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
⑴ 江蘇省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有哪些試題
•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填空題復習資料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現象)
2、教育現象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3、教育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科,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
4、完備的教師知識結構是(學科基礎知識)(教育學科基礎知識)和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
5、孔子對我國教育的貢獻有三個方面(創立私學)(創立儒學)(刪訂六經)
6、孔子流傳於事的著作是(論語)
7、啟發式教學的淵源是(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後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從(性善論)闡述他的觀點是(孟子):從(性惡論)闡述他的觀點是(荀子)
10、後期稱墨家為(功利主義者):稱道家為(自然主義者)
11、曾子所著,專講古代大學教育的是(大學)
12、曾子的學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學記)是根據今人的考證是戰國末期(樂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經典巨著。
14、樂正真考證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學)是《學記》的教育政治學基礎。
16、(中庸)是《學記》的教育哲學學基礎。
17、系統總結先秦時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教育學專著是(學記),被認為……
18、西方啟發式教育思想的淵源是(蘇格拉底的多婆術)。
19、西方教育學傳統始於古代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20、古希臘著名教育家柏拉圖的著作是(理想國)。這部著作是後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頭)。
21、亞里斯多德歷史性貢獻是他(首次系統闡述了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
22、昆體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術原理)
23、誇美紐斯是17世紀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學)
24、洛克是(紳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畫)
25、盧俊是(自然主義)的代表,著作是(愛彌兒)
26、裴斯泰洛齊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為19世紀中期以後到20世紀世界新教育運動的開創人。
27、赫爾巴特獨立化時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學),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祿貝爾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29、杜威是(進步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
30、歷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偽的鑒別),鑒別包括(外部考證)和(內部考證)
31、調查研究法可分為(確定課題)(搜集資料)(做出結論)
32、調查研究法包括(調查、研究、訪問)。
33、教育實驗可分為(前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真實驗設計)。
34、教育一詞最早可以在《孟子,盡心上》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隸制社會教育)(封建制社會教育)
36、古代教育發展的首要事件是作為教育的專門機關--(學校的產生)
37、教師的來源是我國夏、商、周時代的(師氏、保氏、大司樂、大司徒)
38、我國最早的學校是在夏代,是時稱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學校是前21世紀的(宮廷學校)
40、中國古代社會教育發展有兩個典型時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國的典型代表則有(古代希臘教育)(歐洲中世紀教育)
41、學習的內容是(禮、樂、射、御、書、數)
42、(西周)代表了我國奴隸社會時期教育的發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備的教育制度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分為(國學)和(張學教育)
43、希臘6世紀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達)教育體系
44、從雅典教育的課程內容看,他們非常重視體育、智育、和美育,史稱"和諧"發展的教育"稱他們開設的主要學科一一(文法、修辭、辨證法、幾何、天文、音樂、算術)為自由七藝。
44、唐代教育有(言學)(么學)。言學分為(中央官司學)和(地方言學)
45、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大學校典型(言學)(私學)(書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時代世界上最發達的教育
47、五世紀後歐洲的教育掌握在教會手中,(教會學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題,稱(騎士教育)
48、騎士教育的內容是"騎士七技"
49、"騎士教育"的內容為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稱"騎士七技"。
50、有歷史記載的我國最早的學業校(是夏朝)
5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士)獨立階層是我國第一代教師群體.
52、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領導者)
53、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54、俄國教育家(烏伸斯基)說:教師職業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
55、(古之學者必有師)出自韓愈的師說《師說》
56、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加里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57、1985年開始我國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來源:考試大
58、《中華人民鉻鎳鋼和國教師法》又時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做出了全面的規定。
59、教師的一般認識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
60、教師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三種。
6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反映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63、教師職前教育分為(非定向師范教育也稱開方式師范教育)和(定向師范教育也稱封閉師范教育)
64、我國師范教育分為兩級四個層次(中等師范教育)和(高等師范教育)兩級。分(中考、專科、本科、研究生)四個層次。
65、教師職後教育有(在職學習、脫產進修、崗位鍛煉)。
66、脫產學習包括(讀研、讀博、訪學、進修)
67、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師資格考核)1986年頒布的。
68、1995年12月12日頒布《教師資格條例》規定持有國家頒布教師資格證書者才聘任。
69、經濟的發展與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關系:(教育人口數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資金支付)(學科專業設置)。
70、政治決定教育的性質。
71、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教育內容)。
72、教育通過對文化的(傳遞)(選擇)(融合)(創造)來促進文化的發展。
73、科技是(科學)和(技術)的簡稱。
74、人的發展包括(身體發展)(心理的發展)(社會適應性)
75、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身心發展的協調統一性)(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發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發展內容和程序的差異性)
76、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遺傳)因素。
77、環境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一影響(不起決定作用)
78、實踐活動在作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79、教育在兒童發燕尾服起(主導作用)
80、廣義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81、作為人們在觀念中存在的對教育活動的預期結果是(教育目的)
82、教育目的和教育價值是(因果關系)後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價值是由(教育價值)決定的
84、教育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個人價值)
