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息產業法律法規

信息產業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14 15:13:35

1. 信息化法律概念

信息化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宏觀指導,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制定有目標明確、措施全面的信息發展規劃。例如:德國制定有《聯邦政府促進信息與文獻規劃1974~1977年》、《1985~1988年專業信息發展規劃》、《1990~1994年專業二信息發展規劃》和《1993~1996年信息技術促進計劃》等一系列連貫的發展計劃;歐共體有《歐洲信息技術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發展信息市場五年規劃》和《歐洲信息服務產業促進計劃》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制定有《世界科學信息系統計劃》,等等。美國柯林頓政府於1993年頒布了《國家信息基礎結構:行動計劃》,即通稱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在其帶動下,許多發達國家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先後制定出本國的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建設計劃,從而形成了全球信息化建設熱潮。1996年美國又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下一代網際網路」計劃。這一系列政策和行動計劃對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重視法制的國家,還通過立法對信息開發和服務提供保證並進行約束,如日本的
《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法》、《特定信息產業振興臨時措施法》、美國的《聯邦信息資源法
令),等等。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活動規模的日益擴大也需要法律和政策及時配合。如美國根據通訊技術數字化的進步制定了《1996年電信法案》,以鼓勵行業正當競爭,並規范行為;針對公共通訊網路的發展,國會正在醞釀對網際網路上的不適宜內容、安全、隱私等問題的控制法規。此外,政府還負責制定信息工作與信息產品的標准,以確保信息產品的質量和通用性,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促進現代技術的推廣應用。
快速增長信息產業正在日益深刻地影響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需要在廣泛的信息活動中,調整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為了有序地實現這一系列的調整,必須改善和優化現行的法制環境,建立起規范信息化、保障信息化、,促進信息化的政策法規體系。在當前,尤其需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信息化法制宏觀環境。
我國現階段的信息化法律建設,從靜態上看,需要確定有關信息化的法律、法規及與
此相應的制度;從動態上看,需要強化有關信息化的立法、執法和守法及與此相應的監督。此外,由於信息網路的全球整體性和傳送快捷性,各國、各地區的時空距離相對縮短,法律的實效和時限以及相互影響增強,中國的信息化與全球信息化密切相關,所以,中國的信息化立法還必須與有關的國際法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相適應。
要考慮靜態、動態、國內、國際諸方面的種種因素,有序、有效地推進中國信息化法律
建設,這是一項相當復雜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這項工程有賴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去完成。
從經濟學的意義考察,中國國家信息化是建立在CNNI基礎上的全社會信息化生產和消費的總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行為准則。由於當代信息活動的巨量數據流、高度流動性和非物質形態三大特徵,表現出傳統信息活動所不具有的新的內涵,有關信息的早期法律法規體系已顯得陳舊、過時,越來越不適應信息技術與信息工具發展的需要,建立新的法律法規體系已勢在必行。
應該說,我國的信息立法並不是一片空白,在涉及信息的許多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條文。諸如:《統計法》、《擋案法》、《測繪法》、《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廣告
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關於禁止有償新聞的若干規定》、《外國記者和外國常駐新聞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信息採集、信息公開、信息傳播等信息活動已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基本上是針對傳統的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制定的,遠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進步引發的全社會信息活動多樣化、復雜化的需求。例如,資料庫或網上信息版權歸屬;信息增值服務與基本電信服務之間的資費糾紛;網上電子交易的有效性和課稅;利用網路竊取、破壞商業秘密,浸犯個人穩私;私自穿越防火牆窺視、盜用或破壞網路資源;製造、施放計算機病毒玻壞他人信息和網路等等,這些案件在中國已有法律訴訟實例,因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文可以遵循,當事人訴訟和法庭審判都缺乏依據,懲罰、定罪和量刑常產生困難和爭議。
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活動的發展,確保國家信息化的順利實施,從現在起就應加快信息化法制建設進程。在夠架信息化立法體系中,需要考慮四個前提:
(1)發揮先進的信息技術及裝備的正面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2)維護國家主權和信息安全,保障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3)立足自主發展,保護和促進民族信息產業成長;
(4)合理分配信息資源,保護公民、法人和社團的合法權益。
在上述前提下,信息化立法還應遵循六條原則:
(1)國家利益原則,要體現國家推進信息化的意志,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2)促進發展原則,要有助於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國家信息化,有利於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3)公平競爭原則,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反對壟斷,增大競爭,優勝劣汰;
(4)適度超前原則,要對技術和產業走向有所預見,法律法規要有適度的前瞻性;
(5)協調一致原則,要考慮信息法與我國基本法和其它現行法一致,也要考慮與我國認同的國際法律法規相銜接,適當保持國內法與國際法一致;
(6)急用優先原則,要根據立法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和需求狀況,基礎性、緊迫性的法律法規優先制定。
信息與法律的關系至為密切,法律也是信息。法律只是某些特殊信息的集合。它是立法者在獲得若干相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加工、處理後生成的規制性信息。可見,信息是法律的基礎和源泉,法律是信息的規制和集成。
信息立法通常分為三個層次:法律、(行政)法規、(政府)政策。在信息法律、法規一時難以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信息政策具有的原則性、規制性、靈活性、適應性的諸多特點,常被廣泛作為准法律工具。信息政策是指國家或其它組織為規制信息活動,發展信息事業而制定的方針、原則、措施和辦法。信息政策按其制定主體和適用范圍的不同,分為國際、區域、國家、地區信息政策等;也可按其實施領域的不同,分為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政策等。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先導,是信息立法的前提和基石;信息法律是信息政策的保障,是信息政策的依託和後盾。各國經驗證明,各類信息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了信息立法的進程,中國的信息立法也應遵循信息政策的制定一實施一修訂一完善的基本流程,進而實現穩妥的信息法律確定、發布和執行。
信息立法本質上是規范信息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內容、客體三個基本要素。「主體」是指參與信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內容」是指主體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客體」是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標的。信息立法一般可從「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構建立法框架:從「主體」人手,可以就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信息服務部門、產業、科教、法律等部門,以及公民等主體的信息交流權利和義務制定法律,以規范這些主體在信息獲取、處理、交換、傳輸等方面的行為;從「客體」人手,可以就信息獲取、信息共享、信息服務、跨國數據流動、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安全、網路安全、信息犯罪等方面制定法律,以規范這些客體使之實現信息資源的正當利用,信息安全的有效保護和信息違法的嚴密稽查。
國家、地區、部門在構建自己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整體框架時,需要根據立法主體的
自身情況,靈活應用多種構建方式,實現強化法律規製作用、調整信息、促進信息事業發
展的根本目的。

