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核規章制度
『壹』 品質管理制度的復查
第十一條:製造通知單的審核(新客戶、新流程、特殊產品)品質管理部主管收到製造通知單後,應於一日內完成審核。 1、訂制料號-PC板類別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公司製造規范。
2、種類-客戶提供的油墨顏色。
3、底板-底板規格是否符合公司製造規范,使用於特殊要求者有否特別註明。
4、品質要求-各項品質要求是否明確,並符合本公司的品質規范,如有特殊品質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確認再確定產量。
5、包裝方式-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包裝規范,客戶要求的特殊包裝方式可否接受,外銷訂單的Shipping Mark及Side Mark是否明確表示。
6、是否使用特殊的原物料。 1、新開發產品、試制通知單及特殊物理、化學性質或尺寸外觀要求的通知單應轉交研發部提示有關製造條件等並簽認,若確認其品質要求超出製造能力時應述明原因後,將製造通知單送回製造部辦理退單,由營業部向客戶說明。
2、新開發產品若品質標准尚未制定時,應將製造通知單交研發部擬定加工條件及暫訂品質標准,由研發部記錄於製造規范上,作為製造部門生產及品質管理的依據。
第十二條:生產前製造及品質標准復核
(一)製造部門接到研發部送來的製造規范後,須由科長或組長先查核確認下列事項後始可進行生產:
1、該製品是否訂有成品品質標准及檢驗規范 作為品質標准判定的依據。
2、是否訂有標准操作規范及加工方法。
(二)製造部門確認無誤後於製造規范上簽認,作為生產的依據。
『貳』 企業規章制度有復審嗎企業標准要求每三年復審一次。
企業規章制度是企業自主訂立的,沒有法律規定說必須多少年復審修訂,完全看企業自己版的意思權,如果發現有問題那隨時可以修改,沒有發現問題的話就一直沿用。
就好像說中國的法律都是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的,不管有沒有問題、該不該修改,都輪不到聯合國來指手畫腳。
『叄』 行政復議與行政復核的區別
1.定義不同:
行政復議是對不服的裁定等請求做出裁定的司法機關再次進行審查並決定,運用的機關沒有限制。
2.程序不同:
相比復議區別在與是向上一級司法機關要求復核,拿立案監督程序來說,對於復議後仍不滿的,公安機關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核。
3.對象不同:
行政復核是法院判處死刑案件的特定司法程序,行政復議是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做出的具體決定不服向原機關或上級機關提起的重新審查程序。
4.目的不同:
行政復議的申請事項是 對監察機關作出的具體的行政行為不服而提出的申訴,目的是維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行政復核的申請事項是對監察決定不服,主要是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決定不服而提出的申訴。
5.基本制度不同
行政復議基本制度包括一級復議制度、合議制度、書面審查制度、迴避制度、聽證制度和法律責任追究制度。
(3)復核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復議申請人的權利:
申請復議權
委託權。在行政復議中,復議申請人可以書面委託行政復議代理人代為參加復議
申請迴避權
撤回復議申請權
申請執行權;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復議決定,復議申請人有依法申請執行的權利。
訴權;復議申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法定時限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復議申請人的義務:
在復議過程中,復議申請人應自覺遵守復議紀律,維護復議秩序,聽從復議機關依法作出的安排
復議申請人應自覺履行已生效的復議決定
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其他義務
參考鏈接:行政復議申請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國普法網
『肆』 審計復核的責任制
廣義的審計復核,歸納起來就是審計、審計組所在部門以及審計機關復核機構或者專職人員,分別在審計的不同階段各司其職的「三級復核」制度。明確各階段復核工作的重點,對提高審計質量,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是審計組長時審計工作歸宿的復核。審計組長的復核是一級復核,是整個復核工作的基礎,其側重點是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整理方面。但是從目前實際執行准則的情況看,受多年舊的習慣做法的影響,審計組的復核制執行得不好,一級復核制的責任沒有全面落實。其具體表現如:有的項目在編制審計報告之前未經審計組組長復核,便交審計組所在部門簽署意見;有的雖然進行了復核,並提出了修改意見,但存在隨意將審定後的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更改、增刪的現象;還有的審計人員根據復核意見本應另行編制審計底稿並做出書面說明,卻直接在原底稿中進行更改,沒有體現保持復核過程。具體職責應是這樣:審計人員應該按照底稿准則的要求,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並對其真實性負責;審計組長在編制審計報告之前,必須對審計工作稿底是否做到了內容完整、觀點明確、條理清楚、用詞恰當、格式規范和是否做到了逐項逐事編寫,一事一稿等進行了復核,對底稿中載明的事項、時間、地點、當事人、數據、計量、計算方法和因果關系是否准確無誤進行復核,對審計人員發現問題的初步定性和引用法規是否准確進行復核,尤其是注意底稿間是否做到了具有清晰的勾稽關系並簽署復核意見。經復核審定的底稿,不得增刪或者修改;如果審計人員根據復核意見檢查底稿,確需改動,也不能在原底稿改動,而是再另行編制一份工作底稿,並做出書面說明。這樣才能如實反映出最原始工作記錄和一級復核審定的過程,准確執行准則的各項規定,也便於在出現復議訴訟的情況下掌握詳細情況,規避審計風險,分清責任。