85、在近現代西方(康德)(盧梭)(杜威)等人,是(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86、在西方教育歷史上(爾干)(孔德)(凱樂斯仄德納)等人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
87、(個人與社會發展統一性)是馬克思的代表總結
88、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條件是(教勞結合)
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90、美育是對受教育者的(審美觀點)(審美能力)的教育
91、乳兒期(出生至一歲)嬰兒期(一至三歲)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
92、1999.6.13中央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93、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體系,它規定了(各級各類)的學校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
94、我國近年學制的開始是由(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
95、壬寅學制又名(欽定學堂章程)
96、癸卯學制又名(奏定學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學制的制定參照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學制)
98、首次規定男女同校的學制是(壬子一癸丑學制)
99、壬戌學制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一第一個學制)
100、壬戌學制借鑒的是(美國學制)
101、近代頒的兩個學制是(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
102、我國現代階段初中畢業後,進入高一般採用的是(統一考試)制度。
103、我國學制體系由哪幾部分構成(學前教育系統)(初等教育系統)(高等教育系統)
104、學前教育的任務是(根據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則向幼兒進行粗淺和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發展他們的思想,想像和言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求知俗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105、幼兒園一般分為(一年)(二年)或(三年)制。
106、初等教育又稱(小學教育)
107、國家學制系統中學校教育的第一階段是(小學)
108、《義務教育法》規定小學入學的年齡是(6-7歲)
109、中等教育分為二級(初級中等教育)(高級中等教育)來源:考試大
110、中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向上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培養合格的後備力量)
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
112、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術)(持工學校)
113、學制的三種類型(雙軌制)(單軌制)(分支型學制)
114、高等教育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個階段。
115、現已開辦的在職人員攻讀碩士種類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行政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在職攻讀同學學歷碩士研究生教育)等
116、古德萊德從課程實施的縱向層分析課程分(理想課程)(正式課程)(感知課程)(動作課程)(體驗課程)
117、學科課程有(科目本位課程)(綜合學科課程)(學術性學科課程)
118、我國課程改革未來的走向是(以學生為本)
119、我國在教學研究上二種理論觀點是(認識教學理論)(系統論教學理論)
120、系統論教學理論所遵循的教學原則是(整體性原則)(及時反饋原則)(教學民主原則)(主體性原則)
121、結構主義教學論的代表人是美國心理學者(布魯納)
122、什麼是學校中心工作(教學工作)
123、教學工作包括(備課)(上課)(輔導答疑)(作業布置與批改)(學業成績檢查與評定)環節。
124、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它的代表人物是(卡爾羅傑期)
125、合作教育學派,數學理論以(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納什維利)為代表
126、教師直接備課要寫好三個計劃是(單元教學進度計劃)(課時教學計劃)
127、(上課)是教學工作中的中心環節
128、(班級授課制)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129、三項工作(了解和研究學生,鑽研教材)(准備各種教學用具和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30、語言性教學法有(講授法)(訛詐法)(讀書指導法)
131、學生學習結果檢查與評價方法(觀察)(調查)(考查)(考試)
132、參觀與講解相合我們稱其為(現場教學)
133、評價教師的工作質量是人(目標)(過程)(效果)三個方面
134、課堂教學檢查與評價的基本內容(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的形式和結構)(教態自主)(教學基本功)
135、現代兒童觀與近代相比有新發展,表現在(兒童權利觀念)(兒童至上觀念)(兒童智能開發觀念)
136、最早的學前機構的出現在(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在工廠建立幼兒學校)
137、德國教育家(福祿內爾)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138、中學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系統中的具有承上啟下特點的並具有相對獨立性特點的部分,它的任務是在小學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學生實施教育。
139、中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不要過早定向)。
140、中學教育一般具有雙重任務:為上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輸送後備力量。
141、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初中階段的三年屬於義務教育
142、在1993年國家教委頒發了《小學德育綱要》,成為小學德育最重要的政策法規文件。
143、在1995年國家教委頒布了(《中學德育大綱》)。
144、中學生品德評定依據為:(《中學德育大綱》、《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145、中學智育的目標有:(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智力目標)。
146、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147、體育課教學包括(體育基礎知識、身體鍛煉)兩部分。
148、中學衛生保健工作包括(教學衛生、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疾病防治)四部分。
149、中學勞動技術教育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
150、智育的目標有(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智力目標)。
151、智、德、美三育提出在(1906)年(王國維)的《論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民國時期)。
152、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它是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之上,對(六到十一二)歲的兒童實施的學校教育。
153、小學學習的技能主要是(智力技能、動作技能、人際交往技能)。
⑵ 文化廣電新聞局職能
文化廣電新聞局是三局合一的,最早合並的是上海「文廣」。
三局合並後,並不是以哪個單位為主導,而是把三個局的業務統一起來。新組建的局的一把手,也許由原來的某個局的一把手擔任,也許外派。原來各局的一把手還享受原來的級別和待遇,不過也許有的調任它職。
文化廣電新聞局職能=文化部+廣播廣電總局 +新聞出版總署 的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國務院組成部委之一。其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擬定文化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並監督實施。
(二)研究擬定文化事業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指導文化體制改革。
(三)管理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扶持代表性、示範性、實驗性文化藝術品種、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歸口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
(四)擬定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指導、協調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
(五)歸口管理文化市場,擬定文化市場的發展規劃;研究文化市場發展態勢,指導文化市場稽查工作。
(六)管理社會文化事業,擬定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類社會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
(七)管理圖書館事業,指導圖書文獻資源的建設、開發和利用;組織推動圖書館標准化、現代化建設。
