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大力加強民族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大力加強民族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2-12 20:23:22

Ⅰ 如何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和維護社會穩定

第一,要時刻加抄強黨的民族理論襲知識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規以及民族團結、民族基本知識教育的極大普及,讓中國的人民都能接受教育。高度重視和防範出現傷害民族感情、有損民族團結不良信息的傳播,對有損民族團結的破壞分子嚴懲不貸。 第二,要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真心實意地為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群居地方辦實事、辦好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多做又以民族團結的事,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在節慶、飲食、喪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要處理好影響民族團結方面的問題。堅持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傷和睦的去解決問題,要是大家都滿意。
第四,切實發揮少數民族幹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水平,妥善處理涉及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糾紛,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Ⅱ 為加強民族團結,黨和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

國家重復視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制教育事業。

設立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和召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以加強對民族教育事業的領導和支持,賦予和尊重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發展民族教育的權利。重視民族語文教學、雙語教學和發揚少數民族優良歷史文化傳統,加強少數民族師資隊伍建設。

(2)大力加強民族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縱覽中華民族的歷史,千百年來之所以具有超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於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歸。中華民族是一個血脈相通的共同體,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濟、團結奮斗,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澆鑄了億萬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廈。

Ⅲ 如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

結合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提高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效性 縱觀世界,許多國家由於民族問題處理不當,造成國家政局動盪,因為民族利益紛爭,甚至造成國家分裂。所以,如何解決好民族團結問題,是世界各國都極其關注的問題。我國當前的民族關系主流是好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正在順利進行。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危害民族團結的潛在的因素和國內極少數分裂主義分子以及國際反華勢力加緊「分化」的現實危險性的存在。在一些地區和學校,由於有些人不了解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傷害了少數民族的感情和利益,導致的民族糾紛時有發生,對國家的團結穩定產生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確立科學的民族觀,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依據「中央和國家一系列有關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本著科學、認真的工作態度,探索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利用課堂讓學生加深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各民族分布以及我們的黨和政府處理民族問題的政策和原則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意識到現階段我國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從而增強我校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有機結合的實效性。
我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在上級領導的支持和學校自身的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2010年8月民漢合校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我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精神狀態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觀。通過全校民漢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校園里綠樹成蔭、干凈整潔、整齊劃一;到處能聽到琅琅的讀書聲;看到教師認真備課、上課的情景。運動場上,孩子們飛速的奔跑和歡聲笑語……,這些場景無一不體現出十九中師生團結互助、積極上進的良好精神風貌。工作中,在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尊重民族信仰的前提下,通過「民漢結對子」、「主辦民漢聯誼交流」等幫扶活動,增進了民漢師生的感情、融洽了師生關系,形成了「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的良好氛圍。
同時,利用課余時間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板報、繪畫、手抄報、體育游戲等),使學生了解我國及我省各民族的構成、信仰、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初步理解各民族人民形成的「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誰也離不開誰」 的歷史關系,進一步提高民族團結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增進各民族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和共同進步。
一加強學習,廣泛宣傳,充分認識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學習,統一認識,夯實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礎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進行民族團結教育。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邊疆,不論是在漢族地區還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都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中也指出:「要把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列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指出:」同時在「要高舉民族團結進步的偉大旗幟,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中,有重點、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要把維護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從各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在各級各類學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理論學習,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不但是少數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當站在黨和國家事業興衰的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這項工作。