二是審計組所在部門對審計報告及審計底稿進行及校。這一級復核是整個復核制的二級復核,它承上啟下,把握審計質量關,其側重點是審計報告。同一級復核一樣,這一級復核很容易被人忽視,認識上也存在偏差,導致許多部門對審計報告的復核流於形式,許多部門沒有認真執行審計報告編制准則中關於應當對審計報告及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復核的規定,有的即使進行了審核也沒有按照規定提出書面意見;另外一個表現是在徵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後,根據被審計單位異議,審計組經進一步研究核實後修改了審計報告,部門只將修改後的審計報告送交復核機構復核。要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就要認真履行好二級復核的職責,各審計組所在部門要把好審計報告審核關:一是認真審核審計組提交的審計報告,並提出書面復核意見;二是注意將徵求被審計單位意見的審計報告原稿予以保留,不得遺棄,增刪或者修改,並應將其連同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書面意見、審計組的書面說明或者修改意見和審計組所在部門負責人的審核意見以及修改後的審計報告,還有各種代擬稿一並送復核機構復核,保持原貌,充分體現原汁原味。
三是復核機構或者專職復核人員依法對機關內各部門提交的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書、審計建議書、稱送處理書的代擬稿以及所附的審計報告等材料進行全面復核。這是第三級復核,也是審計機關做出審計處理處罰決定、出具審計意見書和建議書前的最後一級復核,所以是最重要的一個復核環節。其主要職責是:是否按照審計方案進行了審計;各項審計工作是否符合相關的審計准則;與審計事項有關的事實是否清楚;審計證據是否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是否正確;審計定性是否准確;處理處罰意見、審計評價、審計建議等是否適當;審計程序是否合規等等。經過復核後出具審計復核意見書。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復核機構或者專職復核人員若對審計組的意見有異議,應當報請審計機關主要領導或者提交審計機關業務會議最後審定。
『伍』 倉庫管理規章制度
XXXXXXXXX有限公司
庫房物資管理工作規范
一,工作目的:
加強庫房物資規范管理,保證內部物流暢通、為公司經營計劃順利實施,滿足顧客需求,提供基礎保障。
二,工作范圍:
本規范適用於公司原材料庫、車間在製品、成品庫和綜合庫(含:工具、輔料、備件等)的管理。
三,工作職責:
1, 生產技術質量部負責:車間在製品管理,在廠物資的質量檢驗、驗收和質量監督檢查。
2,行政人事財務部:原材料庫、綜合庫和成品庫的管理、進、出廠物資的稽查。
四,工作基本要求:
1,廠區、庫內物品,應按區域,整齊擺放,合理有序、方便生產;每發生一次進、出事項,應立即按進、出單具,據實填存放卡片,登記記賬。
2,所有物資出、入庫必須憑有效單據(入庫單、出庫單、發貨通知單、領用單、報廢單),方可辦理。
3,認真把好入庫關,切實做到三不收:
無入庫單手續不收;
實物件號、名稱、數量與入庫單件號、名稱、數量不符不收;
件號名稱數量零部件外觀質量不符合要求不收;
4,認真把好出庫關,切實做到三不發:
無發貨通知單或出庫單不發;
成品(零部件)外觀質量不符合要求不發;
外包裝不牢固不發;
5, 車間、庫房要保持整潔,業務無關人員不準進入,認真做好「三防」工作(防火、防盜、防破壞)。
6,建立健全各類物資台帳和報表制度:
A:原材料收、發、存台帳、月末庫存報表(外協加工的應含:在外數)。
B:車間在製品(壓制→刮灰→打磨→噴漆→裝配)收、入、存台帳、月末在製品庫存報表。
C:成品庫收、發、存台帳、月末庫存報表。
D:綜合庫收、發、存台帳、月末庫存報表。
E:復核當日操作者工票數量,每天登帳、月末匯總報表。
五,操作細則:
1,原材料、輔料、工具、備件入庫:
A: 原材料、輔料、工具、備件入庫,庫管員應對照送貨單清點核對物資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等是否一致,核對無誤後方可在送貨單上簽字。
B: 庫房收貨後應將來料放置在待檢區,通知檢驗人員員檢驗,檢驗合格後出具檢驗報告。
C: 庫管員依據送貨單及合格檢驗報告單,填寫入庫單,辦理入庫手續與單據傳遞,並即時報告相關人員。
D: 入庫後將合格品按規格、型號、品名分區、分類、分批堆放,做到標識目視清楚。在存料卡上標明材料規格、型號、批號及數量。不合格材料應隔離存放和做出明顯標識,並通知采購人員聯系退貨事宜。
入庫單一式三聯,分別由經辦人、庫房、和財務部存查(下同)
2, 原材料出庫:
A: 每月末當日車間根據生產壓制合格數量,填寫出料單補辦領用手續。庫管員依據出庫單上的材料名稱、規格、數量,下原材料庫存帳,上車間在制台帳。
B:原材料送外協加工發出。
出庫單一式三聯,分別由經辦人、庫房、和財務部存查(下同)。
3, 半成品、成品入庫:
A: 半成品應經檢驗合格後由業務人員辦理入庫手續,被判定為不合格或未經檢驗的半成品,應堆放在不合格區域或待檢區域,並做出醒目標識。
B:成品必須經檢驗合格後,由車間填寫成品入庫單。
C:成品入庫後,應按產品規格型號分區、分類、分批存放,並即時填制存放卡。
入庫單一式三聯,分別由經辦人、庫房、和財務部存查
4,成品出庫:
A;庫管員按發貨通知單組織貨源,安排包裝,填制出庫單,發貨時須當面與送貨人員交點清楚(核對品種、規格、數量、外包裝可靠性),送貨人在出庫單上簽字驗收。
B:庫管員發貨後即時填寫存放卡,清理現場做好清潔。
發貨通知單一式兩份,經廠長批准(或經理)。分別由經辦人、庫管員存查,
出庫單一式三聯,分別由經辦人、庫房、和財務部存查
5,工具、輔料、備件的入庫:
A: 采購物資入庫時,由采購人填寫入庫單,庫管員接收簽字。對質量要求高的或價值大的物品應由相關人員進行檢驗認可,對於未經同意,擅自采購的物品不予入庫和報銷。
B: 入庫物資應按類別、型號分別存放,設存料卡、標識牌,登記入帳。
C: 日常工作中,物資庫房人員應對入庫物資的發放情況進行統計,關注生產必需和消耗量大的物資、及時上報使用情況,以便即時采購,確保生產。
6, 工具、輔料、備件的出庫:
A:由使用部門開具領料出庫單領出,經主管簽字後,憑單發放。
B: 工具、電器、備件類物品執行交舊領新的原則。生產中損壞的工具設備等,經生產管理簽字批准,交回庫房,重新領取新設備。
C: 對不適合生產要求或有質量問題的工具、配件、輔料,領用人員可以退回庫房,庫管員通知采購人退貨更換或重新采購。
出庫單一式三聯,分別由經辦人、庫房、和財務部存查
7, 盤存:
A: 每月末,物資庫管員對管理范圍內的物品自行盤存一次,發現庫存產品的盈虧、損壞、品種、規格串混等情況,要分析原因,提出預防和糾正措施,並及時匯報。
B: 每年12月底,由公司辦擬訂盤存計劃,報總經理審批後,對公司內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清點;年末盤存應由以下人員參加:董事會委派的人員、廠長、生產計調員、財會人員、物資庫管員和輔助工。