(八)歸口管理對外文化工作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的文化交流工作,擬定對外及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文化交流政策、法規;代表國家簽訂中外文化合作協定、年度執行計劃和文化交流項目計劃;指導駐外使(領)館文化機構及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地區文化機構的工作。
(九)按照國務院規定,管理國家文物局。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主要職責
(一) 起草新聞出版、著作權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研究擬定新聞出版業的方針政策;制訂新聞出版、著作權管理的規章和重要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 制定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規劃、宏觀調控目標和產業政策並指導實施;制定全國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並組織實施;參與擬定新聞出版業的經濟政策和有關的經濟性宏觀調控措施;指導、推進新聞出版業的改革。
(三) 審批新建出版單位(包括圖書出版社、報社、期刊社、音像出版社、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等,下同)和出版物(包括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下同)總發行單位;審批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復制單位;審批著作權集體管理和涉外代理等機構;核准新聞出版外商投資企業和出版物進出口單位及其在境外設立的類似機構。
(四) 對新聞出版活動(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進出口貿易等)實施監督管理;查處或組織查處違禁出版物和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進出口單位的違規活動。
(五) 審核互聯網從事出版信息服務的申請,對互聯網出版信息內容實施監督管理。
(六) 擬定出版物市場"掃黃打非"的方針、政策和計劃並指導實施;查處或組織查處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動;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掃黃打非"工作;組織、協調、指導"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和大案要案的查處工作。
(七) 擬定出版物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並指導實施;對出版物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八) 負責音像製品出版、復制管理和電子出版物出版、復制、發行管理。
(九) 負責全國印刷業(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裝裝潢印刷及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的監督管理。
(十) 組織、指導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以及教科書和其他重點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工作。
(十一) 管理著作權工作,查處或組織查處有重大影響的著作權侵權案件和涉外侵權案件;代表國家處理涉外著作權關系,組織參加著作權的雙邊或多邊條約、協議的談判、簽約和國內履約活動。
(十二) 負責新聞出版和著作權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有關工作;承辦政府間文化協定中有關新聞出版、著作權項目的執行工作;管理、協調圖書、報紙、期刊和電子出版物的進口貿易;組織、推動出版物的出國(境)展覽、展銷和出口貿易。
(十三) 負責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工作。
(十四) 編制新聞出版業科技發展規劃和信息化、網路化、標准化規劃並指導實施,組織協調新聞出版業的科技進步工作。
(十五) 編制新聞出版業和著作權管理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規劃並指導實施;負責新聞出版業和著作權管理工作全國性評獎和表彰活動。
(十六) 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廣電總局的介紹:廣電總局,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原為廣電部。主要職能是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廣播電視媒體。廣電總局由中宣部和國務院領導。
廣電總局的主要職能有:研究並擬定廣播電視宣傳和影視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輿論導向;指導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影視創作並協調其題材規劃;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體制改革。
研究並起草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管理規章和事業的發展規劃;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衛星電視節目收錄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的視聽節目;負責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出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進口管理並負責內容審核。
審批縣級以上(含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電影、廣播電視節目、電視劇製作單位的建立和撤銷;組織審查在廣播電視中播出的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發放和吊銷電影攝制、公映許可證和電視劇製作、發行許可證。
管理廣播電影電視科技工作,制訂有關技術政策和標准,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系統適用高新技術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應用;研究廣播電影電視方面的經濟政策。
按照國家的統籌規劃、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對廣播電視專用網進行具體規劃並管理;制訂廣播電視專用網的具體政策、規章和技術標准,指導分級建設和開發工作,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受信息產業部委託,編制廣播電視專用頻段的規劃,指配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功率等技術參數;參與制訂國家信息網路的總體規劃。
領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對其重大宣傳進行協調和檢查,統一組織和管理其節目的傳輸覆蓋。
研究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外事工作的有關規定;管理並指導廣播電影電視對外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台灣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另:地方的文化局+出版局+廣播電視局都在國家大政方針下,根據地方情況做局部調整如下:
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職能
一、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文物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負責全市文化藝術工作、文物工作和廣播電視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研究擬定全市文化藝術、文物事業和廣播電視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指導文化、文物、廣播電視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貫徹上級有關文化、文物、廣播電視方面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
三、管理全市文化藝術事業,指導文化藝術的創作與生產;扶持代表性,示範性、試驗性文化藝術品種,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歸口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動。
四、全面貫徹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在新聞宣傳、電視製作方面的方針政策;協助市委宣傳部做好輿論導向和宣傳管理工作。
五、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直接領導和管理崑山市廣播電視台,對廣播電視節目審查把關。組織、指導全市的廣播電視宣傳和節目創作及製作。
六、依法管理,監督全市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和社會公共場所大屏幕;負責開辦視頻點播業務的管理,及對社會上設立的閉路電視、公用天線系統進行審核和管理。
七、指導各鎮文化廣播電視站文化事業、廣播電視事業建設方面的事項,維護廣播電視、網路設施安全,依法對危害廣電網路設施的行為進行處理。
八、指導全市廣播電視系統高新技術的科學研究、開發、利用,負責全市廣播電視數據網的建設、開發及維護管理方面的工作。
九、管理全市社會文化事業,擬定全市社會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類社會文化事業和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指導、協調全市性重大社會文化活動;管理全市圖書館事業,指導圖書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組織推動圖書館標准化、現代化建設。
