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衛計委官網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⑴ 什麼叫衛生行政規章制度
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是指衛生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章及以規章為基礎建立的制度。內
包括:1、國務院,衛生部容制定的規章和強制制度
2、省衛生廳制定的地方規章
3、行業協會制定的行業規章及操作規范等
4、其他機關機構制定的對衛生部門具有強制力的規范
⑵ 醫院里衛生人員的規章制度
為了加強醫院的衛生管理,給廣大傷病員和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工作、生活環境,特製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醫護人員個人衛生:
要求:
⑴服裝統一,內外衣干凈整齊;
⑵做到五不:不留(染)指甲、不染(燙)發、不化妝、不帶飾物、男的不留長發;
⑶做到四勤:勤洗手(飯前便後用流動水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
各科室主任按照上述要求監督本科室人員的日常個人衛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總務科、辦公室、護理部每周聯合對各科室的個人衛生進行檢查,並做檢查記錄。
二.病區衛生:
范圍:病區內外牆壁(屋頂)、地面、門窗(窗簾)、桌椅、黑板、燈管、三角台及室內設施等。
標准:按照醫院衛生檢查考核標準的內容進行檢查考評。
要求:①每天病區要開窗通風(冬季每天不少於三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每天由值日工友打掃衛生(不少於三次)。
三.環境衛生(公共場所):
責任劃分:
⑴院廊、操場周邊、廁所的衛生由陳亞棟負責;
⑵外科、ICU、手術室由工友 負責;
⑶內二區、保健科、口腔科、病理室由工友 負責;
⑷圖書館、閱覽室由鄭玉林負責;
⑸計算機室、多媒體會議室由總務科及陳雪紅負責;
⑹廣華堂及病案室由葉慧蓉負責;
⑺門診、急診科由工友 負責;
⑻檢驗科、B超室、胃鏡室由工友 負責;
⑼婦兒科大樓及周邊由工友 負責;
⑽洗衣房由工友 負責;
⑾太平間由工友李玉明負責;
⑿醫院保潔區由各科室按劃分范圍負責;
⒀宿舍由居住在本寢室的人員負責;
⒁辦公室由本室醫務人員及工友負責;
⒂醫院綠化場所由工友黃亞美負責。
要求:
責任人要在上述范圍內做到:
⑴要保持本責任區內干凈、整齊,地面、牆壁、黑板無污漬、無痰跡、無紙屑、無廢棄物;
⑵窗明己凈,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⑶洗手池、便池、污水池每天刷洗,每周要進行消毒;
⑷病房、醫生辦公室、值班室、護理站等要保持整潔,在每周中午進行大掃除並根據使用情況進行消毒;
⑸病房內在護士長監督下搞好衛生,保持床上、地下物品碼放整齊,無塵土、無污漬,經常換洗床單、被罩、枕巾等,經常晾曬被褥,並經常對其環境進行消毒。
四.食堂衛生:
建立健全食堂衛生管理工作制度(包括:衛生、安全、崗位責任等),做到制度上牆,人人皆知。
炊事人員需持有有效健康證,經培訓後上崗,健康證到期應及時續辦。
要搞好個人衛生,每周洗澡、換衣服、剪指甲。
進入操作間之前要洗手消毒,穿好工作服、帶好工作帽。
食品容器、冰箱、案板、刀具要生熟分開並有標識。
醫院實行分餐制,每餐後要對餐具進行消毒清洗,每日對案板、炊具、食品容器等也要進行消毒清洗。
對腐爛變質食品要及時處理,絕不可繼續食用,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把好食品購進關,購買蔬菜、肉(禽)類、糧食及其它食品地點、場所要相對固定,並索有許可證備查。
備有滅蟑螂、老鼠、蚊蠅的葯品、設備,隨時消滅。
操作間、成品間、分餐間、餐廳的衛生要每天小搞,每周大搞,定時做環境消毒。
五.衛生檢查:
每周一下午總務科、辦公室、護理部聯合對醫護人員的個人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凡個人衛生不合格的每人扣1分,檢查記錄情況在院務公開欄公布,予以點名批評;對無衛生不合格人的科室給予加分、表揚。
每周對各科室內和保潔區的衛生進行檢查或抽查,按照衛生檢查考評標准進行檢查和記錄,根據各科室總評的得分情況排出名次,在院務公開欄上進行講評,對衛生好的提出表揚,頒發流動紅旗,對衛生差的提出批評督促其改進。
定期或不定期對食堂炊事員的個人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進行檢查或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於屢次糾正不見明顯改進的,醫院將對負責人和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及相應的處罰。
對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隨時進行檢查。每周五下午課後由總務科、辦公室及護理部聯合衛生大檢查,並做檢查記錄,問題嚴重的在院務公開欄上點名批評,給予扣科室分的懲罰。
六.衛生宣傳:
辦公室、總務科、護理部共同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做好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根據疾病的發生和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適時採用板報、簡報、傷病員生活會、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宣傳衛生防病知識。
建立衛生檢查宣傳網路,定期召開各科室生活例會,貫徹衛生工作的要求,講評衛生情況,宣傳防病知識,組織開展活動。
七.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根據衛生防疫部門的有關規定,每年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身體檢查。
按照國家計劃免疫的要求醫務、勤雜等人員進行各類疫苗的預防接種。
堅持對在在院病人每天進行晨、午檢。各科室組織人員每天觀察本科室人員體溫變化,如有不適及時採取措施,凡是體溫高於37.5 C的均就醫診治。
對因病缺勤的人員進行登記,跟蹤治療情況,每周進行一次匯總。
發現病(疫)情實行層層報告制度:病人——科室主任——醫務科——院領導、區衛生防控辦、地區醫院保健科——區疾控中心。
出現疫情要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根據疫情的程度和范圍採取及時、有效的消毒措施,切斷傳染源。
發現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進行篩診排查,若高熱並伴嚴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要院120送往指定病區診治。
醫院設立隔離室,對傳染病和傳染病疑似患者以及體溫超過38 C並伴有感染症狀的人員實行隔離觀察,以防傳染他人造成疫情擴散。
