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地位
A. 論行政向對方在行政法中的法律地位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之間,存在著兩個方面的法律關系,一是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二是監督行政法律關系。在前一關系中,行政主體擁有多種行政管理權利,處於主導地位,比如,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由於行政主體是管理者,依法享有強制、命令、指揮、制裁等權利。而行政相對人處於被管理地位,由於行政公務優先、推定有效及不停止執行等公務原則,使得行政相對人具有服從和接受管理的義務,因而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處於不對等地位。而在後一關系中,相對人享有法律規定的監督權、請求權、訴訟權等,處於監督主體和原告等地位,就應與行政主體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再比如,在行政實體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依法擁有較多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而行政相對人具有服從管理的義務,但在行政程序法律關系中,則要求行政主體行使職權和實施行政行為的過程做到公正、公開和事實清楚,如行政處罰中具體規定了亮明身份、告知處罰事實、理由和依據、迴避及當事人有陳述權和申辯權等,行政主體就承擔了較多的程序性義務,而行政相對人就享有了較多的程序性權利。因此,觀察認識相對人的法律地位,只有從這種具體狀態出發,才能明白雙方的具體權利和義務,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行政相對人的具體法律地位,也會因行政相對人存在的狀態不同,所享有的權力與承擔的義務的內容也不同,而導致一定的差別,如公民,就會因自然人狀態而享有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申請結婚登記權等;而法人組織也會因企業法人、社團法人的不同,享有不同的法律權利,如企業法人就享有申請頒發營業執照和經營自主權,事業單位就享有自主發展權等。
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重性,導致了其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的復雜性。行政相對人在進入某項行政法律關系前,就已依照其他法律、法規,取得了基於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身份享有的法律權益,這些法律權益主要是憲法所確認的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政治權利,勞動、休息、受教育等權利,民法所確認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等民事權利。當相對人與行政主體產生行政法律關系進入行政法領域後,除非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行政主體不得任意侵犯或克減這些權利,必須加以認可和保護,並且應積極創造條件發展和維護相對人的這些權益。這不僅是行政主體的神聖義務,而且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性質和宗旨所在。當然,相對人在享有上述權利的同時,也應當履行憲法、民法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不過,上述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畢竟還不是行政法上的權力義務。所謂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是指在行政法律規范中,處於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相對人被規定的那些權力義務。雖然這些權力義務總是具體體現在單個的行政法規范中,但並不妨礙我們可以把它綜合出來加以慨括和認識。
B. 簡答國務院的法律地位是什麼
國務復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制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現行憲法賦予了國務院廣泛的職權。
根據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2)行政法規地位擴展閱讀
國務院會議分為「國務院全體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和「總理辦公會議」。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國務院全體會議」由國務院全體成員組成;會議由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全體會議一般討論重大問題或涉及眾多部門的重大事項。全體會議一般每兩個月或每一季度召開一次。
「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組成。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國務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項,討論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國務院准備發布的行政法規,各部門、各地方請示國務院的重大事項等。國務院常務會議一般每月召開一次。
C. 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相同么
行政法規就是法律的一種,但其為行政機關制定,其效力低於全國人大制定的正式法律
D. 國務院發文(非辦公廳) 法律地位是什麼和行政法規哪個大有沒有法律上的地位
國務 看性質 它是有權機關 可以指定行政法規 一般發文不是行政法規 屬於政策~~
E. 規章的法律地位
根據《立法法》規定,法律的效力大於法規,法規的效力大於規章,部門規定內的效力又大於容地方規章。法律地位最高的是憲法,接下來是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再是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和條例,再是國務院各部門的規章,再是省級人大通過的法規,省級政府通過的行政規章,如此直至市人大與市政府。經濟特區和自治區的特別規定地位稍高,直接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
你的合理布局規定是根據煙草專賣法來的,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合理延伸。有法律效率
F. 行政法的地位與作用是什麼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3.保護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G. 人大、國務院、部頒布的法律、法規的地位問題
你好:
法律、法規、規章等的效力以及地位問題,這在《立法法》有明確規定:
《立法法》
第七十八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八十一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八十三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二: 之所以存在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法規。
有些是授權性的,比如:
立法法 規定: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
有些是需要明確和具體的。 上位法規定的是原則性的規定,下位法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法規等。但是應當保持與上位法的統一性。
第三: 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一般都是對該行政法規調整的對象全體適用的。
河南 曹律師
H. 1.國內法律法規的地位性是怎樣排序的
一,特警,武警和民警被授予權利的法規不一樣
1,武警特警和武警都屬於現役軍人,屬於義務兵,他們權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軍隊法律規定和賦予的。
2,公安特警和民警屬於公安系統的,都屬於公務員,他們的權利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等和警察系統相關法規賦予的。
二,特警分為武警特警和公安特警,屬於義務兵,民警屬於公務員。
1,武警是從各地徵兵,而武警特警是從武警里挑選的精英,相當與選拔特種兵一樣,所以武警特警屬於服兵役的義務兵。
2,公安特警是指公安機關內部的特警隊伍,屬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一個沒有標準的、定義不準確的警種。他們不是單指SWAT那樣的特警突擊隊,而是一個包括防暴警察、持自動槍械巡警(所謂「巡特警」或「特巡警」)和傳統意義上的SWAT(公安稱為"突擊隊")以及其他公安系統擁有武力的警種在內的機動體系。
3,人民警察(簡稱民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的正式名稱。包括公安系統(由公安部領導)、國家安全系統(由國家安全部領導)、監獄/勞教系統(分別由司法部下屬的監獄管理局和勞教管理局領導)的在職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行業警察(鐵道公安、森林公安等)。他們的警服臂章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字樣。
附:
我國警察分為警察和武警部隊
一,警察,是國家公務員,制服顏色以藏青色為主,實行警監、督、司、員的警銜制度,按照隸屬關系分為四大類或者五大類
1,公安警察,由公安部領導,主要有戶籍、治安、刑偵、交通等警種
此外,還有公安部與國家相關部委共同領導的行業警察,包括鐵道、海關、森林等
2,國家安全警察,由國家安全部領導
3,司法部門警察,由司法部監獄管理局領導
4,法院、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武警部隊,是國家武裝力量,成員是現役軍人,制服顏色以橄欖綠色為主,實行將、校、尉、士官、兵的警銜制度,由中央軍委和國務院共同領導,,統帥機關是武警總部
1,內衛部隊,是武警部隊的主體
2,專業建設部隊,分為黃金、水電、交通、森林,由武警總部各專業指揮部領導
3,公安武警部隊,是列入武警序列,但是事實上由公安部領導的現役部隊,分為邊防、消防和警衛
公安民警、鐵路民警和武警部隊等系統內部,都有自己的特警部隊,應付突發事件
I. [判斷題]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的,其地位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
這題應該為A。
記得這題我在考呀呀網站上做過的,法律地位由高到低依次是:憲法、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