十、歸口管理全市文化市場,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文化市場發展規劃和管理規章,研究文化市場發展態勢,負責對各類文化經營單位的管理和審批、審核,指導文化市場稽查工作。
十一、歸口管理全市文化藝術、文物事業、廣播電視的對外工作和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合作交流工作。按有關規定管理境外來訪電視攝制組和中外合拍電視劇(片)等事項。
十二、研究擬定全市文化藝術事業、文物事業和廣播電視事業的人才發展規劃,制定人才培訓和藝術教育規劃組織實施。
十三、主管全市文物工作,監督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規、規章、政策;加強文物法制建設,做好全市文物保護工作;管理全市考古事業、文物市場等有關工作。
十四、負責對全市音像製品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工作,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負責上述單位申請設立的初審、申報和年檢工作。
十五、貫徹中央、省、市「掃黃」「打非」工作精神,負責制訂全市「掃黃」「打非」工作計劃和階段行動方案。
十六、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新聞出版局職能:
一、 出版業管理 二、 印刷復制)業管理 三、 出版物發行管理 四、 著作權行政管理 五、「掃黃」「打非」工作 六、其他工作
⑶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實施科教興省戰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指用公眾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播推廣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行為。
第三條科普工作應當貫徹長期、穩定、有效發展的方針,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講求實效,面向經濟、面向基層、面向公眾。
第四條科普工作應當堅持科學態度,反對迷信和反科學、偽科學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科普為名宣傳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不得將違背科學原則和科學精神的主張或者意見,作為科普知識傳播和推廣。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領導,將科普工作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為科普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第六條縣級以上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普工作,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有關科普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制定科普發展規劃和計劃;指導協調和檢查督促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普工作。
第七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
第二章組織、管理與協調
第八條省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科學技術協會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省科普聯席會議制度。科普聯席會議負責審議全省科普工作的重大政策和發展規劃、計劃;督促規劃、計劃和有關工作的落實;組織協調部門、地方間科普工作。
市、縣(市、區)科普聯席會議制度,由當地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第九條縣級以上科學技術協會是發展科普事業的主要力量,應當按照本行政區域科普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充分利用並發揮其科普網路和組織優勢,加強對所屬團體和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科普工作的組織管理與業務指導;組織開展各種日常性、群眾性、社會性的科普活動;為各級人民政府提供科普工作決策咨詢。
第十條縣級以上工業、農業、教育、衛生、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民政、旅遊等部門,應當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並組織實施本部門的科普工作計劃,並報同級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和其他學術組織,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有計劃地開展各種群眾性的科普教育活動。
第三章對象、內容和形式
第十二條科普工作的對象是全體公民,重點是青少年、農民、工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對青少年開展的科普活動,應當注重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加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對農民和工人開展的科普活動,應當注重向他們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知識,提高生產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宣傳科學思想,增強識別反科學、偽科學和破除迷信的能力。
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開展的科普活動,應當幫助他們了解科技發展動態,認識科學技術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提高他們的科學決策能力和科學管理能力。
第十三條科普工作的內容包括:
(一) 傳播科學思想,介紹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二) 宣傳科學方法,介紹運用唯物辯證法和現代科技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
(三) 介紹科學技術發展進程、動向、前景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當代科學技術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
(四) 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品種;
(五) 普及有關計劃生育、環境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抵禦自然災害和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
(六) 普及有關衛生、保健、婚姻、殯葬、商品使用等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 其他有關內容。
?第十四條??科普工作的形式包括:
(一) 舉辦科普講座、專題報告、研討會和科技成果、科普作品展示會;
(二) 舉辦科技咨詢、服務、信息發布和示範活動;
(三) 在學校開設科技活動課,開展科技發明、製作,組織科學考察、科普夏(冬)令營活動;
(四) 建立經常性科技下鄉、下廠制度,開展科技幫扶和技術培訓等活動;
(五) 編寫、製作、出版科普讀物和音像電子作品,開展科普文藝活動;
(六) 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大眾傳媒,刊載、播放科普公益廣告;
(七) 制定科普教育大綱,實施科普教育工程;
(八) 其他形式。
第四章社會各界的科普義務
第十五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參與、支持科普活動。全體公民都應當接受科普教育。
第十六條企業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對全體職工進行各類科普教育;結合技術革新、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組織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技術競賽等活動。
第十七條科研單位應當支持和組織科技人員參加科普活動,有條件的科研基地、實驗室和科研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
第十八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把科普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支持和組織教師參加科普活動;組織開展科技發明、科技製作、科技論文撰寫、科技考察等課外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應當向社會開放教育設施,供公眾參觀學習。
第十九條報紙、刊物、電台、電視台應當開設科普宣傳的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影視生產、發行和放映單位應當加強科普影視作品的製作、發行和放映;出版單位應當加強科普圖書的出版工作。
第二十條文化館站、演出團體等文化事業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特點,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和演出等活動。
第二十一條科普場館等公益性科普事業單位應當大力加強面向全社會的科普活動,全省科普宣傳周和法定節日期間向公眾免費開放。
第二十二條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應當採取科技宣傳、咨詢、示範等多種形式,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普及安全生產知識。
