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規章
① 政治建軍包括哪些內容
當年毛主席主持三灣改編的時候,將黨支部建在連隊,並確立了我軍內筆桿子指揮槍桿容子的原則永遠不變,在軍中設立政治委員制度以及協助政治委員開展工作的政治部,頒布實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鐵的紀律以及各種規章制度如對內務(我軍被子必須疊的像豆腐塊就是政治建軍的具體表現)隊列著裝進行具體要求的各種條例,重視人民與群眾的關系強調軍民魚水情
② 警察與武警的常識區別
解放軍是國家軍隊,軍隊主要職責是捍衛國家主權和保證國家安全。
武警即武裝警察,警察的重要作用是預防、制止違法犯罪活動和維護社會治安。 武警部隊的任務與職責: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組建於1982年6月19日,由內衛部隊和黃金、森林、水電、交通部隊組成,列入武警序列的還有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內衛部隊由各總隊和機動師組成。武警部隊根據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思想、宗旨、原則,按照其條令、條例和有關規章制度,結合武警部隊特點進行建設,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享受人民解放軍的同等待遇。武警部隊的基本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國家重要目標,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戰時,協助人民解放軍進行防衛作戰。
武警部隊屬於國務院編制序列,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實行統一領導管理與分級指揮相結合的體制。武警部隊設總部、總隊(師)、支隊(團)三級領導機關。武警總部是武警部隊的領導指揮機關,領導管理武警內衛部隊和黃金、森林、水電、交通部隊。在中國各級行政區劃內,省級設武警總隊,地區級設武警支隊,縣級設武警中隊。在執行公安任務和相關業務建設方面,武警部隊接受同級公安部門的領導和指揮。
③ 國防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是為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2001年4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二號)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
第三條 國家通過開展國防教育,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激發愛國熱情,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第四條 國防教育貫徹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的方針,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針對不同對象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分類組織實施。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接受國防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應當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
第六條 國務院領導全國的國防教育工作。中央軍事委員會協同國務院開展全民國防教育。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防教育工作。駐地軍事機關協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開展國防教育。
第七條 國家國防教育工作機構規劃、組織、指導和協調全國的國防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負責國防教育工作的機構組織、指導、協調和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防教育工作。
第八條 教育、民政、文化宣傳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國防教育工作。
徵兵、國防科研生產、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軍事設施保護等工作的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國防教育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協助人民政府開展國防教育。
第九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開展國防教育。
第十條 國家支持、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有益於國防教育的活動。
第十一條 國家和社會對在國防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採取各種形式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二條 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
第二章學校國防教育
第十三條 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工作計劃,加強對學校國防教育的組織、指導和監督,並對學校國防教育工作定期進行考核。
第十四條 小學和初級中學應當將國防教育的內容納入有關課程,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
有條件的小學和初級中學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國防教育為主題的少年軍校活動。教育行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少年軍校活動的指導與管理。
小學和初級中學可以根據需要聘請校外輔導員,協助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活動。
第十五條 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
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在有關課程中安排專門的國防教育內容,並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
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學生的軍事訓練,由學校負責軍事訓練的機構或者軍事教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實施。軍事機關應當協助學校組織學生的軍事訓練。
第十六條 學校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學計劃,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學校組織軍事訓練活動,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安全保障。
第十七條 負責培訓國家工作人員的各類教育機構,應當將國防教育納入培訓計劃,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
國家根據需要選送地方和部門的負責人到有關軍事院校接受培訓,學習和掌握履行領導職責所必需的國防知識。
第三章社會國防教育
第十八條 國家機關應當根據各自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採取多種形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國防教育。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具備基本的國防知識。從事國防建設事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學習和掌握履行職責所必需的國防知識。
各地區、各部門的領導人員應當依法履行組織、領導本地區、本部門開展國防教育的職責。
第十九條 企業事業組織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職工教育計劃,結合政治教育、業務培訓、文化體育等活動,對職工進行國防教育。
承擔國防科研生產、國防設施建設、國防交通保障等任務的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根據所擔負的任務,制定相應的國防教育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國防教育。
社會團體應當根據各自的活動特點開展國防教育。
第二十條 軍區、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和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武裝部按照國家和軍隊的有關規定,結合政治教育和組織整頓、軍事訓練、執行勤務、徵兵工作以及重大節日、紀念日活動,對民兵、預備役人員進行國防教育。
