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規章審查機制
1. 經濟特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有依據
經濟特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設定行政處罰,經濟特區人民代表專大會和人民代表屬大會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條文所列舉的可以規章設定行政處罰的有: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
根據《立法法》63條第4款,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
(1)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2)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搞法律的人都知道,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是兩碼事
2. 省的政府規章與市的地方性法規效力如何比較
其實這個情況不太容易出現,但如果出現了,那因為市的地方法規是經過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的,所以自然是它的效力高
3. 有權審查和撤銷人民政府規章的國家機關是( )
有權審查和撤銷人民政府規章的國家機關是(ACDE)A.全國人大常委會B.上級人大常委會C.本級人大常委會D.國務院E.上級人民政府依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三十七條 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應當經常對規章進行清理,發現與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其他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的,或者與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其他上位法相抵觸的,應當及時修改或者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八條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十一)撤銷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更多公考資訊請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網http://www.ahrcw.com
4. 求解法的備案制度。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如何確定他的備案機關,有什麼規律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章第九十八條以及國務院《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第三條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3、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的部門報國務院備案;
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
5、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由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同時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6、經濟特區法規由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4)市政府規章審查機制擴展閱讀:
備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報送有關機關備案,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有關機關應當予以登記的法律性要求。報送規章備案,應當提交備案報告、規章文本和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格式裝訂成冊,一式十份。
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報送規章的電子文本;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登記。制定主體符合規定但報備格式不符合規定的,暫緩辦理備案登記。暫緩辦理備案登記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補充報送備案或者重新報送備案;補充或者重新報送備案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登記。
國務院法制機構對報送國務院備案的法規、規章,就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1、是否超越許可權;
2、下位法是否違反上位法的規定;
3、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或者不同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是否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或者雙方的規定;
4、規章的規定是否適當;
5、是否違背法定程序。
5. 哪個部門表示今年推動審查地方政府規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備案審查室主任梁鷹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今年將推動並協同有關方面採取行動,重點對設區的市地方立法中存在的問題,環境生態保護領域法規中存在的問題,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地方「兩院」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研究,發現問題將及時督促糾正。
根據108位知識產權專業研究生聯名提出的審查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對地方性法規中規定著名商標制度進行審查研究,於2017年11月致函有關地方人大常委會,要求對有關著名商標制度的地方性法規予以清理廢止,並致函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建議其對涉及著名商標制度的地方人民政府規章和部門規范性文件同步進行清理。
對於拒不糾正的違憲違法文件,不排除啟動「撤銷」的可能,「利劍高懸,隨時有可能落下。」梁鷹說。
6. 政府的部門規章為什麼不能附帶審查
法律有相關的規定政府部門規章不能附帶審查,這可能考慮到文件的效力問題,只有人大或常委會以及國務院有權監督、修改、廢除與法律、法規沖突的部門規章的部分條款,而對於其他機構無權審查
7. 市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異同
一、市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①各級行政機關均有權制定規范性文件
②市方政府規章只有省級政府和較大的市的政府才有權制定,本省范圍內,除省政府外,僅較大的市的政府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2、兩者效力不同
①制定規章屬於立法活動
②規章效力高於政府規范性文件
3、兩者內容不同
①規章內容既包括為加強地方事務管理的創設性規范,也包括為執行法律、法規的執行性規范,所規定的權利義務較全面、系統
②規范性文件則較專一、狹窄,有較強的針對性,更多地表現為對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補充,以實現其所創設的權利義務,或使其更切合本地的實際情況。
4、兩者許可權不同
①規章具有警告、一定數額罰款的設定權,而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處罰條款,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規章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可以依據規章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
②規范性文件不具有上述許可權
5、兩者制定程序不同
①市政府規章必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②規范性文件可以經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也可以由政府負責人直接簽署
6、兩者結構不同
①規章一般有較為完整的章、節、條、款、項和總則、分則、附則等結構
②規范性文件相對較為簡略,體現較強的執行性
(7)市政府規章審查機制擴展閱讀:
一、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
根據《立法法》我國的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是法律和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制定全國性的行政法規、國務院部委制定部門規章、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制定地方性規章,除以上外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均可依法制定規范性文件。
二、規范性文件制定范圍
1、條例
2、規定
3、通告
4、辦法
5、決定
三、政府規章審查
1、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2、是否與有關規章協調、銜接
3、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規章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
4、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
5、需要審查的其他內容
8. 哪些政府擁有規章制定權
第六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第六十四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第六十五條 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第六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9. 請問地方政府規章指的是什麼
制定機關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分為兩類。第一是盛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第二是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是指盛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的市,以及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制定許可權地方政府規章制定許可權有兩方面問題,一個是制定根據、一個是規定事項。制定根據是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盛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規定事項有兩項:
(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2)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制定程序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總起來說與部門規章的制定程序是大體一致的,主要根據都是立法法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以下只是討論這些特殊的地方。
1、立項方面,報請立項的可以是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者下級人民政府。
2、起草方面,組織起草的可以是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3、審查方面,地方政府規章與國務院部規章的審查程序基本一致。
4、決定和公布方面,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過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監督程序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地方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向國務院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處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或者違反其上位法的規定的,也可以由盛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研究處理。
10. 規章的審查
是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制定的組織勞動過程和進行勞動管理的規則內和制度的總和容。也稱為內部勞動規則,是企業內部的「法律」。規章制度內容廣泛,包括了用人單位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根據1997年11月勞動部頒發的《勞動部關於對新開辦用人單位實行勞動規章制度備案制度的通知》,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勞動合同管理、工資管理、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工時休假、職工獎懲,以及其他勞動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