紅燈繞過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領導點頭」;在人際交往裡信奉「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這些潛規則踐踏黨的紀律,破壞黨的規矩,成為腐蝕黨員和幹部、敗壞黨的風氣的沉痾毒瘤。
「沒有人天生腐敗,都是從小問題慢慢演變成大問題的。」謝春濤說,「實際上,守紀律、講規矩既是對黨員、幹部的要求,也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
怎麼做到「講規矩」?
作為黨員、幹部,如何守紀律、講規矩?
他指出的「五個必須」,就是最好的「羅盤」。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作為組織,如何抓紀律、立規矩?
他亦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各級黨委要加強監督檢查,對不守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截至2014年12月,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77606起,處理102168人,給予黨政紀處分31338人。「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督制約,加強執紀監督力度,這是強化黨員、幹部規矩意識最好的方法。」謝春濤表示,對於違反八項規定問題人員點名道姓曝光,有利於黨員、幹部將「規矩」二字烙在心裡。
楊光斌認為,除了鐵面執紀,還應加強規矩意識的宣傳教育,「法律是最低要求,黨紀嚴於國法,更廣義的就是規矩。當前,亟須涵養規矩文化,提升黨員、幹部對政治規矩的認同度,促其自覺遵守。」
⑺ 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情節不嚴重的,不用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對嗎
是對的。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開除黨籍的,嚴重失職失責被問責的,以及發生在群眾身邊、影響惡劣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應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
但是:2016年年初,中央紀委提出明確要求,對2016年1月1日以後發生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人員,原則上都要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對紀檢幹部有中紀委明確規定:紀檢幹部違反八項規定精神一律點名道姓曝光。
據統計,2016年全年中央紀委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典型問題8批44起,涉及中管幹部11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採取各種形式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典型問題1.12萬批2.91萬起,涉及4.31萬人次,形成有力震懾。
中央紀委強調,受到處理的黨員幹部,明知中央有紀律要求,但仍心存僥幸、我行我素,觸碰紀律紅線,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必須受到嚴肅處理。
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是直擊了幹部的軟肋,具有很強的震懾作用,也是對那些心存僥幸的官員敲響了警鍾:隨著規矩越來越明晰,許多事都有硬「杠杠」、鐵「規矩」,別說「禁區」、「紅線」不能踩,打個「擦邊球」也不行了。另外,如果怕丟「面子」,就要有所醒悟,認識到自身問題,懸崖勒馬方是明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