民兵、預備役人員的國防教育,應當以基幹民兵、第一類預備役人員和擔任領導職務的民兵、預備役人員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證受教育的人員、教育時間和教育內容的落實。
第二十一條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將國防教育納入社區、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結合徵兵工作、擁軍優屬以及重大節日、紀念日活動,對居民、村民進行國防教育。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可以聘請退役軍人協助開展國防教育。
第二十二條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國防教育。
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的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應當開設國防教育節目或者欄目,普及國防知識。
第二十三條 烈士陵園、革命遺址和其他具有國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文化館、青少年宮等場所,應當為公民接受國防教育提供便利,對有組織的國防教育活動實行優惠或者免費;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被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的,應當對有組織的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在全民國防教育日向社會免費開放。
第四章國防教育的保障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國防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根據開展國防教育的需要,在財政預算中保障國防教育所需的經費。
第二十五條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開展國防教育所需的經費,在本單位預算經費內列支;企業開展國防教育所需經費,在本單位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學校組織學生軍事訓練所需的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財產,資助國防教育的開展。
社會組織和個人資助國防教育的財產,由依法成立的國防教育基金組織或者其他公益性社會組織依法管理。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或者捐贈所收藏的具有國防教育意義的實物用於國防教育。使用單位對提供使用的實物應當妥善保管,使用完畢,及時歸還。
第二十七條 國防教育經費和社會組織、個人資助國防教育的財產,必須用於國防教育事業,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挪用、剋扣。
第二十八條 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場所,具備下列條件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
(一)有明確的國防教育主題內容;
(二)有健全的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
(三)有相應的國防教育設施;
(四)有必要的經費保障;
(五)有顯著的社會教育效果。
國防教育基地應當加強建設,不斷完善,充分發揮國防教育的功能。被命名的國防教育基地不再具備前款規定條件的,由原批准機關撤銷命名。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國防教育基地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並為其發揮作用提供必要的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具有國防教育意義的文物的收集、整理、保護工作。
第三十條 全民國防教育使用統一的國防教育大綱。國防教育大綱由國家國防教育工作機構組織制定。
適用於不同地區、不同類別教育對象的國防教育教材,由有關部門或者地方依據國防教育大綱並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特點組織編寫。
第三十一條 各級國防教育工作機構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國防教育教員的選拔、培訓和管理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國防教育教員應當從熱愛國防教育事業、具有基本的國防知識和必要的軍事技能的人員中選拔。
第三十二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根據需要和可能,為駐地有組織的國防教育活動選派軍事教員,提供必要的軍事訓練場地、設施以及其他便利條件。
在國慶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和全民國防教育日,經批準的軍營可以向社會開放。軍營開放的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違反本法規定,拒不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的,由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上級機關給予批評教育,並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惡劣影響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挪用、剋扣國防教育經費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歸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侵佔、破壞國防教育基地設施、損毀展品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並責令限期改正;有關責任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有前款所列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尋釁滋事,擾亂國防教育工作和活動秩序的,或者盜用國防教育名義騙取錢財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並予以制止。
第三十七條 負責國防教育的國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八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④ 空軍建軍節
1949年11月1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軍節。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新軍種。
1949年10月25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肖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為空軍參謀長。
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致電各軍區、各野戰軍:在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機關的基礎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現已宣布成立,原軍委航空局著即取消。其人員及業務移交空軍司令部。這一天,後來成為人民空軍成立的紀念日。
所以空軍建軍節紀念日是每年的11月11日。
相關閱讀:空軍軍史
創建時期(1949.1~1953.12)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國共產黨很早就重視發展航空事業。在革命戰爭年代極端困難條件下,培養、儲備了一批航空技術人才。大革命時期,選派共產黨員進國民革命軍航空學校學習。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選調一些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到蘇聯學習航空技術。抗日戰爭時期,選調一批共產黨員到國民黨航空學校和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航空隊學習;在延安開辦培養航空機械工程人才的學校。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創辦人民軍隊第一所航空學校,培養航空技術人才,為建立人民空軍做准備。1949~1953年,根據中共中央決策,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逐步建立健全作戰指揮、教育訓練和勤務保障體系,遂行要地防空任務,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和進行圍剿土匪作戰,成為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空中力量。
