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農村分紅法規
A. 公職人員能否享受村級集體經濟紅利有無法律依據
您好;
公職人員是不可以再享受村級集體經濟紅利的,即便以後辭職也享受不到的』;
《關於嚴禁公職人員回(到)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的暫行規定》,文件明確規定:
1、公職人員,必須在單位或在實際居住地登記戶口,不得享受村民福利待遇;已回遷農村的,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享受任何村民福利待遇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待遇。
2、村民或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被錄用為公職人員的,自接到錄用通知書次月起,不再享受村民或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福利待遇。
3、公職人員回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福利待遇的,一律予以辭退、解聘或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為公職人員回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提供便利的村組幹部或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領導人員,視情節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或建議有關部門依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予以罷免職務;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4、公職人員的配偶、子女或其他特定關系人,原本不是村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經查實,公職人員本人知道的,視為公職人員本人享受村民福利待遇。
5、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市)區要加強對本單位及所轄鄉鎮、街道辦事處公職人員的管理,對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糾正,拒不糾正的要嚴肅處理。
6、各有關部門要強化監督檢查,每年至少組織兩次排查,建立監管台賬,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7、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根據以上之規定,公職人員,不能享受村民在村莊改造中的村民福利待遇。
B. 國家有哪些有關農村金融的法律法規
2006年底,銀監會發布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權設的若干意見》,按照「低門檻、嚴監管」原則,引導各類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並先行在吉林、四川、內蒙古、青海、甘肅、湖北試點。自2007年初以來,銀監會出台了《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以及一系列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文件,後經國務院同意,銀監會決定擴大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試點范圍,將試點省份從6個省(自治區)擴大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C. 農村村民分紅 法律問題
你這個事情真不太好說
看你們村的 村民代表大會的意思了
只要有1/2的代表同意,那麼約定怎麼分就怎麼分。
這是充分體現農村群眾自治權。
司法實踐中,
一般法院對於屬農村集體所有的利益分配的糾紛都是
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訴請的。
D. 有沒有關於村裡分紅的法律
這個屬於地方政策,稱之為固化政策.
並無國家層面的法律規定來規范.
E. 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
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
(5)國家對農村分紅法規擴展閱讀:
惠農政策補貼
農業部發布《2014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50項政策涵蓋種糧直補、農機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等多項支農惠農政策,其中僅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補貼等四項補貼資金規模達到1600億。
以2014年明確的資金數和2013年基數統計,四項對農民的補貼金額為1638億元。除了對農民直補,中央財政每年會對產糧產油大縣實施獎勵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320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獎勵力度,對產豬大縣的補貼預計也會達到2013年35億的規模。僅以上這幾項資金,就達到2000億的規模。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用於農業補貼的資金從2002年的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000多億元規模,隨著各種補貼政策的完善,補貼資金還會進一步增長。
參考資料:惠農政策-網路
F. 關於農村戶口的分紅問題
涉及到集體經濟成員資格的認定,一般是以戶籍為准,當然也有村規民約的影響,這是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的約定。
如果該村是以家庭為單位入股,且戶口還在,還是可以分紅的。不少地區一家人只要有一個人的戶口留在本村,家庭內的其他人就算戶口遷出本村,其股權仍然可以保留在家庭內部,參與分紅。
當然,具體政策還得以當地為准。
G. 關於農村分紅
1、「她現在是否可以轉為農村戶口」:
(1)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但很難,版需要有你所在村村民代表權會議或是村民大會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後(有的是需要村委會蓋章同意)、派出所也同意你妻子入戶並非轉農才行。
(2)如果很快就面臨分紅或是拆遷補償款的分分配,村裡很可能不會同意,不同意就轉不了。
2、「轉了之後是否日後結婚可得到我村的分紅?」:如果轉為你村的農業戶口後,就具有了你村村民的資格,應當是可以參與分紅,但也有的村規定不能參與分配。
也就是說:能不能非轉農、能不能參與分紅,關鍵在於村裡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