2、積極籌備,精心安排,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
2010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加強科學民族觀教育,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課題組,由學校校長、政教科科長、實驗年級的級長、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等組成了課題組成員,負責民族團結教育研究課題各項工作的開展和推進工作。選定了2002年入學的初一年級作為實驗年級,制定了「加強科學民族觀教育,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從縱向上把研究過程劃分為准備、實施和總結三個階段,確定了各個階段的實施目標和計劃。從橫向上確定了在班級(基礎層面)、年級(綜合層面)、政教科(主導層面)三個層面上開展課題研究和推廣工作,使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能夠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面對民族團結教育研究這一全新課題,學校領導定期召開會議組織學習,聽取匯報,並做出重要指示,使大家逐步樹立起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克服各種畏難情緒,不斷提高了做好此項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調查了解,摸清情況,強調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為使我們的教育活動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對參加實驗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測查。測查採取整群抽樣(初一、二學生全體參加),除去廢卷,統計有效問卷共463份。從測查的總體情況看,學生民族政策常識的了解甚少,尤其是對政策水平的理解水平極低,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認識有限,有關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掌握情況稍好,但正確率較高的題目也僅有50%,離我們的教育目標仍相差甚遠。
二強化措施,把握關鍵,生動活潑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1、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教學中,我們積極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自主地選擇民族知識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通過網路、書刊、影視等渠道獲取信息,搜集資料,對黎、壯、藏、蒙古、回、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風俗人情作了精煉總結和生動描述。在研究性學習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陳舊模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利用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民族常識教育因素,使民族團結教育和各相關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美術、音樂、體育課的教學中,結合本校的實際,努力把民族特色教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開展了「少數民族的染織刺綉」欣賞、「民族服飾」欣賞、「民族音樂欣賞」。增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竹竿舞」、「珍珠球」等,讓學生在欣賞與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民族風俗、地域風情,增進民族交流,培養各民族學生間的感情。
2、寓教於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有趣的活動是最能吸引學生的。如何設計和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他們在參與中體味教育的內涵並且受到鼓舞,這是我們一直關注並努力探索的重點。民族團結教育不僅體現在黨的民族政策、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民族風俗習慣的傳播中,更多的應體現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民族團結教育實驗活動中,為此,我們努力抓好民族團結教育與民族傳統節日、民族體育、藝術之間的結合。
在學校活動中,以慶祝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具有民族風情的游園活動,開展班級竹竿舞比賽,舉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如珍珠球);每年的班級文藝匯演舉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在校內開展漢族學生與民族學生「手拉手」活動,想方設法為民族學生辦實事,
學校除了為特困民族生減免書雜費之外,還發動師生捐款,成立特困生基金,專門解決特困民族生的生活困難問題。這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創設了濃厚的校園民族文化氛圍,給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賦予了活力。
3、聯系實際,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促使學生把認知轉化為情感和行為。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從省民族博物館邀請了研究員到校舉辦《民族歷史》、《海南省少數民族發展史》等專題講座;本校教師也開發了《黎族的族源與變遷》、《黃道婆與黎族織錦》、《黎族的歌舞與文化》、《黎族的習俗》的小型課程,讓長期相處的黎漢學生對黎族的歷史傳統有了更詳細的了解;請來革命老前輩講述海南黎族英雄王國興的革命故事和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在「來自山區的信息」專題沙龍活動中,邀請了五位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家長,他們用自己身邊的生活事例,告訴學生們少數民族地區發生的喜人變化。在學校的支持下,課題組的老師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投身社會,開展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認識家鄉、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到海南師范學院參觀「海洋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到紅色娘子軍的故鄉學習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到萬寧和樂水產養殖場見習養殖技術,到少數民族聚居區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等等。初二(2)班胡其德同學據實踐調查撰寫的小論文《騰飛的本號鎮》就是以翔實的資料展現了家鄉的巨大變化,並表達了發奮學習,立志成才,服務家鄉的志向。
2004年3月,課題組率隊赴五指山市進行民族發展問題考察。師生一行30人來到了少數民族聚居地五指山市進行考察,除了聽取了市教育局李局長關於當地教育發展的報告,參觀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館。還深入偏遠的五指山市南聖鎮銅甲小學與少數民族師生交流。通過這次考察活動,師生們增進了對黎族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的了解,對黎漢人民為了尋求解放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的光榮革命傳統的認識加深了,同時也了解到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學校的教育現狀。通過調查體驗,同學們深受鄉村孩子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求學的精神所感染。考察小組回校後,把情況向同學們作了匯報,激發了大家為貧困山區教育出一份力的熱情,同學們捐款捐物,與銅甲小學進行結對助學活動。

Ⅳ 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內容,不僅是鞏固和發展我國民族團結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離不開我國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斗。