成立領導機關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指示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3月30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軍委航空局,常乾坤任局長、王弼任政治委員。統一領導全國的航空工作,組織接管繳獲的航空器材、修復機場、收容教育改造國民黨空軍航空技術人員,為建立人民空軍創造條件。
7月10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建立人民空軍。周恩來隨即組織籌建空軍的工作。26日,中央軍委決定,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機關和軍委航空局合並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10月25日,任命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原軍委航空局撤銷,其人員及業務移交空軍司令部。空軍領率機關先後設參謀部(司令部)、訓練部、政治部、工程部、後勤部、幹部部和空軍直屬政治部等部門。
1949年4月~1950年1月,先後成立華北、華東、華中(後改中南)、西北、西南、東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歸所在軍區建制。統一領導接收、管理國民黨空軍遺留的航空設施、物資和人員,辦理航空業務。1950年8月~1951年12月,以各軍區司令部航空處和陸軍部分軍、師機構為基礎,先後成立華東、東北、西南、中南、華北、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1952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對全國各戰略區的空軍部隊、學校、機關,實行由軍委空軍領導機關和各大軍區領導機關雙重領導,各大軍區主要為作戰指揮關系,軍委空軍主要為建制領導關系,空軍部隊建設和管理由軍委空軍統一負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兵干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部隊入朝作戰不久,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1年3月,成立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統一領導指揮志願軍空軍。11月,在遼西省開原(今遼寧開原)組建1個空軍軍部;1952年8月、1953年3月,在遼東省安東(今遼寧丹東)、上海、山東濰坊各組建1個空軍軍部,加強空軍部隊的領導指揮。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立院校培訓體系:1949年7月,中共中央在籌劃建立人民空軍時決定,以東北老航校的幹部、學員為骨幹,請蘇聯派出專家協助,向蘇聯購買飛機和航空器材,盡快建立一批航空學校。至1950年1月,新建7所航空學校,以速成方式培養飛行、航空機務等專業技術人才。1951年以後,繼續新建航空學校,並將飛行人員和地勤人員同校合訓改為分校培訓。到1953年底,空軍有13所航空學校,培訓飛行人員5 945名(其中女飛行人員55名)、航空機務人員2.4萬余名、其他幹部近1 400名。1950~1953年,先後成立8個航空預科總隊(後改稱航空預備學校),對准備入航空學校的學員集中進行預科教育。1951~1953年,還先後成立機務學校、幹部學校(1952年9月改稱空軍政治幹部學校)和指揮員訓練班,逐步建立多種類型、綜合性院校培訓體系。
組建部隊:空軍成立初期,中央軍委採納空軍關於在陸軍基礎上進行建設的指導方針。1950~1951年,從陸軍部隊調給空軍12個師部、49個團部,用於組建空軍部隊。1950年6月19日,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在南京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降兵部隊在上海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後改稱空軍陸戰第1師、傘兵教導師。11月2日,空軍部隊的旅改稱師。24日,在四川新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團。1951年4月24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師。至1953年底,空軍部隊發展到28個師,各型飛機3 000餘架。
建立保障體系:空軍成立初期,在國家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決定整修和新建一批機場,保障航空學校和航空兵部隊使用。雷達、通信、氣象等保障機構也陸續建立。空軍專用經費和物資由空軍負責供應,全軍通用經費和物資由軍區負責供應。全軍實行新的供應保障體制後,1952年9月1日起,空軍按照建制關系全面組織後勤供應保障,基本上實行空軍—軍區空軍—部隊供應體制。在東北、華東成立有空軍後方勤務部分部,每個分部負責1個地區或1個作戰方向空軍部隊的後勤供應保障。
擔負作戰任務:中共中央最早賦予空軍的任務是參加解放台灣作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0年12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共擊落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飛機330架、擊傷95架;被擊落231架、被擊傷151架。有300多個單位、8 000餘人立功,其中6個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1人獲英雄、模範稱號。
1952~1953年,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共擊落、擊傷入侵和竄擾飛機8架。1952年9月20日,擊落入侵上海地區的美軍B-29型轟炸機1架,取得空軍國土防空的首次戰果。1950年4月~1952年11月,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在康藏高原開辟航線25條,空投各種物資2 326噸。1952年7月,配合陸軍部隊圍殲四川黑水和甘肅南部等地區土匪,實施空中偵察、轟炸、掃射、散發傳單和後勤支援。
全面發展時期(1954.1~1966.4)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根據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決定,空軍全面加強建設。按照中央軍委統一部署,1957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並為空軍,實行空防合一體制,並進行精簡整編。隨著主要武器裝備由中國自行生產,部隊進一步發展,戰鬥力顯著增強,在國土防空和協同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等作戰中取得突出戰績。
空軍與防空軍合並 1957年2月21日,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並為空軍。5月17日,空軍、防空軍機關合署辦公。劉亞樓任司令員,吳法憲任政治委員。各軍區空軍、防空軍機關陸續合署辦公。7月26日,防空軍軍種名稱撤銷,原防空軍部隊、學校劃歸空軍建制。
加強領導指揮機構建設空軍與防空軍合並後,進一步加強空軍領導指揮機構建設。1956年3月,在河北楊村(今津楊村)組建1個空軍軍部,1957年12月移駐濟南。1958年8月,成立福州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統一領導指揮駐福建、江西省的空軍部隊。1958年11月~1960年2月,在吉林、廣東、福建各組建1個軍級指揮機構。1960年8月、1965年10月,先後成立昆明、成都軍區空軍領導機關。
按照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對口的原則和空軍業務工作特點,空軍領率機關機構設置陸續調整。至1966年5月,設有11個部: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工程部、軍訓部、軍校部、科研部、高射炮兵指揮部、第二高射炮兵指揮部、雷達兵部、直屬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擴建部隊1956年9月,開始裝備中國自行生產的作戰飛機,並繼續從國外購買部分飛機等裝備,部隊逐步發展。1958年10月,組建第一批地空導彈兵部隊。1959年開始,殲擊航空兵師陸續組建主要用於夜間作戰的分隊。為提高機動作戰能力,1961年下半年,航空兵部隊全面實行基地化。飛行團改為飛行大隊。基地歸航空兵師建制,將可以固定在基地的人員、裝備都歸基地建制,基地擔負後勤和航空工程機務保障任務,航空兵師機動時,基地所屬人員、裝備不隨之機動。1961年6月,陸軍1個軍調歸空軍,改建為空降兵部隊。地空導彈、高射炮、雷達等裝備國產化後,部隊加快發展,防空力量得到加強,對空警戒、指揮引導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加強教育訓練1954~1965年,空軍院校陸續進行調整。1958年,撤銷一批預備學校、文化學校,先後成立空軍學院、工程學院、高級專科學校及通信、衛生等院校。至1965年底,空軍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較完善的培訓體系,使各類指揮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有了培訓場所。
