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檢疫條例林業
『壹』 林業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9月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7次會議通過 198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1986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5月10日林業部發布);《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1989年12月18日國務院發布);《森林防火條例》(1988年1月6日國務院發布);《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 1985年7月6日林業部發布);《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1987年8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 1987年9月10日林業部發布);《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1994年7月26日林業部令發布);《林地管理暫行辦法》(1993年8月30日林業部發布);《森林公園管理辦法》(1994年1月22日林業部發布);《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1996年9月27日林業部發布);《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1996年9月27日林業部發布);《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1996年10月14日林業部發布);《木材運輸檢查監督辦法》(1990年11月1日林業部發布 自發布之起);《木材檢查站管理辦法》(1990年11月1日林業部分布);海南省實施《森林防火條例》辦法(1991年12月2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務會議通過 1992年4月7日海南省政府第29號令發布);《海南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1993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 1993年9月22日公布);《海南省木材市場管理暫行辦法》(1992年2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松香產品運輸管理辦法》(1991年10月29日林業部發布)。
『貳』 林業法律法規
林業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07-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2-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9-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985-01-01
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1-12-13
行政法規
森林防火條例2008-12-01
風景名勝區條例2006-09-19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06-04-29
血吸蟲病防治條例2006-04-01
退耕還林條例2002-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01-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
1995-07-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0-09
城市綠化條例
1992-06-22
植物檢疫條例
1992-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1992-03-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982-02-27
部門規章
國有林場管理辦法
2011-11-17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11-07-26
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
2008-08-01
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
2007-11-30
森林資源監督工作管理辦法
2007-09-28
林木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2007-09-08
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
2006-11-13
開展林木轉基因工程活動審批管理辦法
2006-05-11
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7
普及型國外引種試種苗圃資格認定管理辦法
2005-09-23
松材線蟲病疫木加工板材定點加工企業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3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
2005-06-16
林業統計管理辦法
2005-06-01
林業行政處罰案件文書製作管理規定
2005-05-27
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
2005-05-23
營利性治沙管理辦法
2004-07-01
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2003-07-21
主要林木品種審定辦法
2003-07-14
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2-11-02
林業行政處罰聽證規則
2002-11-02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1-01-04
部門規章
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2000-12-31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2000-0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9-08-10
國家林業局關於授權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的決定
1998-06-26
林木良種推廣使用管理辦法
1997-06-15
林業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
1997-01-06
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
1996-11-13
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1996-10-14
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1996-09-27
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
1996-09-27
林業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1996-04-02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4-07-26
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1993-12-11
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辦法
1992-12-19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