民族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牞維護社會公平和實現社會正義。民族團結的基礎是平等牞團結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牞即通過共同團結奮斗實現共同繁榮發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實現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具備了根本政治條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共同因素會不斷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異、各民族在經濟文化發展上的差距將長期存在。這些差異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響各民族的利益關系和民族團結,從而影響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始終要充分認識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維護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民族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如果沒有各民族的團結,就不會有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更不會有互助互利的社會風尚。也就是說,沒有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斗和共同繁榮發展,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直接關繫到我國整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目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2004 年,我國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全國平均數的67.4%,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數的71.4%。因此,我們必須以民族團結為前提條件,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諧社會。

民族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團結,領土的完整,國家的統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團結為基礎的。沒有各民族的團結,中國就會陷於動亂和分裂,中國就不成其為中國。只有團結才有凝聚力。團結則興盛,分裂則衰敗。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民族問題還將長期存在。同時,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成為影響我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西方敵對勢力不願看到我國的強大,總是利用民族宗教問題企圖對我國實行「西化」和「分化」,並策動極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從事分裂活動,危害社會的安定和祖國的統一。因此,我們要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黨的民族政策和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原則,積極開展反對分裂主義的斗爭,以增強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Ⅳ 如何提升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

進一步深入推進「民族團結月」活動,要在廣大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要開展認真學習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活動,把學習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作為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幹部培訓的必修課,在廣大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要深入開展做民族團結表率活動,通過開展活動,使廣大黨員、幹部模範地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全心全意為我區各族人民服務,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引領各族群眾堅持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

進一步深入推進「民族團結月」活動,要在我區各級各類學校中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要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將民族團結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我區中小學思想政治課鄉土教材之中,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式與政策課之中,幫助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要針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特點和思想實際,以堅持民族團結為主題,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團隊活動、民族知識講座、民族歌舞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情操,引導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民族團結意識;要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民族團結專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深切體驗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和特殊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在教師中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培訓工作,對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進行專題培訓。

Ⅵ 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加強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教育

第一,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的宣傳教育。要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內民族法規容以及民族團結、民族基本知識教育。高度重視和防範出現傷害民族感情、有損民族團結不良信息的傳播。努力通過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宣傳教育使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以及「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真心實意地為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群居地方辦實事、辦好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在節慶、飲食、喪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正確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堅持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嚴格區分矛盾性質,不把非民族性質的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是哪裡的問題就在哪裡解決,
第四,切實發揮少數民族幹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水平,妥善處理涉及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糾紛,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Ⅶ 中華民族多遠一體的國情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教育

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來愛國主義教自育相結合,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與扶貧幫困相結合,加大對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的幫扶力度;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切實解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排查解決矛盾相結合,把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各類苗頭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與和諧寺觀教堂相結合,落實寺觀教堂社會管理各項機制,推進管理法制化、規范化;與社會管理創新相結合,著力解決民族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

Ⅷ 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怎樣認識加強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

其民族理論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發展是民族地區的核心要務,民族工作的根回本任務是發展民族地答區的生產力,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社會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全面進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其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關鍵在於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加強民族地區的幹部隊伍建設.其三,只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才能真正維護我們的共同利益,才能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共同發展。全國各民族人民"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核心范疇。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團結是各民族間和各民族內部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結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

Ⅸ 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有何意義

民族團結是社來會穩定的自重要政治基礎,加強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民族問題關繫到人民的福與禍,民族問題處理得好,民族團結和睦,就會天下大定、國家大治、社會快速進步,人民安居樂業。反之,天下大亂,民心大亂,社會發展停滯,人民遭殃。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關系,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國家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在社會主義中國大家庭中,展現出巨大的向心力和強大的凝聚力。
通過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使民族團結觀念深入人心,營造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的和諧氛圍。

熱點內容
騙取失業險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9:01:18 瀏覽:232
勞動法公司破產補償標准 發布:2025-08-17 08:59:48 瀏覽:180
中醫手法治病絕招 發布:2025-08-17 08:57:36 瀏覽:593
法院ji 發布:2025-08-17 08:36:37 瀏覽:166
西方主要法學流派 發布:2025-08-17 08:31:29 瀏覽:857
人性化法院 發布:2025-08-17 08:27:57 瀏覽:381
預期違約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5-08-17 08:22:09 瀏覽:622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 發布:2025-08-17 08:20:50 瀏覽:709
貴陽晟和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8-17 08:14:01 瀏覽:502
與經濟法有關的事例 發布:2025-08-17 08:02:22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