1959~1961年,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援助中國的協議,中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航空發動機、零備件和燃料嚴重短缺。為克服困難,航空兵部隊開展「地面苦練,空中精飛」活動,採取「大集中、小穿插」、「平行訓練」等方法,保持部隊戰鬥力,完成了空軍入閩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等任務。1964年,通過開展群眾性練兵和大比武活動,部隊的技術戰術水平明顯提高。
制訂法規、編寫教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創建時期使用的法規、教材基本上是照搬蘇聯的。1959年1月開始,抽調大批人員,全面地編寫條令、條例、大綱、教材,進行空軍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理論建設工作。歷時6年6個月,完成各種條令、條例、大綱、教材、操典等306本。對加強空軍正規化建設,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推動軍事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進行國土防空作戰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飛機經常偵察、襲擾中國大陸和沿海地區,台灣當局飛機頻繁入竄大陸,防空作戰形勢緊張。1954年1月~1966年5月,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美國和台灣當局飛機51架、擊傷49架。首創用裝備機載雷達的截擊機和高射炮在夜間擊落B-17、P-2V型飛機,用地空導彈擊落RB-57D和U-2型高空偵察機,用殲-6型飛機擊落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等戰例。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5~1976.10)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此期間,空軍建設受到嚴重破壞,在曲折中前進。軍區空軍以下機關、部隊和飛行學校堅持正面教育,不開展「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基本保持了穩定。空軍部隊抵制各種沖擊和干擾,嚴守崗位,完成了國土防空作戰任務。為做好反侵略戰爭准備,應付突然襲擊,在一段時間,空軍過多擴編部隊、增設機構,編制員額大幅度增加。根據1975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精神,進行精簡。
改進部隊體制1966年以後,根據中共中央對形勢的判斷,中國面臨戰爭威脅,空軍大量擴建部隊。1969~1971年,新組建11個航空兵師和一批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等部隊。至1972年底,空軍實有總人數和部隊數量達到歷史上最多的時期。1970年2月,改進航空兵部隊組織體制,將師屬飛行大隊改為飛行團,基地改為場站,師下轄飛行團和場站,航空機務人員編在飛行團,以提高飛行團獨立遂行作戰訓練的能力。
調整領導機關機構設置1967年6月,成立濟南軍區空軍領導機關。1968~1969年,在華北、西北和粵東地區先後增設軍級領導指揮機構。按照中央軍委確定的適當歸口、減少層次、裁減人員的原則,1969年9月,空軍直屬機關由11個部整編為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1970年,軍區空軍機關相應調整機構設置。1976年,空軍、軍區空軍機關增設航空工程部。
教育訓練受到削弱「文化大革命」期間,空軍正常的教育訓練秩序被打亂,戰役訓練、軍事演習被取消,飛行訓練課目和院校課程設置被削減,訓練時間和學制縮短,教育訓練質量嚴重下降。1969年,有12所空軍院校被撤銷。1973年後,根據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各類教導隊,恢復、重建部分院校,增加教育訓練時間和內容,訓練質量開始回升。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完成作戰任務:1966年5月~1976年10月,美國和台灣當局不斷派遣軍用飛機襲擾,偵察中國大陸沿海和縱深地區,其入竄手段多變,給空軍防空作戰造成了很大困難。空軍擔負防空作戰的指揮機關和部隊保持高度戒備,共擊落美軍入侵、台灣當局入竄飛機16架,擊傷4架。1967年9月,地空導彈部隊首次使用中國自製兵器,有效抗擊干擾,再次擊落台灣當局U-2型高空偵察機1架。期間,空軍高射炮兵部隊完成了多次出國支援作戰任務。
進行精簡1975年,根據總參謀部批準的《空軍精簡整編實施方案》,精簡機關,撤銷部分軍級領導指揮機構和高射炮兵部隊,淘汰一批老舊裝備,空降兵部隊實行簡編,工程建築部隊和裝備修理機構等實行企業化管理,不計入軍隊定額。探照燈兵部隊撤銷。到1976年10月,空軍總人數比1972年減少26.9%。
管理民航1969年11月20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民用航空系統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成為空軍的組成部分,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項制度。民航對外名稱不變,仍為國務院直屬局。1980年3月15日,民航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實行企業化管理。
現代化建設時期(1976年10月以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976年10月以後,空軍進行全面整頓和改革。為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全面加強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訓練水平,改善武器裝備,增強保障能力,戰鬥力不斷提升。
全面整頓1977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調整空軍領導班子。1978年,空軍進行全面整頓。包括領導班子、規章制度、軍事訓練、戰備工作、政治工作、紀律、航空工程機務工作、後勤工作、機關和作風等10個方面。在全面整頓基礎上,先後制定和實施具體建設規劃,加強政治思想建設,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面取得進展,航空兵師長都能帶隊升空作戰,院校建設得到加強,軍事訓練和管理教育水平明顯提高,科研裝備、航空工程機務和後勤保障有新發展。1980年以後,空軍多次進行精簡整編。壓縮編制員額,實行軍士制度,減少幹部數量,提高士兵比例,改進部隊組織體制。
提高教育訓練水平1977年以後,空軍教育訓練全面恢復和加強,對訓練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改革,標志著空軍戰鬥力水平的甲類飛行團大幅度增加。為適應空中力量使用特點,做好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准備,加強多兵種和賦有戰術背景的合練、演習和參加三軍聯合作戰演習。逐步完善飛行學院—訓練基地—部隊三級飛行人員訓練體制,甲類團由技術訓練為主轉變到以戰術訓練為主,由單一兵(機)種訓練為主轉變到以合同戰役訓練為主。1996年9月~1999年9月,空軍先後舉行多機(兵)種未知條件攻防對抗、空中戰役對抗和強電磁干擾條件攻防演習,提高高技術條件下實戰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部隊不斷探索適應未來作戰需要的對策與戰法,形成多種口徑(型號)兵器結合使用、協同作戰的多種有效戰法。參加多軍兵種軍事演習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等,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978年,重新成立空軍學院等一批院校。1980年以後,空軍院校不斷調整訓練任務、培訓體制,使部隊所有幹部都有相應的院校培養。初級指揮軍官按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3個層次培訓,專業技術軍官按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個層次培訓。為適應軍士制度,成立士官學校,在部分軍官院校開設士官培訓班。各院校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建立健全軍官繼續教育體制,開辦多種形式函授教育,多渠道培養人才。飛行學院畢業學員實行本科以上教育。
改善武器裝備空軍有計劃地進行裝備科研,有重點地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武器裝備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裝備陸續裝備部隊,逐步淘汰老舊裝備,縮小同世界發達國家差距。1987年,實行武器裝備研製合同制,進一步加快新武器裝備研製進度,提高研製經費使用效益。武器裝備和勤務保障技術研究機構進一步健全。軍事理論和科學技術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級獎勵並得到應用,對加強空軍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提高保障能力空軍戰斗勤務、航空工程、後勤系統保障工作不斷加強。雷達情報、通信導航、領航引導、航空管制、氣象預報等戰斗保障裝備陸續改進更新,抗干擾能力增強,逐步實現半自動化、自動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統在反復試驗基礎上,1985年以後,全面實行新維修體制,加強飛機維修管理,改進維修手段,完善維護條例、規程,開展飛機維修科研,促進飛機維修工作科學化、現代化。後勤保障立足於部隊現代化建設,以注重經濟效益、實行科學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為目標,加強後勤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改善保障設施,更新保障裝備,運用科學手段和方法,完成戰備、訓練和生活保障任務。