C:總經理可根據需要,直接按排財會人員,不定期的到庫房進行財務稽查。
D:所有盤存結果,都要在盤存表上據實反映出來,對帳物不符的,主管領導應提出處理意見,報總經理審批。
六,公司根據需要,臨時下達的其它工作規定。
XXXXXXXXX公司
2010年 月 日
『陸』 找一個關於復核檢查記帳工作方面的內容
【章名】 第五章 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第八十四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
會計制度的規定,結合單位類型和內容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
會計管理制度。
第八十五條 各單位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應當執行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
(二)應當體現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業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
(三)應當全面規範本單位的各項會計工作,建立健全會計基礎,保
證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應當科學、合理,便於操作和執行。
(五)應當定期檢查執行情況。
(六)應當根據管理需要和執行中的問題不斷完善。
第八十六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內部會計管理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單
位領導人、總會計師對會計工作的領導職責;會計部門及其會計機構負責
人、會計主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會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會計
核算的組織形式等。
第八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主要內容包括
: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設置;各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和標准;各會計工作
崗位的人員和具體分工;會計工作崗位輪換辦法;對各會計工作崗位的考
核辦法。
第八十八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帳務處理程序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會
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的設置和使用;會計憑證的格式、審核要求和傳遞程
序;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帳簿的設置;編制會計報表的種類和要求;單位
會計指標體系。
第八十九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內部牽
制制度的原則;組織分工;出納崗位的職責和限制條件;有關崗位的職責
和許可權。
第九十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稽核制度。主要內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組
織形式和具體分工;稽核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審核會計憑證和復核會計帳
簿、會計報表的方法。
第九十一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原始記錄管理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原
始記錄的內容和填制方法;原始記錄的格式;原始記錄的審核;原始記錄
填制人的責任;原始記錄簽署、傳遞、匯集要求。
第九十二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定額管理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定額管
理的范圍;制定和修訂定額的依據、程序和方法;定額的執行;定額考核
和獎懲辦法等。
第九十三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計量驗收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計量檢
測手段和方法;計量驗收管理的要求;計量驗收人員的責任和獎懲辦法。
第九十四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財產清查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產清
查的范圍;財產清查的組織;財產清查的期限和方法;對財產清查中發現
問題的處理辦法;對財產管理人員的獎懲辦法。
第九十五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
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許可權;財務收支審批程序;財務收支審批人員的責
任。
第九十六條 實行成本核算的單位應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內容
包括:成本核算的對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成本分析等。
第九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財務會計分析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
務會計分析的主要內容;財務會計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組織程序;財務會計
分析的具體方法;財務會計分析報告的編寫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