社會各界應當支持農村科普工作,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宣傳倡導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三條醫療衛生單位應當積極宣傳疾病防治、優生優育、健康保健等知識,每年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向公眾開展醫療保健咨詢,送醫下廠、下鄉等活動。
第二十四條旅遊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對旅遊設施和導遊人員的管理,結合景點規劃,建設科普宣傳設施,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觀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導遊人員在導游過程中不得宣揚迷信。
第二十五條體育場館應當結合各項體育活動,並利用廣告屏、牌等設施增加有關科普宣傳內容。
第二十六條商場、商店應當結合商品銷售做好科普宣傳工作。
第二十七條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監測等相關單位在開展工作的同時,應當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有關知識。
第二十八條公共場所管理部門應當取締求神問卜等迷信活動,並結合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城鎮公共廣告欄、街區燈箱廣告中應當有一定比例的科普宣傳內容。
第二十九條從事教育、科技工作的專家學者應當向公眾宣講科技知識;新聞工作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應當結合本職工作積極參與科普工作。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並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對科普經費的投入。
第三十一條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安排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科普工作,保證科普事業的發展。
第三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及其設施的建設納入當地市政、文化建設規劃,作為現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標志之一。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應當將科普場館建成當地標志性工程。
加快對現有科普設施的改造和利用,保證公益性科普場館正常開展活動。改善科普設施的管理機制,有條件的科技場館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組成獨立法人,依法自主管理經營。
第三十三條鼓勵和支持境內外組織和個人捐助支持科普事業,興建、聯建科普設施。
第三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對科普類圖書、報紙、刊物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的製作、出版、發行給予支持和鼓勵,重點科普文藝作品納入文化建設事業專項資金資助范圍。
第三十五條各級、各類科學技術社會團體和科技館、科學宮等公益性科普事業單位,應當加強組織建設,發展壯大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科普工作隊伍。
第三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逐步改善科普工作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專兼職從事科普教育、科普創作、科普宣傳、科普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其工作業績作為技術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全社會應當尊重科普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七條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全省科普宣傳周。在省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集中開展全省范圍的系列科普活動。
第六章獎懲
第三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設立科普獎勵項目,用於獎勵在本地區、本系統內對科普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可以設立科普獎勵項目,用於獎勵在本單位、團體內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第三十九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或者支持迷信活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第四十條從事反科學、偽科學活動,騙取錢財,擾亂社會秩序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將科普專用資金挪作他用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本條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⑷ 求曾獲得「江蘇省十佳社團」的社團申請材料!
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2002年被評選為「江蘇省十佳社團」)
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
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簡稱東新社,成立於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是東南大學校團委直屬領導的學生社團。東新社現為東南大學三大學生社團之一,有成員150餘人,人員覆蓋東南大學四個主要校區,在各個院系均設有專職供稿人員。東新社下設秘書處、編輯部、采訪部、第六感工作室、外聯部。東新社主要承辦《東大青年》和《東新參考》的編寫出版發行和各學生社團院系學生活動的宣傳工作,並自行自主地組織開展學生活動。東新社堅持學生媒體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道路,積極發揮學生主流媒體的宣傳指導作用。東新社採取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以人為本,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倡導公平競爭意識,高舉時代主流旗幟,展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新的形勢對於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祖國偉大成就的激勵下,在黨的十六大的光輝指引下,我們堅定了前進的方向;在東南大學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下,在各個兄弟社團的幫助與協作下,我們擁有了發展的空間;在全社同學的辛勤和進取下,在新面孔的不斷涌現與成長中,我們找到了成功的基石。全社150多位同學有著一個共同的心聲:我們的東新社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東 新 氣 象
一、組織機構
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是團委直接領導的學生社團,由團委宣傳部、文體部部長夏可青老師擔任東新社固定的指導老師。除總社設在四牌樓校區外,在浦口、丁家橋、進香河三大分校區都設有分社(總社對分社有指導作用),分社在總社的指導下獨立運作,分別負責所屬校區的學生活動的宣傳工作。東新社下設編輯部、采訪部、秘書處、外聯部和第六感工作室。
二、職能劃分
社 長:對外全權代表東新社,調節處理社內公共事宜,組織社團運作。
社長助理:負責社內各部門的調配、溝通,處理社內日常事務。
秘 書 處:主管社內日常事務管理和財政帳務,負責社內歷史資料的 記載、整理及規章制度的制定,負責社內公共財物的管理, 負責社團活動的計劃與組織。
編 輯 部:全權負責《東大青年》的出版工作,包括組稿、編輯、排版直至出版、發行。
采 訪 部:進行新聞報道和熱點問題調研,並將采訪、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通過《東新參考》呈給校領導,並提出可行性建議。配合編輯部的《東大青年》出版工作。
第六感工作室:負責部分團委的宣傳工作;負責東新社的宣傳工作;製作海報、展報、廣告創意、藝術設計及各種相關宣傳。
外 聯 部:負責東新社活動的資金贊助;負責東新社與學校各機構,各院系,各社團的聯系;負責同其他高校的聯系;負責同社會上各企事業單位的聯系。
三、社團運作情況
社團運作經費由兩部分構成,固定經費由東南大學團委定額撥款,每年約8600元。額外經費由東新社自主向社會公司、企業和團體申請贊助活動經費。
社團活動地點:東新社總社辦公地點位於文昌橋居委會大院;東新社總社活動地點主要是東南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
四、東新社人員管理制度
1.東新社採用自我管理模式。採用分級組織的方式進行運作。
2.社長對校團委負責,協調社團與團委關系。下設多名副社長,分別負責幾個重要部門的運作。各部門設部長一名、副部長若干名。負責本部門的人事管理,組織本部門的工作。
3.每學年開始,社團統一招員一次,每學年第三學期則視情況適當組織招員。統一招員時的人事管理由秘書處負責,平時的人事調動則由相關部門負責,報由秘書處備案。
五、各部門考核制度
1.部門負責人(部長)每兩個星期簡潔地實事求是地小結本部門的工作情況(例會情況、部門工作成績、有待於完善之處、未來幾周工作布置情況等),形成文字性材料,並在社團例會時公布。每個月要系統地實事求是地小結一下本部門的工作情況,形成文字性材料,一式兩份,一份交由秘書處存檔。
2.部門工作人員要對其部門負責人(部長)的工作情況(工作熱情、組織領導能力、工作成績)進行監督,並歡迎積極對各部門負責人的工作狀況舉報,凡是下屬部門的負責人被工作人員舉報達三次以上者,經由校團委審核後,如情況屬實,解聘其職務。
監督舉報電話:025-3794173
監督舉報信箱:[email protected]
3.各部門部長有權解聘其所在部門的不合格的工作人員,解聘時須向秘書處申請,經社團部長級會議審核後,如情況屬實,解聘其職務。
六、例會制度
1.在每學年的開始,招員之後,進行一次東新社全體社員會議。進行本學年總的計劃和安排。