儲備至少足夠一周用的消毒葯品以及常用應急葯品。
保證信息渠道暢通,設立24小時值班電話。
八.衛生防病工作的組織領導:
為了加強對醫院衛生防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全方位協調,醫院成立衛生防病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⑶ 求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的內容~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一、門診工作制度
1.診所醫生在所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2.工作中要做到體貼關心病員,熱情主動、態度和藹,用文明語言熱心解答病員的詢問。
3.診斷、檢查疾病要認真細致並做好門診病人登記,做好疫情報告。
4.門診處方、觀察病例要嚴格按照處方和觀察病例的書寫要求與格式書寫。
5.對危重、疑難、手術等復雜疾病及時請上級(衛生院)醫生會診或提出轉診意見。
6.對高燒病員、極危重、老幼病人應優先安排就診。
7.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斷改善門診環境。宣傳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知識。
8.醫生要採取高效、經濟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葯,盡量減輕病員負擔。
二、治療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內清潔,每做完一項處理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醫生和被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進入。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分開。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周更換兩次。
5.無菌物品必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必須重新消毒。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記錄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換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7.注射、處置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8.配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9.易過敏葯物,給葯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需作葯敏試驗者必須作葯敏試驗。特殊葯品要反復核對,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處置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對,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
⑷ 如何貫徹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和衛計委九不準要求
遵照執行衛生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制定了《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
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是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樹立高尚醫德醫風,不斷提高文明素質和服務質量的行為准則,是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標准。各地各單位要從構建和諧社會和對人民健康服務的高度,學習領會好行為規范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制定學習培訓計劃,分類印製學習手冊,採取多種有效形式進行學習討論,集中時間進行全院、全員、全崗位培訓和考核,切實做到每個從業人員對各自崗位的行為規范都能銘記於心,並在工作實際中貫徹落實。
二、健全制度,規范行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對照各類人員行為規范,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和崗位工作職責,積極教育和引導從業人員自覺遵守行為規范,主動落實規范要求。要將行為規范的執行情況作為醫師定期考核、醫務人員醫德考評和職工年終考核、晉升、獎懲、績效工資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記入個人考核檔案。同時,要與「修醫德、強醫能、鑄醫魂」主題實踐活動、「創先爭優」、「三好一滿意」等活動緊密結合,進一步樹立暫新的行業形象,展示衛生系統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加強督查,嚴格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領導要以身作則,模範遵守本規范,主要負責人是遵守本規范的第一責任人。要明確一名本機構行政領導具體負責本規范的貫徹落實,指定相關職能部門協助負責,紀檢監察糾風部門負責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轄區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貫徹執行本規范的監督檢查,定期不定期地對各崗位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的執行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從行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並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評估:
1、各縣區衛生局、市直各醫療機構要認真按照衛生部、省衛生廳通知要求,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積極組織本縣區、本單位從業人員認真學習《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行為規范》),加強人文關懷、醫德醫風教育培訓,為群眾提供滿意的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2、各縣區衛生局要結合全市醫療安全隱患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行為規范》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把落實情況與醫療機構校驗管理、評審考核、醫師定期考核、醫德考評、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等相結合。