1991-01-09
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987-09-10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85-07-06
『叄』 植物檢疫條例的修改案
國務院關於修改《植物檢疫條例》的決定(1992年5月13日國務院令第98號發布),國務院決定對《植物檢疫條例》作如下修改和補充。
一、第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在發生疫情的地區,植物檢疫機構可以派人參加當地的道路聯合檢查站或者木材檢查站;發生特大疫情時,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植物檢疫檢查站,開展植物檢疫工作。」
二、第七條第(一)項修改為:「列入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的,運出發生疫情的縣級行政區域之前,必須經過檢疫。」
三、第十條修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間調運本條例第七條規定必須經過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的,調入單位必須事先徵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檢疫機構同意,並向調出單位提出檢疫要求;調出單位必須根據該檢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檢疫機構申請檢疫。對調入的植物和植物產品,調入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植物檢疫機構應當查驗檢疫證書,必要時可以復檢。」
「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調運植物和植物產品的檢疫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四、第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從國外引進種子、苗木,引進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檢疫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但是,國務院有關部門所屬的在京單位從國外引進種子、苗木,應當向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規定。」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疫情由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發布。」
六、第十五條改為第十六條,修改為:「按照本條例第五條第一款和第十四條的規定,進行疫情調查和採取消滅措施所需的緊急防止費和補助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每年的植物保護費、森林保護費或者國營農場生產費中安排。特大疫情的防治費,國家酌情給予補助。」
七、第十六條修改為四條,作為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
1、「第十七條在植物檢疫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2、「第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植物檢疫機構應當責令糾正,可以處以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的植物檢疫證書或者在報檢過程中弄虛作假的;
(二)偽造、塗改、買賣、轉讓植物檢疫單證、印章、標志、封識的;
(三)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調運、隔離試種或者生產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的;
(四)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開拆植物、植物產品包裝,調換植物、植物產品,或者擅自改變植物、植物產品的規定用途的;
(五)違反本條例規定,引起疫情擴散的。」
「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項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植物檢疫機構可以沒收非法所得。」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調運的植物和植物產品,植物檢疫機構有權予以封存、沒收、銷毀或者責令改變用途。銷毀所需費用由責任人承擔。」
3、「第十九條植物檢疫人員在植物檢疫工作中,交通運輸部門和郵政部門有關工作人員在植物、植物產品的運輸、郵寄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第二十條當事人對植物檢疫機構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到十五日內,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植物檢疫機構的上級機構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植物檢疫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八、將本條例中「農牧漁業部、林業部」修改為「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
此外,對本條例部分條文的文字和條款的順序作相應的修改和調整。
本決定自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三日起施行。
《植物檢疫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發布。
『肆』 林業法規有哪些
直接網路啊:)
還懸賞: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7次會議通過 198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1986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5月10日林業部發布);《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1989年12月18日國務院發布);《森林防火條例》(1988年1月6日國務院發布);《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 1985年7月6日林業部發布);《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1987年8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 1987年9月10日林業部發布);《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1994年7月26日林業部令發布);《林地管理暫行辦法》(1993年8月30日林業部發布);《森林公園管理辦法》(1994年1月22日林業部發布);《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1996年9月27日林業部發布);《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1996年9月27日林業部發布);《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1996年10月14日林業部發布);《木材運輸檢查監督辦法》(1990年11月1日林業部發布 自發布之起);《木材檢查站管理辦法》(1990年11月1日林業部分布);海南省實施《森林防火條例》辦法(1991年12月2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務會議通過 1992年4月7日海南省政府第29號令發布);《海南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1993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 1993年9月22日公布);《海南省木材市場管理暫行辦法》(1992年2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松香產品運輸管理辦法》(1991年10月29日林業部發布)。