2.每月的月初有一次社團部長級會議。
3.每星期各部門進行一次部門會議。
4.遇重大事件或突發性事件需加開會議時,另行商討。
5.每次會議須有專人負責會議記錄,交由秘書處備案。
七、考勤制度
1.無論遇到社團全體會議和其他級別的會議。相關人等不得無故缺席。如確有急事,需事先向會議主持者說明。
2.每周的工作日五天,每一天分別由一個部門負責東新社辦公室的值日。具體人員由各部門部長負責安排。
八、公共財物管理制度
1.辦公室鑰匙和電話鎖鑰匙只有部長及部長以上職務的人員各有一把。
2.各部門工作時所用的器材及公共財物均由部長負責使用,分配及保管。
九、社團獎懲制度
1.對於各出色完成任務的部門或個人給予適當獎勵。
2.每學期末進行「優秀部門」和「優秀個人」的評比。評比方法及獎品另議。
3.對於各部門管理的公共財物的損壞、遺失,由主要的責任人負責賠償。
具體獎勵及賠償方法另行商討決定。
五 色 夢 想
不在乎重排幾多版塊,不在乎顏料伴著汗水;五色夢想一起飛,我們共同面對……
綠色編輯部
職能
掌握全校各院系各社團的信息來源,加以分析整理,從中挑選《東大青年》所需要的信息與稿件,以鮮明的主題把握報紙的輿論方向;並具體完成《東大青年》的出版工作,包括組稿、定稿、編輯、排版直至出版發行。
組織機構
主要成員:主編、副主編、各版責編、美工、排版人員、浦口校區自由撰稿人、浦口校區聯絡員負責人。
主編,副主編:負責本部門人事管理,組織本部門工作。
浦口校區聯絡員負責人:組織浦口自由撰稿人的工作,及時和本部聯系,匯報工作情況。
自由撰稿人,各版責編:對各版文章進行整合及文字修改。
美工:負責各版面設計排版。
內容
以真實反映東大學生生活和心聲,展現東大學生風貌為宗旨,秉承學生報紙為學生服務的優良傳統,每期報紙定為四版,現已出版87期。
一版:報道校內外重大新聞,反映時代焦點,弘揚時代主旋律;
二版:對學校近期發生的某焦點事件的綜合報道;
三版:大學生論壇——即本校師生對其所關注問題的討論,匯八方言,集百家思;
四版:詩情畫意——大學生自己創作的文學小品、散文詩歌及藝術作品等。
編輯部規章制度
除東新社制度外,本部門還有以下條例:
1、給在社成員發工作證。
2、自由撰稿人連續兩期未交稿件,則提出警告,連續三次不交,視為自動退出。
3、學期末就社員本學期的表現情況給予獎懲。
稿件來源及途徑
1、采訪部記者團和編輯部自由撰稿人供稿;
2、在各分區校門處設有投稿信箱,歡迎在校師生積極投稿;
3、校團委和各校區團委、分團委提供其所組織活動方面的稿件;
4、合法摘選其他媒體的各種文章和外校同學的投稿;
5、贊助方廣告。
稿件形式不限,以上所得稿件均擇優選用。
辦報流程
每月4次例會。
第一次例會前,由主(副)編拿到文章。例會時,發給各版責編,由責編整稿。全社人員討論下期三版主題。之後由主編向自由撰稿人負責人下達通知,一般從通知起15天內交稿。副主編通知第六感工作室,由其出海報對本期討論主題做宣傳。
第二次例會時,責編將組好的稿件交給美工,並和美工交流版內各篇稿件的聯系及本人排版意向直至達成協議。之後一周內,由美工完成排版。
第三次例會時,美工把報紙大樣拿來,主編、副主編、各版責編審查並將修改後的大樣本周日前放到辦公室。周日美工取走修改後大樣,酌情對排版樣式及錯字進行改動。
第四次例會時,主編將重排後的大樣交給團委指導老師審核,老師提出意見和建議後,由主編進行最後的改動。
大樣經由校團委審核通過後,由相關單位印刷出版,每期4000份左右。
調查
不定期在學生中進行對《東大青年》及熱點話題的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開會對報紙各版的內容及定位作修改調整,來盡量滿足同學的需求,努力把報紙辦好。
對外交流
為了更好的擴大影響,開拓思路,我們與外校許多文學社及相關組織都有著長足而穩定的交流。通過郵件、網路等多種方式保持聯系,和社員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舉得到各兄弟院校的積極響應,使得社團不斷有新鮮空氣注入。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深藍采訪部
采訪部是東新社下轄五個部門之一,負責《東新參考》的製作與《東大青年》的新聞采編等工作。
《東新參考》是一份向校領導反映同學心聲的不定期內參刊物。我們的宗旨是想同學之所想,亟同學之所急,及時溝通校有關負責部門,切實解決同學們的問題。《東新參考》一般有一個主題(即當前同學最為關注或意見較集中呼聲較高的問題)和兩三個議題(即一些可能被忽視的小問題)。主題一般採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同學們的想法,而議題則多採用調查采訪或追蹤報道的形式。通常一期參考的製作周期為一個月。
我們的操作原則是:
●主題是大家關心的,有參考價值,與校領導有關的問題。
●客觀,杜絕個人主觀主義。
●內容簡潔明了,要有說服力。
●提出合理建議。
●適當擴大調查范圍。
例如2001年12月關於「金秋懇談會」的《東新參考》的製作:
在得到校學生聯合會將於12月初召開「金秋懇談會」的通知後,我們采訪部於11月中下旬著手收集材料,對本次懇談會的主要議題做了詳細分析,准備在這一期《東新參考》中集中反映本次座談會的會議內容和校方對同學們的建議做出的回應。在會議當天(2001年12月7日)我們共派出5名記者前往會議現場。一名負責全程錄音,3名負責會議記錄,一名負責隨機采訪。會議結束後,我們的記者馬上投入整理材料,總結問題,追蹤校方回應的工作。在10天內編輯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報告,由采訪部部長主審定稿並列印成文資料上交校團委。全程工作歷時不足4周。
協助編輯部,作好《東大青年》的新聞采編、大學生論壇等版塊也是我們采訪部的工作之一。今年4月,校園里展開了關於「網吧包圍東大」的大討論,采訪部剛剛成立的浦口特派記者團於是對廣大同學、老師、校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采訪。同時,采訪部在四牌樓校區也進行了同題的問卷調查。在短短3周的時間內,我們把采訪稿、問卷樣卷、調查報告和圖表一並提交編輯部同仁,為該期《東大青年》的三版「大學生論壇」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資料。
追蹤熱點人物堪稱是采訪部記者們的拿手戲。僅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采訪過校長辦公室負責人、後勤部相關負責人、浦口校區團委書記、人文學院等院系的教授、研究生會負責人、「挑戰杯」和創業大賽的金獎獲得者等等。有很多記者,第一次接受采訪任務就是一個「大人物」,但我們的學生記者卻從沒出現過怯陣的狀況。
2002年3月,東新社采訪部浦口特派記者團正式成立。經過半年的鍛煉,經歷了「學術腐敗」、「網吧調查」、「浦口新圖書館落成」、「百年校慶」、「軍訓」和這一次的「新生入學調查」,這十幾位特派記者正漸漸熟悉起自己的業務。新的一期,完全由浦口記者團構架組稿的,以「新生入學調查」為主題的《東新參考》正在後期製作中。相信他們會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16屆校園文化月已經拉開了帷幕,采訪部的同仁們正「嚴陣以待」,這一年一度的精彩,我們這些嗅覺靈敏的記者當然不會錯過。而今年「金秋懇談會」的邀請函又放在了辦公室的案頭。又要開始忙了……
我忙,我快樂。
橙色外聯部
外聯部是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的五大部門之一,成立於1988年,是一個極其重要和具有挑戰性的部門。在這里學習到的是課堂上所沒有的,這可以為將來的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也可稱為是一種學生時代的工作經驗。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始終還是要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用到的,東新社外聯部就是為同學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舞台,再好的舞蹈家在沒有舞台的情況下也不可能發揮他出眾的藝術才華。邊學邊用逐漸累計,從量變轉到質的變化,由不會到會再到熟練,這些都可以算的上是一個飛躍的發展。
主要工作:
l 樹立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在社會的公眾形象。
l 廣泛建立與外校團組織和民間組織的聯系。
l 為東南大學大學生新聞社企劃的一系列的活動籌備資金。
作用:
l 培養同學們的創造能力、商務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和心裡應變能力等各種綜合能力。提供進一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
l 給商家一個更好的商機,為同學們與商界人士之間的交流建立一座橋梁。
企劃案例:
l 2002年6月20日和常州新區加貝電器設備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在常州加貝電器設備有限公司出資的情況下東南大學新聞社和東南大學綠帶環保協會共同開展了名為「暑期綠色營地——讓綠色多一點空間」的野外生存遠足活動。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市的五指峰是現今中國原始森林面貌保持的比較好的地區之一,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在此活動中同學們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放鬆全身心的進入並溶入大自然,活動過程中,我們得到巨大的收獲:1.促進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在沿途開展環境教育與宣傳工作;2.幫助當地林業部門宣傳、推廣、解釋了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提高自身對當地環境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讓當地民眾關心自身的環境與發展的問題,從中獲益;3. 觀察野象,並了解有關生態、動植物方面的有關知識;4.鍛煉同學們在野外的自我生存能力。「生存是維持生命的藝術」。
l 2002年11月為南京共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聘請數名東大一流的計算機網路人才,使之可以成為現市場少有的幾家可以經營的VOIP系統集成與網路通信設備研發公司。幫助同學們找到相對應的專業。
團結實干是我們的工作態度,同學們的肯定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商家給予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學生是應該以學為主,不過只有多彩的人生才可能造就出最為出色的人才。
紫色第六感
第六感工作室是東新社的主要部門之一,負責部分團委和東新社的宣傳工作,主要工作有海報和展板製作、廣告創意、藝術設計各種相關宣傳。同時也與社會上一些企業有商業合作,具體為廣告宣傳或產品形象設計。第六感工作室東新社中管理模式最為自主、而工作作風最為奔放的部門。