3、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行為規范》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完善的工作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學習培訓,督促醫療機構內的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並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評估,記入個人考核檔案。
⑸ 衛生室的規章制度
醫務人員醫德規范
1、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內百計為病人解除容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利,對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
3、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
4、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
5、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
6、互學互尊,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關系。
7、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診斷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時間不脫崗。
2、認真填寫門診日誌,按時統計上報。
3、按規定建立各類檔案,要求管理規范化。
4、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堅持查對制度。
5、保持環境整潔,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堅持定期紫外線消毒。
6、對戶及家庭病床,按規定訪視,體檢,提供咨詢。
7、協助開展計劃免疫,開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慢性病管理。
8、對疑難重病患者及時轉診,建立工作差錯、事故登記制度。
9、遵守財會制度及葯品、物品領取規定,嚴格保管,防火防盜。
10、開展便民服務,服務熱情、耐心,按標准收費,樹立良好醫德醫風。
⑹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是什麼啊
一、門診工作制度
1.診所醫生在所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2.工作中要做到體貼關心病員,熱情主動、態度和藹,用文明語言熱心解答病員的詢問。
3.診斷、檢查疾病要認真細致並做好門診病人登記,做好疫情報告。
4.門診處方、觀察病例要嚴格按照處方和觀察病例的書寫要求與格式書寫。
5.對危重、疑難、手術等復雜疾病及時請上級(衛生院)醫生會診或提出轉診意見。
6.對高燒病員、極危重、老幼病人應優先安排就診。
7.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斷改善門診環境。宣傳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知識。
8.醫生要採取高效、經濟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葯,盡量減輕病員負擔。
二、治療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內清潔,每做完一項處理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醫生和被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進入。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分開。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周更換兩次。
5.無菌物品必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必須重新消毒。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記錄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換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7.注射、處置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8.配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9.易過敏葯物,給葯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需作葯敏試驗者必須作葯敏試驗。特殊葯品要反復核對,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處置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對,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
⑺ 如何完善醫療機構規章制度和約束機制,加強醫院內部管理
如何完善醫療機構規章制度和約束機制:
1、廣開言路,徵求群眾、患者和家屬的意內見,如何改善容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以前醫療服務中群眾、患者和家屬有哪些意見,有哪些不足,應如何改進。
2、醫院醫護人員、管理人員、後勤人員集體討論如何解決人民群眾提出意見、問題、改進意見,如何提高服務水平。
3、將這些意見和建議記錄整理,編制出來就是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4、約束機制醫院醫護人員、管理人員開會研討保證規章制度正常運行,人人遵守,令行禁止,制定約束機制,制定出考核細則與醫療水平、技術水平、服務態度、患者評議等要與獎金,前程,升遷掛鉤。
5、考核細則可以實行百分之考核,根據不同項目,研究出最合理的方案,並且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等的100%滿意為准。不要想當然的制定規章制度,那樣會脫離實際的,群眾不滿意,醫護人員有意見,管理人員覺得不好執行,無法考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