到20世紀末,空軍發展成為以航空兵為主體,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武器裝備由繳獲、外購、仿製,發展到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為主;官兵的軍政素質不斷提高,知識結構和專業化程度發生深刻變化;現代化建設和部隊戰鬥力水平進入新階段。跨入21世紀,進一步加強質量建設,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成為維護國家主權、保衛祖國領空、促進統一大業的重要軍事力量,在高技術條件下軍事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軍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完成搶險救災、航空測量、人工增雨、飛播造林、開辟空中航線等任務。在空投試驗核武器、新型飛機試飛、運送衛星火箭等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支援國家航空運輸,開展民用航空業務,至1997年,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通53條航線。至1999年,先後為民用航空輸送500多名飛行人員,開放50多個軍用機場供民航飛機起降,雷達、通信、導航、氣象等部(分)隊在保障戰備訓練的同時,為民航提供服務。
空軍在抗美援朝、解放沿海島嶼、支援地面部隊剿匪、國土防空、出國支援等作戰中,英勇善戰,取得出色戰績,共擊落敵機1 017架、擊傷634架;在參加和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等任務中做出重要貢獻。涌現出許多先進集體和戰斗英雄、模範、功臣。傑出代表有:「航空兵英雄中隊」、地空導彈「英雄營」、「飛行安全紅旗師」、「紅色前哨雷達站」、「模範氣象導航站」、「甘巴拉英雄雷達站」,志願軍空軍「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寶桐、王海、孫生祿、張積慧、劉玉堤,「空軍戰斗英雄」岳振華,「科研試飛英雄」滑俊、王昂,「試飛英雄」黃炳新,「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朱伯儒,「抗洪英雄」高建成,「勇於犧牲奉獻的好戰士」黃勇、「試飛英雄」李中華等。
⑤ 優撫工作有哪些基本法規及其施行時間
撫恤優待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 第 413 號 現公布版《軍人撫權恤優待條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1年7月29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修改決定,修改稿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⑥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大條令是什麼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條令(內務、紀律和隊列)
解放軍三大條令之紀律條令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獎勵
第一節獎勵的目的和原則
第二節獎勵的項目
第三節獎勵的條件
第四節獎勵的許可權
第五節獎勵的實施
第三章處分
第一節處分的目的和原則
第二節處分的項目
第三節處分的條件
第四節處分的許可權
第五節處分的實施
第四章特殊措施
第一節行政看管
第二節其他措施
第五章控告和申訴
第六章首長責任和紀律監察
第七章附則
附錄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和鞏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紀律,正確實施獎懲,保證軍隊的高度集中統一,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鞏固和提高戰鬥力,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軍隊實際,制定本條令。
第二條本條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維護紀律、實施獎懲的基本依據,適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單位,以及參戰、支前的預備役人員。
第三條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的基本內容:
(一)執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
(三)執行軍隊的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
(四)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指示;
(五)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見附錄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紀律要求每個軍人必須做到:
(一)聽從指揮,令行禁止;
(二)嚴守崗位,履行職責;
(三)尊干愛兵,團結友愛;
(四)軍容嚴整,舉止端正;
(五)提高警惕,保守秘密;
(六)愛護武器裝備和公物;
(七)廉潔奉公,不謀私利;
(八)擁政愛民,保護群眾利益;
(九)遵守社會公德,講究文明禮貌;
(十)繳獲歸公,不虐待俘虜。
1984年頒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內容包括:總則、軍人及其職責、軍隊的內部關系、禮節、軍容風紀、作息、日常制度、值班、警衛、點驗、緊急戰斗准備和緊急集合以及裝備和軍馬、伙食和財務、衛生、營產、野營的管理等。這些規定體現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宗旨和原則。全軍貫徹執行內務條令,對於保持和發揚優良傳統,促進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1990年6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我軍的隊伍動作、隊列隊形和隊列指揮,正確實施隊列訓練,培養良好的軍姿、嚴整的軍容、協調一致的動作、嚴格的組織紀律性,以適應技術、戰術訓練和增強戰鬥力的需要,制定本條令。
第二條 本條令適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文職幹部、士兵和參訓的預備役人員。
本條令沒有規定的有關內容,按照總部、軍(兵)種頒發的有關條令、條例和規章執行。
第三條 全軍必須嚴格執行本條令的規定。各級首長和司令部對貫徹執行本條令負有直接責任,必須嚴格要求,檢查、監督所屬人員認真貫徹落實。
第二章 隊列指揮和隊列基本生活要求
第四條 隊列指揮位置
指揮位置應便於指揮和通視全體。通常是:停止間,在隊列中央前;行進間,縱隊時在左側中央前,必要時在中央前,橫隊、並隊縱隊時在左側前或左側,必要時在右側前或右側。變換指揮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進到預定的位置後,成立正姿勢下達口令。縱隊行進時,可在行進間下達口令。
第五條 指揮員在隊列指揮時必須:
(一)姿態端正,精神振作,動作準確;
(二)清點人數,檢查著裝,認真驗槍;
(三)嚴格要求,認真維護隊列紀律;
(四)正確選擇指揮位置;
(五)口令要准確、清楚、洪亮。
第六條 軍人在隊列生活中必須:
(一)堅決執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二)按規定的順序列隊,牢記自己的位置,姿態端正,精神振作;
(三)集中精力聽指揮員的口令,動作要迅速、准確、協調一致;
(四)保持隊列整齊、肅靜、自覺遵守隊列紀律;
(五)將學到的隊列動作,自覺地用於訓練、執勤和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 單個軍人的隊列動作
第七條 立正
立正是軍人的基本姿勢,是隊列動作的基礎。
口令:立正。
要領:兩腳跟靠攏並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後張;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自然微屈,拇指尖貼於食指的第二節,中指貼於褲縫;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向前平視(見第1圖)。
攜槍(筒、炮)的要領:
(一)肩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40火箭筒)時,右手在右胸前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右大臂輕貼右脅,槍(筒)身垂直,槍口(筒尾)向下,
(二)持班用機槍、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時,右臂自然下垂,左手將背帶挑起、拉直,由右手拇指在內壓住,余指並攏在外將槍握住,同時左手放下,托底鈑在右腳外側全部著地,托後踵同腳尖齊。
