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技術成果法規
Ⅰ 法律規定哪些職務成果的署名權是歸公司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Ⅱ 職務技術成果怎麼界定
職務技術成果的界定
(1)履行法人的崗位職責或者承擔法人交付的技術開發專任務完成的技術成果;
(2)離職後「1年內屬」繼續從事與其原崗位職責或者原單位交付的技術開發任務有關的技術開發工作而完成的技術成果;
(3)主要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技術成果。
【解釋1】(1)對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約定返還資金或者繳納使用費的,不屬於職務技術成果;(2)在技術成果「完成後」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驗證、測試的,不屬於職務技術成果。
【解釋2】個人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執行「原單位」的工作任務,又主要利用的「現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的,應當按照雙方單位的協議確定權益。
【解釋3】(1)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法人」,法人可以就該項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2)法人訂立技術合同轉讓職務技術成果時,「完成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
Ⅲ 職務成果的什麼是職務成果
「單位」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詞語,它將政府機關(乃至國家) 、企業、事業(如科研機構、大專院校) 、各種社會團體,以及城鄉集體組織和一些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非法人組織均包括在內。因此,用「單位」較法人更具有法律含義的精確性和概括性。
市場經濟主體除自然人外,都是單位。智力成果特別是「高、新、尖」,需要規模化研究、需要大量精良和昂貴的設備才能研製出的成果,幾乎都是單位所有。在我國,單位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含國有控股公司) 佔有著大量的先進的智力成果。在我國,職務成果的保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結合現有法律規定,職務成果的范圍一般包括:
(1) 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單位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時完成的發明創造或者主要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作出的發明創造。包括職務發明專利、職務實用新型專利和職務外觀設計專利。
(2) 職務作品,是指公民在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工作任務時所創作的作品,它包括本單位工作人員完成工作任務時所創作的作品和受委託的非本單位工作人員所創作的作品。另外,職務作品還包括職務軟體。
(3) 職務技術成果,是指執行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工作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技術成果。各級各類組織(包括政府機關) 立項所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的成果,極大多數表現為職務技術成果。有的技術成果可以申請專利,申請並獲得專利的技術成果即是職務發明創造,本文所稱職務技術成果不包括職務發明創造。
(4) 單位商業秘密,是指由單位研製開發或者以其他合法方式所掌握的、不為公眾所知悉的、能給單位帶來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具有實用性且本單位採取了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商標標志的形成可能涉及職務行為,但在商標標志形成階段不屬於商標法調整范疇,應歸入作品創作;標志被用於特定的商品或服務才是商標,商標離不開商品或服務,故本文對商標不作專門討論。
Ⅳ 怎樣區別職務成果和非職務成果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三百二十七條以及最高人民法專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屬干問題的規定》,如果開發者在研究開發過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資金、設備、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質技術條件,或者該項技術成果的實質性內容是在本單位尚未公開的技術成果、階段性成果或者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完成,該項開發研究是屬於開發者所在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責任范圍,則該項技術成果屬於職務技術成果,應該歸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位)所有。
Ⅳ 職務技術成果財產權的歸屬是怎樣的
職務技術成果財產權未經約定的歸屬所在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版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權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Ⅵ 什麼是職務技術成果的歸屬
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單位,也就是說技術成果的經濟權利、專財產屬權利屬於單位,單位可以就該項職務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但職務技術成果的署名權、榮譽權等人身權利屬於完成該項技術成果的個人,不屬於單位。
Ⅶ 職務技術成果與非職務技術成果
確認職務技術成果的標准有兩條:①執行本單位的任務;②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專件。這兩個條屬件並不要求同時具備,只要有一條就是職條技術成果。比如,從事本職工作所作出的成果,包括承擔本單位研究開發課題完成的成果和在職期間個人作出的直接屬於本職工作范圍的成果以及主要利用本單位的資金、設備、器材、原材料和未公開的技術資料所作出的成果,均屬職務技術成果。
非職務技術成果是指職務技術成果以外的技術成果,即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自行研究開發,主要不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案件所完成的成果。非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比如:大學教授甲與某公司簽訂開發合同,該教授研發出一種新設備,則該設備是「非職務技術成果」,教授所在的大學不能主張其是「職務技術成果」。
Ⅷ 什麼是職務創新成果
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單位,也就是說技術成果的經濟權利、財產權利屬於單位,單位可以就該項職務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但職務技術成果的署名權、榮譽權等人身權利屬於完成該項技術成果的個人,不屬於單位。
Ⅸ 什麼是職務技術成果,哪些技術成果屬於職務技術成果
廚師吧!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制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技術人才!
Ⅹ 哪些技術成果屬於非職務技術成果
因此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的界線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是否執行本單位的內工作任務容。包括三種情況:①從事本職工作的研究、設計所完成的發明創造;②履行本單位交給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因為其雖然不是從事本職工作的研究和設計,但是受單位的指派去參加研究和設計。這種情況下,單位往往期盼其取得發明創造成果,而提供物質、技術條件,研究、設計時間,學習、考察、進修機會和參加學術討論、技術交流的方便等等;③退職、退休或調動工作後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這是因為發明創造作為信息技術,其載體是多樣化的,其中包括參加研究、設計的人。人的大腦作為載體儲存了在職期間的信息,退職、退休、調動工作時間不長這種信息仍起作用,所以完成當時已經開始甚至接近完成的研究、設計,應當屬於職務發明創造。其二:是否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