每學年,第六感工作室都會招新納賢。所有報名者均需通過面試方可加入。在面試過程中,不但要考查報名者的藝術天份和創作經驗,同時會注重考查其創造力、想像力和表現力。本工作室的人員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一流,因而其藝術創作水平在東大首屈一指,為以學風嚴謹著稱的東大增添了活潑靈動的藝術氣息,可謂萬樹叢中一點紅。
第六感工作室的宗旨是自由和前衛。
「自由」,即給予每一位成員盡可能大的創作和思考空間,讓每一位成員的個性和激情都能得到最大的釋放。藝術總監最基本的任務是將創作的主旨告知每一位第六感成員,之後各小組進行獨立創作。第六感工作室與東新社其他部門最大的不同點是:第六感工作室不定期召開例會,因為成員的創作靈感和沖動也是不定時的激發的。當創作的感覺來臨時,大家在一起交流,心靈的撞擊迸發出藝術的火花。
「前衛」,即永遠走在潮流的前面。別人想不到的我們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我們要提前想到。第六感工作室鼓勵動感出位的ideas。在這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廣博而深遂的藝術天空。第六感的世界裡回響著亢奮激烈的HIP-HOP、激盪著四溢的R&B、流淌著小橋流水的江南小調、跳動著原始遼闊的非洲打擊樂、飄揚著深情款款的小提琴協奏曲……這些都交匯成波瀾壯闊的藝術交響樂。靜與動,藝術的外在渲泄與內在的積淀在這里重疊,藝術創作漸入高潮,從而產生出高水平的作品。
第六感的創作任務大多集中於一年中的兩個階段,即東新社招員和東南大學校園文化月活動,東新社的招員海報都是第六感同學精心設計的結果。它代表東新社人文社團中的藝術與人文的取向和每一屆東新人的志趣,文化月的豐富使得藝術家們有著更廣泛的素材來源,從而在海報中描繪出更美麗的圖畫。2001年12月,第六感工作室就為研究生學生會舉辦的研究生歌手大獎賽製作了8張風格各異的海報。
白色秘書處
秘書處在東新社內部扮演著「企業」管理者的角色,雖小但作用巨大。它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並為社團的日常事務置辦必須的用品,尤其它管理著社團的賬目。東新社有著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一切花費都經社長親自簽字,交給秘書處報銷並記帳。由秘書處統一向團委報帳。秘書處現存的近年帳目有四大本之多。多年以來形成的嚴格而有效的社團金融體制對社團的發展有著廣泛而深刻的作用:正是這些帳目保證社團一年近萬元的資金周轉准確無誤,在社團遇到緊急情況時才不致捉襟見肘。
秘書處的第二大功能是保存社團相關檔案資料。《東大青年》從創刊號到最近的一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社團活動的珍貴照片也是秘書處一手保管。每個學期初,經團委審批的社員登記表,作為社團成員的個人資料檔案,在秘書處的整理保管下,即保守了成員的隱私,也方便了社團的管理。
而在一些活動或其他部門工作缺少人手的時候,秘書處也可以作為一支精良的後備隊隨時參與工作。每年的招員和例行的值班制度,都有秘書處的一分功勞。
秘書處是東新社內聯系各部門的紐帶,是社團真正的「內當家」。
⑸ 天津的宜興埠和江蘇常州的宜興有什麼聯系嗎
是這個,天津的宜興埠是明代為了攻打高麗(今朝鮮)缺少水手,從江南宜興調動大約500名會劃船版的水手,集結在今權天的天津宜興埠訓練,後來由於和高麗好了,朝廷沒有攻打的意願了。那些招收去的宜興水手只能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後來,成了宜興人的碼頭。所以叫宜興埠。至今宜興埠的話,和我們宜興話非常像。。。。。宜興什麼時後變成常州的了啊你回到100年前了啊
⑹ 江蘇省殯葬政策
江蘇省殯葬管理辦法
發文單位:江蘇省人民政府
文 號: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169號
發布日期:2000-6-14
執行日期:2000-6-14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實行火葬,禁止土葬,法律、法規或者省人民政府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殯葬管理工作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殯葬管理工作。
公安、財政、工商、衛生、交通、物價、建設、土地、環保、文化、司法行政、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有關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居(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和宣傳殯葬改革,引導公民破除封建迷信的喪葬習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五條:殯儀館是專門從事遺體的運送、防腐、整容、冷藏和火化等殯葬業務的服務單位。
其他單位和個人未經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批准,不得從事上述殯葬服務業務。
第六條:遺體應當就地就近在殯儀館火化;因特殊原因確需將遺體運往非死亡地的,應當由非死亡地的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出具證明,經死亡地的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批准。
第七條: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正常死亡人員的遺體應當在72小時內火化。高度腐爛的遺體,必須立即送殯儀館火化。凡患傳染病死亡的遺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處理。
非正常死亡人員的遺體經有關部門批准,需要暫時保留的,應當存放在有防腐設備的殯儀館,存放期不得超過3個月,因特殊案情需要保存的除外。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處理的,依法處理。所需經費由責任人支付;責任人不明確或者沒有責任人的,由當地財政部門支付
社會上的無名屍體,由公安機關通知殯儀館接收。公安機關及時作出鑒定並辦理有關手續後,由殯儀館火化,所需經費由當地財政部門支付。
第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太平間的管理,在醫療機構死亡人員的遺體應當由醫療機構通知殯儀館及時接運。禁止在醫療機構設置靈堂,進行殯儀活動。
第九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回族等有土葬習俗的10個少數民族實行遺體土葬深埋的,應當在當地政府指定的地點埋葬。自願實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條: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在本省探親、旅遊觀光或者工作期間死亡,其親屬要求將遺體就地處理的,應當按照當地殯葬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其親屬要求將遺體外運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的親屬要求將其遺體、骨灰從國外或者港、澳、台地區運入本省安葬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禁止骨灰裝棺土葬。骨灰處理應當盡量少佔地或者不佔地,主要方式有:
(一) 平地深埋不留墳頭;
(二) 存入骨灰堂、骨灰牆、骨灰塔;
(三) 安葬在公墓或者以樹代墓;
(四) 撒入江、河、湖、海,但飲用水源地除外;
(五) 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條:骨灰安葬在經營性公墓內的,憑《火化證明》或者《死亡證明》購置墓穴。墓穴佔地面積,單穴不超過0.7平方米,雙穴不超過1平方米。墓碑實行卧式或者不立墓碑,建立園林式公墓;適宜建立豎式墓碑的,墓碑高度不得超過1米。
經營性骨灰公墓的墓穴和塔陵的塔位的使用年限一般不超過20年,墓穴(塔位)的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20年;墓穴(塔位)使用年限到期後,要求繼續使用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續用手續,繳納使用費。
第十三條:禁止為尚未死亡的人員購置墓穴(塔位),但為死亡者的健在配偶留作合葬的壽穴除外。
禁止傳銷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買賣墓地、墓穴和塔位。
第十四條:喪葬活動應當遵守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和交通管理的規定,不得妨害社會公共秩序,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禁止在喪事中進行看風水、結陰親、燒紙扎、燒冥幣和撒紙錢等封建迷信活動。
禁止在街道、公路等公共場地擺放遺體、搭設靈棚、擺設花圈或者從事其他喪事活動。為喪事舉行宗教儀式的,應當在經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進行。
第十五條:禁止生產、銷售土葬用棺材和冥幣、紙扎等喪葬用品。
因特殊需要製作的棺材、遺體包裝物等應當在民政部門指定的場所生產和銷售。
第十六條: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根據本省行政區域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七條:建設殯葬服務設施應當履行下列審批手續:
(一)建立殯儀館,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二)建立經營性骨灰公墓、骨灰堂(塔)和經營性的殯儀服務站,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取得批准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
(三)利用外資興建殯葬服務設施,按有關規定辦理;
(四)建立鄉鎮公益性殯儀服務站、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塔),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興建殯葬設施應當依法辦理用地、建設和其他有關手續。
第十八條:新建、擴建殯儀館等殯葬服務設施所需的經費應當列入地方基本建設計劃。