(三)持60迫擊炮時,右手拇指在內,余指並攏在外握炮口,座鈑立在右腳外側,鈑緣同腳尖齊,標線向左。
第八條 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於軍體操,執勤和艦艇上站立等場合,可與立正互換。
口令:跨立。
要領:左腳向左跨出約一腳之長,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落於兩腳之間。而手後背,左手握右手腕,右手手指並擾自然彎屈,手心向後。
攜槍時不背手。
第九條 稍息
口令:稍息。
要領: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大部分落於右腳。攜槍(筒、炮)時,攜帶的方法不變,其餘動作同徒手。稍息過久,可自行換腳。
第十條 停止間轉法
(一)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
要領:以右(左)腳跟為軸,右(左)腳跟和左(右)腳掌前部同時用力,使身體和腳一致向右(左)轉90度,體重落在右(左)腳,左(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右(左)腳,成立正姿勢。轉動和靠腳時,兩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勢。
半面向左(左)轉,按向右(左)轉的要領轉45度。
(二)向後轉
口令:向後--轉。
要領:按向右轉的要領向後轉180度。
(三)持槍(炮)轉動時,除按徒手動作要領外,聽到預令,將槍(炮)稍提起(60迫擊炮手,右手移握架頭),拇指貼於右胯,使槍(炮)隨身體平衡轉向新方向,托底鈑(座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炮)立正姿勢。
第十一條 行進
行進的基本步法分為齊步、正步和跑步,輔助步法分為便步、踏步和移步。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進行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屈,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並與最下方衣扣同高(著夏季作訓服時,與第四衣扣同高;著冬季作訓服時,與第五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與腰帶同高),離身體約25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6-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它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腿要綳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約7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變屈,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著夏季作訓服時,約與第三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手腕上沿距領口角約15厘米),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於快速行進。
口令:跑步--走。
要領:聽到領令,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在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上),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動令,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便步用於行軍、操練後恢復體力及其它場合。
口令:便步--走。
要領:用適當的步速、步幅行進,兩臂自然擺,上體保持良好姿態。
(五)踏步
踏步用於調整步伐和整齊。
停止間口令:踏步--走。
行進間口令:踏步。
要領:兩腳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時,腳尖自然下垂,離地面約15厘米;落下時,前腳掌先著地),上體保持正直,兩臂按齊步走或跑步擺臂的要領擺動。
踏步時,聽到「前進」的口令,繼續踏2步,再換齊步或跑步行進。
(六)移步(5步以內)
移步用於調整隊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領:上體保持正直,每跨1步並腳1次,其步幅約與肩同寬,跨到指定步數停止。
2.向前或後退
口令:向前×步--走。
後退×走--走。
要領:向前移步時,應按單數步要領進行(雙數步變為單數步)。向前1步時,用正步,不擺臂;向前3、5步時,按照齊步走的要領進行。向後退時,從左腳開始,每退1步靠腳一次,不擺臂,退到指定步數停止。
(七)持槍(炮)時,聽到行進口令的預令,將槍(炮)提起(60迫擊炮手,左手移握提把),使槍(炮)身略直,拇指貼於左胯,使槍(炮)身穩固,其餘要領同徒手。
第十二條 立定
口令:立--定。
要領:齊步和正步時,聽到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跑步時,聽到口令,再跑2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於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踏步時,聽到口令,左腳踏1步,右腳靠攏左腳,原地成立正姿勢(跑步的踏步,聽到口令,繼續踏2步,再按上述要領進行)。
持槍(炮)立定時,在右腳靠攏左腳後,迅速將托底鈑(座鈑)輕輕著地。其餘要領同徒手。
第十三條 步法變換
步法變換,均從左腳開始。
齊步、正步互換,聽到預令,即換正步或齊步行進。
齊步換跑步,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兩臂前後自然擺動;聽到動令,即換跑步行進。
跑步換齊步,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後,換步行進。
第十四條 行進間轉法
(一)齊步、跑步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走。
要領:左(右)腳向前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左)約45度,身體向右(左)轉90度時,左(右)腳不轉動,同時出右(左)腳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半面向右(左)轉走,按向右(左)轉走的要領轉45度。
(二)齊步、跑步向後轉
口令:向後轉--走。
要領:左腳向右前邁出約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約45度,以兩腳的前腳掌為軸,向後轉180度,出左腳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三)轉動時,保持行進時的節奏,兩臂自然擺動,不得外張;兩腿自然挺直,上體保持正直。
第十五條 沖鋒槍手、81式自動步槍手的握槍
(一)肩槍互換掛槍
1.肩槍換掛槍
口令:掛槍。
要領:右手移握護木(79式沖鋒槍,握導氣箍),右臂前伸將槍口轉向前,左手掌心向下在右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槍身在胸前約成45度(表尺中央部位位於衣扣線);右手移握槍頸(折疊式沖鋒槍,握復進機蓋後端),左手放下(閱兵等時機左手可握護木),成掛槍立正姿勢。
2.掛槍換肩槍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移握護木,左手移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右肩,槍口向下,槍身垂直;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背槍互換
1.肩槍換背槍
口令:背槍。
要領:左手在右肩前握背帶,右手掌心向後移握準星座;兩手協力將槍上提,左手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2.背槍換肩槍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掌心向後握準星座;左手在左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右肩;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三)掛槍、背槍互換
1.掛槍換背槍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握準星座,稍向上提,左手在左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後,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2.背槍換掛槍
口令:掛槍。
要領:右手掌心向前移握準星座,稍向上提,左手在右肋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胸前;右手移握槍頸(折疊式沖鋒槍,握復進機蓋後端),左手放下或握護木,成掛槍立正姿勢。
第十六條 班用機槍手、狙擊步槍手(半自動步槍手)的操槍
(一)托槍、槍放下
口令:托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15厘米,槍面向右(狙擊步槍、槍面向後),手約同肩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握表尺上方);將槍上提,左手將槍面轉向前(狙擊步槍、槍面轉向左;半自動步槍,槍面向右),同時右手拇指貼於托後踵(狙擊步槍,貼於托前踵),余指並擾握托底鈑,兩手協力將槍送上右肩(彈匣與肩同高),左手迅速放下;