『伍』 植物檢疫法規國內外有什麼關系
植物檢疫法規國內借鑒了國外已通過的植物檢疫法。
沿革19世紀70年代,歐洲一些地區發生了葡萄根瘤蚜危害,美洲發生馬鈴薯甲蟲危害,為了防止其蔓延,德國於1873年公布了《禁止葡萄苗進口的法令》,1875年德國和法國又相繼發布了禁止從美國進口馬鈴薯的法令。
1912年美國在1899年《加利福尼亞州園藝檢疫法》的基礎上,制定了綜合性的《聯邦植物檢疫法》。其後,許多國家也陸續公布了植物檢疫法或檢疫條例,,如中國先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等國簽訂了植物檢疫協定。
1954年政務院批准對外貿易部公布執行的《輸出入植物檢疫暫行辦法》和《輸出入植物應施檢疫種類和檢疫對象名單》。1957年國務院批准農業部公布執行的《國內植物檢疫試行辦法》。80年代初,國務院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動植物檢疫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
(5)植物檢疫條例林業擴展閱讀:
《植物檢疫條例》1983年1月3日公布,通稱「內檢條例」。主要內容有:
1、「對內檢疫對象」是國內局部地區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的病、蟲、雜草。由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制定植物檢疫對象名單;同檢疫對象有關的寄生植物和植物產品列為應施檢疫的植物。
2、發生檢疫對象的地區劃區封鎖,防止傳出,並採取措施及時除治。檢疫對象發生已較普遍的地區,將未發生地區劃為保護區,嚴防傳入。
3、省與省之間調運種子、苗木和應施檢疫的植物產品,調出省須按照調入省的檢疫要求執行檢疫。
4、種子、苗木繁育基地須實施產地檢疫,從國外引進的種子、苗木要經隔離試種沒有發現危險性病蟲害後,才能推廣使用、分散種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植物檢疫法
『陸』 林木檢疫
請問你需要檢疫什麼林木。
到審批大廳來即可申辦。
一、事項名稱專
森林植物檢疫屬
二、設立依據
《植物檢疫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三、程序依據
《植物檢疫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國內森林植物檢疫技術規程》
四、申報材料
1.經營者的貨物票據(收費發票和訂貨合同或協議);
2.《森林植物檢疫報檢單》;
3.調往外省的,應提交對方森檢機構簽發的《檢疫要求書》;
4.有效期內的《產地檢疫合格證》(苗木類);
5.中轉換證的,提供有效的《植物檢疫證書》。
五、審查步驟
1.受理;
2.審查;
3.現場檢驗檢疫;
4.發證。
六、承諾時限
14個工作日
七、收費依據及標准
國家物價局、財政部(價費字[1992]196號),詳見《國內森林植物檢疫收費標准表》
說明:目前暫不收費
『柒』 國內植物檢疫主要的法規依據是什麼
1.《檢疫法》
國內植物檢疫(簡稱內檢)第一個最早的法規文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於1957年12月4日公布的《國內植物檢疫試行辦法》(簡稱《辦法》)。《辦法》共14條,1600餘字,規定195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條規定「國內植物檢疫工作,由農業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業建設、農林水利)廳(局)及其所屬各級植物檢疫和植物保護機構執行。」近40年來,(這一植物檢疫體制基本未變。《辦法》同時公布了16種應檢植物、32種應檢病蟲),這是當時我國植物檢疫工作的執法文件。80年代以來,我國內檢工作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開始走向一個健康、法制的道路,依法辦事的全民族意識增強,在總結植檢工作基礎上,我國第一部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簡稱檢疫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1991年10月30日通過,由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署第53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檢疫法》共8章50條,全文6000餘字。它既是外檢執法的依據,也是內檢執法的依據。如《檢疫法》第十條規定「輸入植物種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須事先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這個審批手續在《條例》中規定由內檢省級(自治區、直轄市)檢疫機構辦理。這就是我國內外檢疫機構既分工又聯合的特色。1992年9月25日農業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一、二類共計84種,其中有19種與國內檢疫對象名單是重復的。
2.《植物檢疫條例》(簡稱《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簡稱《細則》)
《條例》經國務院修訂,由李鵬總理簽署第9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於1992年5月13日發布施行。《條例》共24條3000餘字。
《細則》是由農業部長劉江簽署的第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於1995年2月25日發布施行的。《細則》共8章30條,全文約6000字。
《條例》和《細則》是內檢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條例》第二條規定「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植物檢疫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植物檢疫工作。」《細則》第三條規定「農業部主管全國農業植物檢疫工作,其執行機構是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農業植物檢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執行本地區的植物檢疫任務。」即規定全國內檢工作的執行機構是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檢疫處),北京市的農業植物內檢執行機構是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檢疫科)。這一規定的重要意義在於主管部門和執行機構,認真執行《條例》和《細則》是內檢工作健康發展的關鍵。
3.《國外引種檢疫審批管理辦法》
農業部依據《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於1993年11月10日農(農)字第18號文件,公布了《國外引種檢疫審批管理辦法》的通知(簡稱《引種審批》),《引種審批》共9條15款2000餘字。《引種審批》第二條規定從國外引進種子苗木和繁殖材料,實行農業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局)兩級審批。其執行機構是農業部全國植物保護總站(註:現改名為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局)植物檢疫(植保植檢)站。《引種審批》對引種程序、引種數量、隔離試種等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是我們辦理國外引種審批的重要法規依據。
4.《產地檢疫規程》
1985年以來,農業部制訂、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8種農業植物種子、苗木產地檢疫規程已在第一節中介紹了,這里不再重復。
5.《調運檢疫》
《農業植物調運檢疫規程》簡稱《調運檢疫》,由農業部提出,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6月2日發布,1996年1月1日實施。
6.《要求函》