2. 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 在線等

登錄工業和信息化網站進行查詢,如果需要標準的話登錄中國標准網進行查詢。

3. 電信行業在業務上涉及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電信行業在業務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新版《電信業內務分類目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容、《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劃分電信業務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其中基礎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兩種;詳細劃分可參考《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電信條例》:規定對電信業務分類實施許可制度,並列出企業開展相關電信業務許可的條件及材料,以及許可證辦理後需如續期、年檢、變更等事項。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劃分為非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和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兩種,主要針對B25類信息服務業務。

4. 我國與計算機系統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幾部

1 20011220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2 20011116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3 19990316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信息產業部關於解決計算機2000年問題工作進展情況及意見的通知
4 19990224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版權局關於不得使用非法復制的計算機軟體通知的通知
5 19980814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計算機2000年問題的通知
6 19970520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 附:修正本
7 19960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8 19940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9 200611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二)
10 200401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二)
12 2002012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建設管理規定》和《人民法院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建設規劃》的通知
13 200107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4 200012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已被修正)
1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 附:修正本(20040102)
16 最高法就網路著作權糾紛案若干司法解釋答記者問(2001220)
17 200004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深圳市帝慧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與連樟文等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案的函
18 19990506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關於哈爾濱東恪國際通訊設備有限公司與哈爾濱維時通訊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案的函
19 199706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國法院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99606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國法院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管理暫行規定(試行)》的通知
21 199606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國法院計算機工作「九五」計劃綱要及2010年遠景目標設想》的通知
22 199501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中外籍當事人應否委託中國律師代理訴訟問題的答復
23 19940320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收、結案件登記卡片的使用與管理辦法》和《關於人民法院應用計算機進行司法統計工作的暫行規定》的通知
24 1992050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法院系統應用計算機進行人事檔案管理和統計工作的暫行規定》的通知
25 20030715 鐵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辦法
26 200303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加工貿易企業實施計算機聯網監管辦法 (失效)
27 20020508 電網和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及調度數據網路安全防護規定
28 20020220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
29 20000426 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
30 19971216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31 19971212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檢測和銷售許可證管理辦法

5. 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具體內容

《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定》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個人信息保護法》
具體內容你可以用名字直接在網路上搜就行了。你是想解決哪一方面的問題呢?不妨說一說。

6. 尋找信息化的法律法規!~~~~

互聯網文化管理抄暫行規定
(文化部令襲51號 2011年2月17日發布 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
(廣電總局令第39號2004年7月6日公布 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發布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2000年11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令第291號公布施行)
公用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定
(信息產業部令第9號 2001年5月10日發布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國務院令第147號 1994年2月18日發布施行)

7. 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1996年發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

2、1994年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3、1996年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4、1997年1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

5、新《刑法》第185和第286條。

信息安全問題日趨多樣化,客戶需要解決的信息安全問題不斷增多,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信息安全手段不斷增加。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路的安全,特別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的安全,已成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安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國家也從戰略層次對信息安全的建設提出了指導要求。

(7)信息產業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的意義:

1、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

2、信息網路涉及到國家的政府、軍事、文教等諸多領域,存儲、傳輸和處理的許多信息是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商業經濟信息、銀行資金轉賬、股票證券、能源資源數據、科研數據等重要的信息。

3、在信息化社會中,網路信息系統將在政治、軍事、金融、商業、交通、電信、文教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社會對網路信息系統的依賴也日益增強。

8. 電信行業在業務上涉及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電信行業在業務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內》,《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容》、《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劃分電信業務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其中基礎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兩種;詳細劃分可參考《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電信條例》:規定對電信業務分類實施許可制度,並列出企業開展相關電信業務許可的條件及材料,以及許可證辦理後需如續期、年檢、變更等事項。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劃分為非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和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兩種,主要針對B25類信息服務業務。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