槍身要正,托後踵與衣扣線齊(狙擊步槍,槍面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成托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下壓槍托,臂伸直,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按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接握表尺上方),槍身垂直,槍面向前(狙擊步槍,槍面向左;半自動步槍,槍面向右);左手將槍面轉向右(狙擊步槍,將槍面轉向後;半自動步槍,將槍稍向下移),同時右手握調整器附近(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將槍稍向下移),同時右手握調整器附近(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槍放下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25厘米,槍面向右,上背帶環與鎖骨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握表尺上方),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向左後拉平;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用右手腕的旋動力,迅速將槍轉到右肩前,離身體約25厘米,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接握表尺上方),槍面稍向右後;右手握調整器附近(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槍身垂直,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背槍、槍放下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胸前,左手將背帶向左拉平;兩手將槍掛在頸上,右手移握下背帶環;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後,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伸出,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握下背帶環,右手在左胸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身體前方,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脫出,右手移握上背帶環下方;兩手將槍從頸上取下,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四)半自動步槍的托槍、端槍互換
1.托槍換端槍
口令:端槍。
要領:行進時,聽到「端槍」的口令,繼續向前3步,於左腳著地時,右手下壓槍托,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接握護木;右腳再向前1步的同時,右手移握槍頸,並使槍面轉向後;於左腳著地時,兩手將槍導向前,槍面向上,左手掌心轉向右,槍頸緊貼右胯,右肘與兩肩成一線,槍刺尖約與眼同高,並在右肩的正前方。
2.端槍換托槍
口令:托槍。
要領:聽到「托槍」的口令,繼續向前3步,於左腳著地時,右手收至右胸前,右手向前下方推槍;右腳再向前1步,左手將槍稍向上提,右手移握托底鈑,同時槍面轉向右,於左腳著地時,將槍送上右肩,左手放下。
第十七條 40火箭筒手的操筒
(一)肩筒換托筒
口令:托筒。
要領:用右手腕的旋轉力將筒轉到右肩前,同時左手接握護板,將筒上提,筒身垂直;右手打開肩托,五指並攏移握筒尾,兩手協力將筒送上右肩(肩托卡於肩上),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筒身要正,握把向下,左手放下,成托筒立正姿勢。
(二)托筒換肩筒
口令:肩筒。
要領:右手下壓筒尾,臂伸直,使筒離肩,同時左手接握護板,筒身垂直,右手摺回肩托,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將背帶向左後拉平;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筒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筒身垂直,左手放下,成肩筒立正姿勢。
第十八條 60迫擊炮手的操炮
口令:扛炮。
要領:上體前屈,左腿微彎,左手使提把向上,掌心向前,虎口向正握提把下方炮身,兩手協力將炮送上右肩(標線向左),左手放下,右大臂輕貼右脅,成扛炮立正姿勢。
口令:炮放下。
要領:左手握把下方炮身,上體前屈,左腿微彎,兩手協力將炮放在右腳外側,成持炮立正姿勢。
第十九條 脫帽、戴帽
(一)脫帽。
口令:脫帽。
要領:雙手捏帽檐或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置於左小臂,帽徽向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帽前端中央處,小臂略成水平。
(二)戴帽。
口令:戴帽。
要領:雙手捏帽檐或帽前端兩側,將帽迅速戴正。
(三)攜槍(筒、炮)時,用左手脫、戴帽。
第二十條 坐下、蹲下、起立
(一)坐下。
口令:坐下。
槍靠右肩--坐下。
要領:左小腿在右小腿後交叉,迅速坐下,兩手自然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
攜槍(筒)坐下時,槍(筒)靠右肩(槍面向右、筒面向左),右手自然扶貼護木(折疊式沖鋒槍,移扶復進機蓋後端;40火箭筒,握護板),左手放在左膝上。肩沖鋒槍、81式自動步槍(40火箭筒)坐下時,聽到預令,將槍(筒)取下,右手移握護木,使槍背帶從肩上滑下;肩折疊式沖鋒槍時,右手移握散熱孔,將槍口轉向左前,左手虎口向右握彈匣,右手打開槍托後,移握散熱孔;肩40火箭筒時,用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筒轉到右肩前,同時左手接握護板,右手移握護板。攜60迫擊炮坐下時,可先架炮。
背背包時,聽到「放背包」的口令,兩手握背包帶,取下背包,轉體向右,右手將背包橫放在腳後,背包口向左,按口令坐在背包上。
攜槍(筒)放背包時,先置槍(架槍、筒)或兩腿夾槍,然後放背包。
(二)蹲下
口令:蹲下。
要領:右腳後退半步,臀部坐在右腳跟上(膝蓋不著地),兩手自然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蹲下過久,可自行換腳。
持槍時,右手移握護木(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40火箭筒、60迫擊炮的攜帶方法不變),左手自然放在左膝上。
(三)起立
口令:起立。
要領:全身協力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勢或成持槍(炮)、肩槍(筒)立正姿勢。
60迫擊炮架炮、班用機槍和40火箭架筒時,起立後取炮、槍、筒。
第四章 分隊、部隊的隊列動作
第二十一條 班的隊形
班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需要時,班可成二列橫隊或二路縱隊。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兩肘之間)約10厘米,距離(前一名腳跟至後一名腳尖)約75厘米。
(一)步兵班的隊形(圖均從略,下同)
步兵班通常按班長、機槍射手、機槍副射手、步槍手或沖鋒槍手、火箭筒射手、火箭筒副射手、副班長的順序列隊,必要時也可按身高列隊。
(二)60迫擊炮的隊形
(三)重機槍班的隊形
(四)12.7高射機槍班的隊形
(五)82迫擊炮班的隊形
(六)82無座力炮班的隊形
第二十二條 排的隊形
排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
(一)步兵排的隊形
排橫隊,由各班的班橫隊依次向後排列組成。
排縱隊,由各班的班縱隊依次向右並列組成。
(二)排長的列隊位置
橫列時,在第一列基準兵右側;縱隊時,在隊列中央前。
第二十三條 連的隊形
連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並列縱隊。
(一)步兵連的隊形
連橫隊,由各排的排橫隊依次向左並列組成。
連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後排列組成。
連並列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左並列組成。
連部和炊事班或連部、炊事班和60迫擊炮班分別以二列(路)或三列(路)
組成相應的隊形,位於本連隊尾。
(二)連指揮員的列隊位置
橫隊、並列縱隊時,位於一排長右側,前列為連長、副連長,後列為政治指導員(當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為政治指導員、副政治指導員);縱隊時,位於一排長前,前列為連長、政治指導員,後列中央為副連長(當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後列為副連長、副政治指導員)。
第二十四條 營的隊形
營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並列縱隊。
(一)步兵營的隊形
營橫隊,由各連的並列縱隊依次向左並列組成。
營縱隊,由各連的連縱隊依次向後排列組成。
營部將汽車分隊和其餘單位官兵,分別編為三列(路)隊形,按編制序列列隊。
營屬機槍連、炮兵連,參照步兵連的基本隊形,按編制序列列隊。