因建設需要,殯儀館、公墓等殯葬服務設施搬遷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殯儀館、經營性公墓等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因地制宜設立服務項目,為人民群眾辦喪事提供良好的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喪葬消費需求。
殯儀館、經營性公墓等殯葬服務單位提供的服務項目的收費標准應當報物價部門審批,並明碼標價。
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工作程序化、規范化,杜絕錯化遺體、錯發和錯葬骨灰。
第二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在殯葬改革和殯葬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5條第2款、第6條、第11條、第13條第1款規定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13條第2款、第15條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查處;屬於民政部門職責范圍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19條第2款規定的,由物價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可以並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擅自改變公益性公墓使用性質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5000元以上30000以下罰款;違反工商行政管理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五條:未經批准,擅自建設殯儀館、經營性公墓、經營性骨灰堂等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非法佔地建設殯葬設施或者擅自改變殯葬設施用地性質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辦法第14條規定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阻礙、干擾殯葬管理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⑺ 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
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
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是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經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審定後報省委書記陳煥友同志親自批准,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正式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省級服務型非贏利性社會團體。
協會的宗旨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關系事業,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為我省公共關系事業走向高層次、規范化服務,為江蘇加強兩個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協會的任務是:聯絡全省及海內外公共關系組織和經濟實體,聯絡公共關系從業人員、科教人員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促進有中國特色的公關理論和方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和發展;開展全方位、高層次、多渠道的公共關系活動,積極為引進外資和科學文化交流咨詢,為江蘇企事業單位在市場競爭中出謀劃策,當好參謀;組織公共關系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培養公共關系人才,編輯出版公共關系書籍、刊物,提供公共關系發展及其經濟、文化、科技、政策信息;協助有關部門對全省公共關系事業進行規范化管理,促進公共關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協會的領導機關是理事會,在理事會閉會期間,由會長、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組成常務會議,主持協會工作。協會的常設機構秘書處,由秘書長召集工作會議,具體執行理事會和常務會議的決議,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根據工作需要,協會還設有經濟工作委員會、策劃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四個工作委員會。為更好地為江蘇經濟發展服務,為企事業單位和會員單位服務,還成立了應用信息服務中心、對外交流中心、中介咨詢服務中心、時裝表演藝術團、麻類織品開發咨詢服務中心,江海職業培訓學校、人力資源培訓中心和江蘇博愛專家醫療保健中心等服務實體。
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自成立以來,在中共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十分注意加強自身的形象建設和名譽管理,努力加強與中國國際公關協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及各省、市公關組織的聯系與合作,積極發展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配合我省的經濟發展目標和兩個文明建設任務,積極組織社會調查和學術研討活動,積極開展公關咨詢和企業形象策劃服務,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了領導和社會公眾的廣泛好評。多年來,協會舉辦各種培訓班、研討班、公關講座、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宣傳公關理念,傳播公關知識;應邀為企業、機關、院校舉辦公關講座,組織高層次論壇、大型聯誼活動;為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提供咨詢策劃並組織專家上門服務;為企業組織時裝表演等文藝活動1000多場。
參與政府部門組織調查、考察10餘次,撰寫論文130篇,出版專著十多部,共500多萬字,參與《中國公共關系大辭典》的編寫,成稿文字60多萬字。由協會評選推薦或參加全國評獎共獲獎四次、六個獎項,有29個單位和個人獲得表彰和獎勵,其中1997年獲全國「十年公關成就獎」單位3個,「十年公關奉獻獎」個人2個,1998年獲「全國百佳公關先進單位」5個,均獲得全國大會頒發獎杯、獎牌和榮譽證書。1998年協會被評為「先進單位」,1999年協會被第十二屆全國省市公關組織聯席會評定授予「二十一世界中國公關關系科研成果獎」;徐福基、孟克等16人被評定授予「二十一世紀中國公關科研成果個人獎」榮譽並獲全國大會頒發獎杯、獎牌和榮譽證書。
協會制定了《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章程》、《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會員條例》、《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發展會員辦法》、《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內部管理制度》等,並編印成《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會員手冊》,會員人手一份,有章可循,力求規范化管理,塑造良好的社團形象。
1997年,協會根據「第九屆全國省市公關組織聯席會議」的決定,成功主辦了「第十屆全國省市公關組織聯席會議」,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共300多名代表與會,取得很好的會議效果,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在會後發來傳真予以贊揚和肯定。
根據第十屆全國省市公關組織聯席會議的決定,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從收集有關資料、研究起草到組織專家論證,寫出了《充滿希望的豪邁事業———二十一世紀中國公關展望》這一跨世紀重要文件,受到全國公關界的肯定和贊揚,得到1998年第十一屆全國省市公關組織聯席會議的原則通過。1999年第十二屆全國大會審議通過並鄭重公布。
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長季允石同志在江蘇省公關協會成立大會上說:「我省公關協會的成立盡管比兄弟省市遲了一些,但准備充分。事業豪邁,充滿希望;來日方長,前景廣闊。江蘇這土地人傑地靈,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都有相當的基礎,相信省公關協會一定會廣泛團結全省有志於此的同志們;從而在全國的事業中後來居上。」
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名譽會長、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吳瑞林同志在省公關協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上致辭:「公關事業被稱為是一項充滿希望的豪邁事業。不僅如此,公關事業也是一個責任重大、任務繁重的事業,因為政府需要公關,企業需要公關,學校需要公關,科研機構需要公關,社會各界需要公關。可以說,除了必須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問題以外,其他問題都涉及到公關。可見,作為江蘇省級社會團體的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可以和應該承擔的公關任務是非常光榮而且非常艱巨的。我們相信,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在徐福基會長的領導下,一定能夠擔當此任,為老百姓提供完善的公關服務,為企業提供重要的公關咨詢意見,為政府擔任舉足輕重的公關智囊,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建立更加偉大的功勛。
⑻ 江蘇公務員B類是什麼題型,都是選擇題嗎
多是選擇題的 但知識面很大 很廣,得多看書,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