根據《條例》第十條、《細則》第十四條規定,農業部制定了《農業植物檢疫要求函》(簡稱《要求函》),在1983年10月農業部制定的《細則》中就開始實施調運檢疫《要求函》,至今已有13年歷史了。《要求函》的內容是說擬外埠(不是國外或地區)調入種苗的單位(個人),需事先到所在地植檢機構去辦理手續,取得《要求函》。調出單位(個人)或調入單位(個人)憑《要求函》到調出地植檢機構去報檢,無《要求函》,不予辦理檢疫手續。調運檢疫《要求函》是種苗調運重要的法律憑據,它體現了植物檢疫的基本原則和內檢聯防聯檢的特點。
7.《五部一局》文件和《五局一部》文件
農牧漁業部、林業部、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國家民航局於1983年8月1日發布《關於國內郵寄、托運植物和植物產品實施檢疫的聯合通知》(簡稱《五部一局》文件);北京市林業局、北京市農業局、北京市鐵路局、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郵政管理局、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營運部於1991年11月1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郵寄、托運植物和植物產品檢疫工作的聯合通知》(簡稱《五局一部》文件)。
《五部一局》和《五局一部》文件是郵政、民航、鐵路、公路運輸等承運部門與實施檢疫的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共同「把關和服務」的法律依據。
8.《第一名單》和《第二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於1995年4月17日文件《關於發布全國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的通知》(簡稱《第一名單》),北京市農業局於1988年4月16日文件關於印發《北京市補充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名單》的通知(簡稱《第二名單》)。
世界上的危險性病、蟲、雜草種類繁多,其生物學、生態學系統復雜,植物檢疫執行機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一一列為檢疫對象,《第一名單》和《第二名單》是執法依據,也是檢疫工作重點。
另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局)發布的補充檢疫對象名單即《第二名單》也是執行種苗國內調運檢疫的重要法律依據。
9.《辦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1987年8月20日批轉的《北京市農業植物檢疫實施辦法》的通知(簡稱《辦法》),共19條,全文2000餘字。是北京市農業內檢執行機構—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的重要執法依據。
上列1~9項為綜合性檢疫法規,是內檢機構執法的重要依據。還有針對法規的貫徹落實,制定的有關「植物檢疫收費辦法」「專職檢疫員管理辦法」等規章。辦法也是內檢工作的法規依據。根據植檢工作需要,疫情變化、由主管部門提出的文件、要求等也是內檢工作執法的依據,在內檢工作中均應貫徹執行。
『捌』 為什麼必須認真執行植物檢疫條例和法令
植物檢疫是國家保護農林業生產,防止危險性病、蟲、草害人為地從一個國家或地區傳入或傳出,或傳入後限制其傳播擴散的一系列根本措施。它是由國家頒布條例或法令,由專門檢疫機構去執行檢疫法規,對植物及其產品,特別是苗木、接穗、插條、種子等繁殖材料進行管理和控制。
植物檢疫並非單純是檢疫部門的事情,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該和必須遵循執行的法規。過去,由於我們國家及有關部門沒有認識到植物檢疫的重要性,沒能制定和嚴格執行有關法規條例,致使不少危險性病蟲草害傳入我國。例如:19世紀20~40年代,棉花紅鈴蟲、葡萄根瘤蚜、蠶豆象、豌豆象、馬鈴薯塊莖蛾、甘薯黑斑病等危害嚴重的病蟲害相繼傳入我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有谷斑皮蠹、美國白蛾、埃及列當等病、蟲、草害傳入我國;近十幾年來又有美洲斑潛蠅、南美斑潛蠅、草莓葉疫病等惡性病蟲害傳入,都給我國的農業、林業、果樹、蔬菜、花卉、葯材等諸多方面的生產,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和無窮的後患。
在國內,省與省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其惡性病、蟲、草害的傳播蔓延更為迅速、嚴重,且頻繁發生。例如:桃小食心蟲、蘋果瘤蚜等惡性害蟲僅僅十幾年,就傳遍了全國各蘋果產區。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美洲斑潛蠅、南美斑潛蠅在短短的幾年中,幾乎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給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
這些惡性病、蟲、草害的傳播蔓延,都是由於有關部門或某些個人不負責任,沒能認真執行、甚至於不執行動植物檢疫條例,從國外或國內各省、各地區,亂引亂調種子、苗木及有關產品造成的。
目前,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長途調運種子、苗木、果品等經貿往來頻繁進行,更為病、蟲、草害的擴散蔓延大開方便之門。
鑒於以往的慘痛教訓,為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蟲草害的擴散與蔓延,我們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檢疫法規,認真做好植物的檢疫工作,盡量避免從異地調入,特別是從疫區調入種子、苗木、接穗及其有關產品,必須調入時,要認真嚴格執行檢疫手續,細致地進行消毒、殺菌、滅蟲工作。特別是在棗樹的苗木、接穗、果品等的調運中一定要防止外來新的病害、害蟲、雜草的侵入和本地的危險性病、蟲、草的擴散與蔓延。
『玖』 植物檢疫林業部分和農業部分怎麼分
一、法來律依據不同
農業: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
林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二、具體的主管部門不同
農業:農業部主管全國農業植物檢疫工作。
林業: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植物檢疫工作。
三、檢疫執行者不同
農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執行本地區的植物檢疫任務。
林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植物檢疫任務。
四、檢疫范圍不同
農業:農業植物檢疫范圍包括糧、棉、油、麻、桑、茶、糖、菜、煙、果(乾果除外)、葯材、花卉、牧草、綠肥、熱帶作物等植物、植物的各部分,包括種子、塊根、塊莖、球莖、鱗莖、接穗、砧木、試管苗、細胞繁殖體等繁殖材料,以及來源於上述植物、未經加工或者雖經加工但仍有可能傳播疫情的植物產品。
林業: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包括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喬木、灌木、竹類、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木材、竹材、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產品。
『拾』 林業有哪些法律
您好。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大體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專共和國野屬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森林防火條例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造林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退耕還林工程現金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辦法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