(二)營指揮員的列隊位置
橫隊、並列縱隊時,位於營部右側,前列為營長、副營長,後列為政治教導員(當編有副政治教導員的,為政治教導員、副政治教導員);縱隊時,位於營部前,前列為營長、政治教導員,後列中央為副營長(當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後列為副營長、副政治教導員)。
第二十五條 團的隊形
團的基本隊形,分為營橫隊的團橫隊、營並列縱隊和團縱隊。
(一)步兵團的隊形
營橫隊的團橫隊,由各營橫隊依次向左並列組成。
營並列縱隊的團橫隊,由各營的營並列縱隊依次向左並列組成。
團縱隊,由各營的營縱隊依次向後排列組成。
團機關按司、政、後的序列,根據團隊形性質,司令部編為三列(路),政治處和後勤處各編為二列(路)隊形列隊。
團屬炮兵營、連和直屬各連,應採用同步兵營、連相應的隊形,按編制序列列隊;團後勤分隊,以建制為基礎,根據團隊形性質,按三列(路)隊形進行編組,位於本團隊尾。
(二)團指揮員的列隊位置
各種隊形中,團指揮員成二路。橫隊時,位於團機關右側,右路為團長、副團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團長、副團長、參謀長)、左路為政治委員、參謀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縱隊時,位於團機關前,左路為團長、副團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團長、副團長、參謀長),右路為政治委員,參謀長(當編有副政治委員時,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
(三)軍旗位置
掌旗員和護旗兵一列,橫隊時,在團指揮員右側;縱隊時,在團指揮員前。
第二十六條 軍(兵)種分隊、部隊的隊形
軍(兵)種的團及其以下分隊的隊形,應根據編制裝備,參照步兵團、營、連、排、班的隊形列隊;各分隊之時的間隔、距離,根據本章有關隊形的數據調整。
第二十七條 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
連(營、團)長出列指揮後,其列隊位置,應由副連(副營、副團)長替補。
隊列內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方法:
橫隊、並列縱隊時,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左跨1步,與副連(副營)長對正,副團長向前1步,參謀長右跨1步。
縱隊時,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後退1步,副連(副營)長右跨半步,副團長向前1步。參謀長左跨半步。
第二十八條 集合、離散
(一)集合
集合,是使單個軍人、分隊、部隊按規范隊形聚集起來的一種隊列動作。
集合時,指揮員應先發出預告或信號,如「全連(或×排)注意」,然後,站在預定隊形的中央前,面向預定隊形成立正姿勢,下達「成××隊--集合」的口令。所屬人員聽到預告或信號,原地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聽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集合(在指揮員後側的人員,應從指揮員右側繞過),自行對正、看齊,成立正姿勢。
1.班集合
口令:成班橫隊(二列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士兵以基準兵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齊。
成班二列橫隊時,單數士兵在前,雙數士兵在後。
口令:成班縱隊(二路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士兵以基準兵為准,依次向後排列,自行對正。
成班二路縱隊時,單數士兵在左,雙數士兵在右。
2.排集合
口令:成排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班橫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橫隊,以基準班為准,依次向後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排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右前方適當位置,成班縱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縱隊,以基準班為准,依次向右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3.連集合
口令:成連橫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基準排,在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橫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橫隊,以連指揮員或基準排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⑦ 武警到底是軍人還是警察
武警部隊根據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思想、宗旨、原則,按照人民解放軍的條令、條例和有關規章制度,結合武警部隊的特點,全面加強部隊建設。不是屬於軍隊的,是屬於治安機構的,類似國外的防暴警察,SWAT之類的執法單位,不屬於國家正規軍編制,性質和美國的國民警衛隊一樣,是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中國的武裝警察部隊就是解放軍的第一後備隊,和平時期職責不同,戰時可緊急編入作戰部隊。武警性質是屬於警察部隊的,他們的宗旨不是普通軍隊的服從命令用手中的武器去消滅敵人,而是保衛人民的利益和維持公共的治安,不以消滅敵人殺死敵人為目的,應該是有著一定性質上的區別的。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簡稱武警部隊,總部成立於1982年6月。武警部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屬於國務院編制序武警帽徽列,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武警部隊由內衛部隊和警種部隊組成,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列入武警序列。國家賦予武警部隊的根本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武警部隊每天有26萬餘人輪流執勤。近年來,武警部隊將人員防範、設施防範、技術防範緊密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執勤質量和安全系數。平均每年制止侵害警衛目標、制止在押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分子逃跑事件上百起,組織重大臨時勤務數千起,配合有關部門保證了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和大型活動的安全。武警部隊正確把握和貫徹處置突發事件的方針和原則,講究處置策略和方法,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和國家法律的尊嚴。反恐怖部(分)隊貫徹國家反恐怖方針和原則,加強戰備訓練,參與並成功處置各類爆炸和劫持人質事件。各部隊還積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助公安機關抓捕犯罪嫌疑人,打擊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
⑧ 武警與人民解放軍的區別
人民解放軍是來軍隊.
武警是警察自。最初的組建的時候叫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武裝力量。武警部隊根據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思想、宗旨、原則,按照其條令、條例和有關規章制度,結合武警部隊特點進行建設,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享受人民解放軍的同等待遇。武警部隊的基本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國家重要目標,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戰時協助人民解放軍進行防衛作戰。
⑨ 民警過81建軍節嗎,急求 謝謝謝謝
民警是退役或者是轉業軍人的,參加八一建軍節活動,非上述的民警不參與建專軍節活動。
1949年6月15日,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9)建軍規章擴展閱讀:
現役公安部隊,包括公安消防部隊、公安邊防部隊和公安警衛部隊,列入武警部隊名單,由公安部門管理。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樣,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的國家武裝力量,遵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規章制度。因此,警察自然要慶祝八一建軍節。
8月1日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每年8月1日舉行,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節日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